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761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总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

第一章

1.财政学的概念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区别

公共部门

一个社会中属于政府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属于政府的组织体系,人们通常将这一组织体系总称为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1、从纵向来看,政府被分为若干层次,通常有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

2、从横向来看,每一级政府都有众多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

私人部门

国民经济中与公共部门相对的概念是私人部门

(个人、家庭和私人所拥有的企事业)

公共部门中的单位按其从事活动的性质可划分为两个子部门

(一)政府部门

指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总称。

 

   包括各级政府及政府单位控制的非市场性机构。

(二) 公共企业部门

  指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的单位总称。

公共企业部门内部按其性质还可以划分为金融公共企业

3.财政学研究的问题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分配问题

4如何作出决策

 

4.政府规模

如何衡量政府规模?

1.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

2.政府年支出量?

3.“官民比”?

4.国际通用指标是政府支出与GDP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比率。

注:

各国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不同,一种解释是各国的财政思想不同。

福利性国家公共部门相对较大

第二章财政学的分析方法福利经济学

1.帕累托改进:

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情况变坏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某些人的情况变好。

2.帕累托效率:

如果一个经济不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这个经济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或者说,在一个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经济中,要使得某人的情况变好,就必然有些人的情况同时变差。

2.帕累托效率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效率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效率: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效率: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效率: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1)交换效率

(2)生产效率的含义:

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3.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socialwelfarefunction)描述的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个体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

W=W(U1,U2)

⏹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1.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的福利函数

¡2.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福利函数

¡3.罗尔斯(Rawlsianism)的福利函数

¡4.折中的社会福利函数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森的公平理论

“无知的面纱”:

(1)无知的面纱是一种假设的社会状态,所有社会成员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和未来在竞争中将会处的地位,也无法预见竞争结果与自己的联系。

  

(2)在无知的面纱后面人们比较容易对社会福利函数形成一致的看法。

  (3)在无知的面纱后面人们的看法才会摆脱个人私利的偏见,从而使社会福利函数具有公正性。

4.公平的衡量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5.财政职能的类型

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稳定职能

第三章公共选择

1.直接民主:

如果在公共事务的决定中,所有公民都可以表达意见,又称全民公决。

(一)一致性规则 

(二)多数票规则(三)互投赞成票(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多数票规则的问题

多数票规则的问题1:

可能缺乏效率2:

投票悖论/循环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

虽然选民的偏好是前后一致的,但是投票结果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

投票的结果取决于投票的顺序。

(A,B)A;(B,C)B;(A,C)C。

投票悖论的原因:

-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中位选民定理/中间投票人:

¡只要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票的结果就能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中位选民\中间投票人

¡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的选民,一半选民想要的共用品比中位选民多,一半选民想要的共用品比中位选民少。

2.互投赞成票

允许人们进行投票交易,从而表达他们对不同方案的偏好程度。

⏹互投赞成票可能提高福利。

⏹互投赞成票也可能降低福利。

3.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Arrow,1951)认为,在民主社会里,集体决策应满足下列标准:

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都能选出一种决策。

2.能对所有可能结果排序3.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4.满足传递性5.独立于无关备选方案6.排除独裁:

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

-一般来说,要找到满足上述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相关问题:

  ◆如果把上述标准中任何一个去掉,就能形成一个满足其他五个标准的决策规则。

但是能否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标准在伦理上的看法。

  ◆民主制度要正常运行,要求人偏好一致。

许多组织机构影响人们偏好的形成,以确保一致性。

  ◆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必须由集体选择。

阿罗定理认为不能做出这样的决策,因而,不能假定社会福利函数存在。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工具,提示各种价值判断,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4.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

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财政决策形成过程:

投票悖论/间接民主的问题

¡财政决策的实施:

政治家受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

¡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

¡有限信息

¡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有限控制

¡对官僚系统的有限控制

¡政治过程的局限性-特殊利益集团

第四章公共品

1.公共品特征:

非竞争性:

一旦被提供,消费该物品的另一个人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

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不可能

纯公共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纯私人品:

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一)私用品的有效提供

每个人面临相同的价格,消费不同的数量。

把各人的需求量加总,得到总需求,称为需求曲线的横向/水平加总

(二)公共品的有效提供

对于公共品,每个人消费数量相同,但可能有不同的支付意愿,MRS不同。

通过纵向/垂直加总,找到集体支付意愿

⏹两个人:

张三、李四

⏹对某种物品的反需求曲线分别为:

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

如果该产品是私用品,求需求量与价格?

如果该产品是公共品,求需求量与价格?

2.1.政府供应/政府生产

市政街道部门动用雇员、设备等清理积雪。

2.政府供应/私人生产            

政府雇用一家私人评估公司,进行不动产估价。

3.私人供应/政府生产              

赛车委员会向市政府部门付款,请求在比赛期间对某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4.私人供应/私人生产  

私人厂商雇用保安在厂内巡逻。

公共生产:

是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的生产活动,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

私人生产:

是以私人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属于私人的生产活动,其组织形式是私人企业

公共提供:

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

市场提供:

消费者用自己个人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消费品的消费方式,个人得到多少产品或服务,取决于他用以交换的个人收入。

5.俱乐部产品”

主要是通过某种制度上的安排(设置排他权)来解决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问题。

相应地,俱乐部制度中的公共品被称作俱乐部产品。

如高速公路、桥梁、公园、游泳池、网吧、有线电视等产品。

俱乐部产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

单个俱乐部成员对俱乐部产品的消费不会降低和减少其他成员消费同一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非排他性与排他性:

消费在俱乐部成员之间是非排他的,但是对于俱乐部之外的成员,消费则是排他的。

第五章外部性

1.

(一)外部性定义

当某一实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福利时,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二)外部性性质 TheNatureofExternalities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

外部性源于市场的不存在,或者市场价格不能够完全反映出一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

其他特征:

1.外部性可能由生产活动产生,也可能由消费活动产生2.外部性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3.外部性天生就具有相互性4.公共品可以看作为一种特殊的外部性

 

3.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1.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2.合并3.约定成俗

公共对策:

1.税收2.补贴3.创造市场4.规制

 

第六章公共支出

1.公共支出的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

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

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

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

 

(二)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挖潜改造

2.积累性支出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

3.消费性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理、国防战备等。

(二)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动态上可分为:

1.投资性支出

挖潜改造(重置投资)、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

2.消费性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理、国防战备等。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以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特点

影响 

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赎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与投资拨款等。

             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

不存在交换问题。

如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等。

         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而对生产和就业有间接影响。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分类

内容

支出特点

经常性支出

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

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资本性支出

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 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将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五)按政府层次分类:

中央支出与地方支出

中央支出

国防、武警部队、中央级行政管理费和各项事业支出、重点建设支出以及中央政府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方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支出

地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2.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绝对量指标: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相对量指标: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3.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宏观分析

1.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增长。

2.皮科克和怀斯曼的分析

⏹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所以有人又将这一理论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进行的,在这一时期内稳定增长和突发性增长是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时间型态理论”。

⏹该理论认为:

社会激变后的公共支出仍将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

战 前:

假设:

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多纳税。

居民会通过选举权对政府进行否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公共支出是比较稳定的。

公共支出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渐进的增长趋势。

战 时:

社会激变时期,渐进式的增长过程被打破。

公共支出需要大幅提升。

由于处于特别时期,“租税容忍水平”将会提高,整个政府公共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台阶式的增长形态。

战 后:

在社会的激变后的公共支出仍将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

皮科克和怀斯曼的分析-分歧:

战后,当社会激变结束后,公共支出的变化有三种情形:

一是民用公共支出在激变结束之后立即恢复至战前水平;

二是民用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在激变结束之后继续保持,即战后民用公共支出增长的幅度与激变时期总公共支出增长的幅度相同;

三是民用公共支出在激变结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落后,又逐渐恢复到原先水平,即从长期来看,民用公共支出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长状态。

⏹认为在社会的激变后的公共支出仍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

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存在三种效应,导致了这一势头的继续:

¡替代/置换效应(displacementeffect)

¡检查/意识/审视效应(inspectioneffect)

¡集中效应(concentrationeffect)

替代效应:

⏹在战争等突发性事件出现时,社会公众能够忍受比平时更高的租税水平,当增税大量增加以满足公共支出需要时,相应地整个社会的私人支出就减少了,这种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的现象称之为“替代效应”。

在社会动荡结束之后,公共支出并不会相应减少至动荡前的水平,原因是:

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后果还需要政府去处理。

检查/意识/审视效应:

⏹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暴露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就会同意增加税收,以满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财政资金需求。

集中效应:

⏹在正常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相对而言是固定的,但在社会动荡时期,中央政府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的这种做法却易受社会的认同,中央政府职能的扩大增大了财政收支的规模。

这时,集中效应就出现了,由于集中效应的出现,使得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趋向于进一步增长。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阶段

-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较大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发展中期

-GDP中总投资的比重上升,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趋于下降。

政府投资逐步转化为私人投资的补充。

纠正市场失灵。

成熟阶段

-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对教育、保健和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4.非均衡增长论

⏹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建立在两大部门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之上

进步部门:

指由于技术进步及规模经济造成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部门;

在进步部门中,劳动只是一种基本手段,它被用来生产最终产品,因而劳动可以由资本来替代,如以机器代替劳动力,而不影响产品的性能。

非进步部门:

指和进步部门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

在非进步部门中,劳动本身就是最终产品,因而劳动投入的减少就可能引起产品性能的改变。

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可以称之为非进步部门。

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是没有可能提高,而是以很低的速度提高。

5.收入再分配论

⏹一种观点:

  政府支出增长,由于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收入再分配。

⏹另一些观点:

¡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而非低收入阶层(迪拉克特定律)。

¡也有富人受益的政府转移支付计划(美国养老保险)

⏹为赢得更多选票,政治家可能提供使不同层次受益的政府转移支付计划,结果是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

 

第七章成本-收益分析

1.现值:

(1)现在的钱折合到未来

投资的未来价值FV=R(1+r)^T

R最初的投资额,r投资回报率,即利率,T投资的时间

(2)未来的钱折合到现在

投资的现值是:

R=未来获得的数额

–r=投资的回报率(贴现率discountrate)

–T=投资年数

(1+r)T:

贴现因子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

¡–只有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正数时,该项目才是可行的。

¡–如果两个项目只能选其一,那么,优先选择的项目应该是净现值较高的那个项目。

2.内部收益率标准

项目净收益流现值是:

内部收益率ρ,指在下列公式中得到的ρ值:

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的现值恰好等于零的贴现率。

内部收益率标准:

如果ρ>r(企业的机会成本),项目可行.

如果忽视规模的影响,选择内部收益率高的项目可能是不正确的。

它往往偏向规模较小、收益期较短的项目。

即便规模不同时,现值标准也会给出正确答案。

3.政府项目的贴现率

⏹[1]基于私人部门收益率的贴现率

一个数字例子:

⏹税前收益率16%,税后收益率为8%。

如果筹措资金1/4资金以投资减少为代价,3/4资金以消费减少为代价,那么公共部门的贴现率为?

1/4×16%+3/4×8%=10%

[2]社会贴现率:

衡量的是社会对目前牺牲的消费作出的评价

社会贴现率≠市场贴现率

社会贴现率可能比较低:

理由如下:

–考虑到对后代的影响

–家长主义观点

–市场无效率,例如,由于正的外部性

[3]实践中的情况

⏹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使用7%的实际收益率,这比较准确地衡量了私人部门项目的税前收益率。

⏹有些长期项目使用的实际收益率是2%,他近似于消费的时间偏好即税后收益率。

⏹当实施一项新的税收和支出计划时,必须考虑这项计划在5年内或者10年内的影响,以便确认是否导致预算不平衡。

第八章税收概述

1.财政收入的构成

(1)税收 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

特征:

强制、无偿和固定性。

(2)国有资产收益 

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邮电、通讯、铁路、公路、博物馆

资源性国有资产:

矿山、森林、土地、水利资源

(3)公债/国债  

特点:

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4)其他 

规费:

行政规费、司法规费。

例如民事诉讼费、结婚登记费、护照费。

捐赠和罚没收入

特许经营/特别课征

使用费:

如公共住宅房租、过路费、公立学校学费。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

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和最基本的形式。

特征:

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3.税制要素

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

纳税人:

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

4.征税对象:

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1)税基/课税基础

  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一指某种税的经济基础。

如,流转税(流转额),所得税(所得额),房产税(房产)等。

⏹二指计算交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

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前者如资源税(原油的吨数),消费税(啤酒的吨数)。

后者如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额),营业税(营业额)等。

(2)税目:

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

税目

税率

一、交通运输业

3%

二、建筑业

3%

三、金融保险业

5%

四、邮电通信业

3%

五、文化体育业

3%

六、娱乐业

20%

七、服务业

5%

八、转让无形资产

5%

九、销售不动产

5%

5.税率:

税收收入对税基的比率。

名义税率:

即为税率表所列的税率,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

实际税率:

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等于税收负担率。

平均税率:

总纳税款额除以税基规模,即总纳税款额对税基规模的比例。

平均税率(TA)=总纳税额(T)/税基(Y)

边际税率:

按边际效用相等原则设计的一种理论化税率模式,即额外支付的税款对增加的税基的比例。

边际税率(TM)=增加的税款(ΔT)/增加的税基(ΔY)

(1)比例税率:

以税基与税额成等比例变化,不以税基大小为转移的税率。

边际税率为常数,平均税率等于边际税率。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按照课征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边际税率为零。

(3)累进税率税率伴随税基规模扩大。

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平均税率低于边际税率。

可分为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

(4)累退税率税率伴随税基规模扩大而相应下降。

边际税率低于平均税率。

(5)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征税对象的金额达到哪一个等级则全额按相应的税率征税。

(我国的税法中已不采用这种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将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不同的部份,按不同的部分规定不同的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

6.

7.附加与加成

附加:

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

加成:

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

国家为了限制某些经济活动,或调节某些纳税人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税款的方法。

如劳务报酬所得。

8.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

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

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9.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法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违章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

⏹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10.

11.税收分类

1.按课税对象进行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