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思想.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思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思想
我们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除了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还对国内外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反复比较、研究,努力做到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思路明确清晰,教材特色明显。
1.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造就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在充分体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实践活动,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3.按照《标准》的要求,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有选择的高中物理教材结构。
在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物理课程研修计划和及时调整个人发展方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为学生提供主动建构物理认知图景的过程,促进师生平等讨论、探究、磋商、体验。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增强教材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反映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当代科技的发展前沿。
改变传统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知识本位”的状况,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增大教材的弹性。
6.关注课程的实施,渗透课程和教学评价的改革理念,为学校实施评价领域的改革创设条件,力求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给学生后续向不同方向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精心设计了师生探究活动的背景和问题串、问题链;明确把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和方法作为教材内容,全面落实了《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材整体编写思路如下表。
高中物理教材
共同必修
(物理1 物理2)
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潜能,为后续向不同方向的发展与选择打好基础。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喜欢物理。
•通过切实可行的探究和体验,为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通过更加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
物理1系列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思想、观念、方法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精选典型史料和活动,在处理好“亲历”与“追溯”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展现科学发现过程。
•通过翔实的资料,凸现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体会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
•让学生在“读、做、悟、创”中,感悟人类追求简单、和谐、统一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物理2系列
让学生参与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活动,学习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物理与技术的互动关系,提升学生技术设计、制作和创新的能力。
•侧重从技术应用层面,结合具体的技术产品的设计、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物理学。
•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和兴趣。
•突出物理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展示物理学在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物理与技术结合的魅力。
物理3系列
让学生经历物理学的实证研究和理性思维过程,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
•通过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物理探究活动,学习物理学的核心内容,落实三维目标。
•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理论思维与数学方法应用等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训练,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方法和策略。
•更多地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1.体现“以人为本”,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发展空间
本教材力求处理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与“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与“发展提高”之间的关系,使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在整体结构上各模块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呼应,以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物理课程研修计划和及时调整个人发展方向。
教材力求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并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突出不同特色的三个系列教材的设计,让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等,自主选择不同的物理课程,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与进步。
在必修模块中,为了改变现行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信心,教材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的前提下,以生动亲切的语言、真实的情景打动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潜力,为他们选择后续的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打好基础。
例如,必修模块通过探讨“拔河”、“飞机投弹”、“车辆转弯”、“运动场”和“游乐场”等为背景,展开探究;通过考察“斜拉桥”原理和介绍“航天员的感受”为背景开展学习。
这样处理,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产生亲近感。
例如,必修模块提供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实验和发展前沿的内容,介绍物理学典型史实、思想演变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观影响的内容,展现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互动关系、物理学与技术结合的魅力等内容。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章中,除了《标准》要求的基本内容外,还安排了“多学一点”:
“用代数法推导出位移公式”、“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设计方案,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测算出g的值”。
选修模块中,教材在体现各系列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物理学核心内容的学习,突出主干知识与基本技能,全面落实《标准》的三维目标。
例如,《物理3-1》在“探究洛仑兹力”一节中安排了“多学一点”,介绍“若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怎样计算安培力”和“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的公式”等,很好地满足了本系列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接着,又用一节的篇幅研究了“洛仑兹力与现代科技”,培养和发展学生将物理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例如,《物理2-1》在“互联网与信息时代”一章中,提供了三个关于传感器的实践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满足了本系列学生的技术兴趣。
同时,又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探究传感器的原理,保证了物理学核心内容的学习。
例如,《物理1-1》在“划时代的发现”一章,在展示电磁感应定律的探究历史过程的同时,用了较大的篇幅引导学生仿照法拉第进行系列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
各模块在操作、感知和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分析论证”、“多学一点”、“课题研究”、“科技活动”、“家庭作业与活动”、“信息浏览”等栏目和教材内容进行理性探究,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的特点。
例如,《物理3-1》在“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中,教材通过“电场”与“重力场”相似,采用类比方法,连续安排了四个“分析论证”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理论分析的过程,使他们领悟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
例如,《物理1-1》在有的“科技活动”栏目安排了理论问题分析讨论。
2.努力把教材做得更开放一些
各模块教材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再创造,提供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的空间,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也使教师真正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
教科书只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基于这一理念,本教材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参考的探究方式,也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研究。
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与认识,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师生的互动提供平台。
例如,《物理1》的“超越伽利略”部分,教材既提供了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又提出了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的方法等。
教材安排了6个“课外活动”。
《物理2》中给学生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
“请思考:
假如有一天你能到火星上去旅行,你会感到自己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假如有一天能在月球上开运动会,你能想像出是什么情景吗?
”等。
例如,《物理1-1》在“科技活动”栏目中,既有实验探究活动也有理论问题讨论;在“科普选读”中既有中文材料也有英文材料。
在“打开电磁联系的大门”一章末的英文“科普选读”中,甚至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是怎样制作电磁铁的。
例如,《物理2-1》第1章的最后提出:
“多用电表除了能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外,是否还有其他功能呢?
”使学生欲罢不能,课外再进一步地探究。
例如,《物理3-1》中多处“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与方法并不和盘托出。
在“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一章,第一节就安排了让学生用多用电表测量串联、并联电阻总阻值的实践活动,并问学生:
“你发现了什么?
”为分析论证“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埋下了伏笔。
在第三节的分析论证中,就只作适当提示,放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并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跟第一节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例如,《物理3-1》设计了86个富于挑战性的或能够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的问题。
在第5章中提出:
“讨论我国磁现象研究对改变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
”“如果奥斯特没有将导线和小磁针都南北指向平行放置,他会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吗?
”“请讨论,菲涅耳指出的矛盾可能是什么?
”等问题。
教材还通过“课题研究”、“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科技成果展示报告会”和“科学讨论会”等形式,提供了一些开放的、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自主活动空间。
例如,《物理3-1》的“洛仑兹力与现代科技”一节中,提出了开放性的课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有关洛仑兹力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科学报告”。
该模块共为学生提供了18个开放性的课题。
例如,《物理1》设计了12个开放性的课题和6个“课外活动”。
例如,《物理2》共为学生提供了17个开放性的课题。
例如,《物理2-1》安排了59个“实践活动”和37个“课外活动”。
例如,《物理1》、《物理2》和《物理3-1》模块结束之前,安排了“总结与评价:
课题研究报告会”;《物理2-1》最后安排了“总结与评价:
科技成果展示报告会”;《物理1-1》最后安排了“总结与评价:
科学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研究课题。
例如,《物理3-1》在教材最后的“总结与评价:
课题研究报告会”,给学生进一步提供了“课题示例”:
1.静电与现代科技
通过查阅图书、期刊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调查静电与现代科技中应用或预防静电的事例。
写出调查报告。
2.探究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在科学实验与技术设计中,常常要根据电路元器件的特性曲线和其他技术参数,来确定其使用范围。
这里需要通过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来探究半导体二极管的U-I特性曲线,最好能与电阻的特性曲线进行比较。
3.利用集成块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装置
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你需要阅读介绍集成电路性能的书籍和资料,知道常用电路元器件的作用,你还需要更多的电路知识。
如果你能将设计多德装置制成产品展示,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4.超导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近年来,关于超导特别是高温超导的研究进展很快,并已应用到现代科技中,如应用超导进行受控热核反应实验等,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
5.研究电视显示技术的新进展
由于显示技术的发展,现代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电视机,如液晶显示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背投电视机等,了解这些电视机的显像原理是很有意义的。
你对此感兴趣吗?
你愿意做一些调查和探究吗?
6.探究静电屏蔽现象
静电屏蔽是很有趣的现象,如用感应起电机或感应圈使金属网罩带电,无论电压多高,网罩内的小鸟却安然无恙。
你愿意试一试吗?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3.强调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教材安排了大量科学探究活动,许多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共同或独立完成探究,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物理1》安排了4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探究摩擦力”、“探究胡克定律”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安排了12个“实验探究”和4个“分析论证”活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章中,用一节的篇幅展示了“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并在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探究活动。
例如,《物理2》安排了8个如“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16个“实验探究”和12个“分析论证”活动,展示了2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例如,《物理1-1》安排了6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28个进行简单观察、操作的“实验探究”和10个定性“分析讨论”,展示了18个完整的历史上的探究过程。
例如,《物理2-1》安排了59个“实践活动”(包括观察、实验探究和完整的设计制作等),具有探究性质的“家庭作业与活动”和“课外活动”37个(其中包括14个小制作)。
例如,《物理3-1》安排了4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探究电阻定律”、“探究安培力的方向”、“探究安培力的大小”;安排了22个“实验探究”和18个“分析论证”;展示了2个完整的历史上的探究过程:
“库仑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和“奥斯特的探究过程”。
为了落实过程与方法,本教材采取了三种措施:
(1)充分展示物理学探究的历史过程。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3)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本教材中,各模块都包含了这三种类型的活动过程,但各有所侧重。
《物理1-1》侧重展现物理学的科学发现过程,展示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读、做、悟、创”中获得发展。
《物理2-1》侧重让学生参与物理学与技术结合的应用和设计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物理3-1》在突出物理实验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强调让学生经历物理学理论思维过程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过程等。
必修的两个模块则是各选修模块处理形式的综合。
例如,《物理1-1》在展示许多物理学发展的探究历程的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动手实验的探究活动;“科技活动”中也采取两种探究形式:
“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
例如,《物理2-1》安排了50多个“实践活动”,“家庭作业与活动”和“课外活动”等30多个。
在第4章还设置了“用集成电路制作收音机”制作活动。
在“互联网与信息时代”一章,展示了“设计制作光照度报警器”的过程,安排了“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的实践活动。
另外,该模块安排了像“用硬纸板设计制作一个电阻表表盘”、“给自己的自行车装上小型发电机”、“研究家用电源充电器”、“制作太阳能凉风帽”等10多个小制作实践活动。
例如,《物理3-1》的“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一节,选择示波器为背景,安排了实验探究——“观察油滴在匀强电场中的偏移”,模拟电子束在示波管偏转电极中的偏移过程,体验到实验手段和探究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在“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一节,教材启发学生比较“电场”与“重力场”,采用类比方法,连续安排了4个“分析和论证”。
本教材在把科学探究过程作为内容的同时,强调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真谛。
例如,教材介绍了伽利略的“逻辑论证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外推的方法”;“分割与逼近的方法”;“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方法”;“控制变量方法”;“物理模型的方法”等。
4.设计探究情景,以问题串、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材内容
教材在全面落实《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各模块共同的研究对象、共同的核心概念和共同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了学习探究的情景,然后通过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问题串、问题链展开各章的内容。
《物理1》和《物理2》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与力学有关的现象、事实、问题为线索展开。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章中,以探讨学生熟悉的“轻重物体谁落得快”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用一节的篇幅展示了“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并在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探究活动,然后把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扩展到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学生喜欢的“拔河问题”为线索展开“生活中常见的力”一章的探究活动;以与“斜拉桥”相关的问题串展开“怎样求合力与分力”的活动;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机中航天员的感受”为问题串展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超重与失重”等内容;以“飞机投弹”的相关问题为背景,展开对抛体运动的研究;以与“汽车”相关的问题串展开“功和动能变化”的内容。
《物理1-1》主要通过人类探索电磁世界和应用电磁规律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来展示。
例如,“从富兰克林到奥斯特”一章,以历史为线索解决“电”与“磁”的本质及其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划时代的发现”一章仍以历史为线索,帮助学生学习电磁规律;随后章节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无线电通信、家用电器等涉及的问题展开。
整个模块结构紧凑、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以问题串展开整个模块活动的典范。
它展示了人类生动的探究科学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人类文化、社会生产力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物理2-1》主要通过人类应用技术手段将电磁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展开。
例如,在“多用电表与直流电路”、“显像管与电磁力”和“广播电视与电磁波”三章,首先安排了“学习使用多用电表”、“学习使用示波器”和“用分立元件或集成电路制作收音机”等活动,然后通过不断探讨这些技术产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解决学生制作活动中的技术问题,学习“直流电路”、“电场力”、“安培力与洛仑兹力”、“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内容,了解电磁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物理3-1》在学生有充分的直观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物理学内在的逻辑问题串展开。
例如,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一章,教材根据“电闪雷鸣”的自然情境,引发出问题串: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电又是从哪里来的?
”“物体带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电荷具有哪些特性?
”“电荷相互作用服从什么样的规律?
”“人类是怎样利用这些规律的?
”等等,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这一部分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电场与示波器”一章,以“示波器”工作原理方面的问题构成问题串,从物理学原理的层面解剖“示波器”,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
5.展示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本教材强调广泛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与物理学有关的社会、环境、文化等问题。
各模块基本以学生的操作、感知、实验活动导入,或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产、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现象为研究背景展开。
教材通过正文、“信息浏览”、“STS”和“多学一点”等栏目,展示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和科学发展的前沿,增进学生对科学的了解。
例如,《物理2》介绍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相对论时空观、量子论、现代航天技术(特别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勇气号火星车等现代科技成果,分析了“时间延缓效应的实验验证”、波粒二象性等现代物理的问题。
例如,《物理3-1》模块从绚丽多彩的极光和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开始,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然后介绍了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质谱仪、正负电子对撞机、彩色电视机、电子显微镜等。
例如,《物理2-1》的“拆解和认识传感器”、“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设计制作光照度报警器”等活动,使学生对自控装置不再感到神秘,并在探究传感器和制作自控装置的内容中,为学生提供了中国科学院传感器国家实验室的“中国传感器信息网”、“传感器资讯网”、“中国加速器网”等网址,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科技前沿提供方便。
例如,《物理3-1》介绍了“超导研究的历史”以及“高温超导”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等物理学最新研究动态。
在“磁与人类文明”一节,通过“信息浏览”栏目,介绍世面上颇为通行的信用卡和IC卡;通过STS栏目,简单介绍核磁共振的医学应用等。
本教材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注重讨论环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例如,《物理1-1》通过“科学与社会”栏目,讨论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物理2-1》让学生了解由于材料不同,各种废弃电池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不同,从而促使学生对废弃电池处理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讨论电磁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让学生意识到它也会给人类带来特殊的危害。
因此,在STS栏目中,又介绍了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及怎样避免或减少电磁波辐射危害。
这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内容及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物理3-1》的“静电与生活”一节,采取图文并举的形式,分别展示静电在静化空气,提高农药效果、复印等高科技领域内的应用。
采用列表方式列举静电危害的事实,以及采取图文并举的做法说明防止静电的举措。
6.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恰当地应用物理的方法和原理,理智地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树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
例如,教材对涉及的重要物理学家都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和评述,常常采用旁白的形式引用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关于自然、社会和科学研究的至理名言;引用著名画家李可染为“相对论性重粒子碰撞”国际学术研讨会所作的画,意在渗透人文精神,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物理1》在展示了“伽利略的探索之路”之后,为学生安排了“课题研究”:
写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科学观念、方法、态度等的科学报告;《物理3-1》展示了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照片。
例如,《物理3-1》的“静电与生活”一节,教材从“雷电”与“避雷”这一与人类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顺应自然的文化和智慧说起。
介绍目前尚不为多数人知道的人体上的静电。
最后通过“信息浏览”栏目介绍奇怪的“马特利现象”,并让学生去猜想。
教材这样处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生活、科技是怎样和谐地交融一体。
教材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一般都设计了一些能够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的问题。
例如,《物理2-1》“使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部分,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对全组活动的贡献是什么、擅长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等,进行自我评价。
例如,《物理1-1》在第1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讨论问题:
“展开你想像的翅膀,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会产生多大的震撼?
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
例如,《物理3-1》在第5章中提出:
“讨论我国磁现象研究对改变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