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docx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Innovationistheonlywayout.Eliminateyourself,otherwisecompetitionwilleliminateu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
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
⑴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重点提示:
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
训练学生朗读。
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
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
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__第一部分:
⑴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指导朗读。
⑵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
和同学交流。
③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__第二部分:
⑴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__第三部分:
⑴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总结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理解运用,朗读的训练,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
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
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不足:
1、引导学生的质疑不够。
2、设计的问题还可以再整合,使问题更精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2
一堂真实的课,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
尽管本节公开课“臭虫”多多,同事们在评课时还是帮我捉到一些“萤火虫”。
一、互动方式多样化。
首先是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感受;其次是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让小组成员表达与共享个体学习中的收获和问题,学生在交流、提问、互补等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最后是教师在促进生与生、生与本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首席”作用,老师会追问: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你有这么深的体会。
肯定能把这句话读好”,教师会“补充性代理(表达)儿童的‘内部语言’”,如。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老师听明白了,你是想说……对吧?
”“你的发言,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这种“补充性代理”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产生跳跃,诱发和促进儿童与自我的对话。
二、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这篇__的课题很特别——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做得好。
在组际交流时,学生提的提问也很精彩,有好多问题都直指__中心,足见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读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值得我反思并努力改进的也有两点:
一、强化目标意识,淡化环节意识
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在先,这样教师的教才能游刃有余,学生的学才会有的放矢。
上课不只是完成预设的任务,要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整预设的环节。
当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时,不妨趁热打铁,达到认识的完整性,深刻性。
比如,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认识,从字面上都能理解而且有些学生说得挺精彩的,这时我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生活中你拥有怎样的爱,这时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透彻,不用守着第二课时才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
二、要“重朗读”、“重感悟”
当学生交流到母亲的评价时,就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
还比如,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__当中写“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个问题,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帮忙解决,学生说这样写为了表现作者心里着急,这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因着急而一直关注时间,或让学生联系、交流自己着急的状态,这样就能把个体的感受转化为群体的感受,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生平中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糟糕透了”。
作者正是在这“精彩极了”的鼓励声和“糟糕透了”的警告声中,始终把握人生的方向,后来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
他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课文通篇语言平实、扣人心弦。
学生通过学习__可以深切地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从而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本课时,我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__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如教学“‘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我红着脸问道。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这一段时,我问学生:
你们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他不仅有点迫不及待,而且还红着脸,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
你们能通过你的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读后我又问学生:
你们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呢?
又齐读。
(师:
朗读得真不错。
)那么听到母亲的赞扬,你们还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
我还体会到他很自豪。
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内心欣喜异常,我要把它弄得更美,这诗一定会得到父亲更高的评价。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很满意。
课文的第二部分,也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悟,同时也会有疑问。
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或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学生通过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__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
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
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
"'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读得也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
"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上,学生的体会都差不多,无法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的发言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
其实,这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细节描写,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感悟,比如"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这三个短句后面的句号,就是一处非常明显的小细节。
另外,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在后半部分,但是这堂课花在前面的时间过长了,所以,后面的讨论就显得单薄,学生议论得还不够充分,没有尽情地深刻地去理解,很多地方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教师也没能够在课堂上就得到反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5
在今天的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回家给爸爸或妈妈洗次脚,让学生也体会父母的艰辛。
然后,让学生带着对父母的爱走进课文中,再读妈妈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诗,是如何评价的?
爸爸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诗,是如何评价的?
为什么针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从同学的回答上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所以本课的教学,注重让同学带着情感在读中感悟,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自我体验的机会。
我在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给父母洗脚知道父母的艰辛,从中联系实际去思考、理解和感悟父母的爱。
整节课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合作,做他们的朋友,一起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解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用语较规范,能够有意识的注意用完整流利的话语回答问题。
本课的不足在于:
由于注重学生朗读,对于过渡语言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有时很牵强,这是今后教学中要改变的最大难题。
本课过程中由于专注于学生的朗读,评价激励略显不足,这就致使本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总之,作为一位新教师以后的路还很长,在上好语文课的路上,自己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因此,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的地方也好,糟糕的地方也罢,都是自己成长的轨迹。
为了让学生学得精彩,自己要准备的更精彩!
学生的精彩就是教师的精彩,不然糟糕透的教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6
看着这个题目,我的记忆再一次被拉到教学现场。
孩子们那晶莹的泪花辉映着听课老师们那激动的眼泪。
我更是由衷的'感慨
一“爱”是本课的亮点。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了由情开始,由情贯穿,由情结束。
开始导入时,我富于动情的叙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孩子们,让我们满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激,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__结束时,先是教师哲理性强而具感染力的配乐朗诵,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
”有的说:
“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
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
”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那么,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对父母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你会怎样想?
__第二部分八个字的理解即使重点也是难点。
我采用师范读,自由读,点名读,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适时谈谈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
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了进去。
三自由选择问题,小组讨论。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有的孩子讨论有关“爱”的问题;有的选择“幸运”的问题……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另外,为了使大家真正明白两种爱的缺一不可,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有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的找高尔基《海燕》〉中的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有的引用邢慧娜,刘翔奥运冠军的事例。
在辩论中,唇枪齿剑,自有主动。
遗憾的是本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学生的“悟”不够深刻。
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一个劲的点头,当时我深感作为一位母亲的自豪,孩子们的理解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上一节好课真难!
但我会迎难而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7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地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研读童年故事,了解在父母不同评价下巴迪的表现及心情变化
1、学生轻声读1~15自然段,思考、勾画、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
两种评价截然不同,小巴迪不懂得父母评价中的含义,感到痛苦。
二、研读认部部份,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1、引导学生理解几年后,巴迪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他根据父亲的批语学习修改小说。
2、引导学生理解巴迪成长为一名作家后,他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⑴默读16~17节,在感悟最深处作批注,同桌交流。
⑵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或自身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这两种评价的作用,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其中着重理解巴迪为什么感到幸运以及认识到父母不同评价都是爱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
三、教师和学生各用一句话写读后感言,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把课文读通读顺,使学生在整体上有感知,然后分两部份学,第一部份学生自读自悟,第二部份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8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老师听课调研。
原以为学生头一天在家按要求预习了,信心十足,预计完成第一部分“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没有问题。
谁知开课才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没有预习,书上干干净净没有丝毫批画的痕迹。
没办法,只好要求大家朗读课文三遍思考预习提示。
有些学生这时才查阅字词典,了解词义。
等大多数同学完成预习,时间已经过去大半。
等到来学习第一部分,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一个学生刚发言,下课铃已经响了。
这一节课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要是学生课前预习没有完成,迫使我调整内容。
可是课堂上为什么只有少数学生举手发言?
客观上是有教师听课,学生没有心理准备。
但是主观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及时调动学生情绪,没有及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自由表达的兴趣。
看来,课堂教学风云突变时,调整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绪是救场的“及时雨”,教师在这两方面还要下工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9
本课篇幅较长,我从内容上把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
教学第一个部分,我着重抓住描写巴迪内心感受的词句,重点品读,理解,体会情感。
教学第二部分,我从学生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句话来理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走向课外,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__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
”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为特色。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
“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
”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
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有个性才会有创新。
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
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
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
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出示《父亲的爱》一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
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__或书籍。
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强调“自主学习,悟情悟理”,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时,没有必要的和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
在领会__思想感情,尤其是在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上,强调注意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