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04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

《分子与细胞》知识巩固、能力提升训练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真菌细胞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质

有,无

有和

细胞核

拟核,无、,DNA不与

结合

有和,DNA与结合成

DNA

拟核:

大型环状

小型环状

细胞核:

和形成

细胞质:

在、中

核酸、遗传物质

核酸遗传物质

 

举例

、、、支原体、衣原体等

、、等

共有结构

物质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

误区警示: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差别:

原核细胞没有(即没有)。

2.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

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

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是生物。

3.带藻字的植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生物。

黑藻、金鱼藻属于生物中的植物。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定律,因为原核生物没有(结构)只进行生殖。

5.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

因为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生殖。

6.用纤维素酶处理蓝藻、细菌的细胞壁将其破坏,因为上述细胞壁的成分不是。

考点2热点——病毒与人体健康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与细胞生物不同,其中HIV、SARS、H1N1、高致

病流感、禽流感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内容涉及病毒的结构、细

胞内寄生、逆转录、免疫等知识,常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

 

前挂后连:

1.利用HIV、SARS病毒研制疫苗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呈结构,不稳定,率高,所以研制疫苗困难。

2.病毒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中有何用途?

在细胞工程中,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在基因工程中,可作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何标记噬菌体?

应先在上培养大肠杆菌,再让侵染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不能直接在

上直接培养标记噬菌体。

4.病毒与中心法则、免疫的关系如何?

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在细胞内进行或,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完善;病毒在免疫中以的身份出现。

5.如何用实验探究某一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用DNA酶处理病毒的遗传物质,再侵染细胞,若有病毒增殖,说明遗传物质为,反之则为;也可用RNA水解酶做相同处理。

考点3实验强化——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及功能

(1)光学结构镜头:

目镜长,放大倍数;物镜长,放大倍数。

反光镜:

平面镜,调视野;凹面镜,调视野。

(2)机械结构准焦螺旋:

使上升或下降。

转换器:

更换。

光圈:

调节。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距装

片距离越如H1。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高倍镜、低倍镜一般是针对物镜)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4.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污物动——在上动——在上

移动装片不动——转动目镜不动——在上

不可能在上

方法规律①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找: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

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

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物像清晰。

②移装片的方向:

物像偏离哪个方向,装片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原因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考点4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细胞中元素的种类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种类;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一般。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依含量而分,高于为大量元素。

(3)微量元素尽管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它是元素。

(4)微量元素的记忆窍门:

新(Zn)铁(Fe)臂(B)阿童(Cu)木(Mo)猛(Mn)

2.细胞中元素的存在方式及作用

(1)组成化合物

元素

参与形成的物质及结构

N

、、NADP+、叶绿素、等

P

、NADP+、、等

Mg

的组成成分

S

、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的特征元素

Fe

动物的

I

(2)影响生命活动

①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过低会引起抽搐。

②与能参与可兴奋细胞(如肌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等)的兴奋性变化。

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之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

③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缺会造成“花而不实”。

挖掘教材据教材P17图2-1和图2-2可得出如下信息:

在干重和鲜重的情况下,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同。

在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考点5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1.水的含量、分类及生理作用

含量

概念

生理作用

结合水

4.5%

与结合在一起

组成成分

自由水

95.5%

能够、以状态存在

、运输作用、反应

、原料

2.不同生物的含水量特点

(1)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的物质(如精肉中的水,沙漠植物中的水)。

(2)含水量:

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3.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及实例

牙齿、骸骨中的、叶绿素中的、血红蛋白中的、甲状腺激素中的都是生物体组成的代表实例;含量、Zn2+等主要考查维持生命活动;、考查维持渗透压;

、等则考查维持酸碱平衡。

4.探究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参考教材P36中技能训练)

知识拓展

1.水的存在形式与器官形态的关系

心肌和血液总的含水量差不多,但心肌呈固态,血液呈液态,原因是二者和的比例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关系

若细胞内比例升高,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3.水的存在形式与抗寒性的关系

秋冬季节,蒸腾作用减弱,吸水减少,相对含量升高,因不易结冰和蒸腾,从而使植物抗寒性加强。

4.水的存在形式与温度的关系

在活细胞内,受温度的影响,和可相互转化,具体转化如下:

降低温度

()()即升高温度时,增多,反之,增多。

升高温度

5、种子与水的关系

(1)种子晒干时减少的为,但仍能保持生命活性,仍能萌发;试管加热或炒熟则丧失,种子死亡不萌发;种子萌发吸水主要是增多,代谢加强,呼吸作用加快。

(2)不同种子亲水能力不同,大豆(主要含蛋白质)小麦、玉米、大米(主要含淀粉)

花生(主要含脂肪)。

(填>、=、<)

考点6实验强化——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水浴加热

(1)还原糖+斐林试剂色沉淀(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色

(2)脂肪+苏丹Ⅲ染液镜检色(4)淀粉+碘液→色

苏丹Ⅳ染液镜检色

2.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鉴定

(2)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①取最理想的薄片

②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色

制片2~3min

④制成

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着色的,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观察

结论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色

(3)蛋白质的鉴定(4)淀粉的检测与观察

2.实验注意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易于观察。

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但不能选用甜菜、甘蔗,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是一种;马铃薯因含较多也不能做实验材料;不能选西瓜、血液(含葡萄糖)、含还原糖的绿色叶片等做实验材料,以避免的干扰。

②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的。

③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动物材料常用的是。

(2)做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时样液的颜色变化作,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3)蛋白质要稀释主要是防止蛋白质与双缩脲反应后,使反应不彻底,也不易洗刷试管。

辨析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使用方法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

使用时先加再加

反应条件

需加热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反应原理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氧化,

被还原为Cu2O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络合物

颜色

浓度

乙液CuSO4浓度为g/mL

B液CuSO4浓度为g/mL

相同点

都含有、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浓度都是g/mL

考点7氨基酸结构通式的信息解读

信息1通式:

元素组成:

基本元素。

R基团中可能含有。

信息2结构特点

(1)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数目至少含,也可以是几个,因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例如:

谷氨酸(R基上含)

赖氨酸(R基上含)

(2)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都有和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否则就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例如:

H2N—CH2—CH2—CH2—COOH。

(3)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基,这是氨基酸分类的依据。

例如甘氨酸的基是—H,丙氨酸的基是—CH3。

信息3利用N原子个数求氨基酸的个数

氨基酸通式中N的数目最少、最简单,一般只出现在氨基中。

若氨基酸R基中没有氨基,则N原子数=;若R基中含1个氨基,则氨基酸个数=。

信息4分子式求某种氨基酸中各原子个数

分子式:

C2H4O2NR在此基础上告诉具体的基团即可求解。

知识拓展:

基因表达时,从信使RNA起始密码子开始,两个起始密码子分别对应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即蛋白质中的第一个氨基酸是这两种中的一个,所以可以推测绝大多数蛋白质含“S”元素,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含“S”。

所以基本元素为C、H、O、N,特征元素为“S”,且S一定存在于R基团上。

考点8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相关计算

1.氨基酸、多肽、肽键的关系图解

提醒:

①肽键的正确写法是—CO—NH—。

②脱去的水分子中,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来自羧基。

2.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氨基酸平

均相对分

子质量

氨基

酸数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目

肽链相

对分子

质量

氨基数目

(至少)

羧基数目

(至少)

一条肽链

a

m

n条肽链

a

m

3.氨基酸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