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469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ocx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ざ跃赫优势、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现有物流联盟,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联盟绩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联盟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竞争优势在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中扮演较大比例的中介作用,物流联盟管理机制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竞争优势;联盟绩效

  DOI:

10.13956/j.ss.1001-8409.2015.06.26

  中图分类号:

F7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8409(2015)06-0120-06

  随着20世纪80年代物流外包业务的兴起,旨在降低成本、灵活应对需求波动和减少资本投资的物流联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

201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武汉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物流城市联盟,以提升城市物流业整体竞争力。

为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企业间以物流合作为基础的联盟即物流联盟应运而生,如中中物流联盟、零担物流联盟、苏盟物流等。

物流一体化需求使物流联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并非所有的物流联盟都能取得成功[2],联盟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管理能力的缺乏[3]。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联盟绩效的重要驱动力[4]。

本文在Lisa的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物流企业的调研,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竞争优势、联盟绩效之间的三维关系,寻找影响联盟绩效的关键因素。

  1文献回顾

  1.1物流联盟管理能力

  联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有关物流联盟的研究越来越多。

联盟管理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企业、产学研等,很少应用于物流联盟,主要包括2个方面:

一是侧重于联盟管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动因[5],Kale等指出联盟管理能力是企业将隐性知识明晰、编码、共享和内部化的过程[6]。

二是关注于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5],从企业层面认为企业拥有多个联盟并构成一个大的组合,把管理整个联盟组合的能力称为联盟组合能力[7];而研究单个联盟形成后管理单一联盟的能力称为联盟管理能力,Sarkar等指出联盟组合能力包括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关系治理能力和组合协调能力[8],Schreiner认为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为合作、沟通和黏合[5],Oliver等将联盟管理能力分为组织内部协调、联盟组合协调、组织内部学习、联盟积极性和联盟变革[9]。

  Lisa等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对物流联盟的管理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概念,认为其本质上是基于动态能力的物流联盟的管理,包括联盟设计、协调、监督和适应性、关系治理、学习机制[4],侧重于对合作主体运输、仓储、配送等资源的共同运用,通过整合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是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不仅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且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6]。

Lisa等将Zollo的动态能力形成机制应用于物流联盟,构建了物流作业运作能力、物流联盟管理机制和学习机制三维物流联盟管理能力模型,从宏、中、微观角度阐释了有效的管理能力能够提升物流联盟的成功[4]。

基于Lisa的理论模型,本文研究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竞争优势、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

  1.2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指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能力。

企业以物流为合作基础、以契约结成联合体,因组织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形成以联盟为主体的整体竞争优势。

价格/成本、质量、可靠性、灵活性作为衡量竞争能力的指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学者还将时间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10],竞争能力还包括竞争性定价、溢价、顾客价值服务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创新,并被广泛用于实证研究[11]。

Suhong等指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价格/成本、质量、可靠性、产品创新和时间响应性[11]。

以上研究表明提供及时、准确、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本文采用价格/成本、物流服务质量、可靠性、响应性衡量物流联盟竞争优势。

  1.3物流联盟绩效

  有效测量联盟取得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大多数研究从目标实现的角度定义联盟绩效,Arino将联盟绩效定义为有效实现合作伙伴目标的程度,将衡量联盟绩效的指标归纳为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和组织有效性[12]。

不少学者将财务目标作为联盟绩效的主要目标,但财务目标并不能包含所有的联盟优势,有时企业是以非财务目标结成联盟,如物流运作服务活动[13]。

黄俊把联盟满意度、持续程度、战略目标实现程度、溢出效应作为衡量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纵向联盟绩效的关键组成因素[14]。

Vanessa将物流联盟绩效定义为学习效益方面各个合作伙伴目标的实现程度,指出非财务目标学习能力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性,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衡量物流联盟绩效[13]。

Ren等对2000~2008年国外联盟绩效的文献进行总结,将衡量联盟绩效的指标概括为联盟存活率、财务绩效、整体满意度、目标实现度和学习效果[15]。

本文从联盟层次和效益方面对联盟绩效进行测量。

设计4个变量:

联盟关系稳定性[16]、联盟合作满意程度、联盟提高了盈利水平、联盟扩大了市场份额[9]。

  2研究假设

  联盟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5]。

马士华实证分析了工业企业仓储能力、搬运及分拣能力、运输能力、信息系统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间接正向影响[17],物流协同对供应链敏捷性、企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效应[18],制造业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协同、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19]。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不仅影响联盟绩效,也影响联盟组织的竞争优势,通过价格/成本、物流服务质量、响应性、可靠性等提高竞争力[20]。

有学者从物流成本价值、利润价值和服务价值分析,得出物流管理能力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

有效的联盟管理能力能够降低协调成本[20],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和订单处理等物流活动的成本,通过共同配送等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得物流联盟竞争优势[21]。

物流联盟能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13],不断改进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提高联盟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提出假设:

  H1: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的直接效应大于通过竞争优势所获得的间接效应。

  H2: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拥有竞争优势意味着与竞争对手相比,联盟组织能够提供较低的价格、较高的物流服务质量、交付可靠性或快速响应性等,能够响应关键客户的需要、持续满足交货日期与数量,提高盈利水平、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成员对联盟合作的满意度,增强联盟的稳定性。

因此,提出假设:

  H3:

竞争优势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记为模型(a)。

  3.2数据可靠性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SPSS180对26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943,每个潜在变量的Cronbach’sα值见表2,均大于09,KMO值均大于07,方差累计解释量均大于75%,每个观察变量的共同度均大于06,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比较理想,数据可靠且适合做因子分析。

  3.3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χ2/DF=1.157(p=0206),AGFI=0850,GFI=0902,RMSEA=0043,竞争优势χ2/DF=1007(p=0455),AGFI=0890,GFI=0938,RMSEA=0009),初阶因素与二阶因素的相关系数在显著性水平001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是可以接受的,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由学习机制(083)、物流联盟管理机制(093)、物流运作能力的提升(080)构成,物流联盟管理机制对其的影响度最高;竞争优势由成本/价格(090)、服务质量(096)、可靠性(093)、响应性(089)构成,物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对其影响较高。

  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运用AMOS210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假设模型进行分析。

  4.1假设模型适配度分析

  由原始数据求得假设模型路径系数见图2,定义为模型(a)。

χ2/DF=1.344,p=0121>005,AGFI=0860,GFI=0925>09,RMSEA=006309,表明假设模型路径图与数据具有良好的适配度,联盟设计、协调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及监控能力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比价格/成本、响应性更有助于竞争优势的提升,该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图2模型(a)及路径系数

  4.2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分析

  为分析物流联盟管理能力是直接(路径lamc→ap)作用于联盟绩效,还是通过竞争优势的提升间接(路径lamc→ca→ap)作用于联盟绩效,在模型(a)的基础上将分别删除路径lamc→ca、lamc→ap、ca→ap之后得到的模型称为模型(b)~模型(d),各模型结果见表3。

模型(b)表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竞争优势作为相互独立的变量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c)显示删除路径lamc→ap后,竞争优势与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正相关性,竞争优势在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中扮演中介效应,模型(d)表明在删除路径ca→ap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联盟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模型(a)~模型(d)中,模型(a)、(c)的适配度优于模型(b)、(d),模型(b)的显著性概率p=0052稍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模型(b)与实际数据适配度欠佳,需进行修正,模型(c)、(d)的各适配指标相对良好,且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竞争优势与联盟绩效以及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竞争优势的路径系数都显著提高并在α=005时通过显著性检验。

  为进一步确定模型(a)为相对最优模型,在多竞争模型最简约、最精简的原则下,比较模型(a)~模型(d),

  模型(b)~模型(d)通过模型(a)修正后使模型整体适配度χ2分别降低了26450、0001、9083,自由度减小1。

在研究数据相同的情况下,虽然模型(a)中的各路径系数能够被模型(b)~模型(d)逐步解释且相关性和显著性水平相对提高,但模型(b)~模型(d)并没有因其简约性而获得良好的适配指标值。

因此,选择相对最佳模型(a)分析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4.3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竞争优势、联盟绩效间的三维关系

  模型(a)结果表明: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的总体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98、013、085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直接效应比例为13.27%,间接效应比例为8673%,表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的直接效应远小于通过竞争优势所获得的间接效应,假设H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路径系数为09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H2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能够提高联盟组织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服务质量(088)和可靠性(084)水平的提升;竞争优势对联盟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93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H3通过显著性检验。

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直接效应(091)大于其对联盟绩效的直接效应(013),主要原因是在物流联盟过程中,联盟绩效受较多因素(如联盟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外部环境、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并且很难区分哪个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表明了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主要作用于联盟组织的竞争优势,通过竞争优势来提升联盟绩效,竞争优势在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之间扮演中介作用。

上述分析表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联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竞争优势对联盟绩效也有明显正向影响,并在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中扮演较大比例的中介效应。

  模型(d)的结果表明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作为单一变量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093),但在模型(a)中,通过竞争优势所获得的间接效应大大弱化了直接效应,表明在长期的物流联盟过程中,提升联盟管理能力的同时要注重通过竞争优势增强联盟绩效,并且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路径系数显示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提升仅仅注重仓储、库存、运输等物流运作活动是不行的,更需要注重联盟的设计、合作伙伴的协调、关系治理及监控等良好的物流联盟管理机制的建立,这样才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增强联盟竞争优势,提高联盟绩效。

  5结束语

  本文在Lisa的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由学习机制、物流联盟管理机制、物流运作能力的提升3个维度构成,物流联盟管理机制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物流联盟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联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竞争优势对联盟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水平更有助于提升联盟竞争优势;最后,竞争优势在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中扮演较大比例的中介作用。

后续研究可以加大调研数据量,完善调查量表,拓展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探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研究物流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之间的间接关系,更全面地反应物流联盟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aughertyPJ.ReviewofLogisticsandSupplyChainRelationshipLiteratureandSuggestedResearchAgen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11,41:

16-31.

  [2]ZineldinM,BredenlowT.StrategicAlliance:

SynergiesandChallenges:

ACaseofStrategicOutsourcingRelationship“SOUR”[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03,33:

449-464.

  [3]郑胜华,芮明杰,池仁勇.联盟能力的基本架构及其提升联盟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

122-128.

  [4]LisaBrekalo,SaschaAlbers,WernerDelfmann.Logistic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ies:

WhereareThey?

[J].InternationalJournal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13,43(7):

529-543.

  [5]MelanieSchreiner,PrashantKale,DanielCorsten.WhatReallyI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andHowdoesItImpactAllianceOutcomesandSuccess?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9,30:

1395-1419.

  [6]KaleP,SinghH.BuildingFirmCapabilitiesThroughLearning:

TheRoleoftheAllianceLearningProcessinAllianceCapabilityandFirm-levelAllianceSucc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10):

981-1000.

  [7]HoffmannWH.StrategiesforManagingaPortfolioofAllianc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8):

827-856.

  [8]SarkarMB,AulakhPS,MadhokA.ProcessCapabilitiesandValueGenerationinAlliancePortfolios[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

583-600.

  [9]OliverSchilke,AnthonyGoerzen.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

AnInvestigationoftheConstructandItsMeasurement[J].JournalofManagement,2010,36(5):

1192-1219.

  [10]StalkG.Time――TheNextSourceofCompetitiveAdvantag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88,66(4):

41-51.

  [11]SuhongLi,BhanuRagu,NathanTS,etal.TheImpactofSupplyChainManagementPracticesonCompetitiveAdvantage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Omega,2006,34:

107-124.

  [12]ArinoA.MeasuresofStrategicAlliancePerformance:

AnalysisofConstructValidity[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3,34:

66-79.

  [13]VanessaRatten,Lecturer.LearningandInformationDisseminationinLogisticsAllian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04,16(4):

65-81.

  [14]黄俊,李传昭,张旭梅,等.战略联盟管理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6):

98-105.

  [15]RenH,BarbraG.PerformanceofInternationalJointVentures:

WhatFactorsReallyMakeaDifferenceandHow?

[J].JournalofManagement,2009,35(3):

805-832.

  [16]JieYang,JinjunWang,ChristinaWY,KeeHungLai.RelationalStabilityandAlliancePerformanceinSupplyChain[J].Omega,2009,36:

600-608.

  [17]马士华,谭勇,龚凤美.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4(4):

493-499.

  [18]谢磊,马士华,桂华明,等.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1):

96-104.

  [19]曾文杰,马士华.制造业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协同及运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7(8):

1221-1227.

  [20]IrelandRD,HittMA,VaidyanathD.AllianceManagementasaSourceofCompetitiveAdve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2002,28:

413-446.

  [21]DonaldBowersoxJ,JohnMentzerT,ThomasSpehW.LogisticsLeverage[J].JournalofBusinessStrategies,2011,25

(2):

85-99.

  [22]傅慧,朱雨薇.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

基于关系资本的视角[J].软科学,2012,26(6):

92-95.

  (责任编辑:

杨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