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725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3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1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 30+600= 30+300=

90+20= 40+50= 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1.自学: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研究:

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

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

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46+19+12

37+29+1926+19+41

请4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小结。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

(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

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

妙想呢?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课题

秋游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

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

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

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

(2)探究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2(书本第4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最后列式计算。

2.鱼18元,胡萝卜15元,张阿姨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100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请3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5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喜欢)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52+6=58(人)

·52-9=43(人)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

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

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

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

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

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的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

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

总课时

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课题

练习一(第1课时)

总课时

6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

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

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48+32-1639-13+4757+22-45100-69+25

师:

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

45元;飞机:

32元;汽车:

23元;轮船:

85元;娃娃,40元;魔方:

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

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

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

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

(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课题

练习一(第2课时)

总课时

7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

猴子:

36根;松鼠:

18根;小熊:

45根;小羊:

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

(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

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第二单元购物

课题

课题:

买文具(第1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

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

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

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师:

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

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

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

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1页

 

课题

课题:

买衣服(第1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

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

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

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

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题

课题:

小小商店(第1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

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

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

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5页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

课题:

有多少块糖(第1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

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2、3、

两块两块地数:

2、4、6、8

五块五块地数:

5、10、15、20、

……

师: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

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

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

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

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

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

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

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

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7页

 

课题

课题:

儿童乐园(第1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重点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

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

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

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

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

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9页

 

课题

课题:

有多少点子(第1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

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

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

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

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

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

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

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

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

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题

课题:

动物聚会(第1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