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193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docx

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

2016年各区模拟题分类汇总(诗歌)

期中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8题。

(东城)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

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

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5.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色渐将晚”,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 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倾湖光。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 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17.填空。

(4分)

      “黄花“即______花,诗人常借此描摹秋景,抒发情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18.在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并回答问题。

(7分)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 (3分)B

16. (3分)C

17. (4分)菊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18. (7分)三径就荒   松菊尤存

答案要点:

相同:

山林隐居  贞洁自持

不同:

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海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6分)

答案: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3.(3分)C

14.(3分)B

15.(6分)评分要点:

①外在形态:

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

②内在气质:

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朝阳)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⑴—⑷题。

(18分)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⑵“菊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

下列各句中“菊花”与本诗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句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

(唐·岑参《送蜀郡李掾》)

B.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宋·陈与义《感事》)

C.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

(宋·戴复古《西江月》)

D.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E.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近代·弘一《清平乐·赠许幻园》)

⑶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

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

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诗人常用“鹰”“雁”的形象抒发情感。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①       ,

       ②       ”之句,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雁过也,    ③    ,

       ④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也有“       ⑤       ,鱼翔浅底,       ⑥       ”的描写。

答案:

17.(18分)

⑴(3分)C(“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有误,应为“只有茱萸的子房包裹得严实,仿佛可以躲避早至的寒冷”)

⑵(4分)B、C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

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⑶(5分)“韵含悲难”是说这首诗的韵脚所用的字都表达悲苦艰难的情感(1分)。

首联写景,以一“残”字写出百花凋残,万木零落的深秋景象(1分)。

颔联写秋意萧索,“寒”字使人心生寒意(1分)。

颈联借景抒情,“难”字写出诗人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而不得的痛苦心境(1分)。

尾联写诗人远在龙山边关,“阑”字表达了在这萧索的深秋之际,即使重阳佳节,也意兴阑珊,毫无喜庆的兴致(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⑷(6分)①雁阵惊寒                ②声断衡阳之浦

③正伤心                  ④却是旧时相识

⑤鹰击长空                ⑥万类霜天竞自由

【评分参考】每空1分。

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东城)

虎丘【1】题壁

陈恭尹【2】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3】,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2】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3】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

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 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 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 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17.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D. 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吴伟业《阻雪》)

18.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

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       ,       ”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而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士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       ,       ”,则传达出一种凛然阳刚之美。

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6.(3分)D 

17.(3分)C 

18.(4分)要点:

(1)尾联用典,以伍子胥自比,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大志。

(2分)

(2)“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

(2分)

(意思对即可)

19.(4分)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昌平)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21题。

赠将【1】

[宋]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2】。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3】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4】入清尊。

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注释:

【1】已从官场归隐的王质听说好友窦将军意欲归隐,写此词相赠。

【2】垂纶:

指隐居或退隐。

【3】榆林:

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夏的边防重镇。

【4】五湖烟浪:

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

16.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

 A.如梦令    B. 定风波    C.菩萨蛮    D.浣溪沙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读“苍苍云外且垂纶”一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在茫茫云天之外安静垂钓的闲人。

B.“榆林沙月静边尘”中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希望:

希望他能够在边防重镇建立战功。

C.“江面”一句中,江面”与“杯面”指出世、入世,“不如”表达作者对二者的取舍。

D.“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作者的军旅生活十分单调,夜不能寐时,常常抚剑遣愁。

18. “五湖烟浪入清尊”一句运用了范蠡西施五湖泛舟的典故,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两句是(4分)

A.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王勃《滕王阁序》)

D.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E.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9. 有人评价此词“以理遣情,展开内心情与理之矛盾”。

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6分)

20.读完本词后,将此对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

 一首《赠将》,颇显词人劝勉之意。

下联:

                                                         。

2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古诗词中,词人常常借“酒”抒怀。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 ①  ,②   、晚来风急” 感叹淡酒无味,难敌冷风浸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③  ,④  ”借酒遣相思,反而更增其相思之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⑤  ,⑥  ”的诗句,更抒发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伤!

答案:

16.B(1分)

17.D(3分)

18. BE(4分)(选对一项2分,多选不给分)

19.(6分)“静边尘”包含作者希望窦将军建功立业之意;醉倒且投床睡去,表明作者理解窦将军不能杀敌被闲置,因而意欲归隐的苦闷之情,但即便现在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也要暂且忍耐;“江面”“杯面”代指出世、入世两种生活,作者特别强调窦将军应把“五湖烟浪”卷入“清尊”之中,不要急于归隐,要有忧国伤时的情志,还要以国事为重。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示例:

两行热泪,尽倾将军报国之情。

(符合对联基本要求1分,与上联内容呼应1分)

21.(6分,每空1分)

①三杯两盏淡酒   ②怎敌他    ③酒入愁肠    ④化作相思泪    ⑤人生如梦   ⑥一尊还酹江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海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7题。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

身后无虚名。

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

指人的精神,精气。

②卓荦:

卓越,突出。

14.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杜甫《偶题》)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其二》)

15.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

“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

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16.《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

(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7分)

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从古至今富有“真性情”的优秀诗文不胜枚举。

它们或表达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如周敦颐的“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或表现迁客骚人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超脱豁达,如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

   ”(《定风波》);或抒写青年才俊的壮志豪情,如毛泽东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   ”(《沁园春•长沙》)。

答案:

三、共20分。

  14.(3分)D

  15.(4分)评分要点:

结合诗句(1分),解说虚词的意思(1分),具体分析虚词“于虚传处神”的特点(虚词与作者的口吻神情的关系,虚词对诗作思想内涵的作用)(2分)。

  16.(6分)评分要点:

诗人主张(1分),所受启发(1分),结合阅读或写作实际(2分),具体阐释(2分)。

  17.(7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分)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2分,“谁怕”不赋分)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3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三、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0分(石景山)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9题。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亭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⑤。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⑥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

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

②双节:

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

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

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

”⑥天书:

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风波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 “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17. 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

砥砺节概”。

(5分) 

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

限选其中6处。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

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

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

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

古人云: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此言不虚。

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评分要点:

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

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

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

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19.(6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⑦万山红遍⑧百舸争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西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

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

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

“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  ③雪堂:

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17.“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②《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

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2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2分)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        ,        ,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

(2分)

19.“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16.(3分)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

17.①(3分)C(这首诗只是描写芙蓉的外形)②(2分)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18.①(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