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3742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docx

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

广中医09护理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精品课程)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

A.士          B.府        C.史        D.徒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

A.《皇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

A.《皇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4.创造“五禽戏”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葛洪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千金方》          D.《外台秘要》

6.关于古代医家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孙思邈。

B.扁鹊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C.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巨著,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传染病的论述。

D.李杲的《脾胃论》,提出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

7.《瘟病条辨》的作者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陈耕道

8.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 )

A.1979年    B.1984年    C.1993年     D.1995年

9.首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护士职业考试是在( )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10.“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出自(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养生延命录》  D.《饮膳正要》

1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过喜”会出现(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乱

12.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葛洪

13.阐述病源学的专著是( )

A.《皇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14.《皇帝内经》成书于( )

A.夏至春秋时期             B.战国至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

15.《诸病源候论》成书于( )

A.夏至春秋时期     B.战国至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

16.关于《脾胃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当保持清静,精神愉快   B.宜常服淡渗利尿之方药

C.不宜吃酸、咸、苦、辛等食物D.切忌大喜大悲等情志剧烈变化

 17.《瘟疫论》的作者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陈耕道

 18.《温热论》的作者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陈耕道

19.吴尚先于1870年刊行的外治法专书是( )

A.《外科精义》     B.《外科正宗》   C.《理瀹骈文》   D.《医药卫生录》

20.国务院批准卫生部颁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是在( )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说法正确的有( )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思则气结

2.“五禽戏”所模仿的五种动物是( )

A.虎      B.鹿      C.猴      D.猿        E.鸟

3.出自宋金元时期的著作有( )

A.《太平圣惠方》  B.《睥胃论》  C.《饮膳正要》  D.《瘟疫论》       E.《温热论》

4.钱襄著有我国最早的中医护理专著《侍疾要语》,其被收入( )

A.《外科正宗》     B.《证治准绳》     C.《养生三要》 D.《棣香斋丛书》   E.《娄东杂著木集》

三、简答题

1.简述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中医护理管理史上较为重要的事件。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与范畴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患者面对死亡时给予安慰和支持,使其坦然地走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最符合护理服务的( )

A.健康维护阶段               B.危险渐增阶段   C.早期检测阶段                D.临床治疗阶段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     ,其次治    ,其次治    ,其次治    ,其次治    。

A.肌肤,皮毛,筋脉,五脏,六腑        B.肌肤,皮毛,筋脉,六腑,五脏

C.皮毛,肌肤,筋脉,五脏,六腑        D.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脏

3.中医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各种疾病     B.医院的病人     C.社会化的人     D.生物人

4.中医护理学的实践范畴不包括( )

A.中医社区护理          B.中医护理管理C.中医护理教育          D.中医护理心理

5.著名的胸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来自( )

A.印度        B.德国         C.加拿大       D.俄罗斯

6.中医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不包括( )

A.谨慎认真     B.忠于事业     C.慎独精神      D.作风正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医护理学的任务包括(   ) A.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B.疾病防变、控制疾病

C.病后调护、促进健康           D.积极养护、以防复法

E.适度锻炼、养生防病

2.中医护理学的实践范畴包括(   )

A.中医临床护理 B.中医社区护理 C.中医护理管理  D.中医护理教育 E.中医护理科研

3.中医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包括(   )A.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B.仁爱救人,普同一等

C.廉洁正直,忠于事业     D.虚心学习,尊重同道 E.仪表端庄,作风正派

4.属于护士综合素质的的内容的是(   )

A.思想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业务素质      D.心理素质      E.体态素质

5.有关孙思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孙思邈是三国时东汉人。

         B.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

C.孙思邈是“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的作者。

 D.孙思邈有“外科鼻祖”之称

E.孙思邈认为“认命至重,有贵千金”,并将自己的两部著作冠以《千金》之名。

三、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护理道德

四、简答题

1.中医护理学的任务

2.中医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3.中医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

第三章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

一、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结果来推论其对人体的影响,最符合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探讨  E.以表知里

2.患者耳聋耳鸣,应用补药后,该症状得愈或减轻,表明耳聋耳鸣是肾虚所致,此法运用了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   ) A.由果析因 B.以表知里C.演绎  D.类比E.探讨

3.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难以辨别病症的虚实,可先投小剂量补剂或是泻下剂,根据患者的服药反应来辨明虚实,为正确的应用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思维称之为(   )

A.演绎  B.探讨  C.比较     D.由果析因     E.以表知里

4.“有诸内,必行诸外”高度概括了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   )

A.探讨B.类比 C.以表知里 D.由果析因E.演绎

5.“对于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要看到邪毒局部侵入的情况,还要观察患者的舌脉和形体,考虑是否存在消渴的全身病变”,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   )

A.天人合一 B.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C.人和自然相互关联D.辨证施护

6.为全面展开对病人的护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   )

A.对症护理B.辨病护理 C.辨证施护 D.异病同护

7.最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是(   )

A.扶正 B.驱邪C.同病异护D.急则治标

8.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用“热者寒之”的方法,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应用“寒者热之”的方法,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原则中的(  )

A.调整阴阳B.补其偏衰 C.损其偏盛 D.平补阴阳

9.患者出现戴阳证,运用温热护理法,称之为( )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

10.患者出现热厥证,运用寒凉护理法,称之为(  )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

11.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所致的腹胀便秘,运用补中益气、温运脾阳的治法和护理,称之为()

A.通因通用B.热因热用 C.塞因塞用 D.热因热用

12.对于食滞所致的腹泻,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需要消导泻下以去其积滞,称之为(   )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热因热用D.热因热用

13.夏天人体肌肤疏泄,汗出较多,受风寒而外感时,用药上宜用辛凉、不能过用辛温,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气,此种用药护理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病制宜

14.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

“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这种说法高度概括了“三因”制宜中的( )

A.因地制宜 B.因人制宜C.因病制宜D.因地制宜

15.在用药护理上,成人用量大于儿童,同一个年龄,强壮的人比虚弱的人用量又稍大,此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  )

A.因病制宜B.因地制宜C.因地制宜 D.因人制宜

16.某些慢性疾病,常常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换时发作或是加重,如哮喘、痹病等,护理时则应该在气候或是季节交换的时候采取预防措施,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 )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因病制宜

17.抽搐患者,在缓解期间应设法消除出现抽搐的原因,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彻底地痊愈,此种护理法,最符合“标本”治疗和护理中的( )

A.急则护标 B.缓则护本 C.标本同护D.护病求本

18.《素问.气交变大论》云: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高度概括了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 )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C.辨证的原则D.整体治疗和护理

19.用热性药治疗及取其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病,中医称之为( )

A.寒者热之 B.热因热用C.寒因寒用D.从治从护

20.“从治从护法”不包括( )

A.寒者热之 B.通因通用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

 二、多选题(以下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  )

A.整体观念 B.天人合一C.由果析因 D.辨证施护 E.异病同护

2.中医学思维的特点有(  )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探讨 E.以表知里

3.中医护理原则包括( ) A.扶正祛邪 B.护病求本 C.调整阴阳 D.同病异护  E.标本缓急

4.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病制宜  E.因症制宜

5.调整阴阳是临床辨证治疗和护理的根本法则之一,其包括( )

A.损其偏盛 B.平补阴阳 C.补其偏衰 D.护病求本 E.同病异护

6.反治和反护法,常用的方法有(  )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 .通因通用 E.阴中求阳

7.属于“正治与正护法”的是( )A.寒因寒用 B.热者寒之 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 E.寒者热之

8.属于逆者正治的是(   )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塞因塞用

9.能够体现“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原则有(  )

A.扶正祛邪B.异病同护 C.人是有机的整体 D.人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E.整体护理

10.符合护病求本的护法是(   )

A.逆治逆护 B.从治从护 C.标本同护D.急则治标E.缓则治本

三、名词解释

1.演绎

2.类比

3.探讨

4.辨证施护

5.热因热用

6.寒因寒用

7.塞因塞用

8.通因通用

9.同病异护

10.异病同护

11.因人制宜

12.从治从护

13.三因制宜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医学的思维特点。

2.简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简述中医护理的原则。

4.简述反治与反护法的常用方法。

五、论述题

1.你怎样理解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

2.试述反治与反护法的常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3.你怎样理解中医护理的三因制宜?

4.调整阴阳是临床辨证治疗和护理的根本法则之一,你能试述调整阴阳的内涵吗?

第四章   整体护理

一、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护理程序中最为关键的是(  ) A.评估 B.诊断C.计划D.实施E.评价

2.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是(  )A.诊断B.评估C.计划 D.实施 E.评价

3.护理诊断PES中的“E”代表(   )

A.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  B.病因,及即相关因素 

C.症状和体征,也包括实验室仪器和检查结果   D.评估,即收集病史

4.属于合作性问题的表述是(  )

A.潜在并发症:

咯血 B.有受伤的危险:

与视力障碍有关

C.右膝肿痛:

与跌仆气滞血瘀有关D.悲哀:

与手术切除子宫有关E.社交孤单:

与环境改变有关

5.属于首优护理诊断的是(  )

A.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梗阻有关 B.慢性疼痛:

与寒湿阻络有关

C.悲哀:

与手术切除子宫有关D.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E.社交孤单:

与环境改变有关

6.属于中优诊断的是(  )

A.心输出量减少:

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B.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C.潜在并发症:

窒息 D.慢性疼痛:

与淤血阻络有关 E.有受伤的危险

7.属于独立性护理措施的是(  ) A.饮食调养 B.检验C.治疗D.针灸E.换药

8.以属于依赖性护理措施的是(   )

A.输液 B.功能锻炼C.情志护理D.用药护理E.出院宣教

9.属于合作性护理措施的是(  )

A.拔罐B.刮痧C.熏洗D.介绍医院环境 E.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10.属于次优的护理诊断的是(  )

A.发热 :

与外感寒邪有关B.疼痛:

与湿热阻络有关C.潜在并发症:

呕血

D.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梗阻有关 E.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二、多选题(以下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的护理活动,具体包括(  )

A.评估 B.诊断 C. 计划 D.措施 E.评估

2.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具体包括(   )

A.护理诊断排序 B.制定目标 C.制定护理措施 D.计划成文 E.计划评价

3.属于独立性护理措施的是( )

A.起居护理 B.情志护理 C.饮食护理 D.给药护理 E.输液护理

4.属于依赖性护理措施的是(  )

A.治疗 B.检验 C.熏洗 D.功能锻炼 E.推拿

5.属于合作性护理措施的是(  )

A.潜在并发症:

咯血 B.换药C.针灸 D.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E.让患者保持情志舒畅

6.常用的护理目标包括(  )

A.眼前目标 B.长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短期目标 E.后期目标

三、名词解释

1.整体护理

2.护理程序

3.合作性问题

4.首优问题

5.短期目标

四、简答题

1.简述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

2.简述整体护理的特点。

3.简述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 一般护理

(1)

一、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气滞是指(  )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2.血瘀是指(  )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3.气肿是指(  )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4.气肿是指(  )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5.水臌是指(  )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6.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  )

A80分贝B20分贝 C60分贝 D40分贝E70分贝

7.普通病室温度(  )

A16~20℃ B18~22℃ C20~24℃D24~26℃E26~28℃

8.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  )

A30%-40%B40%-50% C50%-60% D60%-70%E70%-80%

9.SARS发生于何年(  )

A2001年春夏B2002年春夏 C2003年春夏 D2004年秋季E2005年

10.1949年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  )

A30岁B35岁C40岁D45岁 E50岁

11.198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  )

A92岁B58岁 C68岁 D78岁E88岁

12.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手足发麻是以为(  )

A心气不足 B心血不足 C肝气郁结D肝阴虚E肝阳虚

13.“肝气舍于肾”,病人出现(  )

A腰膝酸软 B心气不足C尿频尿急D两肋胁痛E面色青紫

 14.皮疹,疹如粟米,摸之碍手,多见于(  )

A风疹B麻疹 C热毒内盛 D肝旺实热E 阴虚内热

15.“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出自于(  )

A《灵枢·本神》 B《内经》C《素问·阴阳阴象大论》.D《灵枢·百病始生篇》

16.《外台秘要》说“女属阴,得气多郁”,明确指出因人施护应该注意到(  )

A体质差异 B性格差异 C年龄差异D性别差异

17.病人有头晕、目眩、手足发麻的症状,其原因为(   )

A肝病传于心B肝病传于脾 C肝受气于心 D肝气舍于肾E肝病传于脾

18.病人表现为两肋胀痛,少腹不适,病变经脉为(  )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大肠经

19.除哪项外,病人面色均为黑色的是(  )

A寒证 B惊风 C痛证D水饮E淤血

20.痉证病人一般不会出现(  )

A四肢抽搐B拘挛C颈项强直D角弓反张 E皮肤干焦

21.面色身背具黄,色黄而鲜明者,为(  )A黄疸B阴黄 C阳黄 D萎黄E疳积

22.观察舌象,舌尖有芒刺常提示(  )

A心火亢盛 B肝火亢盛C心胃火燔D胃肠湿热E气血两亏

23.观察病人舌面光滑如镜面而无苔,则提示(  )

A肠胃湿热B阴液亏损C热盛伤津D血虚无荣 E胃气将绝

24.病人呕吐物为酸臭且掺杂未消化的食物,多为(  )

A胃寒宿食B胃虚宿食 C胃热宿食 D胃火宿食E胃气亏损

25.出现白痞多为(  )A湿郁热盛 B胃肠实热C心血不足D心火亢盛

26.典型的半表半里病证表现是(  )

A恶寒B发热C恶风 D寒热往来 E恶热

27.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  )

A里热证B实热证C阴血亏虚 D阴虚内热 E气虚两亏

28.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姿体动作,了解病性的寒热虚实,阴证和虚证常表现为(  )

A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B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言

C患者卧时仰面伸足,常揭衣被,不欲进火者 D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不振者

29.张某,女,78岁,近日出现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喘促,舌质淡,舌苔白,脉迟缓。

辨证为(  )

A热证B阴虚 C心阳不足,水气凌心D肾气亏需

30.听声音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属阳、属热者,常表现为(   )

A语声低微,少言沉静 B语声洪亮而高亢,多言躁动

C喘息气短,呼吸不相接连D呃逆低怯无力,断续不接

31.疟疾的典型表现是(  )A潮热盗汗B寒热往来 C寒战和高热有规律的交替 D恶寒、发热

32.《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告知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应该做到(  )

A一视同仁 B诚挚体贴 C冷嘲热讽D区别对待

33.《理论骈文》说到“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甚于服药者矣”,情志护理中称之为(  )

A说理开导B释疑解惑 C移情易性 D发泄解郁

34.“郁者发之”,在临床实践中,鼓励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属于情志治病中的(  )

A移情胜情B暗示疗法C顺情从欲 D发泄解郁

35.情志制约法,方法正确的是(  )

A“忧伤肺,喜胜忧” B“怒伤肾,悲胜怒”C“喜伤心,忧胜喜”D“恐伤肾,喜胜恐”

36.三国演义有“望梅止渴”的典故,延伸至临床的情志护理是属于(  )

A说理开导B释疑解惑 C暗示疗法 D发泄解郁

37.为患者提供支持系统,积极争取患者的家属、亲朋好友、同事及社会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法最符合情志护理中的(  )A移情易性 B顺情从欲 C说理开导D发泄解郁

38.寒证、痛证、淤血或惊风,面色常表现为(  )

A面色灰暗B面色鲜黄 C面色发青 D面色恍白

39.若患者形体肥胖,肤白无华,伴精神不振,常为(  )

A阴精亏需 B阳气不足 C肾精不足D浮阳上越

40.脉来弦涩,多属(  )A气血两亏B阴虚 C气滞血瘀 D表证

二、多选题(以下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情志致病会导致气机逆乱,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怒则气上 B忧则气消 C喜则气缓D恐则气下 E惊则气结

2.情志致病,不正确的是(  )A怒伤肝B喜伤心 C思伤胃 D悲伤肾 E忧伤肺

3.病室光线宜暗的病证有(  ) A热证 B阳虚患者 C神经衰弱 D痉证 E癫证

4.失神病人表现为(  )

A呼吸异常B言语不休 C寻衣摸床 D手撒肢冷 E两目晦暗

5.预防情志致病的方法有(  )

A保持乐观情绪  B避免七情过激 C忌吃燥热食品 D保持充足的睡眠 E多参加社会活动

6.情志护理的原则有( )

A诚挚体贴,一视同仁 B评估情志,因人施护 C避免刺激,稳定情绪 D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E说理开导,健康教育  

7.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  )

A病因辨证 B三焦辨证 C卫气营血辨证 D经络辨证 E气血津液辨证

8.见患者面色呈黑色,多为(  )A热证 B寒证 C痛证 D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