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8731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梅兰芳学艺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葛智菁

所在学校

维扬实小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14梅兰芳学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教学准备

梅兰芳京戏磁带、课前师生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揭题。

介绍梅兰芳生平。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京剧,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师:

听了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这是谁唱的?

……) 

  师:

这么多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发现?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梅兰芳学艺》。

(2)跟老师一块写课题:

梅兰芳学艺(齐读课题)读准兰、芳、艺。

提醒学生读准边音。

(3)交流课前收集的梅兰芳资料。

2、总结: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长句子多练读几遍。

(3)将不流畅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练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集体读。

3、检查课文练读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注意读准儿化音。

读流畅长句子:

(2)指名读好难读的句子。

出示: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要求学生先读准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

4、范读课文。

5、自由再读课文,想想梅兰芳为什么能成为京剧大师呢?

6、引导填空:

梅兰芳小时侯拜师(),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学写生字。

(对照教材调整)

1.出示生字:

兰、芳、艺

2.学生自由读后说说怎么记住这三个字?

3.指名说,师范写提示“芳”的笔顺;“艺”的第四笔“乙”;或、者、兰:

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

左窄右宽;紧:

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4.学生描红。

5.展示评价。

(四)作业。

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方能成才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两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3)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相机板书:

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理解"世界闻名"、"大师"的意思。

相机板书:

会说话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3)学过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

勤学苦练

过渡:

让我们一起看看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进一步理解句意:

a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这说明什么?

b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c用"--"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再读第三自然段,你想对梅兰芳爷爷说什么?

    

(2)指导朗读。

关注"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

(三)拓展阅读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勤学苦练的故事。

2、课后收集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学苦练成材的事例进行阅读交流。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

 底()()()艺()()()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板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

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勤学苦练

会说话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学生对梅兰芳可能知之甚少,但听了她美奂绝伦的唱腔能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培养的,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行学习段落的调整是因为这样的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要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梅兰芳生平

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

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

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

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

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1914年秋,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

两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

从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11出戏。

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

时装新戏中的《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申诉了妇女受压迫与婚姻不自主的悲惨命运;古装戏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说《红楼梦》。

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推荐阅读:

名人勤学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优秀课例:

梅兰芳学艺实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预备: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

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

京戏。

  师:

对。

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

(指名读)

  师:

真准。

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

(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

人们喜爱京剧漂亮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

请看:

小丑的表演,(按)再看旦角的表演。

(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3.交流课前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

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梅兰芳,齐读。

“兰”是个生字,再读一遍。

对梅兰芳你知道多少呢?

课前老师让大家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了,现在就请你们来汇报,不光要说你知道了什么,还要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谁先说?

  生:

我回家问了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

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他演的都是女的,京剧里叫花旦。

  师:

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是获得知识的好办法,真是个好孩子!

她说的这一点你们知道吗?

那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生:

我课前读课文的时候,看到了书上的图,我知道梅兰芳是男的。

  师:

你真是个好孩子!

课前不仅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还注重到书中的插图了。

一齐把书翻开到这一课,先看课题旁边这张照片,他就是梅兰芳,确实是位先生,再看旁边这幅图,这是他演出的剧照,他演的都是漂亮动人的女子,真不简单!

  接下来谁汇报,也要像他们那样声音响亮,说得又有条理。

  生:

我知道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我也是课前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以后知道的。

  师:

真不错。

课前你也读过课文了,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京剧大师”呢?

  生:

京剧演得非常好、非常棒的人。

  师:

京剧演得很好,并且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这样的人就能被称为——京剧大师。

那“世界闻名”又是什么意思呢?

别急,请小朋友放开声音读一读屏幕上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就会明白了。

(按)

  谁来说?

  生:

不光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连外国朋友也知道了他。

  师:

对呀,梅兰芳不仅在国内非常有名,而且日本、韩国、欧美各国的人们都知道他,喜欢他,这就叫——世界闻名。

  还有这样一段话老师也请你们读一读,(按)听好要求:

也要放开声音读,边读边想,读完老师要你根据这段话的内容说一句带“!

”的句子。

(按)根据这段内容可以说一句什么话呢?

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商量商量。

(生讨论)

  师:

谁想说?

  生:

梅兰芳先生是第一个把中国的京剧带到国外去演出的艺术家,他可真了不起!

  师:

说得这么好,看来你把这段话读懂了。

奖你一个脸谱,放在你的学习档案袋里。

  生:

梅兰芳确实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师:

你呀不但说得好,而且还很有感情。

奖你一个脸谱。

  生:

梅兰芳表演的京剧真是太好了!

不然外国朋友到中国来怎么会提出要访问他呢?

  师:

真聪明!

想得和他们不一样。

也奖一个!

(按)

  师:

小朋友说得非常出色,老师记住你们了。

接下来请小朋友继续来汇报你们对梅兰芳的了解。

  生:

我知道梅兰芳从小并不是唱戏的料子,但他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后来,人们都说他的眼睛会说话了。

我也是课前读了课文以后知道的。

  师:

很好。

现在你们能说说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

梅兰芳学习京剧表演。

  师:

对了。

前面这几位小朋友是课前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取有关梅兰芳的知识的。

课前读读课文,进行认真的预习,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你们以后要坚持。

其他小朋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梅兰芳的?

  生:

我课前读了《文化艺术名人故事》这本课外书,知道……

  师:

向课外书请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经常课外阅读,你一定会获取更多的知识!

  生:

我回家请大人帮我上网,读了网上的资料我知道……

  师:

到网上去查找资料,是现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真是太好了!

  小结:

小朋友课前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

  二、练读课文

  1.师:

从刚才小朋友的谈话中,我知道你们课前都读过课文了,你读了几遍?

你呢?

……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你们书读得怎么样了,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

就读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谁先来?

  2.第一自然段

  生:

老师,我要读第一自然段。

  师:

你真勇敢,请吧。

  (生读)

  评:

这个自然段里有许多轻声,你呀都注重了,真是个读书小能手,也送你一个京剧脸谱。

  师:

第一自然段还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的?

  (生再读)

  评:

你也是个读书小能手,老师想再考考你,你知道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吗?

  生:

就是说梅兰芳不可以学唱京剧,不是唱戏的人才。

  评:

真了不起,也奖一个脸谱。

  3.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

第二自然段(按)这个长句子中(按)有三个新词他都读准了,请你做小老师教大家读。

(生领读)

  谢谢某某老师,他读得这么好,看来没人能超过他了吧。

还有这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就要这样勇敢、自信。

来,就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

读得真不错。

非凡是“勤学苦练”的“练”字读得很准,一齐读一读。

  评:

多好啊1

  5.每个自然段都读过了,下面请小朋友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你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下位读给好朋友和台上的老师听。

  (自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1.课文读通读准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梅兰芳先生演唱的京剧。

唱得多么动听啊,看,这是他演出的剧照,多么漂亮啊,非凡注重他的眼睛,(按)多么有神啊!

  可是梅兰芳刚学京剧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师傅说他的眼睛没神,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那他是怎么苦练眼神的?

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再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你画的什么句子?

(按)你们是不是也这样画的?

真能干!

  请小朋友们看,他经常(按)紧盯——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紧盯空中翱翔的鸽子和长时间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眼睛会有什么感觉?

  (按)

(1)请小朋友紧盯空中翱翔的鸽子,可以盯住其中一只,目光随着它的翱翔而移动,但头不好动。

老师注重到好多小朋友的眼珠都在不停地转动,就要这样。

  (按)

(2)再请小朋友注视——要注重力非常集中地看,目光随着鱼儿的游动而移动,眼睛一眨也不能眨。

  (3)说说你的眼睛觉得怎么样啊?

(交流)

  3.我们只紧盯、注视了这么一会,眼睛就受不了了,而梅兰芳是经常这样去做,“日子一长”(按)你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

老师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中得知,他练了整整十年,梅兰芳天天早晨起来放飞鸽子,目光紧盯鸽子渐渐远去,十年间从没停止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他的双眼渐渐——,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按)经过——

  4.小朋友,学到这,你想对梅兰芳先生说什么呢,老师给你开个头——“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按)自己先轻声说一说,预备预备。

  师:

好,下面到四人小组里去交流交流,小组长组织好,每个人都说一说,再选一个讲得好的,大家帮他把话说说好,然后请他代表你们小组到全班来讲,他讲得好,其余三个小朋友也有奖品的。

  哪个小组的代表先来说?

  生:

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您在开始学艺的时候,听了师傅的话,不放弃,下定决心坚持苦练,终于取得了成功,您真有志气,我要向您学习。

  评:

你代表小组说得这么好……(奖聪明星)

  生:

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您苦练眼神练了整整十年,真了不起呀!

(奖)

  生:

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经过勤学苦练,眼睛变得灵活起来了,这让我知道,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练出过硬的本领。

  生:

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谈书法、绘画、口算、背书)

  5.想得好,说得好,小组合作得也很好。

小朋友,梅兰芳开始学唱京剧时,眼睛没有神,这是先天的不足,但他通过后天的努力,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就叫(按)“勤能补拙”。

读两遍。

这还有两个词(按)“笨鸟先飞、人一己百”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开始有些地方不如别人,但只要下定决心,付出比别人多出许多的努力,(按)“奋起直追”就一定能练出过硬的本领,取得成功。

一齐来读一遍。

  6.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整篇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比一开始读得好,先自己练一练。

  (生练读)

  

(1)谁先来?

  (指名读)其余小朋友注重听,听一听他是怎么读的?

  

(2)评:

读得太好了,把你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出来了,非凡是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日子一长”这个地方,把那种惊异兴奋的语气读出来了,送给你一个漂亮的花旦脸谱,还有谁想读一读这两句话的?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两句话)

  (3)评:

哎呀,读得真好,也奖你一个脸谱。

  刚才(指)这个小朋友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你们注重了吗?

他非凡强调了“终于”这个词,这样读是可以的,还有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读第三自然段的?

  师:

能不能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读的?

  生:

我读的时候,把“勤学苦练”和“世界闻名”读出来了。

  师:

这样读也不错。

  (4)其他小朋友再读读课文,你认为怎么读能读出敬佩、赞美之情,你就怎么读。

好,各人读各人的。

  四、扩读实践

  1.小朋友,你们还想了解梅兰芳学艺时勤学苦练的其他故事吗?

请听(按)《梅兰芳学艺故事之二——勤背戏词》,请小朋友仔细听,看谁听一遍就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播放故事)

  2.愿小朋友向梅兰芳学习,从小苦练各种本领,长大成为京剧大师、书法大师、国画大师、音乐大师、大律师、大建筑师、特级教师等等,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

  五、作业

  *题:

读读背背四字词语。

(略)

  **题:

回家练讲《勤背戏词》的故事。

  ***题:

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去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苦练成才的故事。

  师:

下周我们举行讲故事比赛,把你们讲的故事用磁带录下来放在档案袋里,评出lO名故事大王。

  六、评析

  以上教学实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1.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而教,因学论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改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这一理念?

我认为“为学而教,因学论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上《梅兰芳学艺》这课之前,动手又动脑,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了梅兰芳,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了解,课文基本上都能读通了,老师在课堂上就没有从零起点开始,而是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让学生汇报有关梅兰芳的知识,因为学生经过课前的预备,已经急于要表现自己了。

这样做,就是了解学情,顺应学情,满足学情。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随机进行生字读音的矫正,解释“世界闻名”、“京剧大师”、“不是唱戏的料子”等词语的意思,不露痕迹地进行学习方法的点拨,同时把理解、表达的练习穿插其中。

这样教路顺着学路走,没有牵的痕迹,没有教的痕迹,显得自然、熨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情。

由此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增进了对梅兰芳的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练习和提高。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个基本理念。

语文素养包括:

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听说读写等语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