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专题3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第1部分 专题3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部分 专题3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部分专题3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
提示:
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②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③特定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④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⑤细胞核 ⑥RNA ⑦mRNA ⑧
⑨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1.(2018·全国卷Ⅲ)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D [奥地利的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小球藻,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文循环,B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格里菲思和美国的艾弗里分别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C项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D项符合题意。
]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B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项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项错误;HIV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C项正确;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项正确。
]
3.(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 [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殖,A错。
T2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宿主细胞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含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DNA,故两者的核酸类型不同,增殖过程不完全相同,D错。
]
4.(2017·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C [tRNA、rRNA和mRNA均由DNA转录而来,A对。
RNA的合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边解旋边转录,同一细胞中可能有多个DNA分子同时发生转录,故两种RNA可同时合成,B对。
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另外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发生,C错。
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对。
]
5.(2017·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D [身高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例如营养条件)共同决定的,故身高不同的两个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A对。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叶绿素,无光时不能合成叶绿素。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对。
O型血个体相应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故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体现了基因决定性状,C对。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性状分离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与环境无关,D错。
]
6.(2015·全国卷Ⅰ)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C [首先要理解PrPc与PrPsc的关系:
PrPc本身无致病性,但其空间结构改变后,就成为具有致病性的PrPsc。
朊粒是蛋白质,所以不会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朊粒属于有毒的蛋白质,它是基因表达出的PrPc经诱导后改变相关结构形成的。
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B项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引起其功能发生改变,C项正确;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由题意可知,PrPc转变为PrPsc是原有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的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项错误。
]
高考考查点和特点: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对本讲的考查点主要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选择题较容易,非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
本讲内容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又是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
这些内容可能在今后在高考中成为命题点。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
■通知识——核心要点填充·
1.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实验
项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地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分离处理方法
直接分离法:
分离S型菌的DNA与其他成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
以上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两看”法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
2.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判断与表述]
1.思考辨析 清除误区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2)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
( )
(3)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 )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 )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
(7)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
(8)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提示】
(1)×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 加热杀死的S型菌只能转化一部分R型菌,未被转化的R型菌在小鼠体内也能增殖产生后代。
(3)× 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得不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4)× 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
(5)×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6)√
(7)× 噬菌体是利用自己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的DNA。
(8)√
2.思考回答 规范表述
S型肺炎双球菌有SⅠ、SⅡ、SⅢ等不同类型,它们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
对小鼠均有致死效应,其区别主要是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
研究人员用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小鼠死亡的原因可能是R型菌突变成S型菌所致,也可能是杀死的SⅢ型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致。
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死亡小鼠体内S型菌的类型,探究小鼠死亡是由上述哪种原因所致,请预期结果和结论。
【提示】 若只检测到SⅢ型菌,则小鼠死因可能是杀死的SⅢ型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也可能是R型菌突变成S型菌;若检测到其他类型的S型菌,则小鼠死因是R型菌突变为S型菌。
■通能力——考向对点专练·
考向 考查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1.(2018·临沂期中)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的噬菌体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D.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C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32P标记的噬菌体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C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体内,因此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项正确。
]
2.(2018·福州期末)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究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入小鼠体内,部分R型菌获得转化因子
B.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外混合培养,S型菌小分子DNA进入部分R型菌内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含35S的蛋白质不进入细菌体内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有的子代噬菌体DNA两条链均含32P
D [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入小鼠体内,部分R型菌获得转化因子,A项正确;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外混合培养,S型菌小分子DNA进入部分R型菌内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项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含35S的蛋白质不进入细菌体内,C项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有的子代噬菌体DNA被32P标记,但被32P标记的只是DNA两条链中的一条链,D项错误。
]
[易错警示]经典实验的5个易错点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仅证明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转化的因子,但不能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
(2)由于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标记噬菌体时,首先要标记细菌,即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即可完成对噬菌体的标记。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取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和35S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实验结果中对于放射性的描述是“很高”或“很低”,而不是“有”或者“无”。
(4)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再经搅拌、离心,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32P;而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再经搅拌、离心,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子代噬菌体不含35S。
(5)RNA起遗传作用仅适用于RNA病毒。
只有针对“所有生物”时方可描述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2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通知识——核心要点填充·
1.归纳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构建DNA复制模型
3.抓准DNA复制中的“关键字眼”
(1)DNA复制:
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的原料”。
(2)子代DNA:
所求DNA的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
(3)相关计算:
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碱基m个。
①“复制n次”消耗的该碱基数:
m·(2n-1)。
②“第n次复制”消耗的该碱基数:
m·2n-1。
4.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也是双螺旋结构。
(2)每个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不同的基因的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不同。
(3)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
[判断与表述]
1.思考辨析 清除误区
(1)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 )
(2)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 )
(3)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 )
(4)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每个碱基都连接一个脱氧核糖。
( )
(5)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含量高的DNA分子,结构更稳定。
( )
(6)DNA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于碱基对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不同。
( )
(7)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将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两代,所得DNA分子中既含15N又含14N的DNA分子占1/2。
( )
(8)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 )
(9)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25,(A+T)/(G+C)=0.25,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在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为4与0.25,在整个DNA分子中是1与0.25。
( )
【提示】
(1)√
(2)√
(3)× 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4)× DNA双链两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
(5)× A—T之间形成二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因此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高的DNA分子结构更稳定。
(6)× DNA分子的多样性不决定于空间结构。
(7)√
(8)× 解旋酶作用于DNA中的氢键,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9)√
2.思考回答 规范表述
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分子吗?
为什么?
【提示】 基因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分子。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大部分随机排列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控制的性状,生物不能成活,被淘汰掉了。
■通能力——考向对点专练·
考向1 考查DNA的结构和基因的本质
1.(2017·海南高考)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D [双链DNA分子中A=T,C=G,前者之间是两个氢键,后者之间是三个氢键;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前一比值不同,后一比值相同,A错;前一个比值越小,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当两个比值相同时,不能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因为假设A=30,G=30,C=30,T=3这条链可能是单链也有可能是双链,C错;双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仍为双链,后一比值等于1,D对。
]
2.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B.DNA复制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D.DNA分子的碱基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
D [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DNA复制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D错误。
]
[归纳提炼]
1.DNA分子结构的4个关键点
(1)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
A—T、C—G。
(2)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
(3)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一个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4)在DNA分子中,A与T分子数相等,G与C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后者恰恰反映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2.DNA准确复制与快速复制
(1)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能使复制准确进行。
(2)在DNA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差错,即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3)真核生物DNA快速复制的原因:
多起点分段复制、双向复制。
考向2 考查DNA复制
1.(2018·临沂期中)真核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解旋酶使DNA双链打开需消耗ATP
B.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
D [解旋酶使DNA双链打开需消耗ATP,A项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B项正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C项正确;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是互补的,因此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D项错误。
]
2.(2018·株洲市高三质检)研究人员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将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下图中的两个峰,则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为( )
A.4h B.6hC.8hD.12h
C [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变性离心后,得到14NDNA占1/8,15NDNA占7/8,则子代DNA共8条,繁殖了3代,细胞周期为24/3=8,C正确。
]
考点3 基因的表达
(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
■通知识——核心要点填充·
1.建立模型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
(1)转录
(2)翻译
2.注意基因表达常考的三个关键点
(1)表达过程
①原核生物:
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原因是原核细胞无核膜,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②真核生物:
先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后翻译,发生在核糖体。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①DNA复制:
DNA母链与DNA子链之间,碱基配对原则有2种。
②转录:
DNA模板链与RNA之间,碱基配对原则有3种。
③翻译:
mRNA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之间,碱基配对原则有2种。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①密码子在mRNA上,反密码子在tRNA上。
②密码子有64种,其中61种决定氨基酸,有3种终止密码子。
3.“三看”法判断中心法则的过程
“一看”模板
“二看”原料
“三看”产物
判断过程
DNA
脱氧核苷酸
DNA
DNA复制
核糖核苷酸
RNA
转录
RNA
脱氧核苷酸
DNA
逆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
RNA复制
氨基酸
蛋白质(或多肽)
翻译
4.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途径一:
基因
蛋白质的结构
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途径二:
基因
酶的合成
代谢过程
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
(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有的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如人的身高),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2)性状并非完全取决于基因。
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由基因决定,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注:
若最终合成的物质并非蛋白质(如植物激素),则基因对其控制往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这一间接途径实现的。
[判断与表述]
1.思考辨析 清除误区
(1)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 )
(2)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
( )
(3)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 )
(4)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 )
(5)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
( )
(6)每种氨基酸都对应多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都决定一种氨基酸。
( )
(7)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都能进行复制、转录,进而翻译出蛋白质。
( )
(8)一个mRNA中含有多个密码子,一个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 )
(9)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 )
(10)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形成3个tRNA结合位点。
( )
(11)某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 )
(12)人的胰岛B细胞只有胰岛素基因,无胰高血糖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 )
【提示】
(1)√
(2)√ (3)√ (4)√ (5)√
(6)× 有的氨基酸只对应一个密码子,如甲硫氨酸,有的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
(7)√ (8)√
(9)× 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利用了相同的模板,所以翻译形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10)× 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11)√
(12)× 人体内不同体细胞均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含有相同的基因。
2.思考回答 规范表述
什么是密码子的简并性?
密码子的简并性有何意义?
【提示】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的现象叫密码子的简并性。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方面可增强容错性,减少蛋白质或性状的差错,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
■通能力——考向对点专练·
考向1 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
1.(2018·江苏徐州质检)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能与信使R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转录
B.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保证翻译的速度
C.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D.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类型有4种,翻译时有3种
B [RNA聚合酶能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而不是与mRNA的特定位点结合,A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不同密码子能编码同种氨基酸,这样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B正确;真核生物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C错误;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类型有4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