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
【篇一: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优秀教案全套】
备课资料
[备选例题]
【例1】判断下列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
(1)被3除余1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由所有小于20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3)二次函数y=x2+2x-10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4)设a、b是非零实数,求y=abab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a||b||ab|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法和集合的分类.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分清元素是什么,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解:
(1)被3除余1的自然数有无数个,这些自然数可以表示为3n+1(n∈n).用描述法表示为{x|x=3n+1,n∈n}.
(2)由题意得满足条件的正整数有:
3,5,7,11,13,17,19.则此集合中的元素有7个,用列举法表示为{3,5,7,11,13,17,19}.
(3)满足条件的点有无数个,则此集合中有无数个元素,可用描述法来表示.通常用有序数对(x,y)表示点,那么满足条件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y)|y=x2+2x-10}.
(4)当ab0时,y=abab=-1;当ab0时,则a0,b0或a0,b0.++|a||b||ab|
abababab=3;若a0,b0,则有y==-1.++++|a||b||ab||a||b||ab|若a0,b0,则有y=
∴y=abab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共有两个元素-1和3.则用列举法表示为{-1,3}.++|a||b||ab|
【例2】定义a-b={x|x∈a,x?
b},若m={1,2,3,4,5},n={2,3,6},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n-m.分析:
应用集合a-b={x|x∈a,x?
b}与集合a、b的关系来解决.依据定义知n-m就是集合n中除去集合m和集合n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观察集合m、n,它们的公共元素是2,3.集合n中除去元素2,3还剩下元素6,则n-m={6}.
答案:
{6}.
(设计者:
张新军)
设计方案
(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在初中代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集合,引出
课题.
思路2.开场白: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在初中我们已经有所接触,比如自然数集、有理数集,一元一次不等式x-35的解集,这些都是集合.还有,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是什么?
(提问学生)圆是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
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着点出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实例,这5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北京大学2004年9月入学的全体学生.
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5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引导过程:
①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②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③集合的表示法:
a.自然语言(5个实例);b.字母表示法.
④集合元素的性质:
a.确定性:
即任给一个元素和一个集合,那么这个元素和这个集合的关系只有两种:
这个元素要么属于这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这个集合;b.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c.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⑤集合相等:
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
”表示.
元素确定性的符号语言表述为:
对任意元素a和集合a,要么a∈a,要么a?
a.
⑦在初中我们学过了一些数的集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包含零):
n,正整数集:
n*(n+),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
因此字母n、z、q、r不能再表示其他的集合,否则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提出问题
(1)请列举出“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
(2)你能写出不等式2-x3的所有解吗?
怎样表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①在数学中,为书写规范,我们把封闭曲线简化为一个大括号,然后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写在大括号内来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如本例可表示为a={0,1,2,3,4}.
②描述法:
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其中x为元素的一般特征,p(x)为x满足的条件.如数集常用{x|p(x)}表示,点集常用{(x,y)|p(x,y)}表示.应用示例
思路1
1.课本第3页例1.
思路分析:
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写在大括号内.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较少时,通常选择列举法表示,其特点是非常显明地表示出了集合中的元素,是常用的表示法;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1)用字母表示集合;
(2)明确集合中的元素;(3)把集合中所有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并写成a={……}的形式.
变式训练
请试一试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x∈n|且9∈n};9-x
(2)b={y|y=-x2+6,x∈n,y∈n};
(3)c={(x,y)|y=-x2+6,x∈n,y∈n}.
分析:
本题考查列举法与描述法的相互转化.明确各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再写在大括号内.
(1)集合a中元素x满足9均为自然数;9-x
(2)集合b中y值为函数y=-x2+6的函数值的集合;
(3)集合c中元素为点,抛物线上横、纵坐标均为自然数的点.
答案:
(1)a={0,6,8};
(2)b={2,5,6};
(3)c={(0,6),(1,5),(2,2)}.
2.课本第4页例2.
思路分析:
本题重点学习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作为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找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并把共同特征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然后写在大括号“{}”内.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1)用字母分别表示集合和元素,
(2)用数学符号表达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3)在大括号内先写上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写成a={…|…}的形式;描述法适合表示有无数个元素的集合,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较少时,通常用列举法表示.
变式训练
课本p5练习2.
思路2
1.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点
b.所有大于零的正数
c.某校高一(4)班的高个子学生
d.某一天到商场买过货物的顾客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由集合的含义,可知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在a中对于任何一个点要么在这个平面内,要么不在这个平面内,因而它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b中由于大于零的正数很明确,因此b也能组成一个集合;c中由于“高个子”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而不能判定一个学生到底是不是高个子,故它不能组成集合;而d中对于任何一个顾客在这一天是否到过某商场,以及是否买过货物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它也能组成一个集合.
答案:
c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
(1)班全体女生
b.高一
(1)班全体学生家长
c.高一
(1)班开设的所有课程
d.高一
(1)班身高较高的男同学
分析:
判断所给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问题,只需根据构成集合的条件,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便可以解决.因为a、b、c中所给对象都是确定的,从而可以构成集合;而d中所给对象不确
定,原因是找不到衡量学生身高较高的标准,故不能构成集合.若将d中“身高较高的男同学”改为“身高175cm以上的男同学”,则能构成集合.
答案:
d
2.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
(2){所有被3整除的数};
(3){x|x=|x|,x∈z且x5};
(4){x|(3x-5)(x+2)(x2+3)=0,x∈z};
(5){(x,y)|x+y=6,x0,y0,x∈z,y∈z}.
思路分析:
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分清元素是什么,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还可以表示为{x||x|≤3,x∈z},也可表示为{-3,-2,-1,0,1,2,3}.
(2){x|x=3n,n∈z}.
(3)∵x=|x|,∴x≥0.
又∵x∈z且x5,
∴{x|x=|x|,x∈z且x5}还可以表示为{0,1,2,3,4}.
(4){-2}.
(5){(1,5),(2,4),(3,3),(4,2),(5,1)}.
变式训练
用适当的形式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所有被3整除的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3x-5)(x+2)(x2+3)=0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4)一次函数y=x+6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分析:
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宜采用列举法;对无限集或元素较多的有限集宜采用描述法.答案:
(1){x||x|≤3,x∈z}或{-3,-2,-1,0,1,2,3};
(2){x|x=3n,n∈z};(3){5,-2};3
(4){(x,y)|y=x+6}.
3.已知集合a={x|ax2-3x+2=0,a∈r},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对于方程ax2-3x+2=0,a∈r的解,要看这个方程左边的x2的系数,a=0和a≠0方程的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则集合a的元素也不相同,所以首先要分类讨论.
解:
当a=0时,原方程为-3x+2=0?
x=2,符合题意;3
?
a≠0,9解得a≠0且a≤.8?
9-8a≥0.当a≠0时,方程ax2-3x+2=0为一元二次方程,则?
综上所得a的取值范围是{a|a≤
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9}.8?
2x-3y=14,的解集;
?
3x+2y=8
(2)1000以内被3除余2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3)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4)所有正方形;
(5)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直线x=1和x=-1的两侧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所谓适当的表示方法,就是较简单、较明了的表示方法.由于方
?
2x-3y=14,程组?
的解为x=4,y=-2.故
(1)宜用列举法;
(2)中尽管是有限集,但由于它的元素个3x+2y=8?
数较多,所以用列举法表示是不明智的,故用描述法;(3)和(5)也宜用描述法;而(4)则宜用列举法为好.
解:
(1){(4,-2)};
(2){x|x=3k+2,k∈n且x1000};
(3){(x,y)|x0且y0};
(4){正方形};
(5){(x,y)|x-1或x1}.
知能训练
课本p5练习1、2.
拓展提升
1.已知a={x∈r|x=|a||b||c||ab||ac||bc||abc|,abc≠0},用列举法表示集++++++abcabacbcabc
合a.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需分类讨论.
解:
题目中x的取值取决于a、b、c的正负情况,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1)a、b、c全为正时,x=7;
(2)a、b、c两正一负时,x=-1;
(3)a、b、c一正两负时,x=-1;
(4)a、b、c全为负时,x=-1.
∴a={7,-1}.
注意:
(2)、(3)中又包括多种情况(a、b、c各自的正负情况),解题时应考虑全面.
2.已知集合c={x|x=a+b,a∈a,b∈b}.
(1)若a={0,1,2,3},b={6,7,8,9},求集合c中所有元素之和s;
(2)若a={0,1,2,3,4,…,2005},b={5,6,7,8,9},试用代数式表示出集合c中所有元素之和s;
(3)联系高斯求s=1+2+3+4+…+99+100的方法,试求出
(2)中的s.
思路分析:
先用列举法写出集合c,然后解决各个小题.
答案:
(1)列举法表示集合c={6,7,8,9,10,11,12},进而易求得s=6+7+8+9+10+11+12=63.
(2)列举法表示集合c={5,6,7,…,2013,2014},由此可得s=5+6+7+…+2013+2014.
课堂小结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列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篇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
1.1集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
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
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
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
a(或aa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
{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
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
{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
例2.(课本例2)
说明:
(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
(课本p6思考)
强调: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x2+3x+2}与{y|y=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
{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
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习题1.1,第1-4题
课题: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五、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n;(2
;(3)-1.5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宣
布课题)
六、新课教学
(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a?
b(或b?
a)
读作:
a包含于(iscontained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ab
用
a?
b(或b?
a)
(二)
a?
b且b?
a,则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
?
a?
b即a=b?
?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
记作:
ab(或ba)
读作:
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四)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set),记作:
?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结论:
1a?
a2a?
b,且b?
c,则a?
c○○
(六)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5},并表示a、b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
(八)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九)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习题1.1第5题
2、提高作业:
1已知集合a={x|ax5},b={x|x≥2},且满足a?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题: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七、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八、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
a∪b读作:
“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例4、例5)
问题:
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
a∩b读作:
“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
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
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9-10例6、例7)
拓展:
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
集
a
集
3.补集
全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
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
cua即:
cu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
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12例8、例9)
4.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
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
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
a,a∩b?
b,a∩a=a,a∩?
=?
a∩b=b∩a
a?
a∪b,b?
a∪b,a∪a=a,a∪?
=a,a∪b=b∪a(cua)∪a=u,(cua)∩a=?
若a∩b=a,则a?
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
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6.课堂练习
(1)设a={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