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1905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docx

高中德育核心价值体系DOC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人生观:

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

价值观:

树立正确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

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学会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应当把“义”和“利”统一在价值观中。

世界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

(二)爱国主义教育

1、对高中学生进行祖国常识的教育,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

如国旗、国徽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现状,引导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秀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的教育;热爱家乡和各族人民的教育;关心祖国统一大业。

2、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

3、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情感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其针对性,增加现实教育题材的比重,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和体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的事迹感染他们,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径。

同时,要加强科学性,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逐渐扩充到爱祖国、爱一切为祖国作出贡献和争得荣誉的人。

(三)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四)民族精神教育

高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点主要有:

国家意识,包括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

文化认同,即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

公民人格,即社会公德和诚信守法。

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对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具有归属感,归属于最大的族群---国家认同,归属于最远的族群传统---文化认同,归属感内化于个体的知、情、意、行---公民人格。

(五)时代精神教育

改革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

(六)科学与人文意识教育

1、实事求是地探索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不以主观愿望和价值选择为转移。

2、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格理想和道德。

科学精神重在求真,人文精神重在求善,两者的关系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二、公民行为方面的基本教育

(一)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学生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1、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学生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3、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4、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5、要充分利用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五千年文化史积累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要求,熏陶和教育学生。

(二)低碳生活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向标

“低碳生活”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所以低碳生活是每一个人应做的事情,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公益行为教育

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四)担当精神教育

担当精神,就是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作为公民就要面对困难和风险,敢于担当责任,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奋力攻坚,敢于取得胜利;就要把个人利益看的轻一点,把责任看的重一点,舍我其谁,永立潮头,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超常的魄力,直面风险,迎接挑战,实现发展。

(五)公共精神教育:

公共精神通过伦理道德渠道规范公民思维方式和行为的特点,促使每个公民时时处处都需要选择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养成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品质,为优化公共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它小至礼貌、谈吐优雅、谦逊、尊重他人、敬老爱幼、讲究公共卫生等;大至积极参与和承担公共事务的讨论及决策,并主动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精神的特点:

主要包括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公德意识、自制自律的行为规范、善待生命社会的慈悲胸怀。

(六)学会妥协,有双赢意识

妥协就是运用协商、沟通、平等、博弈的民主方式来加以权衡,最终找到实现不同利益和不同意见的平衡点而达成妥协。

它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承认对方的要求、愿望和利益。

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

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超然于局外,脱俗于世风,它讲求“和而不同”的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

(七)规则意识教育

规则意识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能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去违背。

2.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可以做的,有许多事是不可以做的,人们只有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才能愉快地相处。

3.当自己的需求与学校规则产生冲突的时候,能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4、能在不断的反省中,约束不良行为,并有意识地进行改进。

规则意识教育方法:

1、规范细化规则,增强教育导向。

依据养成教育主题制定具体目标并加以正确的导行,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有依可循。

2、加强监督机制,不断强化行为。

培养良好规则意识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如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学校的教育目标,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3、创设多种形式,进行导行纠错。

利用午休时间,定期开展诸如:

朗诵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规则是无处不在的。

同时,组织同学针对校园内的不良行为和现象开展“校园辩论会”,让学生在思辨中转变认识,规范行为,增强规则意识。

4、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

开展规则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在促进好习惯形成的同时,使规则教育得以生动体现。

(八)学会选择教育:

让学生学会选择,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

学会选择的德育价值。

第一,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人们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增长了,思想活跃了,但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及生活方式会相互交织,发生碰撞。

而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思想比较单纯,极易被某种政治观点或某些社会思潮所左右。

只有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教育引导他们学会选择,才能使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理智的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选择,不致迷失方向、随波逐流。

第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社会上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在迅速传播。

互联网本身具有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虚拟的仿真性等特点,这一方面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限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的网站为追求点击率,故意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宣扬一些西方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单纯依靠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调主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注重道德规范的内化。

第三,网络在传播信息时就其形式来说具有自由性的特点。

由于网络世界是开放的、交互的、无限的沟通,人们不仅对网上信息可以同步共享,而且在交流方式上可以自由选择,同时交流主体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极易模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空的界限,从而使一些学生的行为选择陷入了非理性状态。

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并行、各种信息共存、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的状况下,认同什么,吸收什么,完全依赖于学生们的自主选择。

如果缺乏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就会陷入道德的迷茫,就可能偏离道德的轨道,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网络的发展,为学生学会选择创造了条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提高自主选择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

二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是要加强运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四是要重视对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五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园网络体系。

六是要树立开放的德育观念,使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九)法治观念教育

法治对国家权力来说,就是依法分离行使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共人格和私人人格。

国家工作人员是法律的雇员,在行使法定职权时具有公共人格,并因实施法律,从事公共服务而获得公开的、明确的、货币化的薪酬,而在行使职权之外,则和普通公民一样只具有私人人格,不享有任何超出普通公民之外的福利、特权和尊荣。

具有法治观念就要求对法治的含义有着透彻和深刻的理解,以之作为行为的依据、判别是非的标准,并积极维护法律秩序,抵制和监督一切违法行为。

在法治建设不完备或者法治精神不能有效伸张的时期,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就应该具有“法治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热情而理智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施展才能和智慧,积极推进法治的进步。

(十)理性精神教育

理性是人具有的一种天然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理性的运用让人们能够在杂多纷繁的经验材料中发现普遍的联系和规律,并依据它们来制造工具、改造世界,带来物质财富的极大繁荣;

其次,理性可以主动地控制身体的欲望和激情,发出道德律令指引人的行为,使人类产生出公平正义和宽容人道的高尚价值,人类以这些价值为基础就构建出了民主正义的社会秩序;

再次,运用理性可以对各种观念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批判性的判断,这种能力能够使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对野蛮、愚昧、欺骗、虚假的教条、伪善的意识形态等进行揭露和批判,使人的精神获得解放从而为科学、正义和自由开辟道路。

因此,理性精神就是充分张扬理性、发挥人的创造才能、遵循道德、追求正义和真理的精神。

现代社会的公民,特别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理性精神,这是民族振兴的思想之基,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基所在。

(十一)崇尚荣誉教育

荣誉产生于人们相互之间的道德评价,获得荣誉的人能够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和尊严感。

在民主法治确立的社会,人人可以平等地拥有通过施展智慧与才能去赢得荣誉,享有尊严的机会。

只有拥有荣誉的公民才能获得民众的信服和崇敬,并会因民众的选举而获得公职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那种奴颜婢膝地讨好权贵和显富,以及鼠窃狗偷般违法乱纪的人能够依靠伪善来蒙蔽专制制度下的少数上级,而不可能在民众的监督之下获得荣誉,更不可能通过公民的选票得到提拔或升级。

在公共生活中,荣誉非常珍贵,只有拥有荣誉的人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人和影响社会。

荣誉教育应是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悦纳自己

1、了解自我,并自我肯定,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能力。

自我了解是一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的感受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外表、性格、智能、人际关系等的了解。

2、自我肯定则是在了解自己后,能够接纳自己,建立自尊,并且乐于做自己。

一个肯定自我价值的人,比较容易建立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力,这种能力对于应付日常生活的问题,很有帮助。

高中教育正是立足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生自我形象,并促其学习尊重以及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来实现学生悦纳自己、得以健康发展。

(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其实蕴含两层含义:

一是用心爱护生命,珍视与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让生命免受伤害;

二是用心经营生命,发掘生命意义,思考生命方向,实现生命价值,使生命得到成长与发展。

生命教育课程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预防性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免受伤害,如危机应对心理和技巧;

另一部分是发展性的内容,就是协助学生充实和发展生命,如发掘生命潜能、提升自我意识、进行生涯规划等。

如高一年级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学会自我调适和转变,所以我们主要围绕自我意识、情绪辅导、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四部分开展教学;高二年级主要是探讨青春期情感、危机应对和死亡问题,所以分为爱、梦想和价值三部分;高三年级则是开展高考心理和升学辅导两大块。

三个年级的教学均贯穿尊重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课程体系。

(三)自律能力

高中生的自律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上的自律,当然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同样受用。

自己必须强迫自己在学习上学会独立,无论是思考、作业、创新、发现都应该独立。

第二、交朋结友上的自律。

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圈子里,但应把自律作为在交朋结友时的原则.现在高中生的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应该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

实际上交朋友不在于成绩的好坏,而在于思想的沟通,我们应该重视的是他的品行。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最好不要乱交“朋友”,交友必须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平等原则,二、是非原则,三、自我保护原则。

能做到以上原则,就是自己自律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让你受益一生。

第三、行为上的自律,我们每个人都以一定的自我约束去实现和享有一个公民的权利。

如果我们学会自律,那么我们做错事的机率将减低。

有人认为“自律”把每个人的行为、思想都定在了某个三角区,创造能力、想象力、个性都被扼杀了,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自律在让人去符合某种道德化标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创新思维,会让我们更有个性,更有独立性。

自律是现代人的一种成熟的标志,自律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非同小可,现代高中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学习和提高自己,让自律为他们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兴趣与愿望

1、学生的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要遵循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须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教育“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积极探究,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创设出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学习环境。

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思维,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勇于创新。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高中生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面临着高考,是承受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承受父母期望值最高的一个群体。

那么,巨大压力下的他们,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寻求其兴趣与愿望的结合点,是实现现代高中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

(五)个性与特长

现代高中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中来寻找信心。

老师在教学中,应以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为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组合,使之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相加”的效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体系,解析、同化、内化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自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各学科的教师,要从研究学生出发,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特点,进而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学习法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多元互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能力差异上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自我,培养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课堂上信息的多向交互,使学生们互相启发,促进了个体知识体系的横向和纵向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而学生个体的发展又是差异的,以生为本为社会培养人才,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个性特长。

从高一开始,要一直坚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生动,涉及不同学科的主题活动,从激发兴趣入手,帮助学生发现自我。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同时也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发挥和发展,对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

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源为:

(1)学习挫折压力、学习竞争压力、父母交往压力、师长同伴交往压力,其中在恋爱方面压力最小。

(2)在学习压力方面:

高中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三个年级都承受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3)除学习以外,在性别方面:

男生承受的压力普遍比女生大。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中生自身、父母、学校和老师及有关部门都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望能够在现实中缓解高中生的心理压力。

缓解压力的方式:

(1)高中生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如向老师或父母求助,通过锻炼身体、听音乐等途径学会良好的渲泄等;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以外,应更加关注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3)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课外活动;

(4)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情感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层面,并注意挫折教育的实施,真正做到“教育”学生。

(七)青春期教育

首先正视学生青春期心理,正面引导。

方法是:

1、引导学生多接触其他同学,与大家多交流,勤奋学习,转移注意目标。

2、要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正面疏导,老师的真诚和真情至关重要。

3、以机智诚恳的态度和中肯的语言提出要求。

使学生觉得师生之间的“悄悄话”使自己产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使自己敢于向教师暴露自己,促使彼此更好地理解和尊重。

其次,活动渲泄,优化环境。

青少年发育和成长中,精力充沛,生命力盎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满足和渲泄。

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自觉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各种需要是在相互制约中有规律的消涨的,如果这个相对稳定的需要结构发生破坏性改变,即青少年学生总是被束缚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之中,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受到抑制时,他们的生理性需要就会被不正常地畸形激发起来,而发生早恋现象。

因此,加强对青春期早恋现象的教育,应当注意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青少年学生有机会、有价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在有益的活动中既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引导他们学习社会伦理要求和集体活动的规则,学习生活艺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素质教育优良的知、情、意、行。

要对他们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坚定的信念,认识到那种沉溺于儿女情感,是胸无大志、意志薄弱的表现。

(八)健全人格

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受自身的理性认识及情感意志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今高中生人格的基本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

塑造高中生的健全人格,要建设有利于人格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系统,要注重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格培养。

针对目前高中生人格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相应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师“气氛区”诸如提升教师的人格、唤醒教师的爱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2、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3、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格教育。

如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拓展教材、点燃激情升华主题、多向思维找寻人性、回归生活讨论体验等措施来渗透人格教育。

4、班主任工作中主要通过为学生树立和解读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在对话中学会与人相处、体验幸福感责任感和敬畏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学校里的每堂课都应将真善美的人格品德贯穿其中,并使课外也随时随地成为人格教育的场所,人格教育应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

四、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高中一年级

(一)学生特点:

高一学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学生生理上的发育渐趋成熟,心理上也处于由少年到青年的转型期,学生都希望在这转折点上通过努力使自己真正跃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高一级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状况的可塑性特别大,是学生思想转变的至关重要时期。

高一年级的学科学习任务有了较大的增加,学科科目及知识内容的深度增加了,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不适应,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焦虑现象。

(二)德育目标:

注重养成教育,形成模范年级

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来规范他们的日常道德行为,组织高一同学认真学习学校《成长指南》,让学生明确从踏进校园那一刻起他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每一天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学习、文明生活的好习惯。

同时将养成教育贯穿各种实践活动中,如利用高一军训,利用学校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感恩情怀、团队意识。

增强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班主任要本着从严、从实、从细的原则,治班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规范的操作,在学科德育老师积极配合,争取广大家长的支持,加强高一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力度,努力形成学校的文明习惯模范年级,为学生高中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德育实施:

九月份进行理想教育,配合教师节、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开展尊师重教、爱国主义教育等。

主题:

军魂伴我行

目标与内容:

通过新生训练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洲三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学习,对全体新生进行国防知识、集体主义和纪律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优良传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方法与途径:

1、召开新生训练动员大会。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组织军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不同角度的思想动员。

2、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学习《兵役法》和《新洲三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

3、班会课:

《我们的绿色记忆—向解放军学习》

4、参观学校荣誉室,认识校园、校史。

5、规范升旗仪式。

统一穿着校服,面向国旗整齐列队

十月份开展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月活动,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主题:

摒陋习、讲文明、树形象

目的与内容:

增强全体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文明水平。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说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