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5949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docx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15古诗三首

教案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教案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案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

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朝(zhāo)、舍(shè)

(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

枯(kū)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

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第一首:

《送元二使安西》

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

用一句话介绍他。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

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人赴边之作。

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师:

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

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

(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

朝雨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乃万千。

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

①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举杯相劝——生读……

③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读……

④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生读……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

第二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

用一句话介绍他。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

(2)让学生再读全诗:

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

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

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

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呢?

(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

激活画面,体会诗情。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

五、课后练习

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写一段话。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

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问:

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师:

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

此时你想做什么?

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

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

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一想,说一说。

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

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

(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六、课后练习

1、从三首古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

2、展开合理想象,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16穷人

教案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案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案准备: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

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

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

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

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

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案。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a白色帐子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眼帘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②渔夫魁梧黎黑湿淋淋忧虑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

第一部分

(1)——

(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

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

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

桑娜——勤劳、善良。

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

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

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

我从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的桑娜。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

(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

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

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

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

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

善良!

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

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

请你夸一夸她。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

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

(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

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的渔夫。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因为。

(2)续编故事。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

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

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

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穷人

桑娜:

朴实善良宁可自己吃苦

渔夫:

朴实善良也要帮助别人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5、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案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案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案准备:

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思考:

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

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

鲁迅)板书:

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

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吊唁咳嗽敷药女佣水浒传殡仪馆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

(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

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

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3、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

(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

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

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

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2、集体交流:

你学习了哪件事?

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

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

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4、交流: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

(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

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

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5)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5、交流:

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

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3)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

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

(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

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

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应用写话。

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板书设计: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深受爱戴说“碰壁”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18﹡永生的眼睛

教案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

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案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案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案准备:

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案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

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案。

a、给(jǐ)予捐赠

b、温迪酷爱栩(xǔ)栩如生才华横溢热泪盈眶捐赠

c、突如其来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感受精神的高尚。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

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捐献自己角膜

盲人重获光明

母亲

父亲→

温迪

 

19﹡船长

教案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开展救援的。

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