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497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docx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

前言《生活与哲学》

1、理解: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P7)

区别:

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联系:

哲学同具体科学又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2、理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的含义】(P8)

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⑵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识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9)

⑴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⑵历史唯物主义

4、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P10)

⑴科学性——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⑵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1、识记: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P17)

2、理解: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特点】(P23、24)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3、理解: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1)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因此,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评价: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31-32)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三节“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

5、分析说明: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P33)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6、分析说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36)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7、分析说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P36-39)

⑴对应原理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⑵含义:

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⑶怎样从实际出发:

①要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②要重视调查研究(掌握一切真实情况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③要出以公心;④要求真务实

⑷反对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第一节“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1、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P42)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注意区别于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2、理解: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43)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3、理解:

规律的概念(P46)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分析说明:

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P49)

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

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5、分析说明: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P51)

现象

事物外在的表现

表现为“多”

变动的

本质

深藏其内

“一”

相对稳定的

⑴区别:

 

⑵联系:

现象和本质紧密联系。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第二节“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

6、识记:

实践的含义(P53)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7、理解: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P53-54)

1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8、分析说明: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及其相互关系(P55-56)

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

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9、分析说明: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5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提供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形成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0、分析说明: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P60)

⑴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⑵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

⑶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1、分析说明:

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P61)

12、分析说明: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P61)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三节“坚持实事求是”

13、设计方案: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P64)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14、分析说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P65、66)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识记: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P71)

2、理解:

联系的概念(P71)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3、分析说明: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P72-74)

⑴普遍性: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⑵客观性: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本身所固有的、真实的。

⑶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联系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分析说明:

因果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P75-79)

⑴因果联系:

①含义:

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指导意义:

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⑵整体和部分: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ⅰ)区别:

地位不同,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

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各部分以一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ⅱ)联系: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两者相辅相成。

②指导意义: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5、理解:

发展的含义和实质(P82、86)

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分析说明: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P84-85)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7、分析说明: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P86-87)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8、评价: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76-79、P88-89)

⑴联系的观点:

①因果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性的观点

⑵发展的观点:

①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④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

⑤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

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理解:

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93、94)

含义:

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

斗争性、同一性

2、理解: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P95)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

3、分析说明: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P96-97)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分析说明: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P101-10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分析说明: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P103-104)

⑴主要矛盾:

处于支配的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⑵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⑶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分析说明: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P104-105)

⑴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规定事物的性质)

⑵矛盾的次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⑶关系:

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固然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同时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孤立地存在。

矛盾的主要方面固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评价:

矛盾的观点(P105-109)

⑴要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两点论),对应原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

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应原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⑶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重点论),抓住重点和关键(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既要坚持两点论,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又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第二节“讲究思维方法增强创新意识”

8、理解: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P110-112)

⑴分歧:

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