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影评影评.docx
《中国合伙人影评影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合伙人影评影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合伙人影评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
(一):
《中国合伙人》:
青春、梦想、成功
青春:
其实相比于中国合伙人这个片名,我其实更喜爱被替换之前的中国先生,简洁、含蕴又没有那么多商战范儿,正因从这部电影里,你不仅仅能看到合伙追梦的经历,还有那段2B的青春岁月和深刻的兄弟之情,这或许比那部中丹合拍片,更适合中国先生这个名字。
说到青春岁月,我们貌似刚刚致敬了青春,《致青春》里说: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然而此刻我更欣赏陈可辛对于青春的解读,他说他不喜爱《致青春》的全称,正因我们的青春,永远都不曾逝去。
此刻的青春,是一种心态,就像电影中的三个人,他们把最辉煌的时段用在了合伙创业上,即使人到中年,也能一齐共事,一齐拼搏,当初的激情还在,青春就永远没有逝去。
我一向在说,我走过的,正是青春,或许这句话里有年轻人的一股傲劲儿,但仔细想想,谁走过的,又不是青春呢?
再一次致敬,为了这永不逝去的青春。
梦想:
你有过梦想吗?
这是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最为铿锵的一句话,邓超在济南宣传时说他儿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我笑了,我笑的不仅仅仅是大伙儿时梦想雷人的相似度,还有对梦想这个词的种种无奈。
单纯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都在变得复杂,可就在这条前进的路上,谁还记得梦想的存在,是我们对梦想渐渐陌生了,对迷茫的未来畏惧了,还是说没有梦想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电影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坚持就会幸福的东西。
虽然心灵鸡汤喝多了容易反胃,但追梦永远都不是一个落后的话题。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只是有些怕被现实击垮,有些怕被讥讽嘲笑,或许你没有从36块赚到63亿的本事,但你永远主导着你的生活,不被嘲笑的梦想没有实现的价值,而不去付诸行动的梦想,永远只会是梦想。
成功:
影片最后,伴着一曲《光阴的故事》,众多成功创业者的图片被连续播放,柳传志、马云、张朝阳、杨澜、李开复等等,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商业精英出此刻我们面前,很激动,也很动容,或许我们没有他们那种白手起家的经历,但谁又能确定他们的故事不是在讲述未来的我们?
其实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许你觉得你离成功遥不可及,但当每次你走出一小步,时刻久了,再回首时,你会发现你已走出如此之远。
电影中孟晓骏说他们那一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我想改变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代人人生中的关键词,只有改变,才会有创新,才会突破去创造新的生活,然而正当我们还在思考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的时候,现实早就给出了一个答案。
都说《中国合伙人》是讲述了新东方三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创业故事,殊不知电影里的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经历都透露着陈可辛一路走来的辛酸与无奈,这部电影其实也是他在向自己致敬、向众多的创业者致敬、向未来与成功致敬,而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感动、感受、感悟、感知、从电影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那些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
(二):
青春,似乎是个不老的话题,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一谈起青春,总会有百感涌上心头。
而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不是到了之后都会成为年少无知的幻想,继而破灭呢?
在《中国合伙人》中我们或许就能够找到答案,也许已经事过经年,至少对过去的自己会有个交待;也许正满怀期盼青春的形状,正好看看别人的答卷。
而你,是否也有一腔的感慨要与诸共享呢?
写在前面
1、在中国合伙人里,陈可辛的成功标准很简单,有钱了,就成功了。
邓超带着两个好兄弟在美国吃饭,你看,以前我穷,没尊严,所有我要有钱,才有尊严。
他的好兄弟,就框框砸钱,把他的名字印到曾被欺负的实验室墙上去。
我一点也不喜爱陈可辛的成功论,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羞辱过我们的人。
全片的高潮,是黄晓明在那里慷慨激昂的演讲,我的朋友没钱你们不尊重,我挺他,我们上市,我们有钱了,看你尊不尊重我们!
陈可辛厉害,他的这个成功论,完全满足我们的想法。
尽管有件事,屌丝观众似乎没意识到,这是个挺不太台面的事,甚至说,很猥琐。
什么是成功,被欺负的小孩子,期望有一天有钱了,转头去欺负那些以前欺负他的人。
或者受气族,也期望有天有钱了,就跑去老板那里,以比他更甚的办法去羞辱他。
再或者,屌丝一无是处,期望有天有钱了,变成成功人士,搞搞致青春,回忆一番我们曾贫穷且奋斗的往事,又伤感又完美。
2、抛开那些追求年代质感细节的移情代入,相较而言,还是男性视角的思考,让我更有感触。
即使不能带给全部的答案,但是带给一种思索的可能,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透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最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
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
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
中国梦对不对?
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感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
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
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
因此,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3、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取,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
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
因此我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正因我们真的喜爱躺着。
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
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
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
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4、80年代的大学生们追求的是什么呢?
80年代北大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呢?
在大多数人心中,它就应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像是她的校徽,众人成形。
而但是短短几年,她就和隔壁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大学一样,成为了留美预备学校了。
中国梦是拼命拿到美国绿卡之后才发现擦屁股都嫌硬的失落,还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的快感?
恐怕都有吧。
影片前半部分就是告诉我们,没钱死了也要去美国挣,后半部分就是提醒我们有钱死了也要去美国花。
合着就是美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意淫与轻浮。
至于所谓的手段、方式、原则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于是我们才知道,中国人之因此是二等公民,甚至连菲律宾猴子都敢向我们渔船开火,那是正因我们选取了当它。
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去生活,我们却要一向跪着看别人生活而惧怕前方。
人贱的极致不是烂泥扶不上墙,而是梦想和良心被狗叼走了却不去追。
5、首先,我是90前,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
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一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
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
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6、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一个老伯激动地说:
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
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
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7、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生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正因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8、《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
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但是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齐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联,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9、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
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
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爱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下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
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之后,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
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
因此,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
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贴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
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贴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10、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以前羞辱过我们的人。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最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因此,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因此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重。
我在意的,并不是最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最后最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贴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爱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向走下去。
11、80年代那一帮人,围成一圈笑谈自己的梦想,那时的人能够很轻易说出:
我热爱我的国家,我渴望自由民主。
随意的语气好像问你吃饭了没有。
那时的北京还有星星画展、四月影会、北岛的诗歌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一代年轻人口中传唱《这天》诗刊的印刷纸张还是芒克、北岛、黄瑞从各单位顺出来的,用的是一台破旧的油印机,七个人在一间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处农村与城市的边缘的两不管地区,轮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忆第一次参加《这天》诗刊聚会,几个人穿过一条黑糊糊的胡同,走进院子最深处的一个人家,一推门进去,里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着当年灰不溜秋的蓝衣服,个性朴素,屋里烧着炉子,上方蹲着一把锡铁大茶壶,旁边一个沙发后背上还窝着一只肥胖的猫,在烟雾蒙蒙里众人表情都特严肃,大家聊文学观创作观,意大利的维柯,话题资料已记不清了,但永远有一种郑重虔诚的氛围。
大家都把文学当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陈词,讨论起来简直就像宗教集会里讨论上帝的真意一样,陈凯歌也常加入其中。
摇滚乐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周国平说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中央乐团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崔健沉默寡言,说他文化不高,写词费劲,不喜爱读书,却喜爱读《
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崔健说他就要用摇滚乐去捶那些讲大道理的,有权有势的,或每一天生活在蜜罐里唱甜歌蜜曲还大红大紫的人。
西单还有一面墙,站在这面墙后你就能够说真话,无论政治、哲学、文学辩论、哪怕是谈论某个领导人,都不会有人骚扰你。
墙壁上没有某某壮阳药、房价一平几万、富商求子治疗性病的广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
呐喊!
自由!
期望!
中国!
民主!
12、抛开观众个人的人情经验,《中国合伙人》影片的主题情怀和价值观设定十分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个立足点。
实际上,创业的故事在影片中语焉不详,最核心的恰恰是几个人物态度和思想的转变。
关于美国,从完美的期望,当美帝狗的梦想,到去了美国不尽如人意,再到获得成功还不被美国人待见,最后一盒月饼加上几句贫嘴用价值观输出完爆美国。
尽管故事三分实七分虚,略显鸡血假大空。
但仅从电影来说这种情怀的升华,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13、关于成功学和打鸡血。
我个人是觉得,成功学也好打鸡血也好,本身并没有错误啊。
世界就是这样,胜者为王。
电影整体来说,在一面给主角著书立传捧高调的同时,还是很有人文精神的,尽管表现的收敛和含蓄。
电影中关于勇气,关于梦想,关于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的鸡血台词,你能够说他假大空,但是确实是正能量,也确实能够鼓舞普通人。
尤其是最后还有老干妈呢,多萌啊!
当然了,你不能细扣王石到底有啥背景,这片是不是再给黑心资本家洗地。
因此我觉得成功学和鸡血恰恰是这电影的优点,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的视野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均有收获,而电影本身又还算好看。
如果把电影分为前后两部分来说,前面部分要弱一点。
这不是正因创作者的水平问题,而是涉及到两类敏感的问题,在那里谨慎的先说第一部分。
电影的片头部分,三人的大学生活以及青春蜕变,实际上是一个长达三十分钟的亮相和铺垫。
细致分析,会发现对人们为什么想要去美国,正因现实的原因,电影里其实是相当谨慎处理的。
也正因谨慎,导致了人物的行为逻辑看似不合理。
1986到1992,其实中国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大事,一向影响至今,毕竟院线电影不能做到娄烨的执拗,送孟晓骏英语词典的海归爷爷和海龟爸爸最后是什么结局,他在美国透过电视机看到国内的除了小马哥还有什么,这些只能靠观众自行脑补替换了,否则那托福的分量,青春期的离别,人物被压抑的情绪,无疑会更加深刻。
14、片头的谨慎规避一向延续到了故事的中段,同样不能细抠的创业初期部分,在电影里是用缺省和夸张的方式处理的,这就会让观众产生一个出戏的疑问,怎样他们想当然办个学校就能成功呢?
说句题外话,究竟在天朝是做个民营企业家困难,还是进行电影创艰险,这一问题我反正是没想清楚。
但仅从自己短暂的人生经验来说,二者至少都不容易。
不信你能够随手打开微博,不出三分钟深入挖掘,全是敏感词,全是不能说的秘密。
在电影里,仅仅一场派出所的戏,点到为止,感觉成功缺乏逻辑关联,学校的经营虚假割裂,很大程度上也是确实没办法细说的原因吧。
15、关于旁白问题,上学时候,我一向有一个浅显的误解,认为使用旁白的编剧写不出好电影,就跟三段式四段式是编故事技巧拙劣的表现一样。
此刻看来,纯属年幼无知,关键还是看这些东西怎样具体使用。
《中国合伙人》里旁白不少,个人觉得没添乱,有效的缓解了时空的跳跃感,高效直观传递信息,效果还不错。
看有基友觉得人多嘴杂,三人切换的旁白似乎是分散了故事的凝聚力,笔者倒是认为,这个故事对旁白的如此处理,恰好从合伙人的视角把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三个人的故事,这才是故事的创新和技巧。
16、关于人物和演员。
影片中主要的人物其实是土鳖和海龟,愤青要相对退后一点。
看来之前黑黄教主纯属冤枉,他其实还是能当个合格演员,只但是一向在拍烂片。
海龟的整个人物情绪变化是比较成功的,心路历程清晰而合理。
愤青的卖萌和犯二也合情合理。
因此整体看三个主角基本都是成功的,这种人物的全面成功率在国内电影也不多见。
而配角的处理上,脸谱化加写意处理,寥寥几笔,效果倒也清晰。
另外插一句,那个长得酷似冯小刚的,是前几年《青春有关日子》里的那个冯裤子么。
17、《中国合伙人》细节和桥段不能算是完美,只能算是勉强合格。
除了几个写实会触雷的问题外。
一个是时刻跨度大,事件比较散。
另一个是三个主角的矛盾本身也比较散乱。
但是黄教主给女友模拟托福、乒乓球对谈剪辑的那几个点,还是十分具有巧劲和灵气的。
至于炸大使馆的游行,派出所的警察问答,也显出了创作团队谨慎的点到为止,让整个电影不仅仅是个人传记片,还带有了少许的社会意识。
18、借鉴确实有,模仿谈不上。
用《三个傻瓜》+《社交网络》来把《中国合伙人》简单的标签化,显然是不妥的。
确实有不少故事中的影子,但是大的前提是在中国梦谁都知道是扯淡的状况下,还能把电影拍成如此的效果,那里面的融合,取舍,既没有参考的榜样,完全是自己趟出来的。
因此《中国合伙人》在我看来,确实有瑕疵,有遗憾,有凌乱,但是你要是思考到上文点出的敏感话题,观众本身对中国梦的质疑。
还能拍成这样的效果,真的很不容易。
19、我觉得这虽然不是我的青春,可这就是我青春的前传。
我的青春绝对不是半夜打电话给紫鹃姐姐咨询情感问题,我的青春就该是大考小考补习班,还有若干一齐奋战前线的兄弟姐妹。
我的青春里有新概念1234,有展望未来,当然还有新东方,因此轻简单松地就找到了带入感。
看到三人对峙EES官员的时候,我是由衷的感到爽快。
对,就是这样,像中国老爷们一样骂扁他们,谁当年没跟ETS、Britishcouncil死磕过。
如果说改革开放带给了我这一代什么天大好处,那就是踏出过国门这件事不再像翻越柏林墙一样的困难。
毛主席头像的赤色钞票一升再升,敞开的国门一开再开,最后我的亲朋好友分布在了世界各地。
这些飞落到各处的亲朋好友最长的已有5,6年没见,最短也只是偶尔聊聊视频,有些已经全然断了联系,有些变得老死也不想往来。
距离未必就是祸首,但它也必须是始作俑者。
一转眼又到毕业季,大学的各位死党姐妹从此又要和我远隔重洋。
我不舍但也无奈。
20、有几年,出国对我来说是梦,不是正因它遥不可及,而是正因它能够拿来逃避现实。
就像电影里说的,中国学生最拿手的就是失败。
高考像座独木桥,能够挤过去的没几个,更何况,这座桥还是个虚拟的存在,你看不见它的粗细长短,更感觉不到你周身已经挤了多少同伴。
有的时候你在桥上走的好好的,但是脚底底却发虚,好像有无数人在推你,又好像你已有半只脚踏了悬空。
没错,就是自己吓自己,但是有很多人,就正因未知的不可能,想要从这座桥上跳下去。
21、如果说《致青春》打动我的是以前的爱过以及勇敢,那《中国合伙人》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好奇。
尽管俞校长一再否认电影与新东方的关联,但谁也无法阻挡我这样曾被新东方改变命运的死忠对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新东方故事被拍成电影的好奇。
一向直挺挺地坐着看当时故事里的自己,从未料到导演在最后杀出的上一代企业家们时光流转的照片,配合着三个主演一同演唱的《光阴的故事》,内心哗啦啦流泪。
不仅仅为电影中所演绎的对梦想执着,我还回忆起很多和电影里一样的,在新东方上课,以及在青春里为并不清晰的未来而奋斗的画面。
22、如今的我已经27岁了,回顾起我的青春,似乎都只有急匆匆的赶路这一个表达方式,这未免有些单调乏味以及不解风情。
我这种一年四季平时上班周末读书看书做练习连春夏秋冬都感觉不到连什么季节能开什么花儿长什么树都不知道的日子的人,其实生活在北京是个很大的浪费,那些琳琅满目的活动,文艺青年的盛会,满大街的话剧舞台剧英文剧,周末的各种集会和分享,自己很少参与。
但是我也总安慰自己,人不能什么都要,又要朋友成群,吃喝玩乐样样不落下,又要业务精通,爱好广泛,还想要在某些领域有点小成绩让人瞩目,否则肯定得被人嫉妒出孤独症来,或者被友邻惦记着导致自己都不敢喝别人给的水。
23、我的青春,和大多数人一样,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想要什么三天一个想法,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也没什么长性(除了对男生的品味始终如一),每一天早起晚归的上个还挺辛苦的班,有勾心斗角也有暗箭难防,业余时刻一点点探索自己的爱好,实践自己的想法,摸索着屁滚尿流的往前跑。
大概是高考时刻快要到了,最近突如其来的收到很多高三小朋友的来信,可能是考前紧张吧,于是眺望了一下更远的远方,来问我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喜好。
我惊讶于小朋友如此之早的探索自己,想要在那么小的年纪里为自己开辟一条笃定的路,其实挺可怕也挺残忍的。
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天才级选手,比如三岁会弹钢琴,五岁能懂微积分,七岁能做一桌子菜仙童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在很早的时候为自己定下未来的路,哪怕是二三十岁还不明白未来的路的人大有人在。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人早熟,就有人会大器晚成,重要的是在生命不断往前走的路上持续用心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并不在于在几岁的时候明确未来才是成功的保证。
24、我不想去纠结这影片中的物质成功学,毕竟中国此刻就是以此为信条。
我们从还是细胞的时候就被拿来比。
父母比结婚,怀孕的母亲们比谁肚子大,谁生男孩女孩,出生后比谁长得高,上学了比成绩,比考试,比大学,比工作,再比结婚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取得了第一的成绩也未必那么高兴,新的压力又从天而降。
西方人的价值观是人人能够接近并实现梦想,却难以做到真正的成功,你征服了世界,却无法满足内心深处的自己,中国人正因太需要成功,而忽略了这层的思考。
谁叫我们人多呢!
每个人又都那么发奋。
正如成东青所说的,中国人竞争压力巨大,因此考试总是能考过你们美国的学生。
我们没时刻去思考,我们需要不断地励志,励志,再励志。
25、三个同样有梦想的直男的友谊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海阔天空》、《外面的世界》、《光阴的故事》的合力轮番刺激下像重磅炸弹一样引爆泪点。
一边悄悄点了下眼角快要滴下来的泪,一边懊悔就应买角落的座位。
时刻这东西,能让以前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
佟大为说,大多数人选取的多半是合理的。
此刻看来,有点道理。
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清地面上的真实。
把身上剩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最棒。
26、于是,从理想的破灭过渡到现实的残酷,佟大为这个主角最终开始走向成熟稳重。
在三人创业的过程里,他在充满野心的邓超和内心暗涌的黄晓明当中充当了稳定剂,每当两人发生冲突时,他总能让局势不至于太失控。
同时他也没了学生时代那么多不切实际的理想,手握三人里最少的股份,他毫无怨言;感情不再轰轰烈烈,低调地娶了个细水长流的姑娘,甚至到了结婚的时候其他两人才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那个痛苦着简短头发的下午。
从那一刻起,一个嬉皮玩乐的诗人死了,他们的八十年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