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0799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4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docx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1.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1.1.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原则

1.1.1.管道线路建设原则

(1)通信管道建设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

管道的建设应能够适应中长期网络发展需求。

(2)主干管道尽量沿主干街道敷设,管道的路由、长度及管孔数量应能满足环型传输系统组网需求,中心地带的通信管道尽量形成环路,在用户密集地区主干管道可以按格状结构设计,按通信标准建设,采用标准人孔。

(3)接入部分管道路由按主干管道到基站、大用户考虑,可按简易管道建设,采用手孔。

(4)管材的选用

管材可以选择波纹管、PVC管或硅芯管,管道形式也可以选择梅花管(5孔或7孔)或栅格管(6孔或9孔)。

(5)管道路由的选择

管道路由应满足整个通信网络的发展需求,优先选择基站和集团客户密集地区建设管道。

管道段长按人孔设置而定,每段管道应尽量按直线敷设。

管道路由应尽量避免在给施工、维护造成困难的地段修建。

管道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人行道下或绿化地带,如无明显的人行道界限时,靠近路边敷设。

这样管道承受负荷小,埋深较浅,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效和缩短工期。

(6)建设方式

管道建设目前可以采用租用、购买、合建、自建等方式,不同的方式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毕节移动要针对公司情况、市政政策等采取相应对策。

(7)管孔容量

管道管孔容量的确定需结合现有、在建及拟建的局楼(含汇接局)布局和现有管道的容量统一考虑,要求满足基站、大用户接入的需求,按城市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域分别考虑,中心区域管孔数充足,边缘区域适当递减。

管孔数量配置原则如下:

通信局楼及主要汇聚层节点前道路的管道管孔容量至少需要4孔;城区区主干道路及部分较重要的支路段管道的管孔容量至少需要2孔;城区末端接入业务管道管孔容量至少需要1孔。

1.1.2.光缆线路建设原则

毕节移动本地传送网在已有传输网的基础上,以“自建、合建、购买”为指导方针建设光缆传送网络,光缆线路宜采用自建方式加以协调和完善。

丰富的管网资源将为毕节移动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传输网络基础,避免出现传输网络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的窘况。

(1)光纤光缆选用原则

本地光缆建议选用ITU-T建议的G.652单模光纤(即色散未位移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为1310nm或1550nm;短距离通信宜选用1310nm工作波长,长距离通信宜选用1550nm波长。

本地光缆缆芯选用层绞式松套管或中心束管式填充结构。

缆芯内不设铜线,网管和业务通信均由光路传输,中继站采用本地供电,缆芯内(色括松套管内)填充油膏,不采用充气维护方式。

(2)光缆分层建设原则

为了避免核心光缆因开口接续过多,影响主干传输质量和网络的安全性,可以考虑光缆的分层建设。

光缆的分层建设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光缆和接入层光缆。

核心层/汇聚层光缆是用于连接目标局所或汇聚层节点之间的光缆。

汇聚层光缆应沿主干管道敷设,按环形结构、最短路径路由原则组织光缆结构,原则上应单独成缆,以保证汇聚层传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汇聚层光缆应满足基于SDH的环型传输组网和数据设备的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组网所需芯数的要求,按3-5年以上局间中继的需求配置纤芯。

接入层光缆用于连接汇聚节点和基站之间、基站和基站之间或主干光缆开口点和基站之间的连接。

接入层光缆可由汇聚层节点引出并连接多个基站与之组成环形结构,环路上的基站光缆宜全进全出,从而提高基站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敷设方式上,在经济发达、接入节点密集或已建有管道的地段首先考虑管道光缆;对于建设管道困难或经济比较落后、接入节点少的地域,考虑采用架空光缆;直埋光缆由于其建设成本高、扩容困难、不利于未来接入节点的发展,不适合在接入网中大量使用,故本规划原则上不考虑直埋光缆。

(3)光缆容量的确定

光缆容量主要为满足毕节移动本地传输网使用考虑,除满足传输系统终期业务需求所用的光纤数量外,结合考虑今后新业务发展所需的光纤数量,和根据网络安全可靠性要求,预留一定的冗余度,满足各种系统保护的需求;同时还考虑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参考目前国内各运营商的光缆建设经验来确定。

对本规划期内的光缆容量配置如下:

(a)核心、汇聚层光缆

从管孔的利用考虑,核心、汇聚层光缆的芯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则浪费主干光纤,浪费投资,太少则主干光缆中可通融使用的光纤数量少,不利于业务的变更和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城市宝贵的地下管孔资源。

核心、汇聚层光缆纤芯数量的取定应充分满足近期组网所需芯数,并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核心层光缆一般考虑使用96-144芯,汇聚层一般考虑使用72-96芯。

(b)接入层光缆

接入层光缆基本以汇聚节点为中心,以环或链的形式接入基站。

接入层光缆纤芯数量郊县一般以12-24芯为宜,城区不少于36芯,市区光缆芯数原则上不少于48芯。

同时光缆纤芯的配置需结合现有网络的光缆统一考虑。

城区管道光缆建设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a)对于规划成环基站的接入,考虑采用两条光缆全进全出基站。

对于同一道路上的两根接入层光缆,特别是对于管孔资源紧张的城区主干道路,考虑将其规划纤芯归并为一根光缆,以节约宝贵的管道资源。

(b)为节约管道资源,在市区管道中须穿放5根子管。

而在市区主干道路的管道中尽量使用大对数的光缆。

(c)在城区利用管道敷设的光缆末端无法采用管道敷设的段落,建议优先采用直埋硅芯管的方式接入基站,尽量满足光缆的地下隐蔽化。

其次可考虑采用立杆路架空(或利用其它单位的资源,如电力、广电等)甚至墙壁吊线的方式敷设光缆接入。

1.1.3.传输设备建设原则

(1)合理控制设备厂家数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在2家左右,既可以形成良好竞争机制,又可以避免造成组网混乱;

(2)不同厂家设备不建议混用,建议分区分片使用;

(3)新增SDH设备要求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和平滑的升级、扩容能力,同时具备MSTP功能,满足2G、3G、IP、数据等多种业务对传输的需求。

并根据业务的需求配置一定的板件;

(4)本期在毕节市区新建局间中继系统,建议采用OTN设备,并根据现阶段OTN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OTN设备类型。

1.2.本地传输网建设的策略

1.2.1.本地传输网建设的总体策略

本地传输网的建设按“从上至下”的原则实施,按分层组网的思路,先进行核心(骨干)层/汇聚层的建设和调整,做好上层传送平台,然后根据每年基站、PoP点的建设,逐年对边缘层进行建设和整改,接入层则主要根据业务的开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边缘层进行接入。

毕节移动核心层传输网络相对完善,城域网发展落后。

随着3G产业政策的逐步明了化,3G业务开展的时机越来越近。

为了适应3G业务的发展,城域网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因此,城域网的建设是2009年网络发展的一个侧重点:

到2009年底,应在毕节市区建立起局间中继系统,为局间大量电路交换提供高效传输通道;同时,在市区和各个县城建立起城域网汇聚层网络,为满足即将开展的3G业务和呈阶梯式增长的数据业务的发展做好准备。

从毕节移动网络现状可以看出,网络结构不完善是制约传输网络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汇聚层网络在整个传输网中起着承着启下的作用,其结构将直接影响覆盖面最广泛的接入层网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接入层网络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首先建立起结构合理、安全的汇聚层网络。

因此,汇聚层网络建设是2009年建设的另一个侧重点。

到2009年底,应在毕节地区建立起完善的汇聚层网络。

经过2009年的建设后,毕节移动传输网络上层传输平台已相对完善,为优化接入层网络做好了铺垫。

2010年-2011年重点建设接入层网络,在建设规划站点的同时,优化接入层网络结构,提高成环率。

由于接入层组网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缆建设的影响,因此,要在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下大力建设接入层光缆,克服毕节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光缆成环比例,为建设一个安全、高效的接入层网络打下基础。

1.2.2.本地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1)本地传输网承载业务定位

近几年来,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量出现几何级增长的趋势,新一代传输网不仅要能满足语音业务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各种新型业务的传送要求,例如:

宽带、视频、IPTV及各类IP业务;必须具备对原有TDM业务的兼容性、IP化新业务的扩展能力以及IP化业务的QoS(服务质量)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应具备对在颗粒业务进行灵灵活活调度的能力。

(2)本地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根据各种业务对传输网络对的需求和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统一按综合业务传送平台考虑,各分公司应对现有网络资源和业务进行整合,建设综合的传输平台。

1.2.3.本地传输网线路建设策略

继续扩大光线路的覆盖范围,以方便站点的接入和业务开展,加强和铁路、公路、市政、城建、规划、公安、部队、电力、广电、电信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和相关部门合作。

规划期内站点的建设均考虑以光缆的方式接入,加大传输网络优化线路的建设力度。

建设方式可考虑自建、合建、购买、租用等,以自建为主。

1.2.4.组网方案策略

(1)总体网络方案

本地传输网宜分层构架,以便于建设、组织、管理和维护。

通常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接入层(参见图5.1.2.1),具体网络的分层可根据各地的实际工程情况考虑,大城市按4层结构进行建设,中小城市可考虑3层结构。

图一.1.2-1本地传输网总体分层结构图

核心(骨干)层:

城域内BSC、MSC、关口局、数据交换等核心节点之间组成的传输层面,这些局站相互间的距离不长,但局间的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是本地网的核心节点。

汇聚层:

根据基站及PoP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它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它节点的业务汇聚点,对基站进行围绕汇聚节点的分区域汇聚,一般一个汇聚节点可以辐射到10-30个现有节点。

边缘层:

一般基站、PoP点至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

接入层:

从边缘层节PoP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

(2)网络技术策略

(a)核心(骨干)层考虑10Gb/s、ASON和波分等技术,网络结构采用网状网或环形网;

(b)汇聚层以2.5Gb/s和波分等技术为主,采用环形网结构,从安全考虑,可对核心层双汇归;

(c)边缘层采用622/155Mb/s设备,网络结构主要以环形为主,链形、星形为补充;

(d)采用MSTP技术,实现对多业务传送的支持;

(e)应维持上层网络的相对稳定和良好的扩展性;

(f)应对设备厂家数量进行控制,便于管理和维护,在核心层、汇聚层实现统一网管和调度是十分重要的;

(g)微波和租用电路仍是边缘层/接入层很好的补充传输方式。

(3)互联互通传输系统

与其它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应采用规范方式,互联双方的业务通过综合关口局实现互通,互联互通的传输方式也随着作相应调整和改造,传输组网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目前以SDH为主流技术,原则上采用环形网络结构,节点的安排优先考虑双方节点间插方式,可提供最大互联容量;

(b)互联传输点应与综合关口局共址建设,避免大量电路迂回造成资源浪费。

(c)网内互联业务的汇聚需要占用大量的局间传输通道,应予以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

(4)数据接入传输建设策略

与中国电信、网通等传统运营商相比,由于缺乏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铜缆资源,难以迅速采用ADSL或CABLE方式接入宽带用户。

因此在普通用户的接入方面,移动有明显劣势。

但在传输网的边缘层,移动具有基站点多面广的优势,基站传输网覆盖了几乎全部的重要地区。

在网络的容量、规模、覆盖面、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

基站所在的地点,往往也是大型厂矿企业、商业楼宇、宾馆饭店、住宅小区等密集的地区,具有许多潜在的大客户接入需求。

充分利用这些站点,就可以迅速响应客户需求。

当然,这也要求在网络架构和设备选择时,充分考虑到数据接入的需求,所投入的设备应该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在有数据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数据接口板的方式迅速开通业务。

中国移动数据接入传输应该依托现有传输网络基础,在宽带数据的接入上,应该综合利用LAN、LMDS、MMDS等方式,以实现迅速抢占客户资源。

数据接入传输应遵循先大客户后普通用户、先近后远等原则。

根据著名的80/20原则,在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中,80%的收入是由仅占总客户数20%的重要客户产生的。

因此,作为运营商来说,首要的市场目标是要抓住大客户。

由于大客户的收益较高,接入成本只要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保证赢利;首先发展就近的客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接入网络覆盖面。

基站传输的各个节点均有可能成为数据接入层设备位置。

根据周边客户的类型和数量的不同,接入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a)数量较少的大客户:

这种客户一般需要QoS要求较高的专线型业务。

此时,可以不必放置专门的宽带接入设备,而采用传输网提供的宽带数据接口直接出10/100M以太网口,或2M捆绑转换器方式提供。

前一种方式提供业务速度、管理维护方便性、可靠性、性价比第二种方式好,但要求传输设备具备多业务传输能力,因此要求运营商在传输设备建设时通盘考虑。

(b)小区居民用户:

此时可以在基站节点处放置宽带接入设备,在接入层采用LAN等铜缆方式接入。

可以考虑LAN接入部分与小区或驻地网运营商合作,移动主要提供带宽,收入分成。

(c)距离较远的大客户或小区:

当数量较少时,可采用光传输、数字微波传输提供接入通道;当周围潜在用户较多时,可以由基站节点处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在此建设LMDS等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基站,接入周围用户。

(d)用户密度大、布线难以解决的大客户或小区:

此时可以由基站节点处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在此建设MMDS等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基站,接入周围用户。

(5)传输网络优化策略

由于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运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网络建设在初期规划后仍出现不断的调整,在网络建设到一定规模之后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进行评估和优化进而达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优化网络的安全稳定性

提高网络中重要业务的保护比例;提高网络中部分重要单板的保护,例如交叉单元、时钟单元、支路单元;对网络的重要节点采用路由成环保护和环网结构保护等。

目前毕节地区传输网络比较混乱,要提高网络的安全稳定性,必须对现有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特别是网络结构。

要想使网络结构合理,网络层次清晰,必须有管线资源建设的配合。

毕节移动在新站点建设时主要遵循的是就近接入的原则,优化工作相对较少,在规划期内应逐步改变这种思路,做到在每一期站点建设的同时能对网络进行相应的优化,只有这样,问题才不会越积越多。

(b)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合理规划使用传输通道,提高通道利用率;规范使用纤芯,例如纤芯分层使用;科学有效使用交叉资源,杜绝个别设备交叉资源瓶颈等。

(c)优化网络的运维效率

科学配置备品备件数量、种类,及时有效的的解决维护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的方式,减少网络出问题的概率。

1.2.5.3G发展策略

3G网主要包括核心网(CN)、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各网元设备间的接口特点如下:

(1)Iub:

NodeB到RNC的业务接口,UTRAN侧的主要接口,接口类型包括E1、N×E1IMA、STM-1(承载ATM)三种;

(2)Iu-cs:

RNC到MGW/MSC的电路域接口,接口类型为STM-1/STM-4(承载ATM),有时也用E1接口;

(3)Iu-ps:

RNC到SGSN的分组域接口,接口类型为STM-1/STM-4(承载ATM),有时也用E1接口;

(4)Iur:

RNC之间的接口,接口类型为E1/STM-1;

(5)G:

包括MSC、VLR、HLR、MGW等和GGSN、SGSN之间的多种互连接口,包括STM-1/STM-4(承载ATM、TDM)、FE/GE、E1等类型。

核心网节点相对集中,数量较少,需求以已经收敛的大带宽业务为主,接口包括STM-1/STM-4(承载ATM、TDM)、FE/GE、E1等类型,可以利用传输核心层网络的资源,或扩展部分网络来解决。

UTRAN部分的传输是整个3G传输的重点,特别是Iub接口的传输。

主要是因为站点多、分布广、带宽需求大,而又采用ATM承载方式,给本地网组网带来冲击。

根据规范,Iub接口目前采用ATM方式,以后向IP方式过渡。

Iub接口采用ATM方式,在目前的技术形势下,新建ATM网来满足需求是不可取的,而建设PTN网来满足需求条件不成熟,将主要考虑采用SDH&MSTP来承载,为了降低带宽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基站通常放弃采用ATMSTM-1接口(除非必要),而采用更实际的IMAN×E1方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传统网络富余的E1资源;另外,有的3G厂家对Iub口的IP化给予了提前考虑,支持E1+IP混合传输方式,即话音等高等级业务采用E1方式传送,一般数据业务采用IP方式传送。

根据以上论述,Iub接口的传输(由本地网承载)建议以下方案:

(1)方案一:

透传方案。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易操作的方案。

基站提供接口需求,主要是N*E1方式,传输只提供透传功能,还是传统的传输网络组织形式,只是容量方面的扩充,传输不涉及ATM层功能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方式会给RNC侧带来接口(类型、数量等)和处理方面的压力,RNC需提供相应的接口和处理能力,完成ATM的相应功能。

(注:

一种可能的简便实现方式是在RNC与传输之间设置ATM交换机)

这种方式由于传输只是透传,未使用ATM的复用功能,带宽利用率低。

(2)方案二:

传输在汇聚层提供ATM功能处理。

该方案技术合理性高,但涉及的因素多,操作难度大。

接入层仍采用透传方式,将N*E1或STM-1传到汇聚层相应节点,汇聚层将信号转换成ATM信号,采用VP-RING,提供汇聚、复用、保护,然后在局端以ATMSTM-1与RNC相接。

此方案需要汇聚层设备(MSTP)的ATM板卡功能上的支持;有较高的利用带宽率。

对以后接口IP化的考虑:

(a)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要求接入层设备具备MSTP功能(但前期可以不配置板卡),以后增加相应以太网板卡就可以全程支持IP业务组网;

(b)当以后ATM方式转换为IP方式时,可以更换板卡,通道资源可以释放再利用;

(c)本方案之所以仅考虑在汇聚层采用MSTP功能,控制ATM功能覆盖范围,不扩展到接入层,是因为考虑合理控制ATM板卡的配置数量,避免接口IP化后,大量弃用的ATM板卡会带来较大负担,同时可以继续利用原有接入层不具备MSTP功能的设备。

(3)方案三:

跳过ATM阶段,采用E1+IP混合传输方式。

比较理想,但受网络、技术条件的限制。

(a)采用N*E1+FE口方式,但需要相关厂家设备的支持;

(b)每站提供FE口,需要的资源较大,如果前期采用,建设压力大;

(c)需要在接入层/汇聚层提供对FE口的汇聚、复用及保护功能。

针对现阶段NodeB提出的接口需求绝大部分为IMAN×E1,为简化操作,充分利用现有传输网络的富余E1资源,传输暂考虑透传方案为主(即上述方案一)。

传输负责将各基站链路传送(透传)至RNC,在RNC侧汇集后,交由RNC负责接口对接方案。

后期随着技术、网络条件的发展,可以逐渐引入其他方案。

1.2.6.传输网的建设思路

(1)骨干层建设思路

目前各地移动传送网的核心传输层可以等同为传统的本地传输网的局间中继系统,主要面向业务范围内的各交换局和业务中心节点。

这些主要业务节点由各移动交换局、移动关口局、移动长途局、数据中心节点、内部业务网核心节点等组成。

上述节点之间均需要采用高速传输系统负责连接核心层各主要业务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提供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和多业务传输能力。

就传送技术现状和近期发展趋势而言,在目前传送网的建设中,基本传送技术仍以WDM+SDH技术为主,随着业务的增加和网络的扩展,骨干层技术向OTN技术演进。

2008年毕节移动在本地网骨干层的建设力度很大,目前正在建设市到县DWDM环,在SDH层面上形成A、B平面,网络结构已相对完善;到目前为止,本地网骨干层容量还有很大富余,能满足规划期内的需求。

本地网骨干层在规划期内建设思路为:

在结构上,因毕节移动可能在县分别增加一个局房,考虑将新增的局房分别纳入相应的环路中;在体制上,可以分阶段逐步引入OTN机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趋;此外,为了解决核心节点双方向光缆同时中断时给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网络运行维护效率,降低成本,核心层网络应逐步向智能光网络发展。

毕节市区2007年已建成40*2.5GDWDM环,能满足规划期内传输容量的需求。

毕节移动2009年将增加一个交换局,因此,首先应该建立局间中继系统,为局间大量电路提供高效传输通道。

为了适应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及新业务的特性,局间中继系统应首先考虑采用OTN设备。

(2)汇聚层建设思路

毕节移动汇聚层建设比较落后,2008年正在建设毕节市、威宁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五个区域的乡镇汇聚环,而大方县、赫章县、黔西县三个区域的汇聚层面网络还处于空白,根据目前网络的现状,汇聚层建设已刻不容缓。

根据网络建设指导思想,规划期内应首先在各个区域建立起城区汇聚环和乡镇汇聚环,以满足各项业务对传输的需求。

汇聚环节点的选择取应该依照以下原则:

(a)物理位置:

汇聚节点选择取应首先考虑比较发达的乡镇,交通便利,能幅射周边站点。

(b)机房具备条件:

应有较大的空间来安放汇聚层设备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市电引入便利,具备安全条件。

(c)方便组网:

汇聚节点具备向多方向建设光缆的条件,以便于接入层组网。

(d)便于网络维护。

目前毕节移动还没有建设独立的核心层和汇聚层光缆,由于接入层调整施工相对较为频繁,经常需要割接施工操作或者开口接出纤芯,光缆开口较多,则潜在障碍点也较多,这种光缆混合使用方式使得汇聚层光缆整体安全性下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汇聚层光缆,使汇聚层光缆逐步与接入层光缆分离,保证汇聚层组网的需求,提高汇聚层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接入层建设思路

毕节移动城域网接入层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站接入及大客户接入。

在规划期内,毕节移动应首先进行基站接入建设。

在具体建设中应根据网络规划和现有的光缆网络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完成全部基站光纤接入。

大客户接入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基站接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毕节移动的基站和光缆开口点等资源,以基站辐射点对附近的大客户进行就近接入。

(a)基站接入建设思路

在进行基站接入时,首选SDH光纤接入的方式进行接入,接入光缆路由尽量考虑物理路由的安全可靠性。

基站接入尽量成环以保证网络安全,对有条件的节点,采用SNCP的保护方式进行双节点接入汇聚层自愈环。

在部分光纤接入有困难的基站,可考虑采用PDH微波接入方式或其他无线接入方式进行过渡。

随着电路数量的增长,基站接入环上的容量将会趋于饱和,应利用光纤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接入环的裂变,利用基站或大客户光缆开口点进行跳纤,将接入环一分为二以增加网络容量。

充分考虑到3G传输和2G传输需求,现有的155M环如果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则可以进行拆环、分环等各种方式进行扩容,一旦某些3G站点传输带宽特别大,特别是数据业务大的接入点,可适当将这些接入点所在的环网进行升级,组成容量较大的622M接入环。

(b)大客户接入建设思路

大客户包括话音直联大客户和数据大客户两种类型,其中话音直联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TDM电路,电路类型与现有基站相似,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

数据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和10/100Base-T,将来可能会出现视频点播、视频集中监控等数据流业务。

对传输电路的QoS要求不一。

目前,毕节移动大客户资源相对较少,在数据大客户接入发展初期可考虑大客户业务与基站业务采用同网传送,采用多业务综合传送的承载思路,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