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1.形成
(3)内容
[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
[易错点拨]“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构图解史]孙中山三民主义
[问题探究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根本对立吗?
提示:
否。
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
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2.表现
[构图解史]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问题探究2]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表面上允许各种思想包括反动守旧的思想在北大传播,实质上是通过新旧思想的斗争更好地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问题探究3]新文化运动前期所提倡各项内容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问题探究4]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提示:
(1)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批判;
(2)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构图解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归纳总结]近代前期思想解放道路的发展历程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 托古改制——康梁的维新思想
一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 他宣称古文经都是伪经,今文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缺乏历史根据。
他竟把孔子美化为“民主圣人”,十分荒唐。
……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淹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运动。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史料二反映出康有为不仅借助孔子宣传资产阶级学说,还借助皇帝进行变法。
史料三反映出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学说有很大弊端。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的直接目的,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存在的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目的:
减少变法的阻力。
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2)问题: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过于武断,反而使变法陷于被动,阻碍了变法。
历史解释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中西融合:
以西学中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的理论外衣。
(2)借助孔子: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救亡图存:
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4)由理论到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
2.康梁将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原因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传统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助孔子的权威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3)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4)康有为本人是今文经学的大师,对儒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
主题2 “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
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
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
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自觉的女子》
三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
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
我想:
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
四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期“救治中国”。
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读史料三注意时间“20世纪初”,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主旨。
史料四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变化。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料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料四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有何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恢复帝制创造舆论。
(2)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原因:
文学是传播思想的工具。
(3)变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因素: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解释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主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1.(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知识考查
维新思想的影响
能力考查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能力
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
2.(2018·全国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知识考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能力考查
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些人认为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强,材料即反映了这一点,故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知识考查
近代救亡图存思潮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答案 C
解析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正确。
考向分析:
本讲内容近五年高考题重在突出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着重考查维新思想,2018年围绕周年纪念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试题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试题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
在今后的高考中:
(1)仍会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足爱国主义的价值引导,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2)考查可能会从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切入,所以备考中也需关注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3)注意适当拓展与本讲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多角度认识,提升学科素养。
预测1 从甲午战争的角度,考查维新思想的爱国主义精神(2018·河北衡水检测)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
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
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
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
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
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C.完全效法西方挽救危亡
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剧变
答案 B
解析 维新派采用“托古改制”来宣传其变法思想,并没有全面否定中国的形象,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说明维新变法起于忧患,维新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说明维新变法引发了社会剧变,故B项正确;维新派采用“托古改制”来宣传其变法思想,并不是完全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而非阶级结构剧变,故D项错误。
预测2 提供新材料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
(2018·河北邢台联考)康有为说:
“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
今此法权归于众……最有益于人道矣。
”此思想( )
A.宣扬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指明了变法强国的重要性
C.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
D.借儒学论证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君臣一伦”“最有益于人道矣”可知,康有为是从维护君臣之伦出发,并非宣扬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变革而非变法强国,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的“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法权归于众”体现了要进行政治变革,“君臣一伦”属于儒家观念,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论证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预测3 创设新情境考查新文化运动
(2018·江西名校摸底)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
“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
”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
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答案 A
解析 “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反映了其强调民主制度与科学思想相结合,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政治制度与科学思想的互相促进关系,没有突出谁更重要的问题,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5年”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转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