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297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docx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修改版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80%

 

二〇一四年六月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目次

一、概述

二、萤石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形势分析

(一)萤石矿产资源

(二)开发利用现状

(三)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

三、规划思路与目标

(一)规划思路

(二)规划目标

四、规划分区

(一)规划区划定原则与依据

(二)规划区划定

五、萤石矿业布局与结构调整

(一)实行总量控制,建立战略储备

(二)合理矿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三)加强矿山“三率”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调整产品与消费结构,发展氟化工系列产品

(五)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六、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七、加强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开展全省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二)重视萤石矿产勘查

八、规划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九、附则

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一、概述

萤石又称氟石,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含氟矿物,为工业用氟的主要来源,是氟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

主要用于化工、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等工业。

无色透明的萤石晶体用作光学萤石,色泽鲜艳的萤石可作玉石。

以萤石为原料的制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

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

发达国家将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

萤石是我县优势矿产资源,也是长期以来开发利用的重要矿产资源,已列入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以萤石为原料生产萤石精矿,待时机成熟再产业升级或逐步深加工,即生产初级氟化工产品----氢氟酸。

目前形成的产值、税收、利润分别为成品矿的17.68倍、18.88倍、101.35倍。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萤石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氟化工,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假如,我县萤石矿产资源无规划的开发,会导致失控开采,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储量过快消耗,将保有可采矿量不足,面临资源储量危机。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对萤石矿产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

省领导多次强调“对萤石矿产资源要加强保护的管理”。

遵照省“十二五”计划发展纲要和省领导指示,结合实施《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安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平利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制《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矿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到县域经济也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贯彻“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处理好经济与人口、环境保护、保护资源的关系,做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原则,始终围绕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这一中心,以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为重点,实行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加大布局调整,优化规模结构,实现资源的有序、科学开发;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

求是务实,突出增储,优化配置。

适度开发,综合利用,调整结构,科技兴矿,增值增效,规划重在可行,保护生态,持续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积极、大胆探索一条适合县情的萤石资源节约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高效萤石矿业经济发展新路,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本《规划》以《安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依托,结合平利县萤石矿产分布情况,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的创新,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萤石矿业经济的地位,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来保障本县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采中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总方针,从发展战略高度对萤石矿产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利用资源的要求,从全局、长远的需要规划我省萤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立足保护,加强萤石矿产资源的管理,规范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实行萤石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控制,转变萤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限制性的开采原矿,保障我县矿产资源总体发展。

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安康市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办发〔2010〕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2010年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公告》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有关基础资料为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

规划近期到2019年,远期为2024年。

《规划》适用于县域范围萤石矿业活动。

二、萤石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形势分析

(一)萤石矿产资源

1、世界及我国萤石矿产资源分布与萤石产量

世界萤石矿产资源分布30个国家,截至2012年,世界萤石基础储量4.7亿吨,可开采储量2.3亿吨。

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l.08亿吨,居南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

截至2012年全球萤石产量为685万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萤石生产国,2012年萤石产量为420万吨,占全球萤石生产总量的61.31%。

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

矿床类型比较齐全,以热液充填型、沉积改造型为主,伟晶岩型等类型不具重要意义。

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30处,分布于全国25个省(区)。

以湖南萤石最多,占全国总储量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

2、陕西省萤石矿产资源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

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

我省已查明萤石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南,现已探明萤石储量730多万吨,远景储量超过1000万吨。

萤石资源矿主要分布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柞水、平利县5县区的11个乡镇,主要集中在洛南县谢湾-高耀萤石矿区、商州区杨峪河松树咀-麻池河桃园萤石矿区、商南县十里坪萤石矿区、柞水县九间房萤石矿区和平利县闹阳坪矿区。

3、平利县萤石矿产资源:

目前已探明的矿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县城东南135°方位,直线23km,行政区划隶属平利县长安镇、广佛镇管辖。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

东经:

109°31'20"北纬:

32°14'15",距平利县城40km。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于2013年7月《陕西省平利县闹阳坪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地质报告估算K3矿体资源量为(331+332+333)资源量CaF2矿石量169.20万t,CaF2矿物量71.59万t,详见表1。

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CaF2矿石量19.73万t,CaF2矿物量8.63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CaF2矿石量97.23万t,CaF2矿物量41.59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CaF2矿石量52.23万t,CaF2矿物量21.37万t,占总资源量的39%。

矿床平均CaF2品位:

43.27%。

(二)开发利用现状

1、矿山开采现状

我县萤石成品矿产量资源有限,萤石矿产开采始于2009年,自宝钢集团介入后,2013年才形成采选6万吨规模,预计2014年将达到采选10万吨规模。

目前仅独此一家,从业人员近200人。

年产量长期保持矿石6万吨,萤石精矿近2万吨。

已经办理了萤石矿产采矿许可证1个,采矿场分布在广佛镇闹阳坪,选矿厂布设在长安镇高峰村。

2013年生产成品矿1.8万吨。

萤石成品矿生产与销售情况详见附表1。

按企业经济性质统计,国有控股矿山产量占1家,产值占23%。

萤石矿山产量产值和不同经济类型矿山产量产值详见附表2。

其中□个集体、私营矿山,平均从业人数□□人、产量0.24万吨,产值28万元,年人均产量202.6吨、产值2.34万元。

2、选厂情况

全县建有萤石浮选厂1家,日处理能力为500吨,年选矿能力达到15万吨左右,2013年生产粉精矿1.8万吨,浮选厂生产不正常,属于试生产和调试运行阶段。

3、萤石消费构成

我县萤石无外贸出口,主要是供宝钢集团和河南氟化工企业(多氟多、河南中色)。

2013年我县萤石成品矿无外贸出口,供应外省1.8万吨,省内消费无,其比例为0︰1.8︰0。

省外消费成品矿中有粉精矿1.8万吨,占42.39%。

碎矿无;块精矿无;主要用于氟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等,萤石成品矿用量比0︰1.8︰0(原矿比49:

49:

2)。

冶金用量较少,氟化工萤石用量呈上升态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全省萤石成品矿消费结构详见附表3。

4、发展中的氟化工

氟化学工业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崛起,成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化工。

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三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广泛地用于军工、航天、航空、冶金、轻工、医药和农业等方面。

我国氟化学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形成从科研开发到生产、从原料配套到加工应用制品的较完善体系,处在初级产品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氟化工生产能力与氟材料消费仅占世界的6.0%与6.5%。

我省利用萤石矿产资源发展氟化学工业已有三十多年,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0年我省氟化工产值15.9亿元,约占全国的42%。

氟化工生产情况详见附表4。

我省氟化工企业与其他省相比较处于空白,以矿产品生产基础原料为主,总体规模小,产量低,消耗高。

产品品种少、尤其高技术产品少,工艺落后,自动化生产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在氟化学研究和氟化工产品方面与先进省有较大差距。

5、萤石矿产资源储量消耗

经测算,近年来全县萤石矿业已累计消耗萤石矿产资源储量矿石量超过7万吨。

2013年采出原矿7万吨,估算消耗资源储量矿石量约□□万吨,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矿山当年消耗资源储量7万吨,占4.14%。

至2013年底,已探明资源储量矿区中,□个矿区由于规模小或品位低、利用困难、效益差等因素目前尚难建矿开采。

已建矿山露采1个,即将开采地下矿山1个,生产能力逐渐提升,原矿产量亦将逐年回落。

(详见附表6)

(三)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

1、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

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小矿乱开,各自为战,竞争无序,盲目发展;集体与个体采矿以土地划界,无偿占用资源,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得不到保障,我省最大的萤石矿山企业(东风萤石公司)因无后备开采基地等原因被迫解体;资源政策难以贯彻,有的矿山为图眼前利益,把光学级、玉石级萤石作为一般萤石开采,化工级萤石用作普通萤石。

2、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

萤石矿山数量多、规模小、条件差、整体处于“多、小、散、乱、差”状况;多数小矿山建矿无设计、开采无计划,采选技术、设备与生产工艺水平落后,采矿不规范,贫化率达到15-20%;资源回采率低,采富弃贫,较多中低品位矿石弃之不采,矿石碎屑不回收,大多集体、个体矿山回采率低于60%;选矿回收率低,选厂尾矿品位15-25%,个别难选矿石高达38%,不少小型独立浮选厂入选品位60-75%,而尾矿品位20-30%;成品矿生产、原矿开采及资源消耗的比例为1:

2.15:

3,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在30-50%,一些小矿山不达30%,多数矿山生产高品位块精矿与部分粉精矿,小矿山开富矿,手选块精矿销售。

3、萤石消费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

萤石消费用于冶金建材、外贸出口、化工制酸的产值比为1:

48:

82.8,效益比为1:

32:

269.8。

我县萤石成品矿主要国内供应主要用于炼钢、炼铝、建材生产的熔剂与矿化剂,九十年代末,其用量比为25.53%、10.5%、23.98%,国内销售用于氟化工仅占1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萤石用于氟化工占总量85%的水平。

4、萤石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滞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萤石矿产资源储量消耗过快。

萤石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业资本市场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尚未形成,有偿勘查、有偿利用资源储量机制未建立,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严重滞后,矿山建设基地缺乏。

5、矿山生产缺乏安全保障,事故频发

众多中小矿山,特别个体矿山,生产条件差,缺乏安全生产设施,管理不到位,作业不规范,事故防范不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6、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多数矿山及选矿厂,“三废”随意排放,低品位矿石及碎屑散落,防治不力,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意侵占与破坏耕地,破坏植被与林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诱发地质灾害,影响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矿山闭坑后,没有认真实施还地、复垦、还绿等环境治理工作。

(四)萤石矿产需求形势分析

1、全球萤石需求格局

1995年以来,世界萤石矿产资源静态储量逐年减少,而萤石需求量稳步上升,1995年至1998年世界萤石产量连续四年增长,达到465万吨。

发达国家萤石用量约占世界总用量近一半,大部分用于氟化工,少量用于冶金等,比例为5.7︰1。

未来萤石需求增长主要依赖于化学工业酸级萤石的消费。

估计2000年世界萤石用量448万吨,美国、前苏联、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为主要消费国。

萤石需求受到消费领域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今后消费格局会有一定的变化,但需求量总体处于稳定低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萤石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预计萤石消费亦会有所增长。

2、我国萤石供需形势

1994年到1998年,我国萤石累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6.21%。

生产萤石大量出口,八十年代年出口量从50.4万吨逐年增长到118.3万吨,九十年代进一步递增,十年出口总量1200.01万吨,年均120万吨,最高年出口量达到137.53万吨。

生产萤石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外贸出口。

1998年我国年产原矿343.35万吨,生产萤石(成品矿)210万吨,国内消费近70万吨,其余140万吨出口(国家统计数132.2万吨,其余为走私出口)。

其中三分之一出口日本,四分之一远销美国,德国进口萤石一半来自中国。

近几年,我国萤石成品矿产销基本平衡在250万吨上下,国内消费近130万吨,外贸出口120万吨以上。

我国萤石成品矿出口,CaF2>97%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

CaF2≤97%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荷兰等7个国家与地区。

萤石属于我国富有、并对国际市场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自1994年起,国家对萤石成品矿出口实施配额制度,进行总量控制,一个时期我国萤石成品矿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增加,但随着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特别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氟化工业异军突起,对萤石的需求量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高品位优质成品矿的需求量会有较多增长。

预测“十二五”期末,我国在保持外贸出口量不变,而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年需萤石成品矿约350~400万吨,折合原矿540~620万吨。

3、我省萤石需求预测

我省萤石成品矿自用率很低,随着“十一五”氟化学工业的强劲发展,后期自用率上升到20%左右。

2000年实际自用率达到35%。

预测2005年,省内原矿自用量100万吨,其中氟化工67.03万吨。

根据省内相关行业对萤石成品矿需求量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内需萤石成品矿225.59万吨左右,(折算原矿437.22万吨),氟化工、建材、冶金三大行业萤石成品矿消费比例为32︰17︰1。

按近几年外贸出口成品矿年均消耗原矿30万吨计算,则我省“十二五”期间内需与外贸出口合计需供原矿587.22万吨左右,需求量与消耗量预测详见附表11(不包括供应国内市场)。

长期无控制的开采萤石矿产资源,目前探明与未探明资源储量萤石矿山大多进入晚年期,产量逐年减少,2000年底全省萤石矿山年采原矿能力216.9万吨,推算到2005年,将降到116.25万吨。

68个探明资源储量矿区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不足1250万吨,其中可采基础储量不足300万吨,萤石原矿年产量为46.5万吨。

2001~2005年可供原矿328.4万吨,需求缺口300万吨。

2000年统计,未探明资源储量矿山年采原矿接近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三,多为年产原矿万吨以下的集体、个体、私营小矿山,可采矿量不清、资源远景不明、生产不稳定、较多矿山资源枯竭,我省成品矿供应能力在“十二五”中后期将快速下降。

萤石矿产开发利用将面临资源储量枯竭,矿山原矿产量与萤石成品矿的供需形势与“十一五”相比,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萤石资源储量在国内优势地位明显降低。

1999年底,我省保有资源储量为全国的18.15%,已退居第四位,从2001年开始,可采矿量不足,所生产原矿将不能满足我省所需,市场转向,由出变进。

(2)已经形成的萤石矿产开发利用优势面临资源危机,危及国内萤石成品矿有效供给及资源安全,发展氟化工受到萤石原料制约。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4年省内自产萤石成品矿将不能满足省内氟化工需求,到2015年我省萤石产量不足全国需求量的10%,不仅不能满足省内需求,并将严重影响全国供需平衡。

三、规划思路与目标

(一)规划思路

保障萤石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实行萤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培育和完善萤石矿业权市场,实现萤石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加强萤石矿产资源保护,立足保护,合理有序开发,把保护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在首位;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导向,适度发展,保障氟化学工业对萤石矿产资源的需求;调整矿业布局,实行萤石生产总量控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促进萤石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根本转变;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采选水平,降低资源消耗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调整消费结构,满足内需,限制出口,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萤石资源稳定安全供给体系与战略储备;实行萤石用于氟化工为主体的系统开发,发展规模氟化工,开发氟医药等精细化工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形成我省化工主导产业;利用各种筹资渠道,加快萤石资源勘查工作,增加萤石资源储量,保障我省萤石资源储量优势地位;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以宝林公司为龙头带动萤石产业链发展)

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萤石矿产资源。

合理矿业布局,建立3个萤石矿产开采区和5个萤石矿产限采区,待储量探明有所突破后,逐步建立氟化工专用萤石矿产开采区;实施总量控制,“十二五”期间年采原矿总量控制在15万吨;规模开发,分类开采,集约利用,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靠科技,坚持创新,提高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发利用低品位矿石,提高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整萤石消费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氟化工产品,大力开发、发展深加工延伸产品和精细化工矿物原料产品与后续制品。

提高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矿山企业为主体,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搞好萤石矿山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将中小矿山组合为有规模的股份制企业。

组建一批先进技术装备、高效开发利用的大型骨干矿山与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企业集团。

建设中国东南部最大的萤石成品矿生产基地与氟化工萤石原料基地,形成“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萤石矿产资源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资源调查与矿产勘查,基本查清全省萤石矿产资源,发现与提供一批萤石矿山建设基地。

新增资源储量3000万吨以上,达到15~20年的萤石矿产资源储备。

建立后备资源保护区,形成战略性资源储备与稳定安全供给体系。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萤石矿山企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萤石矿产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近期目标

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萤石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形成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政管理体系;规范萤石矿业,基本完善产业政策,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发挥市场对萤石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矿业在调整中发展,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建成2~3个年产成品矿达10万吨以上的大型骨干矿山(或企业集团)及若干个10~5万吨的中型矿山。

大部分万吨以下小矿山通过联合、入股形成规模企业,矿业整体素质提高,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道路。

平利县萤石矿采选业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起萤石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矿山“三率”水平逐年提高,回采率达到80%~85%,综合回收率达到60%以上。

CaF220%~30%的低品位矿石得到利用。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通过市场解决一个时期萤石成品矿自产不足。

大力发展萤石矿产深加工与精细加工及其下游产品,调整矿业上下游产品和相关产业结构,萤石用于氟化工比例达到70%以上。

萤石矿业(上游)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矿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矿山闭坑复垦还绿率达到50%以上。

“三废”百分之百达标排放。

开展萤石矿产资源潜力调查与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完成3个重点资源评价区的资源调查评价,进行4个重点勘查区主要矿床普查工作,力争前三年完成K1、K8、K11萤石矿区普查工作。

开展商业性萤石矿勘查,提供2~3个矿山建设基地,新增萤石矿产资源储量矿石量500万吨。

2、远期目标

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萤石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及法规体系。

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职能到位。

全面实现萤石矿业权的资产化管理,萤石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得到充实完善,矿业企业按照规范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运作,实现萤石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完成全县萤石矿产资源潜力调查与新一轮萤石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全县资源潜力基本清楚。

商业性萤石矿产勘查成为勘查工作主体,探明一批可供建设矿山基地,资源储量有新的增长。

萤石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基本形成。

全社会萤石矿产勘查与开发投资加大,大型矿山(宝钢集团)已经成为萤石矿业主体,全面完成传统矿业的改造、提升,形成技术设备精良与生产工艺先进、竞争强有力的矿业集团。

矿山中低品位矿石充分利用,回采率达到85~90%,综合回收率达70%以上。

“三废”部分被综合利用。

精细、深加工产品、后续产品及其制品成为矿业发展主体。

萤石用于氟化工比例达到80%以上。

萤石成品矿供应能力提高,自给有余,建成萤石成品矿生产基地与氟化工萤石原料基地。

低进高出,发展以深加工矿产品及制品为主的外贸出口。

矿业经济总量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环境治理达到美化。

矿山闭坑复垦、还绿达到85%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四、规划分区

根据《陕西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县内萤石矿产资源条件与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突出保护,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高效、节约利用资源。

萤石矿产资源规划分区划定资源保护区、允许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

(一)规划区划定原则与依据

1、规划区划定原则:

在突出保护与“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统筹规划”与总量控制的总要求下,坚持以下原则:

(1)法律、法规准入原则:

规划区划定,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及《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2)与相关规划衔接原则:

遵循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符合《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并与我省石化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医药等相关规划衔接。

(3)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其它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双向良性发展。

(4)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维护国家权益的原则:

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