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260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9机井技术规范.docx

109机井技术规范

109_机井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机井技术规范

Technicalcriterionforwaterwells

SL256—2000

主编单位: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

2000年10月l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机井技术规范》

SL256—2000的通知

水国科,2000,388号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农村水利司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机井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机井技术规范》SL256一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

本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

前言

为了总结经验,推广科技成果,提高机井建设与管理水平,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机(1992)47号文要求,对1986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的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通过北方17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组织从事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县水利局及凿井队、制管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对原规范实施中需修订的有关意见的基础上,于1997年3月成立规范修订编写小组。

1998年7月、11月两次统稿会后,完成了规范讨论稿。

1999年5月经修订编写小组讨论并修改后,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印发至北方17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川等省水利厅(局)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征求意见并修改后,于2000年3月完成了规范送审稿,2000年4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专家审查,完成了规范报批稿。

SL256一2000《机井技术规范》包括总则、机井规划、机井设计、机井施工、机井配套与管理,共5章130条及《机井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对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的主要部分,包括以下几方面:

——增加了工业与生活供水机井的内容,更名为《机井技术规范》。

——将井灌区规划章改为机井规划;将井灌区规划、井灌区改建规划、井渠结合灌区规划三节并为一节,改为农业供水机井规划;增加了工业与生活供水机井规划一节;并将井灌工程经济评价节改为机井工程经济评价。

——将机井设计章内基岩管井设计节并入管井设计节。

——将机井配套与管理章内井灌区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节,

改为机井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了喷、微灌内容。

——统一技术用语。

——增加新内容,突出了重点,修改了部分技术指标。

本规范解释单位: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

河北省水利厅

河南省水利厅

山东省水利厅

黑龙江省水利厅

吉林省水利厅

新班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

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陈梅芬金光炎滕明柱

徐维贤李景文郭良

孙福文李成民张平

李秋成朱志新

1总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机井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规范适用于农业、工业与生活供水机井的建设与管理。

1(0(3机井规划与设计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1(0(4机井建设所用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必须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1(0(5机井建设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机井规划

2.1规划原则

2(1(1机井规划应在水利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兼顾流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规划区内国民经济近期和远景发展的需要。

2(1(2应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

2(1(3在长期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应限量开采;对已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地区,应停止开采;滨海地区,应严防海水入侵。

2(1(4在规划区内应避免污染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

2(1(5应节约用水,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

2(1(6应作出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择优选定。

2(1(7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活用水应符合GB5749一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实行优质优用。

2(1(8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应参照SL,T183一96((地下水监测规范》进行。

2(2基本资料

2(2(1规划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应包括:

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及特征,表层土壤类别与分布情况;山丘、平原、耕地、林地、草原、沙漠等面积;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气温,无霜期、冻土层深度。

2(2(2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应包括:

地质、构造与岩性分布及其特征;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组)的分布及富水性、埋藏与开采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各层水力联系和互补关系;地下水化学类型特性及变化规律。

2(2(3地下水及地表水利用情况应包括:

已建成机井数,配套机2

井数,机井利用率,农业、工业、生活实际开采地下水量;用水制度与用水技术,水的利用率;地表水工程设施的数量、现状、效益和利用情况;水早灾害情况。

2(2(4社会经济情况及技术经济条件应包括:

规划区内的人口、劳力、人均收入,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复种指数,单位面积产量;工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的现状和总量;打井队数量、装备、技术资质和管理水平;能源、建材、交通、环保投入能力和投资方式。

2(3地下水资源评价

2(3(1进行机井规划,应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水量和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应为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水,必要时对2,5g,L的微咸水也应作出评价。

2(3(2地下水资源评价宜采用地下水均衡法计算。

应提交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年(P=55%、75,、95,)的地下水补给量和可开采量。

对于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和某些为专门目的设立的试验区,可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并应与地下水均衡法的结果作出比较。

2(3(4地下水补给量应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河渠湖库渗漏、补给量、山前与区外侧渗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井灌回归补给量、越流补给量和人工回灌补给量。

1、降水入渗补给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3

4

5

2(3(6地下水可开采量可采用以下方法:

l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并有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的地区可采用可开采系数法,即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技术水平,确定该地区的可开采系数(其值小于1),以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与可开采系数的乘积,做为该地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

2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采量调查统计较准、多年开采后未造成水位持续下降和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的地区可采用实际开采量调查法,即将统计的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做为该地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

6

3具有包括丰、平、枯水年份的较长系列(不少15年)降水量等有关资料的地区可采用多年调节计算法,即根据开采水平、用水要求以及地下水补给量,通过多年调节均衡计算,分析地下水多年的补给与消耗均衡关系以及地下水位的逐年变化,确定可开采量及相应的开采深度。

4缺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和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地区可采用类比法,即根据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地下水可开采模数,类比估算地下水可开采量。

5区域几何形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可采用模拟模型计算法,即采用模拟模型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

2(3(7地下水质量评价,应按GB,T14848一93《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

2(3(8规划区地下水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年(P=50,,75,、95,)的地下水补给量与补给模数。

2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年(P=50%、75,、95,)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可开采模数及其相应的地下水位降深。

3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污染情况。

4开采条件下对本区和邻区的环境影响。

2(4农业供水机井规划2(4(1农业供水机井规划应包括井灌区规划、井灌区改建规划及井渠结合灌区规划。

2(4(2供需水量平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l需水量应包括不同灌水技术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林、牧、副、渔等近期和远期的需水量。

灌溉用水量可根据井灌区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量、降水可利用量、不同灌水技术等资料,按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年(P=50,、75,、95,)分别计算。

2供水量应根据本规范2(3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确定。

7

8

2(4(7应在规划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井和地段进行布设,其内容应包括:

井网布置、机井结构与配套设备、地面渠系、低压输水灌溉管道、喷微灌设施、电网布置以及投资估算等。

2(4(8应根据各分区有代表性的地段估算出的工程量和投资,推算出整个规划区内总工程量与总投资。

2(4(9提交的成果应包括井灌区规划报告及其有关附件。

2(4(10由于机井布局不合理、经济效益低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井灌区,应作改建规划。

2(4(11改建规划内容应包括:

供需水量平衡计算以及农业结构、现有机井布局、配套设备、供电线路、田间工程的调整方案。

2(4(12已建成的有成井条件的渠灌区和有引用地表水灌溉条件的井灌区,可建成井渠结合灌区。

2(4(13井渠结合灌区规划内容应包括:

供需水量平衡计算与水资源重新分配,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运用与调度,井数与井距,井、渠合理布局方案。

2(5工业与生活供水机井规划2(5(1以机井为水源的城市、乡镇(以下简称城乡)工业与生活供水工程规划应依据城乡供水工程总体规划进行。

2(5(2规划内容应包括:

工业、生活用水总量预测,供水范围和工程规模选定,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水质、水压确定,输配水系9

统布局方案等,并应进行综合评价。

2(5(3地下水水源地应建在水量、水质有保证且易于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地段。

2(5(4地下水总用水量应根据水资源状况、城镇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2(5(5自备供水机井的水量应纳入当地规划供水总量之内。

2(5(6同一规划区内既有工业用水,又有生活用水时,应进行统一供水规划。

根据优质优用原则,采用分质供水系统。

2(5(7城市用水量指标应按GB50282一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执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可采用40,120L,(人?

d),大家畜用水量定额40,6OL,(头?

d),小家畜用水量定额一般采用5,10L,(只?

d)。

2(5(8规划时地下水动态监测除应符合SL,T183一96外,尚应符合GBJ27一8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有关规定。

2(6机井工程经济评价

2(6(1兴建大、中型井灌区时,应按SL72一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进行建设项目评价。

兴建小型井灌区时,可按本规范所列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2(6(2机井工程投资,即工程建成所需的一次或分次投入的全部资金,应包括建井、配套设备、输变电工程、附属建筑物等以及其他费用。

多个部门共同使用的机井工程,其投资应按规划用水量比例进行分摊。

2(6(3年费用应包括年管理运行费和折旧费。

年管理运行费应包括机井工程在正常运行中的能源消耗费、维修费和管理费。

1)能源消耗费可根据动力情况,分别选用以下各式计算。

电动机配套新机泵的装置效率不低于45%时,可按下式计算:

1O

11

2(6(4机井工程经济效益应包括灌溉的经济效益、工业与生活供水的经济效益。

1机井工程灌溉经济效益的增产值应按已发生年份的实际增产值计算。

计算期内的未发生年份应按包括丰水、平水和枯水年份在内的多年平均增产值计算。

农业技术措施基本相同时,增

12

13

14

2(6(6机井工程财务支出应包括总投资、年管理运行费和利息等费用。

财务收入为机井工程增加的财务收益。

已发生年份应按财务实际收入和支出进行计算,未发生年份应按预测值计算。

2(6(7机井工程财务评价可采用财务还本年限、财务效益费用比、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贷款偿还年限等指标表示。

15

3机井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机井设计应根据机井规划、建井用途、需水量、水质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

3(1(2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井方案,进行机井设计。

3(1(3滤水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

2有足够的进水面积;

3有效防止涌砂;

4避免堵塞,防止腐蚀。

3(2机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

3(2(1机井设计出水量与降深,应采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

3(2(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探采结合井的实测资料或根据附近同类条件的机井资料确定;也可选用经验公式或理论公式计算。

3(2(3成井后均应进行试验抽水,予以校正。

3(3管井设计

3(3(1管井结构包括井口、井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

3(3(2管井轴线垂直度,即井孔倾斜度。

井孔必须保证井管的安装,井管必须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

泵段以上顶角倾斜:

安装长轴深井泵时不得超过l?

;安装潜水电泵时不得超过2?

泵段以下每百米顶角倾斜不得超过2?

,方位角不能突变。

3(3(3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需水量和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4井孔和井管直径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16

17

18

l)对于穿孔过滤器,其穿孔管为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棍凝土管加工或预制成的圆孔或条孔滤水管。

各种管材适宜深度和开孔率,应按表3(3(5和表3(3(7一l的规定取值。

穿孔管外应垫筋、包网、填砾。

网眼尺寸应等于或略小于滤料粒径的下限。

2)对于缠丝过滤器,其穿孔管为钢管、铸铁管、钢筋棍凝土

管加工或预制成的圆孔或条孔滤水管,也可用钢筋骨架管。

各种

管材适宜深度和开孔率,应按本规范表3(3。

5和表3(3(7一1

的规定取值。

穿孔管外垫筋、缠丝、填砾,缠丝间距应等于或略

小于滤料粒径的下限,最大间距应小于5mm。

3)无砂混凝土过滤器为无砂混凝土井管,粘接后外部用4一8

根竹片、镀锌铁丝捆扎以增加其整体性,然后填砾。

其技术标准如下:

骨料粒径按表3(3(7一2

的规定选用

原料和配方宜采用普通硅

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

骨料为硅质砾石;灰骨比为1:

4(5,l:

6(重量比);水灰比为028,0(32。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轴向抗压强度不小于7(5,10N,mm,;渗透系数不小于400m,d;孔隙率不小于15,。

4)对于竹笼过滤器,其穿孔管的开孔率和外径确定与穿孔管缠丝过滤器相同,只是以管外编竹笼代替垫筋、缠丝,并在竹笼外包尼龙网、填砾,网眼尺寸应按滤料粒径的下限确定。

竹笼规19

格:

纵条15mm?

2mm(宽?

厚),横条6mm?

2mm(宽?

厚),垫条宽度依据穿孔管的大小与排列确定,厚度根据竹杆的厚度决定。

5)对于桥式过滤器,其滤水管由钢板冲压焊接而成。

壁外呈“桥状”,立缝为进水孔,一般不包滤网。

立缝宽度应等于或略小于滤料粒径的下限。

4)滤料应选用磨圆度好的硅质砂、砾石充填,滤料上部应高出过滤器上端,具体数值应根据含水层厚度、埋藏位置和回填滤料下移高度等因素而确定。

底部宜低于过滤器下端2m以上。

3非填砾过滤器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分别进行。

1)对于穿孔过滤器,其穿孔管直接与含水层接触,圆孔直径或条孔宽度应根据含水层颗粒的大小及其均匀度,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20

3)对于穿孔管缠丝过滤器,其穿孔管的圆孔直径一般为15,20mm;条孔宽度为10,30mm,长度为100,300mm,具体规格根据管材选定。

开孔率应按本规范表3(3(7一1的规定取值。

缠丝间距应按本规范公式(3(3(7一7)、(3(3(7一8)确定。

3(3(8沉淀管(孔)长度,根据井深和含水层岩性确定。

松散地层中的管井,浅井为2,4m,深井为4,5m;基岩中的管井,一般为2,4m。

3(3(9井管外部封闭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滤料顶部至井口段,采用粘土球或粘土块封闭3,5m,剩余部分可用粘土填实。

2井口周围,浅井可用一般粘土夯实,厚度不小于200mm;中、深井可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

21

3对不良含水层或非计划开采段,一般采用粘土球封闭。

如水压较大或要求较高时,可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闭。

选用的隔水层单层厚度应不小于5m。

封闭位置应超过拟封闭含水层上、下各不少于5m。

3(3(10自流井应根据水头大小确定封闭深度,并应增设闸阀控制水流,同时在井口周围浇注一层厚度不小于250mm、直径不小于1000mm的混凝土。

3(3(11基岩管井上部的安泵段,除完整和稳定的基岩可保留裸眼外,均应安装井管。

下部井段可根据岩石稳定情况,确定是否安装井管。

3(3(12在基岩破碎或有溶洞(充砂或不充砂)发育等岩石中成井时,其井身结构应根据岩石具体情况确定。

3(3(13基岩管井上部安装井管时,井管下端应嵌入完整基岩内1,2m,并用止水材料在管外封闭2(0,2(5m。

当上、下段均需安装井管时,在其变径处,应重合2,3m,并在重合部位进行封闭。

3(4大口井的适用

3(4(1大口井的适用条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地下埋藏浅、含水层渗透性强、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山前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干枯河床和古河道地段。

2基岩风化裂隙层较厚、地下水埋藏浅、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地段。

3浅层地下水铁、锰和侵蚀性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井管腐蚀大的地区。

3(4(2大口井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当地建材等因素选定圆筒形、阶梯形和缩径形。

3(4(3大口井井径和井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径应按设计出水量、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造价等因素确定,一般为2,5m。

2井深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厚度、地下水埋深、水位变幅和

22

3采用沉井法施工,井筒壁厚可按经验数值选用。

钢筋混凝土井筒,井径小于4m时,其壁厚上部为250mm,下部为350,400mm;井径大于4m时,上部为250,300mm,下部为400,500mm;砖石加钢筋砌筑的井筒,井径小于5m时,井筒壁厚上部为240,370mrn,下部为470,500mm;钢制井筒井径为2,3m时,可用厚度为10,15mm钢板卷焊,开孔率应为30%。

3(4(5刃脚和底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刃脚上端宽度:

钢筋混凝土井筒为井筒厚度加100,200mm,砖石井筒为井筒厚度加150,250mm;刃脚下端宽度:

一般比井筒厚度小50,100mm;刃脚高度:

钢筋馄凝土井筒为1(0,1(5m,砖石井筒为1(2,1(5m。

刃脚斜面与平面夹角可采用50?

65?

2底盘规格:

高为0(3,0(4m,内径与井筒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井筒外径。

一般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每块重量可根据施工条件选定。

3(4(6大口井进水结构设计应包括井底进水、井壁进水和井底井23

2井壁进水结构设计应包括干砌砖石井筒利用砌缝进水;浆

砌砖石井筒利用插入的短管进水;钢筋混凝土井筒,应预留不同24

3(5辐射井设计

3(5(1辐射井适用条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透水性强,有丰富补给水源的粗

砂、砾石、卵石地区。

2、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透水性良好,有补给水源,含水

层25

埋深在30m以内的粉、细、中砂地区。

3裂隙发育、厚度大于20m的黄土裂隙含水层。

4透水性较弱、厚度小于10m的粘土裂隙含水层。

3(5(2集水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水井井径应根据水平钻机尺寸、施工与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小于2(5m。

2井深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出水量等因素确定。

井底应比最低一层辐射孔位置低1,2m。

黄土源下的河谷阶地应保持水下深度10,15m;黄土源区应保持水下深度15,20m。

3集水井井筒的结构设计,因施工方法不同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1)沉井法施工的井筒结构,可参照本规范3(4大口井设计的有关规定。

2)漂浮下管法施工的井筒结构,当井深小于20m,可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预制的钢筋混凝土井筒,壁厚120,150mm;当井深20,40m,可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预制的钢筋混凝土井筒,壁厚150,200mm。

每节井筒高度一般为1(0m左右。

集水井最下一节为带底的井座。

均需根据应力计算配置构造筋与受力筋。

4集水井均需封底。

在黄土和粘土裂隙含水层中也可不封底。

3(5(3辐射孔设计应包括辐射孔的布置和辐射管(孔)的结构设计。

辐射孔的布置应按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l)集取河流渗漏水时,集水井应设在岸边,辐射孔伸入河床底部。

2)在均质、透水性差、水力坡度小的地区,辐射孔宜均匀水平对称布置。

3)含水层厚度大的地区,可设多层辐射孔。

2辐射管(孔)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26

1)粗砂、卵砾石含水层,辐射管为预打孔眼的滤水钢管,采用顶进法施工,滤水钢管外径一般为89,150mm的无缝管,滤水孔直径一般为6,8mm,开孔率一般为3,,8,,管外不包滤网,滤水钢管长一般为10,15m。

2)粉、细、中砂含水层,辐射管为双螺纹无毒塑料滤水管,采用套管法施工,滤水管外径一般为60,70mm,开孔率一般为1(4%,3(0,。

塑料滤水管外必须包扎40,60目的尼龙网套,管长一般为15,30m。

3)在砂、砾类含水层中,含水层厚度小于l0m,辐射滤水管布设一层,6,8条;含水层厚度大于l0m,布设2,3层,每层6,8条。

辐射管的水平位置应高出含水层底板0(5m。

4)黄土裂隙含水层中的辐射孔可不安装滤水管,一般布设一层,6,8条;含水层厚度大的可布设2,3层,每层6,8条。

孔径一般为120,150mm,孔长一般为80,120m。

浅层粘土裂隙含水层辐射孔也可不安装滤水管,一般布设一层,3,4条,孔径一般为110,130mm,孔长一般为20,30m。

5)辐射管(孔)允许最大进管流速经验值选取:

砂砾石含水层-0(03m,s;细砂含水层0(01m,s。

黄土裂隙含水层防冲流速为0(7,0(8m,s;粘土裂隙含水层防冲流速为0(5m,s。

3(6设计成果

3(6(1提交设计文件主要包括:

机井(管井、大口井、辐射井)结构设计的依据和成果;机井设计出水量和相应的水位降深;对水质的要求;对施工的要求;对配套设备选择的建议。

3(6(2提交机井井位处预测的地层柱状图和可供施工的机井结构设计图。

27

4机井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新建机井,应满足规划、设计要求,必须由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等级的凿井队施工。

4(1(2机井施工必须确保安全与成井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发生。

4(1(3机井施工应编制施工设计任务书,做到安全、低耗、优质、高效。

4(2管井施工

28

2根据设计井孔位置,安装钻机时,井孔中心距电话线至少10m;距地埋电力线路及松散层旧井孔边线的距离至少5m(基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