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55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二历史(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命题人: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选修三

选修四

规律总结

卷面整洁

分数

44

56

减2-3分

第Ⅰ卷基础题(80分)

1、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主动修复同法国的关系,其原因不包括

A.英德矛盾的日趋激化B.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

C.确保欧洲大陆的均势D.联合法国以对抗德国

2.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3、某校“历史园地”有文介绍:

“1919年初,同盟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

法国力图削弱德国,以便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推行‘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惩,规定莱茵河西岸为非武装区。

苏俄代表曾在会议期间反对这些做法。

该校“历史园地”的文字介绍有几处错误:

A.2B.3C.4D、5

4、观察下列示意图,下面的说明正确的是

一战前后美、英、日三国关系示意图

①英日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②英、美、日三国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③一战后,美英矛盾争夺世界霸权④英日结盟是为了牵制俄国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

5.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国、日本分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 ②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③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 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6.如果对下列两幕场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主题应当是(  )

图一 英、法、德、意签署图二 《苏德互不侵

《慕尼黑协定》 犯条约》签订 

A.纵容侵略,危害和平B.遏制战争,共谋发展

C.伸张正义,惩治邪恶D.铸剑为犁,稳定经济

7、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

该体系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

①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相关 ②都由苏联首先挑起 ③都以“冷战”方式解决 ④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9、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傀儡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问题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这里的“新”是指

A.英法与埃及的矛盾激化B.英法与美国的矛盾激化

C.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D.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11、《韩非子·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12、康熙帝说:

“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

”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

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13、《周礼·天官》:

“儒,以道得民。

”郑玄注:

“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

”又注“师儒”云:

“乡里教以道义者”。

故儒本为教人以道德学问的教官。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最主要的是

A.“儒学”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官名B.儒学是以弘扬周代的道义为本

C.儒学是对周代道德礼教的继承和发展

D.儒学以道德教义得到民众的拥护

14、柏拉图被誉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下面有关柏拉图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

理念论②设想了理想国家并进行了实践 ③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许多著名人才 ④否定奴隶制度,使奴隶获得了许多权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克伦威尔不能在17世纪推行今日之自由平等,看样子他也无意作飞越3世纪的改革。

可是倒因为他胆敢向历史前猛进一步……”。

克伦威尔的猛进一步主要体现为 

A.当选议员,挑起内战B.组建新模范军,坚持武力推翻君主统治

C.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D.颁布《航海条例》,维护英国商业利益

16、华盛顿被誉为“18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的原因是

A.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解放奴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C.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D.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解放

17、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

”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18、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

19、“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这段话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 ②引起了欧洲人民的反抗 ③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

20、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

“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21、为了推动建立“平和、宽容、理解和非暴力”的文化,第61届联合国大会2007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看到这则新闻,有四位同学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判断他们的看法是否合理

甲:

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弱小民族对抗强大殖民宗主国的斗争策略和智慧,大大提升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乙:

非暴力的严格限制和约束恰恰反映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对敌斗争的软弱性,在民族独立运动中一度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丙:

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应该也可以移植到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中国,那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牺牲。

丁:

手纺车和食盐进军成为前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象征,传递了甘地实现民族经济独立的渴望。

A.甲乙丙丁的看法都合理B.除丙之外另三人的说法都比较中肯

C.只有丁的看法不正确D.只有乙的看法符合史实

22、凯末尔逝世后政府发表讣告说:

“共和国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的非凡的领袖。

”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上述对凯末尔评价的是①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废除了落后的素丹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改革使土耳其不断地向现代社会迈进 ④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调解教派冲突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3、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这一类型的先声”。

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

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易错易混题组: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据此完成24—25题。

24、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奥斯曼帝国瓦解

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奥匈帝国瓦解

25、二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①美国经济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 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 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美、英、苏三国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会议通过决议: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

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摘编自严双伍《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可能性。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家认为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承认书和授权书”的依据。

(6分)

材料二、“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

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

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

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

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

……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

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

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 这(注:

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二,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垮台”的原因。

(1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

(2分)

材料三 君主政体是18世纪最盛行的制度,而华盛顿却认为建立君主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华盛顿的政治理想是建立法治政府,主张由选举产生的执政者应分配到立法、行政、司法部门管理中央政府,以避免政府退化到君主、寡头、贵族政体或其他专制压迫形式,同时提出立法机构应当由两院组成。

——《华盛顿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做出了哪些努力。

(4分)

材料四 (拿破仑的)利己心和幻想就是从这里开始冒头的,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出于对他业已取得的成就的信任而在这位伟人所从事的新事业中追随他。

人们信赖他,服从他。

可以说,人们忍受他的幻想,而阿谀奉承和易于受骗的人则甚至赞颂和吹捧他的幻想,把这种幻想当作他的最卓越的思想。

……在此之前,这位伟人曾把他的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为普遍的意图、共同的心愿服务;现在,他却要使公众的力量屈从于他的个人目的和欲望。

起初,人们为此感到不安,随后,人们厌倦了;有一段时间,人们违心地、勉强地跟着他;接着,人们叫嚷和抱怨了;最后,人们同他分手了;于是这位伟人成了孤家寡人,从此垮台。

所有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想法和图谋,所有他业绩中的纯粹个人的和独断专行的部分,也都跟着他一起垮台了。

——[法]基佐《法国文明史》

(3)拿破仑所从事的“新事业”的本质是什么?

(1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垮台”的原因。

(2分)

第Ⅱ卷提高题(20分)

规律提炼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关系,科学的评价其在历史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摘自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材料二  不拘资历,不问门第,锐意选拔人才;任何人可以推荐人,自己也可以推荐自己;经过考试,有才者立即录用,不合格者立即罢免。

——摘编自郭沫若《我怎样写武则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骆宾王、郭沫若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6分)

材料三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

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

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

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对武则天的看法。

(4分)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

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

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

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

他说:

“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

”“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

”……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5分)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二历史(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得分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解析题

26、

(1)

 

(2)

 

(3)

 

(4)

 

27、

(1)

 

(2)

 

(3)

 

第Ⅱ卷提高题(20分)

(1)

 

(2)

 

(3)

 

(4)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二历史(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A

C

A

C

C

D

D

C

B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D

A

C

B

B

A

B

C

二、材料解析题

26、

(1)战争形势根本好转;欧洲第二战场已经开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盟国之间加强合作。

(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苏联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渡边界,保留了苏联支持的波兰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6分)

(3)特征:

冷战开始,世界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夺霸权,威胁世界和平;

努力: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立联合国;签订关贸总协定;欧洲的联合。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6分)

(4)这一观点是片面(错误)的。

(1分)二战后期,美、苏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就战后国际关系体系作出了安排;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冲突的结果,不是苏联斯大林单方面的原因。

(4分)

27、

(1)依据:

亨利主张土地收回公有(1分)。

原因:

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增加(2分)

(2)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抵制君主制,确立总统制,实施三权分立;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合约,保证国家和平;改善同英国的关系,奉行孤立主义等。

(4分)

(3)“新事业”的本质:

对外侵略扩张,奴役欧洲其他民族国家。

(1分)“垮台”原因:

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斗争;失去民心;军事指挥的失误;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等。

(2分)

28、

(1)态度:

骆宾王:

抨击;郭沫若:

赞赏。

(2分)

原因:

骆宾王:

从道德的角度抨击武则天,为徐敬业叛乱提供舆论准备。

郭沫若:

从用人的角度评价武则天,肯定武则天的政绩,纠正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下对武则天的故意贬低。

(4分)

(2)材料三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

(1分)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坚持对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一标准。

(3分)

(3)原因:

新航路开辟使经由海路到达中国成为可能;(1分)利玛窦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和主流思想有比较深的了解,与中国人交流的障碍基本上消除;(2分)利玛窦与中国的士大夫的交往比较密切,其丰富的知识得到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

(2分)

(4)利玛窦对当时中国官场腐败状况的描写不仅符合王朝衰败时期的基本规律,而且与明朝腐败的事实高度吻合。

(2分)利玛窦信仰基督教,弃恶扬善、反对极度自私,是基督教的基本思想;欧洲的世俗封建势力并不强大,欧洲人觉得中国官场的腐败情况是不可思议的;利玛窦接受了比较高层次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利玛窦的价值判断。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