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492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流域开发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设计思路】

流域是地球上特殊的区域,流域孕育了人类文明,其开发和整治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域内部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体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得流域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节以长江流域为例,探究流域的开发、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其他流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流域开发与整治”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分组合作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流域开发”。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二是流域开发方向与整治重点。

三是流域开发整治的具体措施和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流域综合开发”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流域开发条件和整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最难的是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中中存在的疑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阅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考试要求得关联性。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

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

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探究活动1:

以长江流域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建构:

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教材中的长江流域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归纳长江流域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其不同河段开发和整治的重点。

学生读图,讨论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和整治的重点,完成相关问题。

利用问题理清“流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上、中、下游。

下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的_____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完成表1。

表1

优势条件

开发方向

问题

主要治理对策

上游

 

中游

 

下游

 

(3)结合三峡工程,运用整体性观点,评价河流上建坝可能产生的影响。

(4)绘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图。

(5)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内的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一般来说,河流利用方向有:

_______;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有:

_______。

答案:

(1)自然

(2)

优势条件

开发方向

主要问题

主要治理对策

上游

水能、森林、矿产资源等

开发水能,建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搞好生态建设:

建设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实行封山育林、育草等政策,保护性开发等

中游

自然条件(地形、水源等)优越;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全国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

洪涝灾害频繁

加强监测预报、修水库、退田还湖、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建分洪区等。

下游

自然条件(地形、水源等)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科技实力强等

商品性农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

环境(大气、水)污染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有机农业等。

(3)利:

防洪、发电、供水、航运、旅游、养殖等;弊:

阻断某些鱼类的迁移和产卵(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农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和饵料、库区的水会淹没森林和农田、大规模的水体会引发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等

(4)见图1

(5)河流利用:

供水、航运、灌溉、养殖、旅游、发电等。

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有: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梯级开发,促进水能的开发;发展旅游业;治理污染;合理分配协调流域内的水资源等。

思路点拨:

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基本方法

首先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

分析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的缺陷、对库区的影响和对上、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例如,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积极影响①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等效益;②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可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危害。

(2)消极影响①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③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而后退。

探究活动2:

典型例题,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中的表2。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例剖析1】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条国际河流。

图3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河谷大致呈走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2)归纳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河段

水文特征

主要影响因素

甲河段

(3)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有。

(4)乙区域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成因。

答案:

(1)东西南北两侧的(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东西走向断裂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

(2)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段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甲河段

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有结冰期,水流急

气候;地形

(3)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多;本区域能源消费较少;电力输出成本高;生态脆弱

(4)人口密集;产业集中;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较弱

探究活动4:

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中的图3和图4。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大市模拟卷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例剖析2】(2012届南京模拟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图4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图5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10年)。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________。

(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

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

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2)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相反

(3)河流 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

(4)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 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

思路点拨: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从图中判断分析;城市体系合理,从城市等级体系理论来说明;

(2)东南部和西北部社会经济特征的比较从三角形坐标系中数据对比来分析判断;(3)流域的开发核心是河流,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都有较大影响,本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来阐述;(4)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床和河道,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等;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有针对性地举例说出即可。

探究活动5:

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中的图5和图6。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例剖析3】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图6为“世界某著名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