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6376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人教版选修二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2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试一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用一句话评价其历史作用?

(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各侧重于什么?

答案:

(1)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对反对封建专制起了推动作用。

(2)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源于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

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材料一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二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理一理

一、民主思想的发展

1.斯宾诺莎:

民主政体最优论;斯宾诺莎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2.洛克:

天赋人权论;《政府论》,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强调自由、法治;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

3.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论法的精神》,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卢梭:

人民主权论;《社会契约论》,追求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

【总结与升华】

(1)以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民主思想家,对君权神圣、君权神授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实践民主政治的系统思想与理论,如天赋人权论、契约论、人民主权论、自由论、分权制衡论和代议制政府论等。

这些思想的提出,对封建专制理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为民主政治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政治蓝图。

(2)民主政治要代替封建专制政治,首先应在理论上对封建专制理论进行深刻地批判,揭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合理性,而封建专制政治要维持自己的存在和保护专制势力的既得政治利益,就不能不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向民主政治展开疯狂的反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民主政治思想理论同封建专制理论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

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抓住两个重要历史性文献(《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和三个基本史实(处死查理一世、护国政体的出现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来复习,

1.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奉行“君权神授”。

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迅速成长;围绕征税问题,议会提出了《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引发内战。

2.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1)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1688年光荣革命,革命结束,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民主制度逐渐确立。

【总结与升华】

(1)责任制政府的民主含义:

政府是负责国家行政权的重要权力机构,对国会负责的政府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政府高级官员的遴选、任命和罢免要由代表“民意”的国会决定;二是政府要贯彻国会的决议、按照国会通过的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三是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要接受国会的监督。

这是民主政治中,行政权的重要特征。

相反,在专制政治下,政府只对国王负责。

因此,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阶段,英国国会提出建立对国会负责的政府就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

(2)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由于牵涉政治权力的归属和政治权益的重大问题,因此掌握统治权的专制势力是不肯轻易交出其政治权力的。

这就决定了在民主政治代替专制政治的过程中必然充满着残酷而激烈的政治斗争,甚至是流血的暴力斗争。

由于决定这一斗争胜负的因素众多、十分复杂,因此这一斗争又是长期的,并会多次出现彼消此长和此消彼长的曲折与反复。

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内容:

①宣告美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合众国;②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则来阐述独立的理由,也阐述了新国家的基本原则。

其人权主要包括:

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法国《人权宣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主要内容: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尤其强调了平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重要内容有:

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确立责任内阁制,③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④宣布国家主权在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总结与升华】

(1)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多数人的统治,即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民主政治的实质。

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

它必须与法制结伴而行,它必须依靠法治去推行多数人的统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特权性、随意性和黑箱操作性,使政治原则法制化、政治操作过程法治化。

正是由于民主政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近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

(2)《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最能体现约束袁世凯权力的内容是建立责任内阁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其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君主立宪的确立:

英国的光荣革命取得成功,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来限制王权、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使英国的政体逐渐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形成内阁制;

2.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各联邦法院和最高法院,联邦政府内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邦与州政府权利分割,互不侵犯。

(2)基本原则: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联邦制和法制原则。

【总结与升华】

(1)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

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保留君主,代表国家,但“统而不治”;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基本政治框架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

(2)美国的宪法将欧洲启蒙学说和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宪法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通过正当的宪法修正案,美国联邦制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使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从而成为一部“活的宪法”,这些修正对美国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的反复:

通过《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1792路易十六被判处死刑。

法国的民主力量在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登上法国王位;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2.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利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宪法确认实行共和制,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共和制的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结与升华】

(1)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

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

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

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

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

(2)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的必然;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进有起有伏。

文明每前进一步,都要不可避免地付出代价。

六、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1)“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

洋务运动时期,冯桂芬第一次论述;早期的维新派人物郑观应也有类似的观点;维新运动时期,正式提出。

其基本内涵是:

坚持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立国之本,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代表人物有:

孙家鼐、张之洞。

其中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详细地阐释了他的“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

(2)“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洋务运动就是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旨的一场改革运动;在清末新政开始的几年里,“中体西用”思想也是其指导思想。

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

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

主张:

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坚持渐进变革,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2)梁启超:

从兴民权到新民。

主张:

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有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

(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主张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学说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而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独裁专制统治;先后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来维护民主共和。

【总结与升华】

1.面对西方列强在思想文化和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一部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他们认为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不在学习之列,而西方民主政治变革之后所产生的技术优势却可以作为当时中国学习的内容。

这种思想和主张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则是落伍的。

2.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于是出现了以康、梁和孙中山为代表的两大政治派别,前者主张通过改良建立有限的君主立宪制,后者则主张用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最终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把封建帝制赶下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但封建专制阴魂不散,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反复辟、反专制的斗争。

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起草了“人民宪章”。

“人民宪章”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财资格限制和议员支薪等主张。

宪章运动有三次请愿。

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1)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意义:

有力地支持各国的罢工,使工人的斗争得到圆满的结果;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第二国际:

1889年在巴黎成立。

作用:

第二国际通过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重大成果:

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赢得了日益多的选票和席位;

3.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实行“三三制”和普选制度,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抗战胜利后:

1945年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947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

【总结与升华】

土地政策的变法反映了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讲一讲

【高考导航】

1.考情分析

(1)从考点分布看,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命题多集中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及影响,中外民主发展状况比较、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中共民主建设成就等方面。

2009海南卷9题考查了独立宣言、2009山东文综34题考查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2009福建文综卷,41题考差了英法两国的民主制度、2009宁夏辽宁文综,42题考查了法国的民主政治、

(2)从考查形式看,角度比较独特,材料也很新颖,问题设计也很巧妙,突现了新课标高考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方向;从难易程度看,因涉及的理论问题比较多,难度相对较大。

2.复习备考建议

(1)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从知识体系上看非常重要;从高考看,这部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以及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

(2)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同必修一的联系,结合必修一把握专题的重点;另外要注意同社会热点联系学习,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2010年的高考中,不会有大的变化,非选择题形式,重材料、问题由浅入深,基础与能力会结合得很巧妙,因此复习中只要抓住基础,在基础上提升能力。

【走出误区】

1.对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认识不清

【要点分析】

(1)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民主思想代表新兴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专制理论代表封建地主贵族和特权等级的利益和要求。

(2)对国家权利的认识不同:

民主思想认为国家权力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专制理论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对人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

民主思想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主张天赋人权,生而自由平等;专制理论无视人的权利和尊严主张维护等级制度,强调个人绝对服从君主。

(4)对国家治理方式的主张不同:

民主思想主张法治,政府和个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专制理论认为君权至上。

【典例导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等人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马克思

材料二“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最重要的理论武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们关于“国家的自然规律”的基本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

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思路分析]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武器和基本主张。

第二问陈独秀的基本观点依据材料二获得信息,关系可从启蒙思想主张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

(1)武器:

理性主义。

主张:

反对教权主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设计了以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等为内容的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2)观点:

思想启蒙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关系:

在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2.无法找出比较英美政权组织形式的异同点及历史原因

【要点分析】

(1)英美政体的比较:

相同点:

都实行“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都实行代议制;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不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

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

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女王)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

(2)形成的历史因素:

英国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而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

【典例导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后设计的邮票,该设计形象地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原则,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材料二19世纪英国流行的名言:

“英国下院除了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和把女人变成男人外,几乎无所不能。

”“议会除了不能生孩子,什么都能做。

(1)材料一的设计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

其设计存在什么不足?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思路分析]第

(1)问,抓住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典型特点和图中的描绘进行说明。

(2)问,抓住英国议会在英国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1)三权分立。

只体现了单向制约,没有体现相互制衡。

(2)以议会为中心。

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3.不理解决定法国大革命长期性和曲折性的因素

【要点分析】

(1)自身内部因素:

法国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主义在法国根深蒂固。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旧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拼死顽抗,在农村,君主制的传统还很浓厚。

(2)外部因素:

法国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之一,它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引起欧洲封建君主国的仇恨合恐慌,于是他们多次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致使法国政局动荡不安。

【典例导悟】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攻占巴士底狱图二《人权宣言》

图三处死路易十六图四拿破仑图五《自由引导人民》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人权宣言》

(1)材料一图片是18-19世纪法国社会的历史缩影。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2)材料一图片五反映的斗争运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革命?

其斗争目标是什么?

革命成果又是什么?

出现这次革命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为什么它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请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第一问是要求图说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从攻占巴士底狱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第二问中有不少小问题,回答第一小问是做题的突破口,然后逐次回答即可。

第三问是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和影响。

答案

(1)时代特征: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不断进行斗争,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2)七月革命;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推翻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原因: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法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强烈。

(3)主张: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理解:

宣言从根本

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称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

彻底宣告了“旧制度的死亡”。

同时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权”、“民主”和“法治”

的核心原则,促进法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成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练一练

1.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他痛心地说:

“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

”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二 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

“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

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解析:

考查学生对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认识。

(1)问要高度概括材料,第

(2)问的回答要站在路易十六的角度考虑。

答案:

(1)主要思想:

主张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也可)。

(2)一方面反映启蒙思想家对封建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反映封建统治者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帝国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行动;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各自的思想主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二者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以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宪法为切入口,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1)问依据材料概况即可;第

(2)问结合颁布宪法的政治派别分析回答。

答案:

(1)材料一:

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材料一:

维护君主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材料二:

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

  材料二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就形成为一种政治惯例。

他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