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782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18 种群和群落.docx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

1.(2016·全国卷Ⅱ·T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关键词:

样方法、种群密度。

(2)关键知识:

种群密度的估算数值是所有样方之和的平均值。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A项,根据地块形状确定所采取的取样方法,再计数样方中的个体数量,最后得出平均值,故错误。

B项,所取样方已经代表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需再除以该地的面积,故错误。

C项,对所取样方中的个体进行统计,最后取平均值即代表本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故正确。

D项,按题所求为甲地蒲公英的总数量,而非种群密度,故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  )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范围:

一般用于数量相对较多但比较分散的、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计数,如红细胞、酵母菌等。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计数的对象。

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于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项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项错误。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C项错误。

蛙卵相互聚集在一起,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项错误。

3.(2016·江苏高考·T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

实验

编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使用光学显微镜实验的分析能力。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项错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液泡大,细胞已经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呈正方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但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清晰,C项错误。

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其清晰的形态,D项错误。

4.(2016·海南高考·T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A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就叫演替,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故B项正确;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关系,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C项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等,故D项错误。

5.(2016·北京高考T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题干信息:

豹被分隔为F区和T区、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2)关键知识:

遗传多样性形成条件,物种丰富度影响因素,性别比例与基因频率影响条件。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的特征与生物进化。

A项,F区豹种群易得病,说明其与T区豹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F区豹种群与T区豹交配时,会增加豹种群遗传多样性,故正确。

B项,豹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后代性别比例理论值应为1∶1,该豹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无雌雄性别上的明显差异,后代性别比例无明显改变,故错误。

C项,F区豹种群数量增多,被捕食者数量有所下降,但一般不会灭绝,竞争者可能会灭绝,物种丰富度可能减少,但不会有大幅度下降,故错误。

D项,F区豹种群经过十年的自然选择数量增多,说明患病个体逐代被淘汰,种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故错误。

6.(2016·浙江高考·T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图中甲、乙、丙面积越大,意味着该年龄组的个体数越多。

A、B项表示生殖后期为零。

(2)关键知识:

蝉的若虫生活在土壤中,成虫夏季生活在树上,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没有生殖后期,如蝉的若虫在地下生活若干年,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没有生殖后期,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个体所占的比例大,故A项正确。

7.(2016·海南高考·T2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

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这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种间关系和标志重捕法。

(1)因为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只能选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杂交,再从后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更多的传递下去。

(2)新的弱小种群放入新环境中,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和捕食会影响其发展,应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

(1)杂交(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基因(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易错警示】

(1)关键字书写错误,如将“竞争”写成“竟争”。

(2)影响弱小种群生存的重要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不要误以为寄生也重要。

8.(2016·四川高考·T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

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

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

【解题指南】

(1)获取信息:

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从表中可知:

“去除部分豆荚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2)把握关键:

①调查植物及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②明确“J”型与“S”型增长曲线的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

(1)豌豆蚜个体小,活动范围小,通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豌豆蚜受到天敌蝉大眼蝽控制,其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多,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2)本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应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另一部分成为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利马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利马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被利马豆利用。

(4)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表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不是蝉大眼蝽的主要食物,结合食物网得出,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答案:

(1)样方 S

(2)二、三 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2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16·天津高考T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

该实验证明了 (  )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1)题干关键词:

胞质杂种细胞、去除细胞核。

(2)关键知识:

细胞全能性的含义、判断基因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的方法。

【解析】选C。

只有将该胞质杂种细胞培育成小鼠,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据表明该胞质杂种细胞能无限增殖,B项错误;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不带抗M基因、携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融合,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说明细胞质中含有抗M基因,但不能确定抗N基因的位置,C项正确,D项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明确PEG在植物细胞杂交过程中的作用。

(2)理解单克隆抗体准备与核移植的原理。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核移植及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需要先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去掉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诱导其融合,A项错误。

制备人工种子的外植体是完整的植物细胞,不是用原生质体,B项错误。

骨髓瘤细胞具有增殖能力,但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

在核移植技术中,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去核的卵细胞,则核移植克隆的动物的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项正确。

3.(2016·江苏高考·T11)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胚胎工程技术、让家猫代孕而繁育。

(2)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超数排卵和收集精液→步骤甲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步骤乙是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家猫子宫中。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与胚胎移植技术。

步骤甲是指受精作用,步骤乙是指胚胎移植,A项错误。

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细胞,B项正确。

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受精卵,C项错误。

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与早期胚胎培养液不同,D项错误。

4.(2016·上海高考·T27)十年前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将四个特定基因导入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中,可诱导其形成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分化潜能的诱导型多能干细胞。

这项先进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是 (  )

A.改造和优化人类基因组结构

B.突破干细胞定向分化的障碍

C.解决异体组织/器官排斥难题

D.克隆具有优良品质的动物个体

【解析】选C。

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已高度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多能干细胞。

A项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B项属于理论方面的意义,不属于应用前景;该项技术不能用于产生新个体。

5.(2016·全国卷Ⅰ·T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

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        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理解基因工程中载体的特点。

(2)熟悉导入重组质粒的微生物的筛选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1)质粒被选用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是因为:

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带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

(2)未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都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故这两种不可区分。

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这两种也不可区分。

因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上,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在获得的单个菌落中各挑取少许分别接种到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为要筛选的菌落,即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3)噬菌体营寄生生活,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和场所进行自身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3)受体细胞

6.(2016·全国卷Ⅱ·T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     

  。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      的方法。

②代表的过程是     。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     的稳定性会降低。

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 

【解题指南】

(1)关键词:

核移植、性染色体的组成、遗传物质的角度。

(2)解题思路:

以流程图为依据,逐一分析各环节的要求、目的。

【解析】

(1)流程图中没有说明该哺乳动物的供体是雄性还是雌性,故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可能XX或XY。

①过程表示去核过程,通常做法是将培养至MⅡ期的卵母细胞利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细胞核。

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至囊胚或桑椹胚时,需通过胚胎移植转入代孕母体内继续发育。

(2)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就不易培养下去了,在传到10~50代时,细胞增殖就会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核型(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

故选择细胞时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以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

(3)动物性状的表现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全部来自供体,而细胞质基因则来自卵母细胞,所以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的性状会有所差异。

(4)克隆动物的成功培育说明了动物高度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答案:

(1)XX或XY 显微操作 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4)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7.(2016·全国卷Ⅲ·T40)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

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图(a)中三种酶的识别序列,图(b)中终止子、启动子、图c中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

(2)关键知识:

只有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时识别的序列相同时,才能被DNA连接酶连接;启动子是启动目的基因转录的,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插入二者之间的目的基因才能正常表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BamHⅠ和Sau3AⅠ的共同识别序列是—GATC—,二者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被DNA连接酶连接。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前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后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顺利地转录并完成翻译过程,即顺利表达,图中所示甲、丙均不符。

(3)常见的DNA连接酶有T4DNA连接酶和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答案:

(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和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易错警示】

(1)不能正确分析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作用,对目的基因能否顺利表达判断不清。

(2)书写有误,如误将“连接酶”写成“连结酶”。

8.(2016·海南高考·T31)基因工程又称为DNA重组技术,回答相关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即    和从    中分离。

(2)利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同时构建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其原因是        

                    。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      。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

    和    颗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既可在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下人工合成,也可用限制酶对生物材料的DNA切割,再选取。

(2)cDNA文库是由mRNA反转录获得的,其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大肠杆菌。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金粉和钨粉颗粒。

答案:

(1)人工合成 生物材料(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cDNA文库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RNA 大肠杆菌(或细菌)   (4)金粉 钨粉

9.(2016·江苏高考·T33)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

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BclⅠ

Sau3A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及

切割位点

↓  

GGATCC

CCTAGG

   ↑

↓   

TGATCA

ACTAGT

   ↑

↓   

GATC

CTAG

   ↑

↓   

AAGCTT

TTCGAA

   ↑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