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252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备考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18题,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全卷书写3分)

一、积累(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3分)

妈妈和文文在江边散步。

文文瞧,我们的城市多美呀!

妈妈(笑)那你就背两句应景的诗吧。

文文我想到了白居易的“

(1),

(2)。

妈妈要是站在那叶小舟上,眼前的景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诗句呢?

文文王湾的“(3),(4)。

妈妈看来诗歌没有白背哦!

(指着草地里的标语牌)这标语怎么只剩一半了呢?

“一花一草一木”三个“一”字连倒也雅致。

你试试用三个“且”字对下半句,提醒人们文明赏花。

文文“(5)且且且”?

妈妈(微笑,点头)不错,很押韵。

两人走到古城墙遗址边。

文文咦,这儿是“攀跃”,上次在车站看到的是“翻越”,到底哪个“yuè"”字正确?

妈妈两处标语都是提醒人们不要跨过阻拦物,你用“跃”和“越”组词不就能区别了吗?

文文(忧然大悟)我知道了,应该“(6)把改为”。

妈妈(手机响,拿出看)你同学小涵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条微信。

文文(嘀咕)又晒娃!

妈妈(念)“周日录了一所名校,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补录,虽然一波三折,过程煎熬,但普娃进了牛校,诚惶诚恐,只有继续努カ,オ不会被碾成渣……”

文文(噘嘴)妈,你给我念这个,是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7)?

妈妈怎么会?

妈妈也不喜欢她这种(8)的口气。

文文那你也可以晒娃呀,你发张咱俩的合影呗。

妈妈好!

(合影。

发送微信。

我再发一句话应对她:

“(9)。

二、阅读天地(52分)

(一)名著阅读(8分)

2.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刺意义。

(4分)

A.方鸿渐(《出城》)B.林之洋(《镜花缘》)

C.周进((《儒林外史》)D.别里科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3.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4分)

A.《西游记》B.《水浒传》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D.《基地》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一)

鸟笼

非马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还给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4.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

(3分)

示例:

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二)

除法

周锐

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

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

12÷1=12

这个人觉得吃不消。

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

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

它们分成了二队。

12÷2=6

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

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

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

12÷3=4

好极了,再找第四个。

12÷4=3

第五个人跑来了。

12÷5=?

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

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

响起“啪啪”声。

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

10÷5=2

OK,这下好分了。

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

8÷5=?

又不好分了。

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5.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

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3分)

6.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

请简要闻述。

(3分)

7.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

为什么?

(6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4分)

▲本文共150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一)

任正非的传播课

任正非今天接受记者采访,赢得满堂喝彩,有评论称521是任正非日。

这次访谈,让世界见证了华为不再只是中国的卓越企业,而是世界级的领袖企业。

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不能从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等领域解读他的谈话,只能从传播学角度谈谈我的思考。

任正非的访谈,其实是给中国与世界上了一堂传播课——不仅传达出政治胸襟与商业智慧,而且表现出极高的传播水平。

无论是特朗普的美国利益第一,还是中国网民的“奉陪到底”,爱国,都是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

在这个时节,在中国舆论场,一切对中国产品的冷嘲热讽都不招待见;一切遭受打压或忍辱负重或奋起抗争的企业,都会被视为民族英雄,这非常好理解。

舆论战最重要的,不是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

舆论战的功能,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分化敌人与孤立敌人。

口水是打不垮敌人的,可以直接打垮敌人的东西,在军事上是武器,在经济上是产品。

把敌人扩大化,就是帮助敌人扩大力量。

所以,任正非很清楚:

“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

”任正非甚至高调感谢美国公司,宣称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这样把美国和美国政客分开,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这就是最大化地孤立敌人与争取朋友。

苹果、谷歌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公司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人民更不是我们的敌人。

正如日系车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企业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及其鼓吹复活者,才是我们的敌人。

任正非坦诚自己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发挥了意见领袖卓越的引导作用。

没有人会怀疑任正非的爱国主义,换了别人,可能就不敢这样说,或者说了也不起什么作用。

好的意见领袖一句话,有时候赛过一千篇社论。

商业传播与政治传播不同。

可口可乐公司卖产品给消费者之前,绝对不会问你信奉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无论是支持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你只要付钱它就卖。

任正非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

他非常清楚:

如果中国人买华为就是爱国,不买就是不爱国,那么欧洲人、美国人买华为怎么解释?

我们希不希望全世界都来买华为产品?

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但华为手机是世界产品。

只有中国人买华为,不算胜利。

让更多的外国人买华为,才对中国公司有益。

把产品与爱国脱钩,是传播大智慧。

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之一就是“自信得有点谦虚”。

过去太多这样的形象,要么太自信——自信得狂妄;要么太谦虚——谦虚得做作。

任正非一方面非常自信:

“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华为的5G是绝对不会受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

另一方面非常清醒:

“美国科技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小公司产品超级尖端,但是在我们的行当上(5G),我们做到了前列,但是整体国家而言,我们和美国比,差距还很大。

中美贸易战有四个舆论战场:

中国舆论场、美国舆论场、中美之间的第三舆论场(中美间舆论场)与国际舆论场。

每一个舆论场的功能、目标与策略都是不同的。

像任正非这样的表达:

“虽然我们与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在国际舆论场就比特朗普的格局高,得分多。

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最核心的舆论场是美国舆论场。

他最怕的不是中国网民的反美情绪,而是美国人民的选票。

他到处在国际舆论场制造美国的敌人,恰恰就是要在美国舆论场激起同仇敌忾。

特朗普推特治国,就说明传播是特朗普的最重要武器。

跟美国打贸易战,就不能只在政治、经济与外交领域,专家就不能只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与外交学家。

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特朗普舆论战的传播策略与舆论方法。

用传播的方法对付传播,用舆论的方式对付舆论,有时候不只是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

(本文5月22日上午下载于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注释】

①新闻背景:

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未政府许可向华为供货。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

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90天的临许可,将封堵令推迟执行3个月,5月21日上年,75岁的华为公可创始人兼总故任正非接受国内媒150分钟的采访,对美国禁令、5G、知识产权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②“推特”是一种个人社交平台,类似于微信。

8.在作者的分析中,任正非对媒体的回应包含哪些传播智慧?

请简要概括。

(4分)

9.阅读新闻要了解立场,请结合文本信息,分析本文的立场。

(3分)

10.从这篇文章看,作者的传播水平如何?

结合内容分析。

(4分)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9日第6版)

11.你认为这幅图适用于下面哪个情境?

请简述理由。

(3分)

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晴,拥抱光明”的海报

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

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

(四)古诗文阅读(15分)

(一)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2.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4分)

(二)

13.下面这则短文的顺序己被打乱,请按正确句序排列。

(2分)

①王亦学之。

②有人向张华说此事。

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④歆蜡日尝集子任燕饮。

⑤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三)

杜祁公衍①,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

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结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

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②河阳钱氏。

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

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③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

乃诣河阳,归其母。

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④以自资。

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举进士,殿试第四。

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

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

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

②适:

女子出嫁。

③重橑(lǎo):

房屋重叠处的夹层。

④佣书:

受雇抄写书札。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B.会山水暴至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

15.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

(4分)

16.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

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3分)

三、写作乐园(52分)

17.将下面引文中的空缺填写完整,并根据要求写作。

(12分)

《论语》说: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1),

(2)。

请以下列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任”的理解,200字左右。

备选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飞向太空港》《红岩》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40分)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国……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衢州旅游。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衢州旅游!

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

(无需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甘肃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A)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基础·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是中国精神文明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结晶旗帜核心B.旗帜核心结晶

C.结晶核心旗帜D.核心结晶旗帜

(2)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和画波浪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演变”“积极进取”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一句的主干是“汉字是媒介”。

D.“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中顿号的使用是错误的。

(3)请任选一种字体临写下面的文字。

【答案】

(1)C

(2)B

(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书写正确、美观,临幕出字体特点)

【解析】

【详解】

(1)结晶:

意思是比喻珍贵的成果。

旗帜:

比喻有代表性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也比喻榜样或模范。

核心:

中心;主要部分。

汉字是祖先灵性的成果,应填“结晶”;汉字是构筑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应填“核心”;汉字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榜样,应填“旗帜”。

故选:

C。

(2)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类型、复句关系、句子成分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B.有误,“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一句中“语音如何变化”是“结构基本稳定”的条件,所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故选:

B。

(3)本题考查汉字的临摹。

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字体来临写,要求正确、规范、美观,并注意字体的相似度要高。

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狭隘(ài)怪诞不经(dàn)

B.俨然(yǎn)摇曳(yè)锲而不舍(qì)

C.炽热(zhì)冠冕(miǎn)自惭形秽(huì)

D.妖娆(ráo)斡旋(wò)拾级而上(sh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有误,“譬如”的“譬”应读为“pì”;B.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为“qiè”;C.有误,“炽热”的“炽”应为“chì”;D.正确;故选:

D。

3.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

①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②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③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阅读题干中的三个排序句子,句式整齐、字数相同、意思相近,它们应该构成排比句。

再理解三个句子的意思,都是用来形容黄河的,所以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先是承接上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席卷天地的气势;而后写由黄河这种气势所产生的威力;最后是“奔流到海不复回”永不回头的姿态。

故选:

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B.有误,语序不当,将“绿色的发展观念”与“绿色活动空间”调换位置;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和歌声”删去;D.有误,成分残缺,将“随着”或“使”删去。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爱上博物馆”的主题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到三则材料。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收藏和展示历史遗产的场所,博物馆向来被视为“传统”之地,而“传统”之地也容易导致博物馆和社会之间纽带的被割断。

由于博物馆中的展品年代久远,又没有现代化的叙事手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来说,体验感受难免显得单一。

材料二

《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如果国宝会说话》让千余件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用“萌”态视听语言传递中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上新了·故宫》将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让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诠释与展示文物藏品的新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

材料三

“博物官”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和博物馆、展览有关的APP,它可以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游览博物馆。

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有趣的解读、多角度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等。

不仅如此,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现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1)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围绕“博物馆的打开方式”,写出你的两条发现。

(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将为小学生讲解“驿使图画像砖”“铜奔马”这两件文物。

请任选一件,根据文物信息,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答案】

(1)①借助流行时尚的文物藏品诠释和展示方式开发,吸引民众走近博物馆;②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丰富观者的体验感受。

(2)示例:

【驿使图画像砖】小伙伴们:

你想知道我国最早的“快递小哥”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是怎样传送信件的呢?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魏晋的砖画——驿使图画像砖。

【铜奔马】小伙伴们:

你眼前这匹跃步凌空的骏马,怎么会脚踏飞鸟呢?

疾驰的它将奔赴哪里?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东汉的青铜器——铜奔马。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细读第一则材料可知,博物馆体验感受难免显得单一。

细读第二则材料可知,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

细读第三则材料可知,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現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2)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符合开场白的格式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驿使图画像砖”“铜奔马”这两文物。

要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

富有鼓动性。

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

6.默写

(1)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

(3)雾松沆砀________,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露从今夜白

(2).

(2)半竿斜日旧关城(3).(3)天与云与山与水(4).(4)可怜身上衣正单(5).心忧炭贱愿天寒(6).(5)长风破浪会有时(7).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重点字:

露、竿、炭、济、沧。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②[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7.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8.下列对这首词

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

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7.示例:

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8.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画面:

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B.C.D.正确;A.有误,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

故选:

A。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