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402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学业水平达标检测

第三单元 山水游记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始于世博会

“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产品及概念模式的由衷赞叹。

每一届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参与世博会与日本同步,但没有日本学得彻底。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不单是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且还是范围更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博览会以娱乐休闲、交流沟通为特征,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理念。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就宣布藉由博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促进彼此相互了解,以增进人类福祉。

这成为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正当理由。

博览会是一种以教育民众为主要目的的展览活动,它详细罗列了人类满足文明需要拥有的手段,展示人类活动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前景。

它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经历或者借助未来的曙光来启发思考。

此外,促进交流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博览会的另两个目的。

博览会一方面提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展示与比较,互相学习充实,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他人的差异,更好地寻求谅解。

世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

1974年斯波坎国际博览会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

1982年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首次以能源问题为主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理念,该世博会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将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核心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水晶宫”,预示着人类建造史上“玻璃时代”的到来;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钢铁时代”的来临。

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的介绍而在全球传播开来。

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博览会浓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也会相应地开始自身的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从而被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进而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不仅带来了世博会自身需要的投资建设,而且能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借助“世博会效应”,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在本世纪迅速崛起。

“一切始于世博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而腾飞。

(摘编自乔兆红《一切始于世博会:

世博会与社会发展》,有改动)

1.下列对于“一切始于世博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届世博会都云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B.每一届世博会都给人类带来最新潮的产品,新的概念模式也在展会上涌现。

C.日本等国家正是起步于世博会而走向发达,他们效仿西方国家创办博览会。

D.世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而腾飞。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会让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通过展会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和启发人类积极思考,有利于互相之间接受差异。

B.世博会虽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交流的责任,各国都是凭借着这一理由成功举办博览会的。

C.世博会是世界发展的平台,许多关系到世界未来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通过世博会引起人类关注的。

D.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举,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的观点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世博会的交流有多个层面,虽然经济和科技交流促进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但最根本的是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B.受上海世博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相对落后的中国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

C.上海将藉由2010年世博会使自己的城市功能得以提升,同时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

D.基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各方面的带动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推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崛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清代汉名臣中,其以赀郎进者二人,一为李敏达公卫,一为李恭勤公世杰。

恭勤公贵州黔西州人,少入赀为江南某司巡检。

帝南巡,公司船跳木。

时雨后泥滑,上登舟时偶失足,公遽起扶之。

督抚恐,缚之请命,上笑曰:

“微员中有如此忠爱者。

”命立擢知州,后官至四川、江南总督,以廉能称职。

帝屡欲以为阁臣,有毁之者,言公不由科目,例不可官内阁,乃中止。

公督川时,蜀中自金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又承福文襄王积奢侈后,征调赋敛无度,州郡皆疲敝。

公设厉禁,凡府州县,无事则不复入成都郡,即以公事来者不过数日,不得蓄音乐、侈宴会;不得饰舆马衣服;朝珠之香楠犀碧、蟒服之刻丝顾绣者,皆有禁。

公官总督数年,未尝宴一客。

成都将军新莅任,公思不为置酒则太慢,置则破禁,遂乘其家口抵任时馈一蒸豚、一烧羊,使标下武弁婉告曰:

“本欲屈入署,适闻眷属至,谨以此为佐家宴。

”属吏白布政使以下,亦未始具一饭。

元日,则先饬厨为菜疏十数斛,有下属谒见者,公遣人告曰:

“知君等劳苦,当饷以食。

”遂设食,饲之毕,公然后出坐堂皇,受礼毕,即令府厅州县等递谒。

司道府厅礼毕,告曰:

“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乘舆到门。

道有远近,必日西始归,徒苦仆从,无益也。

况若曹亦有父母妻子,岁首例得给假,诸君何不早归,令若曹亦放假半日乎?

”属员皆应曰:

“诺。

”于是元日虚文始革,其风趣也如此。

及督两江时,福文襄王征檄调各督抚府库饷银,他人无不应命,惟公力持不与,曰:

“不见部文征拨,誓不敢发此饷,有亏朝廷之府库也。

”福亦无如之何。

其严厉又如此。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司船跳木 司:

掌管

B.命立擢知州擢:

提拔

C.亦未始具一饭具:

准备

D.于是元日虚文始革虚:

虚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世杰节俭或提倡节俭的一项是(3分)(  )

①蜀中自金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 ②凡府州县,无事则不复入成都郡 ③即以公事来者不过数日 ④不得蓄音乐、侈宴会 ⑤公官总督数年,未尝宴一客 ⑥他人无不应命,惟公力持不与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通过记叙李世杰为官的故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倡导节俭、严厉而又不乏风趣的清官形象。

B.皇帝南巡时,李世杰掌船不力,加上雨后路滑,皇上登船时不小心差一点跌倒。

督抚非常害怕,捆绑着他去皇帝那儿请命。

C.李世杰做官讲求节俭,一切奢侈浪费行为都加以禁止,并且从不打破禁令,连成都将军到任也不例外。

D.在福文襄王征调各督抚府库的饷银时,李世杰因为没有见到朝廷的相关文书,坚持不给,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一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乘舆到门。

道有远近,必日西始归,徒苦仆从,无益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若曹亦有父母妻子,岁首例得给假,诸君何不早归,令若曹亦放假半日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8.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高 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

自觉政绩不错。

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

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

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

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