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7316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docx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

济南承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

石兆宏

文化是人类所属的特有现象,文化发展构成了人类进步的核心和实质。

人类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们推动文化发展的自主程度也就越高,文化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加明显。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文化发展和文化力的提升来谋求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项基本策略和发展方略。

目前,中国正全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央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充分反映了文化发展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由此也可以使我们对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做出新的审视。

当前济南正全力推动“十艺节”的筹办工作,认真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背景形势和现实要求,准确把握济南筹办“十艺节”应该体现的文化效应,将对于办好“十艺节”、推动济南文化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当前中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际背景和现实依据

当前中国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首先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这些背景构成了中国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理由;另一方面,目前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国策,也与当前中国面临的特定环境有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

1、当代文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走势特征

文化发展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条基本轴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走势特征,文化力逐渐成为具有核心意义的竞争要素。

总体来看,战后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浪潮主要与三个背景因素有关:

(1)战后欧洲国家的重建、尤其是人们寻求心灵修复的需要,充分彰显出了文化的力量,促成了文化的回归与繁荣。

二次大战以后,整个欧洲处于萧条状态,要医治战争造成的后遗症,实现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必须首先医治心灵的创伤、重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

于是上个世界的40年代到50年代,欧洲国家陆续创办了各种形态的艺术节和其他文化节事活动,人们通过音乐、舞蹈、剧目等,寻找失去的心灵港湾,重建一种文化自信。

可以说战后欧洲国家的重建,是基于对文化自信的重建以及人们心灵的修复而完成的。

文化艺术的回归,不仅为人们的心灵修复和整个欧洲的重建铺垫了一条重要通道,也为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和平台,而从终极意义上看,文化艺术在赋予欧洲一种重生的土壤和力量的同时,也使得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显示出了一种更根本的价值理由,使文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更高境界。

(2)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逐步使文化发展显示出新的价值和意义,文化力逐渐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中心从欧洲大陆逐步转向美国,欧洲那些传统的老牌工业化国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同时,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却变得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一些传统制造业城市在经济上的衰退,围绕文化产业化的探索日益显现出它的价值和成效,一些新兴文化业态——像创意广告、设计、媒体开发、文学及艺术品制作、图书出版、电脑游戏制作等,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带动战略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最新战略选择。

有些城市更是借着承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在文化上重新定位城市,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就使得文化不仅作为软实力起到了提升城市竞争优势的作用,而且也作为硬实力在支撑着城市发展,文化力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构筑城市及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

在这一方面,英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谋划和推动,尤其具有典型意义。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原有的工业霸主地位被美国所取代,如何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成为一个大问题。

1992年,英国政府制定提出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新的产业政策框架。

经过20年的推动,目前伦敦已完成了由世界工业中心向世界文化中心的华丽转型,赢得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和国际设计之都的称号,英国也因此再度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它的活力和竞争优势。

总之,文化在后工业社会正逐步显示出它在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是当代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重要背景因素。

(3)冷战以来,文化对于国家对外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化力逐步成为决定国际关系框架的重要因素。

当今时代,文化力逐步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冷战以来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外交战略有极大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冷战的到来和东西方阵营对抗局势的形成,美国开始实施以推行其价值观体系为目的的文化外交战略。

这种文化战略通过为其他国家培养教育和研究人员、设立国际访问者项目等手段,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力,也通过相关政策的受益者,直接形成了对他国的文化渗透。

基于这种文化渗透,在一些文化传统相对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美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导致了当地文化价值观的转向,并引发了部分国家的“颜色革命”和政权更迭,世界政治格局也因此而发生变动和调整。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总结了冷战以来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获得它所希望的世界政治结果,可以通过推行一种价值观,吸引其他国家来追随它的价值观,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很明显,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外交战略,已经充分验证了美国的文化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政治关系的强大影响。

由此,也折射出了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紧迫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2、当前中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背景和要求

当前中国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不仅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也与当前中国面临的特定形势有关,必须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和要求做出把握。

一是文化国际化的战略背景与要求。

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当前的国际局势以及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形势,需要我们以一种国际化视野来构建文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形成以文化强国为目的的文化国际化战略安排。

首先,目前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西方世界一直虎视眈眈,企图用他们的价值观来改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又制造各种国际舆论,对当代中国的崛起进行“妖魔化”;其次,我国文化发展的外围环境也十分不利,尤其是我们的近邻国家,它们不仅在文化发展节奏上先行一步,抢先占领了周边文化市场,全方位推动了它们的文化扩张战略,而且还试图在文化发展定位上先声夺人,抢占东亚文化霸主地位。

鉴于这些背景因素,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具备一种国际化视野,真正着眼于文化强国的总体战略要求,形成文化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安排,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在策略层面上,应该着眼于文化产业的国际分工,部署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总体构架和路径选择,发挥比较优势和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立足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真诚交流,着力化解各种国际争端,抵御来自西方世界的各种“妖魔化”困扰,巩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维护和强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支持中国在国际世界的和平崛起。

二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背景与要求。

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这种转型发展需要我们借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快轨,加快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以及文化对外贸易的突破发展。

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既是实现利润和财富增长的重要源头,又是实现其经济全球化扩张的利器。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十分落后,新一轮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根本转型与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和当代中国崛起提供新的经济支撑点。

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背景与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时代,尤其是冷战以来西方世界一直试图用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来改造整个世界,这就使我们不仅需要面向外部世界,承担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中华文化发展空间的任务;也有一个面向本民族社会成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问题。

精神家园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进取精神,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建设,社会成员的理想和信仰缺失问题一直存在,这不仅导致了某些个体行为的失德、失当,也在总体上影响了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水平,动摇了整个国家和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根基。

显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立足社会成员的信仰重构,全力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点,认识和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重要支撑;要以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为重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衔接的现代中华文化;要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为补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更多亮丽的风景线。

二、以承办“十一节”为契机推动济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艺术节是文化艺术功能的实现形态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节事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对文化艺术功能的集约化表达。

社会的变革以及文化与文明的演进,将会赋予艺术节以新的方向,使其呈现出新的功能和使命。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国家级的艺术节,作为国家文化部门主办的高级别、综合型主流文化节事,它必将在推动当前文化强国战略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点。

2013年,济南将作为主要承办城市负责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办工作,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背景和要求入手,认真研究中国艺术节的新使命,并对济南筹办“十艺节”应该达成的文化效应和应该把握的工作要点做出梳理和把握,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国艺术节的新使命

当前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面临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必然要求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承担起新的责任和使命,主要包括:

第一,艺术节首先要在一般意义上具有推动艺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的功能,一方面要推动各地、各民族、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另一方面,应该强化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要把更多的境外演出商吸引到中国艺术节的交流平台上来,让更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艺术走出国门,在传播中华优秀艺术形式的同时,让中华文化更多得到国际世界的理解和认同;第二,艺术节也具有娱乐生活、增强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要创新中国艺术节的组织和承办方式,让公众和市民更多融入到艺术节的节事承办中,使中国艺术节不仅是国家艺术的盛会、城市的艺术盛宴,更是为城市注入的一股永不停歇的艺术源泉,为市民享受艺术以及整个城市提升自己的艺术气质打开一个新的天地,而这一点将对建设城市的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三,中国艺术节的举办还应该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对承办城市构成更多层面的作用和影响,除了文化场馆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效应外,艺术节的举办还应该在一般意义上起到推动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作用,并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构成进一步的作用也影响,这一切都将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竞争力的同时,赋予城市以新鲜活力和发展张力,进而构筑起城市发展的深层根基。

2、济南筹办“十艺节”应该达成的总体文化效应

对于济南而言,承办“十艺节”应着重把握和达成的文化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节事承办具体层面的文化效应。

首先是指文化设施的建设效应,包括演出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效应,要使场馆设施在满足“十艺节”承办需要的同时,也能够在更长远的意义上使城市受益;要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效应,借助“十艺节”的承办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使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

其次是指艺术创作和生产效应,应该以筹办“十艺节”为契机,认真研究和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运营创新发展问题,推动全市艺术创作与运营水平的提高;要探讨融资渠道和市场运营渠道拓宽的问题,培养演出市场,提高公众及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修养。

第二个层面是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层面的效应。

包括市民文化艺术素养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城市个性化文化形象的塑造,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提升等;从扩展意义上看,“十艺节”的承办还应该有助于促成文化与旅游、经贸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并对跨区域的文化整合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有助于加快区域文化中心的建设进程,这一切也都应该成为济南筹办“十艺节”必须努力促成的文化效应目标。

3、当前济南筹办“十艺节”应该把握的文化建设要点

济南筹办“十艺节”一方面应该全面把握和体现上述文化效应,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背景,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文化建设要点:

一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与市民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

中国艺术节一直强调以举办“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

那么,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如何把“人民的节日”与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结合起来,把“十艺节”的节事承办与群文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增强市民对城市归属感和城市文化的凝聚力,这显然是一个需要重点予以关注的议题和文化建设要点。

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就广州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他指出,当前必须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广东而言,关键是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优秀特质,提炼打造新时期的广东精神。

他强调广东的文化强省战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和社会心态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和实现形式需要作一些顶层设计,要在公民价值、公民道德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提炼出社会共同认可、体现广东特色、群众乐于接受、容易传承传播的价值理念。

”汪洋还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创新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激励机制,给予群众性活动充分支持。

他建议地方政府可以组织粤剧、潮剧、客家山歌、咸水歌比赛,“从村、镇、市一级一级比上去,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觉得有奔头”。

在此,汪洋对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应该把握的方向、原则以及推动活动开展应该建立的机制等作了全面阐述,值得我们深思,也从总体上为我们深入探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与市民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供了鲜活的思路和解决之道。

二是艺术创作及运营模式创新与文化产业组织创新问题。

在中国,文化的产业化仍然是一个新兴事物。

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和运营,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组织模式的影响,缺乏现代组织模式的架构。

应借助“十艺节”的承办,加大力度推动艺术创作及运营模式创新,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整体的组织创新。

三是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利用与建设西部新城文化高地、提升济南区域性文化中心地位问题。

济南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当前推动文化强市战略背景下的一个新任务。

区域文化中心建设需要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

客观地说,过去济南的基础条件并不过硬,尤其是硬件建设,更是缺乏必要的积累。

“十艺节”的承办为济南的艺术场馆和设施建设提供了极重要的机遇,按照目前的场馆建设和改造计划,济南承办“十艺节”将在利用市区内现有4个场馆的同时(山东会堂、山东剧院、省杂演艺厅、梨园大戏院),对5个场馆作出维修改造(历山剧院、百花剧院、铁路文化宫、珍珠泉礼堂、省财政学院礼堂),另外投资30亿元建设省会文化艺术中心。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原来位于市区各处的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届时将全部搬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这将不仅会借助新建场馆和最先进设施的引入,扭转过去场馆设施不足的状况,而且也将为省城居民享受高端艺术演出、体验多功能文化生活增添一个新去处。

显然,这一切都将为济南建设区域文化中心提供重要的硬件设施条件。

但必须看到,区域文化中心建设决非是简单的场馆堆积就可以完成的,场馆有了,更重要的是对场馆的后续利用。

必须寻找一个定位,一个关于场馆后续利用与济南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建立起以后续场馆利用来支持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使“十艺节”的承办、“十艺节”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真正有助于济南区域文化中心地位的打造,有助于济南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

4、济南筹办“十艺节”必须把握的几个文化关系

济南承办“十艺节”需要在若干层面上组织项目建设和活动安排,但总的策略原则是注重协调各种文化关系,强化节事筹办的整体推进效应。

具体来说,这些文化关系主要包括:

第一,协调好节事承办的总体文化导向与具体工作开展的关系。

“十艺节”的承办,涉及到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若干领域的工作。

其中,场馆设施的建设改造涉及到各省直单位、济南市相关投融资管理机构和建设部门;城市环境的整治建设涉及到城市管理和建设部门;剧目创作及群文活动的开展需要文化管理部门及基层文化单位共同付出努力;“十艺节”宣传推广工作,则需要宣传系统、各媒体机构协同运作。

但是,“十艺节”的承办必须贯彻一种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主张,也就是说,所有上述环节和部门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一个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基础,要在体现各自领域的目标要求的同时,按照统一的城市文化目标导向来形成整体的工作部署。

“十艺节”的承办必须把握和体现出一种统一的文化发展核心主张,强调这种以一贯之的文化主张,是实现“十艺节”整合效应的关键所在。

二是协调好节事承办中文化硬件建设与文化软件建设的关系。

这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现代化场馆设施与城市艺术氛围的同步建设、艺术创作能力与市民鉴赏力的同步提高、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与其内含的个性化精神意境的统一等各种文化关系的协调。

济南承办十艺节,不仅要打造恢宏的舞台,也要有精湛的剧目创作和作品上演,有真正领会艺术、并能够享受这些艺术的市民群体存在;不仅要有开阔的广场,也要有完善的广场文化组织和浓郁的广场文化氛围,要形成天、地、人合一的节事氛围和节事效应,形成完整的“十艺节”文化场。

三是协调好文化的公共服务属性和经济效应属性的关系。

艺术节首先应该体现文化的公共服务属性,所以,节事承办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艺术节公共文化效应的实现,包括改善和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分布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占有水平;引导和组织市民广泛参与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增强市民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力度,提升城市的文化集聚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等。

另一方面,艺术节的承办也应该体现文化的经济效应属性,由此,就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动艺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节事运作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包括借力艺术节,推动与图书出版、动漫游戏、民间艺术、书画展览等相关产业的协同运作以及与城市经贸、旅游活动的联动等。

目前,文化创新正不断赋予文化本身以新的内涵与形态,这不仅意味着文化功能的更加多元化,也蕴含了更大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节事效应空间,济南承办“十艺节”必须重视把握这些新的趋势,协调好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和经济效应功能的关系,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效应。

四是把握好节事承办的短期效应与远景效应的关系。

济南承办“十艺节”可获得短期直接收益和远景收益两个方面的效应回报。

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改造等都属节事承办的短期直接收益;另外一些效应则属于远景收益,需要付出持久努力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像城市精神的塑造及新的城市文化风尚的形成,以文化凝聚力为内核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等。

必须把握好这两个收益环节的关系,既要借助于场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剧目创作和群文活动等文化项目的建设,全力提升济南承办“十艺节”的整体运作水平和收益水平;也要着眼于节事承办的远景效应、尤其是城市文化品格和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节事承办做出更具远景意义的筹划和安排,推动城市文化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艺术及艺术节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内心满足和心灵修炼,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远景意义上的文化效应将更符合艺术的本原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打造新的文化动脉、引领城市发展走向新境界的动力源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