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事故分析与处理电子书.docx
《建筑事故分析与处理电子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事故分析与处理电子书.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事故分析与处理电子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
一、目的
1、从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训,以改进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2、掌握事故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重要性
1、《建筑法》要求
(1)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
(2)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3)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投诉。
2、是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
3、能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
4、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
5、可有效地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二节 建筑结构事故的类别及原因
一、 建筑结构各项功能要求
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作用(如地震、爆炸、撞击作用)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二、质量事故分类
当建筑结构因工程质量低下而不能满足上述功能要求时称为工程质量事故。
(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
1、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
(1)重大事故或倒塌事故:
引起人员伤亡
(2)严重危及安全的事故:
如墙体开裂、构件断裂
(3)影响使用的事故:
如漏雨、变形过大、隔热、隔声问题
(4)仅影响建筑物外观的事故
2、按事故发生的阶段分
(1)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2)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3)改建时或改建后引起的事故
3、按事故发生的部位分
(1)地基基础工程事故
(2)主体结构工程事故
(3)装修工程事故
4、按结构类型分
(1)砌体结构工程事故
(2)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
(3)钢结构工程事故
(4)组合结构工程事故
建设部规定:
重大质量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一般质量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5千~10万元。
质量问题:
直接经济损失5千以下。
事故等级:
一级事故:
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二级事故:
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300万元。
三级事故:
死亡3~9人,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100万元。
四级事故:
死亡2人以下,重伤3~19人,直接经济损失10~30万元。
三、常见事故原因
1、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无证设计,违章施工。
2、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太大。
3、材料性能不良,构件制品质量不合格。
4、设计构造不当,结构计算错误。
5、不按图施工,乱改设计。
6、不按规范要求施工,操作质量低劣。
7、施工管理混乱,施工顺序错误。
8、施工或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规定,地面堆载太大;
9、温、湿度等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化学腐蚀。
10、其他外因作用:
如大风、爆炸、地震等。
第三节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一、 事故分析处理的一般步骤
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事故分析一般程序
二、事故调查
1、基本调查
(1)工程情况:
地理环境、结构的特殊性、工程进度等。
(2)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见证人、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
——现场调查。
(3)地质水文资料:
(4)设计复查:
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水平、资历,计算简图、计算结果。
(5)施工检查:
施工记录、监理日记,是否按图施工等。
(6)使用情况调查:
房屋用途、使用荷载、腐蚀性条件、使用变更、维修记录等。
2、补充调查
在基本调查后还不能正确分析事故时,才做补充调查——结构和材料检测工作
三、原因分析
目的:
分清事故的性质、类别及其危害程度,并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常见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类:
(1)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无证设计,违章施工;
(2)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太大;
(3)材料性能不良,构件制品质量不合格;
(4)设计构造不当,结构计算错误;
(5)不按图施工,乱改设计;
(6)不按规范要求施工,操作质量低劣;
(7)施工管理混乱,施工顺序错误;
(8)施工或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规定,地面堆载太大;
(9)温、湿度等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化学腐蚀;
(10)其他外因作用:
如大风、爆炸、地震等。
四、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有:
事故情况全部调查清楚;事故性质(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缺陷)区分明确;事故的具体原因已经找准;事故处理的目的、要求、措施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已经统一;事故处理的合适时间已经选定。
对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满足使用要求;安全可靠,不留隐患;经济合理;处理方便、安全;处里用的机具、设备、材料及技术力量能够满足要求。
常用的事故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建筑修补,封闭保护;地下工程防渗、堵漏;复位纠偏;地基加固;减少部分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减少结构内力:
结构补强;修改设计,或部分拆除重建等。
处理步骤:
1、确定处理方案
2、专家会商——最终下结论(处理意见)
3、处理方案实施
4、出具调查、处理报告
第四节 结构可靠度的评判依据和原则
一、评判依据
按不同时期、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1、单一安全系数评判方法
K实= [K]
式中 K实——实际构件强度验算的安全系数;
R实——构件的实际抗力,采用实测强度按规范公式计算。
注意,材料实测强度应采用设计计算值,若实测材料强度的平均值为,均方差为,则设计计算值采用-2;=
S实——构件实际承受的内力,可按事故发生时的实际荷载计算;
[K]——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可按有关规范查用;
——强度检验的修正系数,与检测方法,检验精度有关。
2、直接加荷试验评定方法
K实=
式中:
q实——实际荷载,
q标——设计需要的承载力的标准值。
一般q实取某种极限值,如挠度达到l/50(l为跨度),或裂缝达到目的1.5㎜或 q≥(1.5~2.0)q标,则就停止试验,取这时的荷载为q实。
三、按房屋可靠性评定标准检定
式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一般结构取1.0,重要结构取1.1,临时的、次要的结构可取0.9;
S——作用效应,考虑了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后的实际荷载作用,环境作用,约束变形的作用效应;
R——结构的抗力,按点测材料强度计算,但要考虑材料分项系数。
材料的强度由实测结构推断。
若实测强度的平均值为fm,标准差为,则设计强度可取
R=
式中:
为材料分项系数
对砌体 =1.5
对混凝土 =1.35
对钢筋 =1.1(热轧Ⅱ、Ⅲ、Ⅳ级,冷拉Ⅰ级钢筋)
=1.15(热轧Ⅰ级钢筋)
=1.2(冷拉Ⅱ、Ⅲ、Ⅳ级钢筋)
结构可靠度等级:
分4级:
A、一级,满足规范要求。
B、二级,略低于规范要求,但不影响正常使用。
C、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影响正常使用,但不致于马上倒塌,应采取加固措施。
D、四级,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随时会发生事故。
第二章 砌体结构工程
第一节 砌体结构事故原因
一、设计方面原因
1、设计马虎、不够细心:
套用图纸,参考设计,荷载计算不准确,计算简图与实际构造不符。
2、整体方案欠佳:
空旷房屋(层高大、横墙少),大梁下局部压力大等。
3、忽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
4、未注意构造要求:
重计算,轻构造。
二、施工方面原因
1、砌筑质量差:
工人技术差,接槎不正确,砂浆不饱满,上下通缝过长等。
2、在墙上任意开洞,或拆了脚手架后脚手眼未及时填好或填补不实,设备管线敷设等过多的削弱了断面。
3、墙体高、横墙间距大,未封顶前为悬臂结构。
(应加临时支撑)
4、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砖、水泥;砂浆配合比不准等。
三、使用方面原因
1、改变房屋结构
2、改变使用用途
第二节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析及预防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1、产生原因: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附加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裂缝。
裂缝大致方向与主拉应力方向垂直。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见图2~图7。
图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一
图3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二
图4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三
图5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四
图6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五
图7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示例六
2、预防措施:
(1)合理设置沉降逢:
宽度,缝内清洁;
(2)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
(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5)建筑物体形:
长/高要小;
(6)相临建筑物要有一定的间距(临近建筑物荷载大时)。
二、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1、产生原因:
冻胀土体向上隆起,建筑物某提局部被顶起来(见图8)。
多发在寒冷地区的一、二层小型建筑物,且基础浅埋。
图8 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示例
2、预防措施:
(1)一定要将基础的深度到冰冻线以下;
(2)换土(非冻胀土);
(3)用单独基础,采用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梁下留空隙。
三、温差引起的裂缝(图9~图12)
1、产生原因:
(1)砌体过长:
砌体收缩上层大而在基础处较小;
(2)混凝土屋盖、混凝土梁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
图9 温差引起的裂缝示例一
图10 温差引起的裂缝示例二
图11 温差引起的裂缝示例三
图12 温差引起的裂缝示例四
2、预防措施:
(1)设置伸缩逢;
(2)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伸缩逢的合理做法,使之能起作用;
(3)屋面现浇或装配式有整浇屋面时要留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后再浇筑中间的混凝土;
(4)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节;
(5)遇有长的现浇混凝土悬挑梁、圈梁时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逢。
四、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图13~图15)
1、产生原因:
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力
图13 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示意一
图14 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示意二
图15 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示意
2、预防措施:
(1)按规范设置圈梁并应闭合
(2)设置构造柱
五、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图16~图18)
图16 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示意一
图17 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示意二
图18 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示意三
例:
图19
工程与事故概况:
某职工宿舍为三层砖混结构,纵墙承重。
楼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支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横梁上。
屋盖为双曲扁壳。
承重墙厚为一砖,标号为75号(MU7.5)。
宿舍工程6月初开工,7月中旬开始砌墙,9月份第—层楼砖墙砌完,10月份接着施工第二层,12月份
屋面部分的砖薄壳砌完。
当三楼砖墙未砌完,屋面砖薄壳尚未开始砌筑,横隔墙也未砌筑时,在底层内纵墙(走道墙)上,发现裂缝若干条。
裂缝位置见图19。
裂缝的形式上大下小,始于横梁支座处,并略呈垂直状向下,一直延伸至离地坪面约1m处为止,长达2m多。
裂缝宽度最大为l~1.5mm,有两处裂缝略呈“八”子形向下延伸。
外纵墙的梁支座下面,同样亦发现一些形式相仿的裂缝,但不甚明显,也没有内纵墙那样普遍和严重。
原因分析:
本工程设计套用标准图,但是砌筑砂浆原设计为25号(M2.5)混合砂浆,实际使用的是石灰砂浆。
按照当时的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进行验算,施工中砖砌体抗压强度仅达到原设计的
50%左右。
此处还由于取消了原设计的梁垫,因而造成砌体局部承压能力下降了60%左右。
此外.砌筑质量低劣,如灰缝过厚,且不均勾,灰浆不饱满,砌体组砌质量差,横平竖直不符合要求等.当砌体负荷后,灰缝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也促使墙面裂缝。
六、裂缝处理方法
1、不危及安全的:
(1)压力灌浆发
(2)灰逢内嵌上钢筋,然后再用砂浆填缝
2、危及安全的:
强度加固——补强
第三节 各种原因引起的事故
一、某包装车间扩建厂房倒塌事故
某车间12m跨,为扩大车间,由东端向北接出一段厂房,使车间成L形(见图20),扩建厂房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倒塌,造成4值施工人员死亡。
图20 包装车间平面
图21 局部剖面图
事故分析:
托墙梁与吊车梁基本在同一高度,如设计成整体,则屋面荷载、屋架及上段墙体重可
通过托墙梁传给带壁柱的墙体。
但设计者将托墙梁与吊车梁分开,中间空有70mm间隙(见图21),这样屋面传来的荷载与上段墙体只压在240mm×300mm的砖垛上,形成局部承压。
设计人员疏忽了,并未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经复核,这部分局部承压强度严重不足。
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某营业楼倒塌事故
图22 营业楼平面图
图23 营业楼剖面图
某供销社的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平面布置呈T字形(见图22、图23),前面沿大街的大开间为营业厅后面为住宅及办公用房。
底层层高为4m,二、三层的层高为3.7m。
地基良好,基础为毛石砌筑,承重墙为砖砌24培。
住宅及办公室开间4.8m,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营业大厅进深9m,采用300mm×800mm进深梁,梁板均为现浇,大梁支于24墙,加370mm×200mm的壁柱上。
墙体每层均设置圈梁,截面240mm×240mm、配筋412。
在B、E轴线上的大梁与住宅、办公室区段的外墙围梁连成整体。
平面上房屋的总长和总宽均不很大,故未设任何伸缩缝。
工程于1976年夏季开工,1977年4月中施工到第三层窗口上沿齐平,这时营业厅部分(大开间房)突然全部倒塌。
经现场查看,轴线①上的窗间墙全部倒向厅内,第二层楼面的轴线①上的梁头全部落地.而轴线②梁的支座基本上末动,但梁被折断。
三层楼面与住宅脱开而下坠。
从现场察看检查,施工质量合格,地基良好无下沉迹象。
经复核现挠梁板配筋,均偏于安全很多,那么倒塌原因何在呢?
事故分析
从事故现场看,营业厅倒塌是从底层砖墙破坏开始的。
因而人们大都倾向于营业厅带砖垛的窗间墒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但经反覆验算,承载力可满足要求。
砌筑质量合格,其至可以说是良好的。
进一步分析可以确认事故真正的原因是温度应力造成的。
砖混结构的温度应力是人们熟知的,但通常不进行计算,如建筑物长度过长,一般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即令有些建筑未设置伸缩缝,造成了墙体开裂,但一般也不至于导致房屋倒塌,因而设计人员往往不特别重视。
这里,因型体及房屋两部分结构不尽一致,温度应力成为引起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
从现场察看,可见在楼盖下的墙体有倒八字形裂缝。
这是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在其他房屋建筑上也常能见到。
因混凝上楼盖与砌体的温度系数不同、且混凝土干缩量大:
本楼房于夏季开工,施工到二层楼板时尚在初秋(当地平均气温在30℃以上),而随着施工进展到来年,则进人冬季(平均气温在1—5度)。
钢筋混凝土楼盖(包括圈梁)冷缩较大而受到础体的制约、当砌体强度不足以抗拒时发生裂缝。
在一般情况下,砌体一旦开裂,则等于约束解除.应力释放,残余变形不大,不致危及安全。
但在此情况不同。
在轴线⑨、⑩处,应力释放后应无问题。
但在轴线②处,因B、E且轴线上大梁与外墙梁相连成整体,混凝土梁冷缩产生的向内拉力,此梁上、下无砖墙阻挡,对墙体的力在轴线②、②问墙体开裂后大部分传到轴线①外墙L,加上○C、○D梁的收缩等于在墙垛上作用了向内的推力,从而造成墙体内倾、例塌,继向梁头下沉.拉倒窗间墙,最终造成倒塌事故。
三、挑檐、阳台塌落事故
1、因主筋放置不当而引起阳台折断(见图24)
图24
(1)钢筋放置位置不对
(2)支垫不妥,施工时浇筑混凝土的工人踩在上边把钢筋踩下去,或被浇筑的混凝土压到下面
2、因抗倾覆能力不足而引起翻倒
悬挑构件在抗倾覆力矩不够的情况下会发生翻到现象。
图25 悬挑构件受力示意图
构件抗倾覆要求:
第四节 砌体结构的常用加固方法
一、扩大砌体的截面加固
这种方法适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裂缝尚属轻微,要求扩大的面积不是很大的情况。
一般的墙体、柱均可采用此法。
加大截面的砖砌体中砖的强度等级常于原砌体相同,而砂浆应比原砌体中的高一级,且最低不低于M2.5。
1、新旧砌体咬槎结合
在旧砌体上每隔4~5皮砖,剔去旧砖成120㎜深的槽,砌筑扩大砌体时应将新砌体与之仔细连接,新旧砌体成锯齿形咬槎,可保共同工作。
图26 扩大砌体加固示意图
2、钢筋连接
在原有砌体上每隔5~6皮砖在灰缝内打入6钢筋,也可用冲击钻在砖上打洞,然后用M5砂浆裹着插入6钢筋,砌新砌体时,钢筋嵌于灰缝之中。
3、注意点:
原砌体上的面层必须剥去,凿口后的粉尘必须冲洗干净并湿润后再砌扩大砌体。
二、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
当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方法,次法常适用砖墙和砖柱。
1、截面形式
(1)单面外加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构件受拉一侧
(2)双面外加钢筋混凝土——双向均可能偏心或接近中心受拉
(3)四面包围——双向均可能偏心或接近中心受拉
(a) (b) (c)
图27 墙体外贴混凝土加固示意图
(a)单面加混凝土(开口箍);(b)单面加混凝土(闭口箍)
(c)双面加混凝土
(a) (b)
图28 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砖壁柱示意图
(a)单面加固;b)双面加固
注:
受压钢筋,横向箍筋间距300mm左右。
(a) (b) (c)
图29 外包混凝土加固砖柱示意图
(a)单侧加固;(b)双侧加固;(c)四周外包加固
注:
封闭箍筋,间距不超过150mm。
2、使用材料
(1)钢筋:
竖向受压筋8~12
横向钢箍4~6应有一定数量的闭合钢箍@300
(2)混凝土——C15或C20;砂浆——M7.5
3、注意点:
原砌体上的面层必须剥去,凿口后的粉尘必须冲洗干净并湿润后再砌扩大砌体。
三、外包钢加固
外包钢加固具有快捷、高强的优点。
用外包钢加固施工快,且不要养护期,可立即发挥作用。
图30 外包钢加固砖柱示意图
图31 外包钢加固窗间墙示意图
1、做法:
加固砌体四周粘贴角钢卡具临时夹紧固定焊上缀板去掉
卡具外粉水泥砂浆
2、材料规格:
角钢L505;缀板:
355或6012
3、注意点:
为保证外包钢能有效的传力,其下端应锚入基础,上端与梁、板应有良好的锚固措施。
四、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
图32 加固整片墙体示意图
图33 加固窗间墙示意图
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墙体是在墙提表面去掉粉刷层后,附设4~8组成的钢筋网片,然后喷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上密缀的砂浆层。
这样使墙体形成组合墙体,俗称夹板墙,夹板墙可大大提高砌体的承载力和延性。
面层厚度30~45㎜——水泥砂浆;45㎜——细石混凝土
五、增设圈梁、拉杆
1、增设圈梁
增设圈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
图34 加固砌体圈梁示意图一
图35 加固砌体圈梁示意图二
(1)形式:
钢筋混凝土圈梁:
120㎜180㎜,混凝土C15~C20;
配筋:
主筋410~414,箍筋5~6@200~250㎜
型钢圈梁:
槽钢、工字钢
(2)注意点:
为了使圈梁与墙体很好结合,可用螺栓、插筋锚入墙体,每隔1.5~2.5m可在墙体凿一洞口(宽120㎜),在浇筑圈梁时同时填入混凝土使圈梁咬合于墙体上。
做法如图35所示。
2、增设拉杆
为增加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止砌体开裂,可在砌体结构中加设拉杆,拉杆可用圆钢或型钢,如图36、图37所示。
图36 增设拉杆加固示意图一
图37 增设拉杆加固示意图二
六、其他加固方法
1、加过梁
图38 门洞加过梁示意图一
图39 门洞加过梁示意图二
2、加梁垫
当梁下局部承压不满足要求时,可在梁下增加梁托,常用的方法是托梁加垫,如图49所示。
图49 托梁加垫
1-砖柱;2-模板;3-现浇梁垫;4-钢筋混凝土梁
3、拆墙加柱
图50 拆墙加柱加固示意图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常见事故原因
一、设计失误引起的事故
1、因方案不妥:
未设伸缩缝;基础置于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未处理;主次梁支承受力不明确等。
2、计算错误
(1)漏算荷载:
屋面找坡未按平均厚度而只按檐口处厚度;次梁集中荷载;屋面施工荷载;雪荷载等。
(2)框架内力计算有误:
未考虑内力组合等。
(3)计算简化不当:
连续梁按简支梁计算等。
3、对突发事故缺少二次防御能力
4、对结构构造细节处理不当:
重计算,轻构造,预埋件设置不当,钢筋锚固长度不够等。
二、施工不良引起的事故
1、建筑业管理方面的原因
(1)不按图施工,甚至无图施工。
(2)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3)层层转包,施工人员技术低、素质差。
(4)进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5)不遵守操作规程,质检人员检查不力、马虎签证留下隐患。
(6)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无设计先施工,未勘测先设计,抢工期不讲质量。
2、施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原因
(1)模板问题
A、强度不足或整体稳定性差引起塌模。
B、刚度不足、变形过大造成混凝土构件歪扭。
C、木模未刨平,钢模未校正。
拼缝不严引起漏浆,造成麻面、蜂窝、孔洞等。
D、模板内部不平整、不光滑或未用脱模剂,造成脱皮、缺棱掉角。
E、过早拆模引起构件破坏。
(2)钢筋问题
A、钢筋锈蚀严重,使用前未除锈。
B、材质差:
塑性、韧性差,含硫、磷量过高。
C、钢筋点焊脆断。
D、钢筋错位:
如柱筋、悬挑构件。
E、钢筋接头不牢,同一截面接头多。
F、预埋件放置不当。
(3)混凝土施工问题
A、配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使用不当。
如:
添加膨胀剂一般6﹪~12﹪是合适的,超过12﹪时混凝土强度急剧下降。
[某工程为游泳池,有两盘加到16﹪,施工时正值夏天,天气无雨而干燥,膨胀剂多了未完全水化掉,后下雨,膨胀剂与雨水反应膨胀,使混凝土疏松了。
]
B、振捣不实。
C、浇注顺序不当:
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缝;浇灌高度超高要分段(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分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D、养护问题:
温湿度,防高温、防冻。
第二节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及表面缺陷
一、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及原因分析
裂缝宽度小于0.3mm是正常的。
产生非正常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1、材料方面:
水泥安定性;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使用不当;风化骨料;混凝土的干缩。
2、施工方面:
外加剂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