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0811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docx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修订稿模板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1、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定有绿色植物。

B.生态系统不一定有能量输入。

C.一般情况下,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食物链中的生物是指某生物种群。

4.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5.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②与双缩脲试剂

反应呈蓝色

③促进肝糖原分解④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③④

6.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竟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治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8.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10.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11.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1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3.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4.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

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溶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事

A.同一植珠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16.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17.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2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1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类型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19.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0.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2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2.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l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24.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脱落酸B.乙烯C.细胞分裂素D.IAA

2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26.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27.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29.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30.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1.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32.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33.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3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

C.K+浓度D.O2浓度

3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3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37.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于热带雨林

B.草原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高于热带雨林

C.只要时间允许,草原一定会演替成森林

D.草原的年落叶量高于热带雨林

38.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以作空白对照实验

B.不需要对细胞样液进行稀释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39.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40.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2、非选择题(10小题,共40分)

1.(9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2.(10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

(2)科研大量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本草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本草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本草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3.(11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_:

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

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测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I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

1组(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I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4.(10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

答题纸

2、非选择题(10小题,共40分)

1.(9分)

(1);。

(2)。

(3)。

2.(10分)

(1)____。

(2)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分)

(1),。

(2)。

(3),。

(4);。

4.(10分)

(1)。

(2),。

(3),。

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DB6-10DCACD11-15BABDA16-20DADCD21-25DACDB

26-30DADBC31-35BBDBD36-40BABD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

(1).信息,主动运输。

各1分

(2).涂抹的IAA向下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分

(3).三碳化合物,ATP和[H]。

增多。

各1分

(4).等于Ⅱ组去顶后,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了侧芽的生长。

2分

4.

(1)不会

(2)HCO3-7.35-7.45

(3)内流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