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97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docx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

准池线危险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危险源管理工作,对准池线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或消除,降低其风险到可容许程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改进的风险预控管理方式,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针对准池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准池线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其成果的应用、危险源的现场管理和考核、危险源管控持续改进工作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关键名词术语解释

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死亡、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包括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隐患。

危险源按照风险类型分为人、机、环、管四类,按照风险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中等、一般、低风险五个等级。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现场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定期、动态的检查和监测,以及制定、落实相关工作计划并及时反馈信息的管理全过程。

危险源实时监测:

对可能造成事故且具备实时监控条件的危险源实施的连续检查和监测。

危险源动态及定期检查: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基层车间班组、工务段两级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控的活动。

不符合:

任何与工作标准、程序、规章、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绩效:

基于本质安全方针和目标,与段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持续改进:

为改进安全总体绩效,根据生产本质安全管理方针,完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第四条危险源管理的原则

一、全员参与。

委外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生产岗位员工负责开展业务保安、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范围内本职工作所涉及到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工作。

二、全面辨识、全面管控、分级管理。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的修订与落实,应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涵盖所有的生产活动。

同时各委外单位要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并制定控制或消除安全生产风险的措施、方案与行动计划;各委外单位管理人员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进行分级管理。

三、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综合应用、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各委外单位应用各种检查监测手段、方式和方法,在危险源辨识与管控等方面实现动态信息共享,及时进行总结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管理绩效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准池线各委外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各委外单位相应成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与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及有经验工作人员组成。

其职责为:

一、对危险源实施全面、动态、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并保留日常检查记录。

二、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检查监测、考核评价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危险源日常管理

第一节一般性规定

第七条危险源的辨识、现场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的主体为相关委外单位。

委外单位和生产岗位员工对本单位或本岗位涉及到的所有的危险源进行实时和动态的辨识、定期的现场检查和监测,确保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第二节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采取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原则,由当事人持续进行。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范围包括:

一、规划、设计(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审批)、采购、建造(生产)、检修测量(试验及巡视)、运输、贮存、生活后勤等环节。

二、作业场所、作业环境、作业方式、生产和辅助作业及应急防护与生活设备(设施)、劳动保护用品、易燃易爆物品、工器具(材料)、配件、职业健康等因素。

三、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及其强度。

四、三种状态下(正常、异常、紧急)的一切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第十条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委外单位必须及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存档保留记录:

一、新改扩建项目设计前或变更设计方案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时。

二、执行高危任务前。

三、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

四、法律、法规或行业要求发生变化。

五、发生事故、事件或不符合整改要求。

六、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前。

七、作业环境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八、执行新任务前。

九、执行特定检查和试验前。

十、体系审核过程中。

十一、其他认为有必要的情况。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按规定的依据和方法进行。

一、辨识依据:

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铁道部颁布实施的规程、规范、标准。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神华集团、准能公司、准池铁路公司等颁发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铁路交通事故及其它事故的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

二、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用于辨识段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

2.事故机理分析法用于辨识段内导致惯性事故发生、造成较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机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不安全因素(详见附件1)。

按照事故机理分析法对铁路交通事故、员工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爆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详见附件2)进行事故机理分析,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条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找出控制事故的关键因素及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各委外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组织全体当班人员每天进行危险源及其管理标准与措施的学习,并针对当日作业内容,进行危险源的动态辨识,保留记录。

第十三条危险源的确认,实行工区、工队逐级审核,新增危险源不得与既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重叠、交叉。

第十四条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矩阵表见附件3),准确描述出各种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和风险等级,提炼管理对象,制定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确定直接责任人、监管责任人。

第十五条制定管理标准时,要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制定出的管理标准不得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的规定,管理标准要充分满足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及避免事故发生的要求,并要详尽具体,不得出现类似“执行有关规定”等内容。

第三节危险源的现场管理

第十六条危险源现场检查的内容为各委外单位人、机、环、管方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预控管理情况(详见附件4),危险源现场检查包含专项安全检查与综合安全检查。

第十七条危险源的动态现场检查,有条件时采用填写检查表的方式进行(检查表格式见附件5);对于监控仪器报警的不安全因素,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和认真处理。

第十八条危险源动态及定期检查周期、检查分工执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与考核规定》相关规定,(预警等级和扣分标准见附件6)。

第十九条各委外单位要根据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涉及到的设备与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工作环境、天气状况等评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根据评估出的风险,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或改进措施,作业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前风险评估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并要填写到《班组管理综合台账》中危险源辨识一栏内;经评估有危及人身、行车、设备安全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上级或安监部门汇报,在确认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足以保证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后,方可进行工作。

第二十条对危险源不按规定实施管控或出现达不到危险源管理标准与措施要求的运行状况,所有员工都可以越级、实名或匿名举报。

第二十一条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划分和检查填记格式见附件7。

第四章危险源管理的考核

第二十二条准池线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通过日常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及督察、定期考核、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实现。

第二十三条事故、事件中暴露出后果为E2及以上的危险源,相关委外单位能辨识出来或未将其纳入风险管理的,将进行相应处罚。

第二十四条对于因落实管控措施不力导致危险源失去控制造成事件或事故的责任单位及个人,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执行《准池铁路承包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

1.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的不安全因素

2.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3.大准铁路公司风险矩阵表

4.危险源现场检查内容

5.不安全行为现场检查表,设备设施、工器具、安全用品现场检查表,环境现场检查表

6.危险源预警与考核

7.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划分及动态、定期检查监测记录

 

2014年8月日

附件1:

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的不安全因素

一、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

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上岗、疲劳工作等);

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二、机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5.设备性能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6.在用设备超出检修、试验周期;

7.设备保护不齐全、失效;

8.防护设施不齐全、不完好;

9.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不清晰、不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10.机的其它不安全因素。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

具体是指:

1.水的威胁;

2.塌方落石的威胁;

3.翻浆冒泥的威胁;

4.冻害的威胁;

5.风的威胁;

6.火的威胁;

7.其他自然地质威胁;

8.铁路沿线违法违规挖砂、采石、放炮等;

9.行人和机动车辆抢越线路,大牲畜上道;

10.作业地点照明不足、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11.隧道煤尘;

1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13.线路质量不符合要求;

14.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

15.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

16.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四、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

3.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或不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

4.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执行闭环管理;

5.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

6.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学习贯彻不到位;

7.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

8.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

9.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10.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机制;

11.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附件2: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铁路交通事故:

一般(D类、C类、B类、A类)、较大、重大、特别重大。

2.员工伤亡事故:

指生产过程(包括设备设施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下同)中发生的非铁路交通事故,造成公司员工人身伤害(触电、机械伤害等)。

3.设备事故(设备故障):

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非铁路交通事故,造成设备(设施)毁损,影响正常使用。

4.火灾爆炸事故:

一般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5.道路交通事故:

一般道路交通事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6.其他事故:

以上五类以外的

 

附件3:

            大准铁路公司风险矩阵表

风险

矩阵

中等风险(Ⅲ级)

重大风险

(Ⅳ级)

特别重大风险

(Ⅴ级)

有效

类别

赋值

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应的铁路交通事故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伤害估算

的损失(元)

一般风险

(Ⅱ

级)

6

12

18

24

30

36

A

6

多人死亡

500万以上

较大及以上

5

10

15

20

25

30

B

5

一人死亡

100万到500万之间

一般A类

4

8

12

16

20

24

C

4

多人受严重伤害

4万到100万

一般B类

3

6

9

12

15

18

D

3

一人受严重伤害

1万到4万

一般C类

低风险(Ⅰ级)

22

4

6

8

10

12

E

2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2000到1万

一般D类

11

2

3

4

5

6

F

1

一人受轻微伤害

0到2000

设备事故(故障)

L

K

J

I

H

G

有效类别

1

2

3

4

5

6

赋值

不可能

很少

低可能

可能

发生

能发生

有时发生

发生的

可能性

估计从不发生

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

10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5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每年可能发生一次

1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

发生可能性的衡量(发生频率)

1/100年

1/40年

1/10年

1/5年

1/1年

10/1年

发生频率量化

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备注

30-36

特别重大风险

Ⅴ级

18-25

重大风险

Ⅳ级

9-16

中等风险

Ⅲ级

3-8

一般风险

Ⅱ级

1-2

低风险

Ⅰ级

附件4:

危险源现场检查内容

一、人员方面:

1.是否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衣着整齐,个体防护齐全有效;

2.是否按照规程、作业标准、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规定的工序作业;

3.是否识别了本项工作的风险环节;

4.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恰当、齐全;

5.是否有其他“三违”现象。

二、机的方面:

1.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必需的设备;

2.设备选型是否合理;

3.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5.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6.设备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7.在用设备是否超出检修、试验周期;

8.设备保护是否齐全、有效;

9.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10.各类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

三、环境方面:

1.作业环境是否安全;

2.作业空间是否符合人机工程有关要求;

3.作业场所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四、管理方面:

1.现有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

2.现有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隐患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附件5:

表1不安全行为现场检查表

序号

单位

姓名

违章时间

不安全行为描述

检查人

行为产生原因

表2设备设施、工器具、安全用品现场检查表

单位

设备设施、工器具名称

设备设施、工器具、安全用品不安全状态具体描述

整改意见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复查时间

复查人

备注

表3环境现场检查表

单位

地点

环境不安全状态具体描述

整改意见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复查时间

复查人

备注

附件6:

危险源预警与扣分标准

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将预警等级设置为五级进行预警、考核,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及扣分表见下表。

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及扣分表

预警等级

预警警度

预警信号灯颜色

单位考核扣分标准

Ⅴ级

巨警

红色

2

Ⅳ级

重警

橙色

1.5

Ⅲ级

中警

黄色

1.0

Ⅱ级

低警

蓝色

0.6

Ⅰ级

轻警

绿色

0.3

各类预警级别与各单位动态考核挂钩,每出现一次轻警从当期考核总分中扣0.3分,低警扣0.6分,中警扣1分,重警扣1.5分,巨警扣2分。

一、人员方面危险源的预警

员工不安全行为每件次对责任人扣分:

低风险扣1分,一般风险扣2分,中等风险扣3分,重大风险扣4分,特别重大风险扣5分。

一个季度内累计扣分≥5分,预中警;累计扣分≥6分,预重警;累计扣分≥10分,预巨警。

二、机的方面危险源的预警

1.按照不符合的内容对应检查,进行危险源具体描述,对应预警。

2.检查出的危险源初始预警等级与风险辨识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应。

3.预警警报周期:

30天,并自动检查前30天之内所有同一问题的警报记录。

4.预警等级自动升级方法:

当同一问题出现的预警次数在一个周期内出现2次时,自动升级。

5.未按整改时限进行整改,每超过一周,预警等级升高一级。

三、环境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1.作业环境按照不符合的内容对应检查,进行危险源具体描述,与风险辨识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应预警。

2.实施监测,根据安全监测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预警。

3.检查出的危险源初始预警等级与危险源辨识表中对应的风险等级一致(发现一次低风险预轻警、一般风险预低警、中等风险预中警、重大风险预重警、特别重大风险预巨警)。

4.预警警报周期为30天,并自动检查前30天之内所有同一问题的警报记录。

5.当同一问题出现的预警次数在一个周期内出现2次时,自动升一级。

6.未按整改时限进行整改,每超一天预警等级升高一级。

附件7:

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划分及动态、定期检查监测记录

检查单位(部门):

检查日期检查人员

序号

重大危险

源名称

责任单位

监管部门

段责任领导

管控标准及措施

存在的问题(无问题打√)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及复查人

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及复查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