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2213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docx

历史必修一课堂设计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学习设计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基本方针

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______的合法政府。

(2)______、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__等原则。

4.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含义:

不承认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

使中国改变了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

先清除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__________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________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______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

①含义: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

②意义:

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___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思考1 新中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美国的遏制:

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巨大的成就: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睦邻友好:

新中国积极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______和______,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__________。

4.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有哪些?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__________,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_________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

和平解决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

(3)时间、与会国、地点:

______年,中、____、美、____、法及有关国家外长,瑞士________。

(4)概况:

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______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当会议陷入僵局时,________提出__________停止敌对活动的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

①是中国______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__。

2.万隆会议

(1)背景:

______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时间、与会国、地点:

______年,亚非有共同遭遇的______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印尼的______。

(3)特点:

是________没有_____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

①讨论________、争取民族独立、发展_________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②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5)影响:

①加强了中国同______各国的联系。

②中国与更多的______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思考3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探究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材料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问题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

如何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材料 2009年10月13日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中俄建交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

2010年全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俄语热”。

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结束了被剥削受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建国初期,我们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呢?

 

 

 

3.问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有何特点?

 

 

 

探究二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云

1.材料 下图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的纪念明信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在外交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外交原则。

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有何意义?

 

 

 

 

2.材料 毛泽东说: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问题 在万隆会议上,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破坏,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如何看待“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史料文本 

周恩来在万隆

 会议上发言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人们担心会议会发生激烈争论,走向歧途。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

他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提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国家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圆满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信息 本材料反映了中国步入国际舞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更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方法 观察历史图片要注意与相关资料相结合,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价值 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联系。

以上资料使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考试中,以上资料也常常作为背景材料用于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2.独立自主3.

(1)唯一 

(2)平等 领土主权

4.

(1)①国民政府 ②半殖民地 独立自主 

(2)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 新中国 平等互利 西方 (3)①社会主义 ②人民革命 独立与主权

二、1.

(1)不承认 封锁禁运 包围威胁 

(2)外交孤立 17 (3)邻近国家 新兴的民族独立2.

(1)印度 

(2)印度 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4.国与国

三、1.

(1)台湾海峡 印度支那 

(2)朝鲜 印度支那(3)1954 苏 英 日内瓦 (4)美国 周恩来 印度支那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5)①首次 ②国际声誉2.

(1)亚非 

(2)1955 29 万隆 (3)第一次 殖民主义 (4)①保卫和平 民族经济 ②求同存异

(5)①亚非 ②亚非

思考

1.新中国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另一方面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采取新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政策,废除旧中国的屈辱的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

(1)包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同”指的是: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指的是: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不同。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

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

(1)从国际上看是由国际局势所决定的。

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双方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分,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联合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不承认,全面敌视新中国,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

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2)是由新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所决定的。

一方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消灭国民党军队和残存的武装土匪,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另一方面要恢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决定的。

党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就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和合作。

(4)是由党的外交政策所规定的。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就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的基本方针。

3.

(1)革命性:

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次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③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密切联系。

(2)结盟性: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探究二

1.

(1)内容及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和独立的根本标志,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制度等处理内政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1)1955年亚非会议上,不同意识形态的一些国家围绕“和平共处”发生了争论,帝国主义借此推波助澜。

周恩来总理发表谈话说,尽管我们的意识形态和承担的国际义务不同,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进行合作,这是我们的基础。

(2)“求同存异”原则中的“同”是指:

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异”是指:

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中国代表团的“求同存异”原则和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了与会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扬。

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方针,使会议沿着团结反帝的方向健康发展,保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这表明,只要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友好往来。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______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____________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______地位的日益提高。

(3)广大________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

(1)1971年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________常任理事国席位。

(2)将______________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

这是中国______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__________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思考1 美日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什么?

其阴谋失败说明了什么?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__________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__________”的阴谋。

②美国在__________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威胁中国。

③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__________的外交基本隔绝。

④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共同要求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同________举行会谈。

②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________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______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______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______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3)影响:

①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_。

②_____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

①__________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②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引起了日本的震惊。

(2)过程:

1972年,__________应邀访华,双方签订建立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

3.影响

(1)______、______关系正常化,促使了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______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______遏制中国所形成的______局面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思考2 中美关系正常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开始实行____________,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__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建树

(1)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________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对世界____________作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________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______成功举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一致,形成“__________”。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______地区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中国与________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________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思考3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探究一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 1971年11月,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和代表符浩、陈楚、熊向晖在会场上成为记者注意的焦点。

中国代表团,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

大会主席马利克首先致欢迎词,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问题 新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探究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材料 

     毛泽东和尼克松亲切握手

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场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了遏制中国的政策,中美两国尖锐对立。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问题 请简要分析两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 2009年4月23日,中国青岛海军阅兵是我国首次举行国际化海上阅兵。

这次中国海上阅兵是我国军舰实力的一种说明,并且我国首次向世界展示军舰实力。

 

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典型例题

 2002年2月基辛格博士曾题词:

“上海公报标志着三十年前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我希望中美关系和中国人民的宏伟事业所取得的更大进步将会载入下一个三十年的史册。

”题词中“公报”的内容不包括(  )

A.“美方认识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对此不表示异议,支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将逐步减少在台的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

B.“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C.“扩大两国民间交流与往来,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思维流程

答案 D

解题技巧 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型选择题,它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符合的三个备选项;也可以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美国 国民党集团 

(2)国际 (3)发展中2.

(1)26 联合国 安理会 

(2)国民党集团3.外交 国际事务

二、1.

(1)①朝鲜战争 两个中国 ②台湾海峡 ③西方国家 ④世界局势 

(2)①基辛格 周恩来 ②尼克松 ③1972 中美联合公报 台湾 中国 美国 (3)①正常化 ②19792.

(1)①中美关系 

(2)田中角荣 外交关系3.

(1)中美 中日 建交 

(2)美国 外交

三、1.

(1)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2)霸权主义2.

(1)联合国 联合国 和平与发展 

(2)地区性 上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共识 亚太 (3)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以互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 俄罗斯

思考

1.实质是搞“两个中国”。

说明:

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③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已无力阻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

(1)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建交高潮。

3.

(1)原因:

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需要。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③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意义:

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信任,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

(1)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

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

(4)历史原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探究二

(1)从美国方面来看:

①美国政府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失败,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②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牵制苏联。

③经济发展停滞,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来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同时,中国希望通过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探究三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