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0592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司法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质检认联〔2016〕524号

质检总局等关于印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

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展改革委(局)、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民(宗)委(厅、局)、公安厅(局)、司法厅(局)、环保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委、局)、商务主管部门、卫生计生委(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林业厅(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委(局)、气象局、烟草局(公司)、中医药管理局,供销合作社,人民银行(分、支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地区铁路监管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有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

现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质检总局

 

认监委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司法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工商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气象局

 

烟草局

 

铁路局

 

民航局

 

中医药局

 

供销总社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6年11月3日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统筹谋划“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紧贴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大力加强部际合作,紧紧依靠全系统全行业和社会各界,奋力开创中国特色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截至2015年末,共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45.8万张,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29亿份。

保障质量安全更加有效,强化了强制性产品认证事中事后监管,强制性产品认证抽查合格率由2010年的82%提高到2015年的92.5%,将水产品、肉类、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纳入进口注册管理,提升了进口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服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加有力,共授权设立了206家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批准上海静安、苏州吴中等6地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浙江制造、深圳标准等产品认证制度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扎实,新增低碳产品、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服务,获证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品逐年递增,“十二五”期间获证产品共节约或替代电能6890.91亿千瓦时,节约水资源1545.17亿吨。

推动将有机产业发展状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全国共54家县区获批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植物类有机产品生产面积达197.5万公顷。

建立实施了知识产权、保健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移动金融等新型服务认证,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基础地位日益提升。

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创新能力、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以评价技术、质量保证技术以及相应的检验检测支撑技术为核心的认证认可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研课题73项,经费1.04亿元,在节能低碳、信息安全、海上风电、司法鉴定认可等多个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已经成为1.4万余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光伏、节能产品认证等被纳入政府采信范围,低碳产品认证被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有效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

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地区实现了机制化合作,51家机构加入了国际多边认证互认体系,在与新西兰、韩国、瑞士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有力提升了我国与巴西等国外交外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认证机构行政审批制度,推动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制度整合,优化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健全。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法规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先后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共52部,提升了立法质量,巩固了改革成果。

行政执法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认证执法监管区域合作机制覆盖到全国90%省区,省级质检部门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覆盖面达到100%。

认可制度进一步加强,认可约束机制充分发挥。

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国内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十二五”时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11类生产性服务业、8类高技术服务业以及9类科技服务业之一,写入有关重点规划和政策文件。

到2015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31343家,从业人数99.5万,营业总收入1934.95亿元。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进一步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初见成效,并涌现出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专栏1“十二五”主要发展任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累计增长

·服务发展

有效认证证书总数(万张)

79.1

145.8

66.7

获认证组织总数(万家)

33.1

53

19.9

认可证书数(张)

5294

7964

2670

对GDP贡献率(%)

0.885

0.947

0.062

·创新驱动

认证认可国家标准数(项)

68

89

21

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项)

37

73

36

·产业水平

认证机构数(家)

170

221

51

检验检测机构数(家)

21960

31122

9162

·治理能力

强制性产品认证抽查合格率(%)

82

92.5

10.5

·国际合作

双边国际合作协议数(份)

77

103

26

加入国际互认体系检测认证机构数(家)

32

51

19

国际组织管理层重要任职人数(人)

21

25

4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发展同样机遇和挑战并存。

准确研判形势、分析任务,主动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十三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日益临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服务国家治理、提升质量安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政策和市场需求强劲。

深化改革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和组织保障。

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了新的机遇。

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亟待解决,使得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手段,可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辐射,给产业发展带来技术外溢效应,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从而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制度安排。

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网络安全监测评估和标准认证体系、数据安全流动认证体系的任务。

新一代产业及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兴产业及新兴市场的形成发展,新技术的持续升级,带来了新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需求,也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全面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将是检验检测认证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明确将认证认可作为合作重点,将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促进贸易便利、增进双边互信、推动国际质量共治带来更大的作为空间;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将会显著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制度创新水平,持续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必将面临众多新要求和新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但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监管体系建设有待深化,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发展新趋势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以及新的消费趋势和新的增长动力,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如何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仍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提出了新要求。

检验检测认证供给侧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资源、机构布局不尽合理,仍存在“小、散、弱”现象;认证认可制度供给和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能力建设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并存;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主动利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手段跟进服务的意识不强。

创新发展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期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仍以模仿型创新为主,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有待加强,原始创新有待深化,亟需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影响大的创新成果加以固化和推广。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巩固发展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国际同行业部分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中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为贯彻落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发展大局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基本功能。

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制度优势。

必须紧贴发展大局,充分体现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价值和作用,并加快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自身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夯实质量基础。

创新是引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始终保持中国认证认可制度先进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其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引领作用。

必须加强原始创新、系统创新和协同创新,构建完善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夯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注入新动力。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从业机构的主体作用,强化主体责任。

限制政府对从业机构经营决策的干预,切实维护其自主经营权。

坚持不懈优化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行业发展政策与财政、金融、土地、产业政策联动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政策落地,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发展,促进深度融合,加快一体化进程,提升我国合格评定水平。

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以改革举措推动解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以创新思维推动需求侧更加优化,实现两端发力。

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兼顾政府和市场两种需求,着力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在国内普遍采信和在国外广泛互认,为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统筹各行业、各部门发展需求,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各部门共同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

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优化资源布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化发展,在基础薄弱的地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区域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领域更加广泛,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门类以及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更优、作用更广;服务结果更加有效,在保障质量安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服务手段更加丰富,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政府、市场及消费者中得到广泛采信,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创新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原始创新比重,推动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取得全面进展。

着力打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与产业、政策需求的连接通道,加快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在绿色认证、服务认证等关键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引领国际同行业发展。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治理日益完善。

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到位。

监管创新不断推进,维护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积极发挥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治理能力不断优化。

法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制度体系不断巩固发展。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

质量品牌提升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行业营业总收入显著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成为最具增长潜力和市场活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门类之一和特色鲜明的技术性基础产业。

国际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双边合作机制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多边合作取得新的突破,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国际互认取得显著成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初步形成规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卓有成效。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更加稳固。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自身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动力转换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

专栏2“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累计增长

指标性质

·服务发展

有效认证证书总数(万张)

145.8

240

94.2

预期性

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数(亿张)

3.29

4.4

1.11

预期性

认证覆盖率(%)

4.1

4.6

0.5

预期性

对GDP贡献率(%)

0.947

0.96

0.013

预期性

·创新驱动

主导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标准项数(项)

40

50

10

预期性

绿色产品认证服务覆盖领域(个)

2

10

8

预期性

从业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比(%)

5.4

6

0.6

预期性

·产业水平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营业总收入(亿元)

1935

3000

1065

预期性

·国际合作

双边国际合作协议数(份)

103

118

15

预期性

加入国际互认体系检测认证机构数(家)

51

64

13

预期性

三、发展任务

(一)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加快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推经济发展桥梁工程,着力增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全面性、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大力强化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作用,使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1.服务质量提升

强化质量基础。

以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并为企业品牌建设夯实基础。

进一步强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森林管理体系认证质量,优化服务内容,推动认证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延伸服务。

面向行业质量提升需求,鼓励引导认证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管理体系认证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租赁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覆盖率。

面向重点产品,推动建立追溯管理体系认证。

保障产品安全。

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技术法规式的管理,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向产品标识制度转变,参照国际通行的技术法规形式,以发布产品认证通用要求为主,辅以适用目录的方式,形成更加通俗易懂、科学合理、边际清晰的认证适用范围表述。

强化企业分类管理,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模式,在控制认证实施风险的前提下,推动“自我声明”模式由特殊化需求向制度化安排方向改革。

严格市场准入要求,加大对获证产品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强化指定机构和认证人员监管,提高发证质量。

强化信息安全认证。

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综合服务能力。

推动完整统一的信息安全国家认证制度建设,与相关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实现有效衔接,避免重复检测和认证,进一步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建立完善全面覆盖信息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管理和人员的信息安全认证评价体系。

按照促进产业发展、便利贸易的原则,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扩大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建立信息技术产品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制度。

推行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认证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服务认证对政府部门、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支撑。

推动实施信息安全保障从业人员认证。

加强国家级网络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价规范。

筑牢进出口食品安全基础。

推动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全面注册管理实施,充分发挥进口注册在进口食品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创新境外源头监管手段,探索推行进口商或进口商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检查的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进口食品境外企业注册编号等产品标识管理。

积极推动进口注册信息系统与其它政府监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通关便利化,建立进口食品企业社会信用基础档案。

进一步完善出口食品企业先备案后监管模式,推进备案采信企业自我检查声明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等认证结果。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在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食品农产品安全、化学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技术储备、培育力度,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支持传统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完善专业化服务网点建设。

推动中小微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填补生产和生活末端的检验检测需求。

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部门建立质检中心。

推进艺术品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系统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水平。

发挥认可作用。

关注多元化服务需求,为政府及行业部门提供范围更广、效果更好的技术支撑服务,为认可对象提供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能力证实服务。

持续提升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机构认可水平,积极推进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低碳产品认证机构认可。

保持实验室认可数量稳步增长,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节能减排、疾病防控、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气象和防雷减灾安全等领域的认可工作。

推进医学类实验室认可技术研究,推动能力验证提供者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发展,加快完善实验室安全认可,推动形成四级实验室评价体系。

持续推动检验机构认可。

适应各行业检验活动发展新趋势,深化研究金融、信息安全、交通、司法鉴定等新领域认可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

2.服务供给侧改革

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产品认证协同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绿色制造、新兴产业崛起以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产品认证在新兴领域进一步拓展,成为质量、性能/产品特性的主要评价手段。

形成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产品认证工作机制。

大力推动我国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认证机构为主体,国家统一推行、联盟区域认证、机构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并存,采信度高、有效性强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体系,有效改善认证制度(项目)供给结构和质量。

重点推动光伏、风电、机器人、无人机、轨道交通、汽车联网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可再生产品和原料认证体系。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充满发展活力、规范有效、服务作用凸显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局面,在5-10年内形成一批社会公信、影响广泛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品牌。

服务绿色发展。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共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出台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

研究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建立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共同推动,认证机构及企业自愿参加的绿色产品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森林认证,拓展认证范围,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水利认证,促进水利单位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运行管理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食品农产品认证。

发展有机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食品增加值和农业质量效益。

继续加强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农产品安全认证制度建设,加快发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发展;发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提高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研究论证清真食品认证问题。

探索开展食品农产品追溯体系认证。

提升管理水平,用3-5年时间在国内肉类、水产、乳制品等行业企业重点推行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指导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内销转型,推动出口与内销产品实现同一生产线、按照相同标准生产的要求。

以推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良好农业规范应用与认证为主要措施,帮助出口食品企业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出口食品内销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高品质食品内销引导高端消费回流。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创新为先,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