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0479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x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

1概要

卧龙河发源于桂溪镇十路口村5社铁门坎,流经太平、五洞等镇后,在澄溪镇高兴村3社转河咀处注入龙溪河。

全长30.4公里,流域面积114.38平方公里。

分水岭海拨高程1134.4米,河口处高程357.6米,总落差776.8米,河流平均坡度4.26‰,多年平均流量1.68立米/秒,年径总流量0.53亿立米。

卧龙河干流河道婉蜒曲折,岸线资源丰富、流域内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利用这一地区区位优势、加快沿河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把垫江县打造成为渝东北地区经济型高地,达到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卧龙河流域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卧龙河干流岸线总长60.822km,其中,左岸岸线长30.411km,右岸岸线长30.411km。

本次卧龙河岸线规划从十路口水库溢洪道末端开始至澄溪镇高兴村3社转河咀(桩号3+768-30+411m)岸线总长53.286km,其中,左岸岸线长26.643km,右岸岸线长26.643km。

已开发利用2.29km,占总岸线4.3%。

其中:

堤防(护岸)工程0.4km,占总岸线0.75%;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0.05km,占总岸线0.09%;跨(穿)河建筑物1.11km,占总岸线2.08%;其他建筑(场镇房屋)0.73km,占总岸线1.37%。

本规划围绕加快沿河开发战略目标,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根据《重庆市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工作大纲》的要求,着眼于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在保障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和水域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出了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意见,以推进沿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内容,主要是在总结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实践和近年来岸线管理工作基础上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开发利用与卧龙河河势控制、河道整治的相互关系;联系整治进程、空间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规划,提出不同岸段开发利用的条件和适宜利用的方向、布局,阐明开发利用的制约条件,以及需要配合进行的整治和防护措施;并就结合进一步整治,改善开发利用条件,提供更多优良岸线,提出研究方案和措施。

本规划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

2河道基本情况

2.1流域概况

卧龙河是龙溪河右岸一级支流(长江上干左岸二级支流)。

流域面积114.38km2,河道干流总长30.411km,天然落差776.8m,平均比降4.26‰,多年平均流量1.68立米/秒,年径总流量0.53亿立米。

河床宽10~50m。

卧龙河流经垫江县桂溪、太平、五洞、澄溪等4个镇,穿越桂溪、五洞2个场镇。

直接流入卧龙河干流的共有大小溪流16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km2且河道长大于5km以上有太平桥河、大河沟河等2条支流;流域面积小于10km2的小溪流有14条。

垫江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区,随着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垫江县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已建成了以化工、建材、食品、纺织为支柱的四大产业,卧龙河干流沿岸乡镇2010年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8亿元。

垫江县交通发达,有沪蓉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318国道、302省道、渝巫路省道。

境内各乡镇道路全部硬化,村级公路硬化正在全面推进。

2.2水文气象特征

垫江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照较少的特点,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早冷暖多变,盛夏连晴,高温多伏旱,雨量集中,多暴雨易洪涝,秋多连绵雨,降温较快,冬冷无严寒,霜雪较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6.43mm;多年平均气温17℃;多年平均蒸发1035.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21.6h;多年平均霜日14.1d;无霜期在290d;无霜期在290d左右。

2.3河道地质情况

本流域地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东部,为川东弧形褶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西有明月峡背斜,西南为卧龙河短轴背斜,东有苟家场、黄泥塘两背斜。

几个背斜的大致特点是东翼陡俊,西翼平缓;而次级的卧龙河短背斜构造则为西陡东缓。

由于受东西大构造隆起的回返挤压力较大,故而岩层破裂,出现正断层,平行和斜交走向。

垫江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中生代三叠系(T)、侏罗系(J)和新生代第四系(Q)等各时代地层。

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的沉淀物。

三叠纪以雷口坡组及部分嘉陵江组的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以及部分灰、黄、绿色钙质页岩为主体,布于背斜轴部;须家河组为灰黄色,灰白色中一厚层粗粒石英,长石砂岩为主,间夹灰黑色层状沙质页岩,紧靠背斜两翼。

侏罗纪岩层主要是紫红色泥岩间夹灰白色,黄绿色泥质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分布在背斜翼较远地区,是构成垫江向斜的主要地层;第四纪,主要是各纪岩就地风化,经过剥蚀、搬运、沉积的沙质粘土,砾石和灰褐色腐泥,布于侏罗纪地层,经冲刷、剥蚀后的宽谷区和沿河两岸,形成大片良田,是垫江县农业的繁盛之地。

森林植被区,为常绿针阔叶林植被带。

由于开垦历史悠久,原生植被数量少而不完檗,除低山区外,多为人工植被。

全县林草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30.9%。

资源有天然气、石灰石、石英砂、煤、铁、盐矿、钾矿、石膏矿藏,但除天然气、石灰石、煤、盐矿等量大质优。

2.4河道特性

卧龙河河道总体表现由西北向东南流向,河道婉蜒曲折。

流域内河道穿梭于浅丘和平坝中,大部分河道浅窄,岸坡坡积物和残积物土较厚,岸坡风化层卸荷裂隙较发育,局部有小型滑坡和垮塌现象,河道水流不畅,暴雨洪水对两岸农田和部分房屋建筑淹没损毁威胁较大。

3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沿河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

卧龙河流域在垫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沿河开发既能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又能带动其它地区加快发展,是卧龙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卧龙河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3.1。

表3.1卧龙河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流域

河流

镇级行政区

年末总人口(人)

粮食播种面积

耕地面积

乡镇企业总值

岸线长度

(亩)

(亩)

(万元)

(km)

龙溪河

卧龙河

桂溪镇

127910

34950

20276.6

539700

12.863

太平镇

39924

39690

19308

69445

20.132

五洞镇

26800

18365

20001.13

33656

17.324

澄溪镇

58829

39369

22615.5

205000

2.967

合计

253463

132374

82201.23

847801

53.286

说明:

此表内容根据2011垫江统计年鉴。

3.2岸线资源情况

卧龙河岸线从桂溪镇十路口村5社铁门坎至澄溪镇高兴村3社转河咀处总长60.822km,其中左岸线长30.411km,右岸线长30.411km。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和卧龙河实际情况,岸线利用划分为堤防(护岸)工程;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工程;跨(穿)河建筑物工程;其他(房屋建筑)工程共四类开发利用类型。

3.3岸线利用现状

卧龙河岸线利用率较低,在卧龙河岸线总长53.286km中,已开发利用2.29km,占总岸线4.3%。

其中:

堤防(护岸)工程0.4km,占总岸线0.75%;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0.05km,占总岸线0.09%;跨(穿)河建筑物1.11km,占总岸线2.08%;其他建筑(场镇房屋)0.73km,占总岸线1.37%。

本次卧龙河岸线规划从十路口水库溢洪道消力池末端开始至转河咀(桩号3+768~30+411m)岸线总长53.286km,其中,左岸岸线长26.643km,右岸岸线长26.643km。

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情况详见表3.2。

卧龙河规划岸线河段已规划了五洞镇从东门口至柏树滩(桩号23+922~25+322m)长1400km山洪沟治理规划,目前已开始逐步实施。

此外,目前尚无新的水工程建设规划。

表3.2

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统计表

开发利用岸线总长(m)

堤防

(段)

堤防

占用

岸线

长度

(m)

头(个)

码头占

用岸线

长度(m)

取排

水口

(个)

取排水

口占用

岸线长

度(m)

过江

建筑

(座)

过江建

筑物占

用岸线

长度

(m)

护岸

护岸

占用

岸线

长度

(m)

崩岸

崩岸

占用

岸线

长度

(m)

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占用岸线长度(m)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占用岸线长度(m)

其他

其他

占用

岸线

长度

(m)

975

1

80

0

左岸

0

3

30

25

555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3

左岸

310

1315

1

320

0

右岸

0

2

20

25

555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2

右岸

420

合计

2

合计

0

合计

5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3.3.1堤防工程

卧龙河岸线共建有堤防工程2处,长400km(不包含跨河建筑物),一是位于桂溪镇天马桥右岸上下游段长,堤防利用右岸岸线长度320m,桩号为5+887~6+207m;河堤结构型式采用重力式防洪墙护岸,用M7.5浆砌条石砌筑。

二是位于五洞镇河街(五洞桥上游段),堤防利用左岸岸线长度80m,桩号为24+674~24+754m;河堤结构型式采用重力式防洪墙护岸,用干砌条石砌筑。

详见表3.3。

表3.3卧龙河堤防工程情况统计表

堤防名称

堤防

等级

起止桩号

长度

(m)

所在

乡镇

保护

范围

堤顶

高程(m)

顶宽及路面宽度(m)

内坡

外坡

护坡

型式

现状

防洪

标准

设计水位

存在问题

备注

起点

桩号

止点

桩号

天马桥河堤

4

5+887

6+207

320

桂溪镇

城镇

407.8~408.85

3-5

浆砌条石

运行正常

P=5%

408.49~406.74

防洪标准低

五洞场河堤

4

24+674

24+754

80

五洞镇

场镇

378.5~378.3

8-15

干砌条石

运行正常

P=10%

375.14~375.03

防洪标准低

合计

400

3.3.2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工程;

卧龙河无取排水口和涵闸工程,有泵站(提灌站)工程5处,利用岸线50m。

设计灌面0.2万亩,年引水量35万m3,这些提水设施主要是以农田灌溉为目的。

由于受卧龙河洪水淹没,缺乏维修管理资金,加上农村土地实行分户承包后,疏于管理,现在多数设备残缺不全,不能正常运行。

详见表3.4。

表3.4卧龙河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情况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用途

岸别

桩号

结构

型式

修建

年份

主要结构尺寸

设计

流量

运行

方式

占用岸线长度(m)

存在

问题

备注

1

猴子坡排灌站

农田

灌溉

右岸

水泵提水

2003

管径

8寸

0.025/s

10

2

鱼塘泵站

农田

灌溉

右岸

水泵提水

1987

管径

8寸

0.055m3/s

10

已损坏

3

火盆坝泵站

农田

灌溉

左岸

水泵提水

1972

管径

8寸

0.0.15m3/s

10

已损坏

4

老倌丘泵站

农田

灌溉

左岸

水泵提水

1978

管径

8寸

0.015m3/s

10

已损坏

5

黄沙嘴泵站

农田

灌溉

左岸

水泵提水

1975

管径

8寸

0.015m3/s

10

已损坏

3.3.3航运及码头

卧龙河沿岸无航运码头。

3.3.4跨(穿)河建筑物

卧龙河有跨(穿)河建筑物25处,利用河道两岸岸线1110m。

其中公路桥17处,利用河道岸线900m;人行桥8处,利用河道岸线210m。

详见表表3.6

表3.6卧龙河跨(穿)河建筑物统计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河段所处乡镇

建筑物

类型

规模和等级

结构特点

起止桩号

占用岸

线长度(m)

建筑年代

左岸

右岸

1

天马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6+006~6+036

30

30

1958

2

杨家河坝拱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6+537~6+552

15

15

1992

3

交通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7+293~7+318

25

25

1979

4

庄家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7+813~7+843

30

30

1958

5

马蹄滩平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9+331~9+346

15

15

2006

6

高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9+768~9+778

10

10

1975

7

五佛湾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0+132~10+147

15

15

1965

8

竹木杆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1+208~11+223

15

15

1952

9

新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11+604~11+624

20

20

1952

10

信合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12+639~12+659

20

20

2006

11

大屋坝人行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3+614~13+629

15

15

1978

12

三星湾人行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4+212~14+227

15

15

1955

13

忠垫高架桥

太平

公路桥

大型

钢混平桥

14+752~14+832

80

80

2008

14

永远大桥

太平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15+505~15+520

15

15

1995

15

卧龙河大桥

太平

公路桥

大型

钢混平桥

15+615~15+675

60

60

2006

16

端桥

太平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16+728~16+753

30

30

1982

17

天星桥

太平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18+356~18+366

10

10

1965

18

高跳墩桥

五洞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1.370~21+390

20

20

1975

19

青龙桥

五洞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22+086~22+116

30

30

1999

20

玻纤长小桥

五洞

人行桥

小型

钢混平桥

23+220~23+230

10

10

1995

21

五洞桥

五洞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4+742~24+762

20

20

1410

22

柏树滩桥

五洞

公路桥

小型

石平桥

25+312~25+322

10

10

1990

23

三洞桥

五洞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7+684~27+704

20

20

1990

24

缺口滩桥

澄溪

人行桥

小型

石平桥

28+776~28+786

10

10

建国前

25

跳墩桥

澄溪

人行桥

中型

石拱桥

29+620~29+635

15

15

建国前

合计

 555

555

3.3.5其他建筑工程

卧龙河其他建筑(场镇房屋)工程有3处,共利用河道岸线长0.68km,利用面积15250m2。

其中,桂溪镇天马桥段企业及居民沿河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90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0.48km,利用面积10750m2;桂溪镇交通桥段企业及居民沿河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90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0.10km,利用面积1500m2;五洞镇五洞桥左岸上下游段河街企业及居民沿河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60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0.15km,利用面积3000m2。

详见表3.7。

表3.7卧龙河其他(场镇房屋)涉水工程情况统计表

工程

类别

所在

河段

起止桩号

长度

工程建

设年份

工程

型式

工程

标准

规模

(m2)

备注

民房

天马桥

5+850~

6+280

480

60~90年代

砖混

10750

民房

交通桥

7+265~

7+365

100

70~90年代

砖混

1500

民房

五洞桥

24+650~

24+800

150

50~60年代

砖混

3000

合计

3.4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岸线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上,除了产业和生产力布局方面,需要统筹规划、调整结构、改变不当布局和开发方式以外,在保障防洪安全,控制和促进河势、岸线稳定,保护岸线资源和水环境,落实协调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河道治理投入不足,防洪与河势稳定的保障能力与开发利用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愈显突出。

河势的动态变化受不同年份洪水、沙变化的影响,使河势控制任务更为艰巨。

随着沿河经济带的加速建设和发展,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建立河道治理与开发利用相适应的投入和运行机制。

2.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够协调。

对岸线治理保护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无序开发和随意侵占河道岸线的现象日益增多。

3.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

对岸线的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利用功能缺乏统筹协调,且缺乏统一的岸线资源利用规划,造成岸线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开发利用布局不适宜;部分岸线利用项目立足于局部利益,缺乏与经济发展及其他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常以单一功能进行岸线的开发利用,不能达到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多占少用和重复建设现象,岸线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效能,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

4.水环境问题凸现。

沿河开发带来的水质污染,特别是岸边污染带问题,情势愈趋严重。

5.部分开发利用项目对岸线资源条件分析论证不足,影响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

有的项目在选址布局上,重视研究所在河段的岸线条件和近期变化,对防洪条件和河势的动态变化系统分析论证不足,带来工程建设后,由于河势变化,工程区域河床面临淤积或冲坍威胁,需要不断疏浚来维持运行或不得不选址重建,造成损失。

特别是沿河场镇临河建设的民房,这些房屋建设年代已久,防洪标准极低,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6.岸线开发利用欠缺完善的经济调控手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

由于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岸线资源利用规划,河道岸线界定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岸线界限范围尚不明确,涉河项目开发建设利用的区域是否侵占岸线的性质难以确定,管理和审批依据不足、难度大,造成岸线利用管理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在河道管理方面加强了岸线利用的依法管理,执行尚不够严密和规范。

对已形成的一些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更难得到彻底改变。

目前,总的来说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也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难以有效规范和调节岸线利用行为。

此外,岸线控制和利用常涉及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而部门间和行业间缺乏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岸线利用也还缺少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现行的无偿或低偿获取岸线资源开发权的办法,与保障行洪安全、稳定岸线、整治河道、控制河势的巨额投入极不相应,不利于岸线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开发。

4河道水文特性分析

4.1径流分析

卧龙河的径流由降水形成,由于流域内的地形、地质、植被及地表覆盖层不同,径流系数差异较大,降雨量多,地势高径流深大。

农耕区径流深小于荒坡区,低山区径流深大于平坝和浅丘区。

山林地在540mm、丘陵及平坝地区在370mm左右。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531.5毫米,年径流系数0.4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6.4mm,多年平均流量1.68立米/秒,年径总流量0.53亿立米。

4.1.1资料的审查分析

卧龙河流域无水文站,临近卧龙河的桂溪河流域内有垫江气象站和双河水库雨量站两个雨量观测站点。

垫江县气象站有1957~2010年共54年实测降水资料,其中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从1979年至2010年共32年,双河水库雨量站具有1985~1999年的共15年实测暴雨资料。

4.1.2资料的插补、延长

1988年后,双河水文站停测,只观测雨量。

由于其实测资料过短,无法对其插补延长,其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只能作为本次洪水计算的参考站。

4.1.3计算方法、公式及有关参数

垫江县为修双河水库而建的双河专用水文站,水文站集雨面积22.96km2,仅有1985~1988年共4年的实测水位、流量资料。

实测的最大洪峰分别为40.05、45.00、53.50、150m3/s,最大值为150m3/s(1998年5月19日)。

由于其实测系列太短,代表性不足,不能用洪水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而垫江县气象站有1979~2010年共32年实测短系列降水资料,因而卧龙河洪水计算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

⑴流域基本参数

流域面积F=114.38km2,河长L=30.411km,比降J=4.26‰。

⑵设计暴雨

本次共收集了本流域内的垫江气象站实测暴雨资料及双河专用水文站实测暴雨资料。

对各种短历时暴雨(1h、6h、24h)的经验频率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学期

望公式

来计算的,其系列统计参数采用矩法统计计算,频率曲线采用皮尔型Ⅲ型,目估适线。

同时为对比分析,从《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短历时暴雨等值线上读取短历时暴雨参数。

各站暴雨参数统计值见表4-1。

表4-1短历时暴雨参数统计成果表

站名

H1/6

CV1/6

H1

CV1

H6

CV6

H24

CV24

垫江气象站

年限

1979~2010

1979~2010

1979~2010

统计值

45.1

0.36

80.9

0.40

111.3

0.48

双河水文站

年限

1985~1999

1985~1999

统计值

76.2

0.44

106.3

0.54

《手册》

16

0.36

40

0.45

76

0.45

100

0.50

注:

各时段均CS=3.5CV

同时对垫江气象站1957~1998年42年的实测年最大一日暴雨系列做了频率分析,其成果为

,CV=0.50,CS=3.5CV。

从表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