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3050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docx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

学校:

________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学号: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同学们参加了运动会后。

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掷实心球成绩为6.5mB.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C.女子800m成绩为40sD.跳远成绩为50m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

A.日B.小时C.分D.秒

3.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4米/秒B.5米/秒C.4.2米/秒D.4.5米/秒

5.在马航失联搜救中,我国某搜救小组为看清海面情况,飞机急速下降,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名搜救队员看到大海向他迎面扑来,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远处的白云B.他乘坐的飞机

C.海面的巡逻舰D.大海

6.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8.14cmB.48.17cmC.48.15cmD.48.16cm

7.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A.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B.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

C.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D.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

8.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的“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你根据诗词中的信息估算,轻舟(船)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20km/hB.45km/hC.90km/hD.180km/h

二、多选题(共6小题)

9.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时间流逝

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10.“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地球,两者都是运动的

D.相对于地球,“神舟飞船”是运动的,“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11.分析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的对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孩子们认为地面前进了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运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D.以上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2.下列数据中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C.济南市北园高架路段限速80m/s

D.百元人民币的宽度约为8cm

13.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1min相遇

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6min后将追上

14.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

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

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

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

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

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

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

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5.甲、乙两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比为2:

1,在30s内,乙比甲多走30m,则v甲=    ,v乙=    。

16.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

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

参赛者

成绩(秒)

14.2

13.7

13.9

1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10m的路程时用了2s,则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此物体在1s末速度的大小    ;它通过75m路程所需的时间为   。

18.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

车轮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    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

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    实际行驶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15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v3=

;方法2:

v3=(

+

)÷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五、解答题(共6小题)

20.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宽182.5   ;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  ;

(3)一张纸厚度0.09   。

21.这是警方在一案发现场取得的一张罪犯的脚印,经过测量,其长度是25.7cm,刑侦人员估计,此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根据数据你猜想一下,刑侦人员是如何来估计罪犯的身高的?

你的身高是多少?

估计你的脚长大约是多少?

22.给你一把20cm长的刻度尺,怎样很快地粗略测出一栋七层楼房的高度。

23.根据你的生活观察,你认为你手拿小石子,放手后,由静止开始下落,属于哪一类机械运动。

为什么?

24.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

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

”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25.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距离在6~8m左右。

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男子1000m的成绩在5min20s=320s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女子800m的成绩在5min20s=320s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跳远的成绩在4.5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2.【分析】时间的单位有天、时、分钟和秒,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解答】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是主单位是秒。

故选:

D。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

3.【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根据对常见长度值及其单位的了解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物理书的长是22.5cm=2.25dm,不合题意;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mm=0.71cm,不合题意;

C、茶杯的高度是9.5cm,符合题意;

D、黑板的宽是1.28m=128cm,不合题意。

故选:

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4.【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

【解答】解:

由v=

得:

物体的路程s1=v1t1=3m/s×2s=6m,

s2=v2t2=5m/s×3s=15m,

s=s1+s2=6m+15m=21m,

物体的平均速度v=

=

=4.2m/s。

故选:

C。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5.【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在飞机降落的时候,“大海向他迎面扑来”研究的物体是大海,大海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大地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一个与大地之间距离越来越小的物体为参照物。

选择他乘坐的飞机就可以。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6.【分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等于测量数据之和除以测量的次数。

【解答】解:

课桌的宽度为L=

≈48.16cm。

故选:

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刻度尺量程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最小分度值代表着刻度尺的精确度,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应选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

A、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但精确度低,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也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

D、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不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

8.【分析】从诗中可以看出,单程为一千里的路程,一天就可以走个来回,根据公式

可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

平均速度V=

=

≈41.7km/h。

故选:

B。

【知识点】速度的计算

二、多选题(共6小题)

9.【分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

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时间流逝,不是物体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波,是海水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春风拂面,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

ACD。

【知识点】机械运动

10.【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

故A正确;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

A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图中问题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说法。

【解答】解:

A、以汽车为参照物,地面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孩子们认为地面前进了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与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与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故D错误。

故选:

A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温度、时间和长度等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分65次,故A错误;

B、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米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一秒,因此,选项中1.2m/s与此最接近。

故B正确;

C、济南市北园高架路段限速80km/h,故C错误;

D、百元人民币的宽度约为8cm,故D正确。

故选:

B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13.【分析】A、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C、分别求得甲乙的速度,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相遇时间;

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路程相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追上时间。

【解答】解:

A、由图象看出甲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看出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错误;

C、甲车速度v甲=

=

=20m/s,乙车速度v乙=

=

=12m/s,

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由v=

可得,相遇时间t=

=

=60s=1min,故正确;

D、乙先出发4min,所走路程为s″=v乙×t′=12m/s×4×60s=2880m,

2880m+v乙t=v甲t,即2880m+12m/s×t=30m/s×t,

解得t=360s=6min,故D正确。

故选:

AC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4.【分析】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图中相邻两个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只要根据通过的路程就可以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下落过程中,水滴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时间间隔相等,所以判断速度逐渐变大,A正确。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于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也就是说全部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于前一半时间内通过距离的2倍,所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

C、解析过程同B,故C错误。

D、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即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平均速度也越来越大。

故D正确。

故选:

ABD。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5.【分析】已知路程关系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甲乙的速度之比;

根据甲乙的路程关系,根据公式v=

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

【解答】解:

甲、乙的速度之比:

v甲:

v乙=

=

=1:

2;

即v乙=2v甲,

根据题意可知:

s乙﹣s甲=v乙t﹣v甲t=2v甲t﹣v甲t=v甲t=30m,

所以v甲=

=

=1m/s;

则v乙=2v甲=2×1m/s=2m/s。

故答案为:

1m/s;2m/s。

【知识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6.【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路程大、运动得快;

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运动得快。

【解答】解:

三同学跑的路程都是100m,乙用的时间最少,乙跑的最快,是第一名。

采用的方法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的跑的快。

故答案为:

乙;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的跑的快。

【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17.【分析】由速度公式可求得速度,由匀速运动的定义可求得1s末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可求得时间。

【解答】解:

速度为:

v=

=

=5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即1s末的速度也为5m/s;

通过75m所需的时间t=

=

=15s

故答案为:

5m/s,5m/s,15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8.【分析】当轮胎有了磨损后,齿轮的传动会超前于轮胎的实际转速,这样,记录的里程就比实际里程大了,此时时速表显示的时速比实际速度大,行驶相同的路程,就需要用较长的时间。

【解答】解:

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大于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

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小于实际行驶时间。

故答案是:

大于,小于。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测量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表中数据对应的物理量;由图示刻度尺可求出小车的路程,小车两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是小车的路程;由秒表可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两秒表示数之差是物体的运动时间;

(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已知小车的路程及对应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3)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得出结论;

(4)现在路程一定,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

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

增大斜面角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

【解答】解:

(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甲到乙的时间t1=2s,则v1=

=

=13m/s;

由图象知,由乙到丙的路程为64.0cm,则乙到丙的平均速度v2=

=

=16m/s;

甲到丙的距离s3=90.0cm,时间t3=6s;

(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

方法2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

甲至丙的路程s3=9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

=

=0.15m/s;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1)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64

90

时间t/s

2

4

6

平均速度v/(cm/s)

13

16

15

(2)方法1;0.15;

(3)不是;

(4)增大斜面角度。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五、解答题(共6小题)

20.【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

(1)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25cm=182.5mm左右;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h;

(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90μm=0.09mm左右。

故答案为:

(1)mm;

(2)h;(3)mm。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21.【分析】脚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b=7a+3.04.a表示脚的长度,b表示身高,知道身高可估计脚长,知道脚长可估计身高。

【解答】解:

根据脚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b=7a+3.04.得:

若脚印长度是25.7cm,则身高是:

b=7a+3.04=7×25.7+3.04≈183(cm);

自己身高是170cm,脚长大约是:

170cm=7a+3.04.则a≈23.9cm。

答:

刑侦人员是根据脚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b=7a+3.04估计罪犯的身高的;自己身高是170cm;估计脚长大约是23.9c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22.【分析】由于七层楼的高度过大,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所以要用“量小求大法”(可先选取一个小物体或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取其长度,然后设法测出大物体与小物体(或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得大物体的长度)测量。

【解答】答:

首先用刻度尺测出一级台阶的高度h0,然后数出一层楼的台阶数n,则七层楼的高度大约为L=7nh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23.【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解答】答:

放手后,小石子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机械运动

24.【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答:

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25.【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此类问题汽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南、向北,可分别分析。

【解答】答:

列车上的乘客和车一起向南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可能有三种运动状态:

①静止,汽车相对于列车距离增大,相对于列车向后退;

②向北运动,汽车相对于列车距离增大,相对于列车向后退;

③向南运动,要相对于列车距离增大,汽车必须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