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4197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临海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组

2011年11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1

(一)“十一五”渔业发展情况1

(二)“十一五”我市渔业工作的主要成绩2

1.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

2.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

3.渔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2

4.渔业科技不断进步2

5.生态渔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3

6.依法治渔水平不断提高3

7.渔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不断改善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3

1.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3

2.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3

3.渔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3

4.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不强4

5.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4

二、“十二五”渔业发展趋势4

(一)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4

(二)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更加迫切5

(三)渔业多功能性拓展的要求更加迫切5

(四)实现渔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加迫切5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发展原则6

1.坚持创新驱动6

2.坚持统筹协调6

3.坚持绿色增长7

4.坚持民生优先7

5.坚持效率提高7

(三)发展目标7

四、“十二五”我市渔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主要任务9

(一)空间布局9

1.沿海设施生态养殖区9

2.内陆淡水生态养殖区9

3.海岛水域绿色生态养殖区9

4.渔港水产品交易与加工区9

5.海洋捕捞产业区10

6.水产种质资源增殖保护区10

(二)主要任务10

1.发展生态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10

2.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业10

3.推进水产品养殖规范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11

4.全面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建设11

5.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12

6.加强渔业种质资源增殖和保护工作12

7.夯实渔业基础设施建设13

8.积极推进渔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13

五、重点工程14

(一)水产良种推进工程14

(二)现代设施养殖基地建设工程14

(三)渔业节能减排工程16

(四)水产品牌建设工程16

(五)红脚岩渔港建设工程16

(六)水产品加工和物流基地建设工程17

(七)外海捕捞和远洋渔业建设工程17

(八)渔业产品质量监测工程17

(九)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18

六、保障措施18

(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18

(二)强化科技支撑19

(三)强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19

(四)强化依法管理19

(五)强化政策扶持20

(六)强化组织领导20

临海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小康县市和全国股份合作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促进临海市现代渔业发展,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渔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台州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临海市海洋功能区划》、《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等,结合我市渔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渔业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54万吨,较“十五”期末增长1.01%;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3.80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9.27%左右,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0.52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8.60%;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32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8.14%;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1元,较“十五”期末增长25.88%(表1)。

表1“十一五”临海市渔业经济主要指标比较

主要指标

2005年

2010年

增减情况(%)

一、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1.42

11.54

1.01

其中

1、海洋捕捞产量

9.22

9.31

1.01

2、海水养殖产量

1.26

1.03

-17.67

3、淡水养殖产量

0.61

1.00

63.80

二、渔业经济总产出(亿元)

11.57

13.80

19.27

其中

1、渔业一产产出

8.87

10.52

18.60

2、水产品加工产出

0.21

0.67

221.50

3、涉渔流通与服务业

0.91

0.65

-28.60

三、渔民人均收入(元)

7818

9841

25.88

(二)“十一五”我市渔业工作的主要成绩

1.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1.54万吨,比2005年增长1.01%;全市人均水产品占有量99.5公斤。

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3.8亿元,其中渔业一产产值10.52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1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9.27%、18.6%和25.88%。

渔业不仅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优势产业,而且为渔农民就业创业和保障食物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平抑市场物价、丰富居民生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2.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渔业一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二三产业总产值已达1.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8.14%。

培育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南美白对虾的多茬集约化养殖形成特色,梭子蟹、缢蛏、三文鱼、花白鲢、乌鳢等品种的生态养殖效益逐步显现。

渔业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防疫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3.渔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达3家。

全市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达到59个。

渔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渔农户的连结更加紧密,方式更加灵活,推动了生产标准化和渔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批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品种,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水产品流通更趋活跃,市场供应丰富。

4.渔业科技不断进步

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推广人才。

自主开发了南美白对虾伞式钢索温棚养殖技术,高效设施渔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先导。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广泛开展了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渔民。

5.生态渔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重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保护,全市放流各类经济水生动物苗种等1220万余尾(粒),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不断强化。

部分养殖池塘实施了生态养殖,实现了达标排放,减排效果较明显。

6.依法治渔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水产苗种许可证制度,启动了水产养殖执法工作。

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

强化了捕捞许可管理,有效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

7.渔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不断改善

实施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完成标准塘建设改造8371亩,年作年修5500亩。

设施渔业建设步伐加快,改造或建成了三处设施渔业示范场。

红脚岩渔港建设业已启动。

渔业政策性补贴逐步扩大,渔业政策性保险开始起步,渔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渔民维权的渠道通畅,渔区和谐安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我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可养殖水域很多被围田,水产养殖面积持续减少,渔业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渔业水域污染加剧和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

2.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我市是台风洪灾多发地区,因渔业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水产养殖设施落后仍然存在;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

3.渔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由于多年来产业发展形成的历史性结构及其他因素,我市渔业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渔业整体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4.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不强

一些生产经营者满足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对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缺乏紧迫性和主动性。

渔业从业者文化程度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渔业发展的贡献率不够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产业自身发展和调节能力不强。

5.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发展步伐,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装备落后,市场监管乏力、信息化水平低等,渔业保险、渔民社会保障、渔区城乡统筹等政策及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与完善。

二、“十二五”渔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是作为“南翼”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渔业作为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从国际发展来看,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对国际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发展趋势基本确立,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十二五”渔业发展的趋势,将加快海洋与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一)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

随着渔业资源消减、原材料及劳动力等渔业成本递增,传统渔业发展空间缩小,渔业生态、生产和质量“三大”安全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渔业以增产量、提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和安全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将日益凸显,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渔民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因此,加快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更加迫切

渔业是高度依赖资源条件、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的产业,面对日益恶化的渔业资源和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水产品消费结构和需求,我市渔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继续加快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养殖、捕捞结构,协调发展渔业一、二、三产,进一步延长渔业产业链显得更加迫切。

(三)渔业多功能性拓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渔业多功能性是渔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我市渔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经济功能上,保供给、扩就业、促增收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但随着海洋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与食品产业、海洋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关联度更强,拓展渔业在休闲娱乐、生态修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文化、工业原料、海洋牧场的碳汇渔业等多功能性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继续提升渔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更加突出渔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四)实现渔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加迫切

当前渔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生产主体量大面广、经营分散、产业综合素质较低、经营管理体制相对滞后依然是我市渔业经济的基本格局,渔业健康发展、渔民稳定增收的困难还十分突出。

因此,按照现代渔业对渔业管理的要求,急需我们应用标准化等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推进渔业管理理念、手段、装备、方法、队伍的现代化,引导渔业企业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路。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渔为目标,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渔业高效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水面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更加注重渔业创新能力提升;着力构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和强渔惠渔政策扶持体系,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更加注重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更加注重渔民增收和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效设施渔业、质量品牌渔业、科技渔业、休闲观光渔业,推动我市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全省现代渔业示范市,走出一条产业发达、科技先进、环境友好、渔民富裕、渔区繁荣的渔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与人才兴渔战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机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集成和广泛应用,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速体制机制创新,灵活、高效运用市场合理配置渔业资源,激发渔业从业者的创造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渔业产业化,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2.坚持统筹协调

用现代渔业理念,统筹城乡渔业布局、生产力分布与渔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统筹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养殖捕捞结构、养殖品种结构,统筹渔业的区域发展,统筹生态渔业、质量渔业、外向渔业、高效渔业的关系,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3.坚持绿色增长

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强化对养殖、加工和营销过程废物排放的有效监控与利用,推行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渔业;继续开展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渔业产业深度开发;树立低碳意识,发展低碳渔业、低碳渔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

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渔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奠定安全基础,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措施形成安全屏障,以市场监督、检测检疫构建安全保证,以优质安全水产品保障有效供给;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渔业”以及和谐渔区;帮助低收入渔民创业就业、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5.坚持效率提高

效率体现为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要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品质的渔业,提高渔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要节约集约利用渔业资源,有效提高水面的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高效渔业、设施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的劳动生产率。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渔业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渔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生生物养护事业有较大进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高,渔业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渔业执法、水生动物防疫、信息服务等公益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渔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通过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的引领与辐射,逐步实现渔业现代化。

具体目标为:

1.水产品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3.50万吨。

其中:

海洋捕捞产量9.30万吨;海水养殖产量2.80万吨;淡水渔业产量1.40万吨。

2.渔业经济总量继续增长。

到201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20.0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44.93%,年均增长7.70%。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渔业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产出)调整到70:

17.5:

12.5。

4.渔民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渔民人均收入12000元,平均年增长4.05%。

5.水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零突破。

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出口数量达到1000吨,贸易额达到500万美元。

表2“十二五”临海市渔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增幅

(%)

年均增幅(%)

一、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1.54

13.5

16.98

3.19

其中

1、海洋捕捞产量

9.31

9.30

-0.11

-0.02

2、海水养殖产量

1.03

2.80

171.84

22.14

3、淡水养殖产量

1.00

1.40

40.00

6.96

二、渔业经济总产出(亿元)

13.80

20.00

44.93

7.70

其中

1、渔业一产产出

10.52

14.00

33.08

5.88

2、水产品加工产出

0.67

3.50

422.39

39.19

3、涉渔流通与服务业

0.65

2.50

284.62

30.92

三、出口情况

出口水产品数量(吨)

0

1000

/

/

出口贸易额(万美元)

0

500

/

/

四、渔民人均收入(元)

9841

12000

21.94

4.05

五、渔业三产结构比例

89:

5:

6

70:

17.5:

12.5

/

/

四、“十二五”我市渔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主要任务

(一)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渔业发展状况、区域特点及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渔业发展实施的空间布局为:

1.沿海设施生态养殖区

主要以桃渚、上盘、杜桥三个沿海乡镇为依托,利用滩涂、海水池塘及淡水池塘等养殖水面,重点在洞港、红脚岩等区块进行设施养殖、生态海淡水池塘养殖和滩涂精养等。

建设以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缢蛏、泥蚶、石斑鱼、泥鳅、乌鳢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精品养殖区,推进生态高效集约化水产养殖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建设。

2.内陆淡水生态养殖区

利用水库、内河、池塘及低产田等淡水资源,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区,打造生态渔业品牌。

重点加强三文鱼、河鳗、中华鳖等生态养殖设施的改造,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推进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互利共生,达到稳粮、增鱼、增收的目的;选择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进行水库人工放养,以洁水保水为原则,“以水养鱼,以鱼洁水”,发展洁水有机渔业。

3.海岛水域绿色生态养殖区

利用东矶岛、田岙岛、雀儿岙岛等海岛附近优良的浅海水域条件,开展紫菜、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大黄鱼、鲈鱼、黑鲷等品种的绿色生态养殖。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控制投喂量,严格控制自身污染,保护养殖海区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浅海深水网箱养殖,估算生态养殖容量,有效控制网箱数量,实现持续高效养殖。

大力发展贝藻类养殖为主的碳汇养殖模式,优化海域生态环境。

4.渔港水产品交易与加工区

在红脚岩港区外港区主体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渔港区块水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区的规划建设。

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网上交易新途径。

重点扶持相关企业入住港区,发展海洋捕捞鱼类、虾类、甲壳素等为主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我市水产品高值化利用的进程。

5.海洋捕捞产业区

以我市东矶渔场和红脚岩渔港为依托,淘汰和升级废旧渔船,优化渔船作业装备,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海洋捕捞综合性生产基地。

同时推进捕捞作业从近海转向公海大洋延伸,发展远洋捕捞。

6.水产种质资源增殖保护区

在灵江水域、东矶渔场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增殖区。

切实加强灵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建设,优化保护区管理设施和监测配备,不断提高保护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在东矶列岛海域构建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使东矶渔场渔业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渔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发展生态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

——水产良种体系建设。

加强原良种选育、繁殖、保护和推广,健全良种生产体系,强化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建设种质检测中心,全面实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实现主导养殖品种良种全覆盖。

——高效设施渔业建设。

按照现代渔业标准,建设高效设施渔业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和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建设,配套完善进排水系统。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全面推进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主导产业示范区及宏野设施渔业精品园、鱼山洋缢蛏养殖加工精品园、鱼种场乌鳢养殖精品园、奥龙省级三文鱼特色精品园、桃渚省级稻鱼共生特色精品园的建设。

2.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业

——调整捕捞产业结构。

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推进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低耗的作业类型,推广节能渔船和选择性渔具渔法,减少幼鱼、低值渔获物的比例,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

完善和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渔船“双控”制度和捕捞许可制度。

“十二五”期间,外海、深海生产渔船达到海洋捕捞渔船的20%以上,沿岸生产渔船控制在60%以下。

——积极发展外海及远洋渔业。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远洋渔业的产业政策,切实加强外海及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不断拓展捕捞渔业新的发展空间;增加远洋渔业科技含量,积极引导捕捞渔船及配套加工、运输船更新改造,提升其外海及远洋捕捞的自身作业能力和横向竞争力,实现我市远洋渔业零的突破。

3.推进水产品养殖规范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

——“三品一标”基地建设。

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和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化养殖基地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发展品牌渔业,提升我市水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渔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

健全标准及标准化生产体系,进行包括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渔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快速检测,生产档案及追溯制度、品牌培育等在内的综合示范区建设,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2个。

——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建设。

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检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开展产品的监测与监控预警,积极推进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配置水产品快速检测设备,落实检测结果公告制度,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建设满足本地区水产品质量检测的机构、能力和队伍,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全面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水产品加工发展。

以红脚岩渔港水产品加工区建设为抓手,拓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海洋保健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规模,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占渔业产量的20%以上。

——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建立渔业生产、科技、市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强化市场分析和开拓,促进水产品流通。

以红脚岩渔港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该区块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逐步实现水产品市场现代化升级,完善其市场信息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

——渔业组织化水平建设。

探索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提高渔民参合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

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提升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影响力,使渔民参与率达到80%以上。

——休闲观光渔业建设。

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活动相结合,拓展渔业功能,建设休闲渔村、休闲园区,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建设1-3家市级休闲渔业观光基地。

5.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产业技术体系创建。

建立创新基地,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水产养殖、加工技术、捕捞渔具、渔法、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良种,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设相应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示范推广优质特色水产品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渔业科技入户覆盖全市渔业重点镇,渔业重点村整村推进,使规模基地和生产大户全覆盖。

——渔民培训。

邀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知名科学家和首席专家组成临海市渔业发展技术信息咨询顾问团,定期来我市开展渔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专业培训。

6.加强渔业种质资源增殖和保护工作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在我市近海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藻场,修复海洋生态,增加海域生产力。

加强灵江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各类经济水产苗种和濒危水产动物幼体,配备管理船只、标识、救助工具等基础设施,强化保护区的巡查和管理。

——渔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

建设我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