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6493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重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教材整理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超出了市场的需求。

(2)具体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4.特点

(1)波及范围广:

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

(2)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3)破坏性大: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

5.影响

(1)经济破坏严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国际关系恶化: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引发政治危机:

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8[课中思考题],思考: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

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 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教材整理2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2.内容

措施

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调整工业生产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调节农业生产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实行社会救济

和以工代赈

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特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3)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71[课中思考题],思考:

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提示】 最大区别在于罗斯福措施的创新和胡佛措施的保守。

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总统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自由放任政策一定能够使国家安然渡过危机,结果使危机愈演愈烈。

而罗斯福总统敢于创新,采用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结果使国家经济逐渐恢复、摆脱了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这种说法是错误。

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材整理3 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72[课中思考题],思考:

想一想,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深度点拨]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导致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给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生产下降,下层民众生活恶化,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4.凯恩斯主义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促进了西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探究点一 大萧条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

1927年,6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到私人住宅也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

——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

抓住史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赊销”等。

史料二 当时全美国各种中短期的私人贷款,总数高达65亿美元,其中仅汽车贷款一项,就占了14亿。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注意史料中“汽车贷款”的比例。

史料三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这一法令的实施……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注意史料关键信息“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及导致的后果。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当时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

有何危害?

【提示】 方式: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危害:

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提示】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3)史料三中,美国提高进口税率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 目的:

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影响:

这种关税战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史论拓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影响

经济繁荣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尤为突出

供求矛盾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求矛盾得不到缓解

股票市场

股票投机过度

经济方面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政治方面

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探究点二 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抓住“社会主义”等关键词进行分析。

史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抓住关键信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理解其实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3)史料二中罗斯福为何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的是什么?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原因: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指自由放任政策。

含义: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史论拓展】 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

新的理念

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题模板】

抓关键

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排易误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A、C、D三项错误

验结论

“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B项正确

【答案】 B

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导学号:

72040098】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

【解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

【答案】 D

2.(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调整的是(  )

A.金融市场秩序

B.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农场主与国家的关系

D.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调整的是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B项正确;A项是金融改革,C项是农业改革,D项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答案】 B

3.(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30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下图所示内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  )

A.金融政策B.工业生产政策

C.农业政策D.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由材料信息“失业工人每周领取15至18美元”判断是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D

4.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最深刻的影响是

(  )【导学号:

72040099】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D

5.(2015·四川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

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二 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演说(1932)

(1)指出材料一阐述的经济理论,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演说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与材料一相比,罗斯福的经济主张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践其主张的措施。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信息“自由放任”即可判断。

(2)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回答。

【答案】 

(1)理论: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主张:

反对政府操控经济,强调市场调节作用。

(2)背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

不同:

加强政府干预。

措施:

施行新政。

(其他答到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任答两点也可。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1929-1933年时,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士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选A项。

【答案】 A

2.(2016·汕头高一检测)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导学号:

72040100】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A、B、D三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 C

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答案】 B

4.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漫画中代表美国政府的人物把雇主和雇工揽在一起,其寓意是政府出面调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用以缓和劳资矛盾,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这一寓意,排除。

【答案】 D

5.(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成立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  )

【导学号:

72040101】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解析】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实行减耕减产和补贴,提高农民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规定了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标准,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B项错误;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信息可知,罗斯福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C项正确;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是自由贸易政策,D项错误。

【答案】 C

6.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解析】 面对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罗斯福新政时期对农业减耕减产的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缓解农业危机。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

其依据是罗斯福(  )【导学号:

72040102】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解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强调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的本质;“开拓者和革命者”,强调其措施的创新性与建设性。

B项未能体现其创新性,C、D两项不符合史实,只有A项正确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答案】 A

8.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解析】 材料强调“似乎没有强烈理由……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不是完全排斥经济自由,也不是强制完全干预经济,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72040103】

材料一 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

……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 华盛顿(1933年)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

——以上资料摘自《纽约时报100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

其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

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

(3)罗斯福新政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

【解析】 第

(1)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第二小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

第(3)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答案】 

(1)原因:

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

目的:

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来自企业主。

措施:

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