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9118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docx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

审批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审批平台系统

技术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及背景

目前,浙能集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以部门内部应用为主,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相对贫乏。

信息化管理力度有待加强,通信管道等信息行业管理缺乏配套的管理手段,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用系统开发为重点,建立适用于浙能集团各部门的审批系统和技术手段,扎实推进浙能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开发建设浙能集团行政审批系统,进一步全面提升浙能集团现代化办公手段,减少行政成本开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管理上条块分割,集团对下属各个部门审批的管理以各部门自律的方式为主,各部门间缺乏相互交流,信息无法及时沟通的情况仍然存在。

各审批在实施过程应进行审批信息的相互校验,但由于各部门相对独立,使得信息的传递职责转移到申请人身上,为申请人带来不便。

所以建立统一的审批平台系统可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

第2章需求分析

2.1项目需求

系统实现审批由“集中办公”向“联网办公”、“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分散监管”向“系统监管”的重大转变。

系统一方面构建统一的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建单部门内审批流转的业务;可以构建跨部门的网上联合审批流转的业务。

推动各部门业务公开和信息资源的内部开放,共享审批申报程序和结果信息,网上召集联合办理行政审批,实现审批业务全部上网处理,跨部门联合审批。

系统另一方面构建电子监察平台,实现对全集团各行政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实施全过程实时在线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定期量化考核和评估,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项目建设以解决信息共享为核心,建立审批综合信息库,增强网上联合审批功能;采用后台交换数据和前台嵌入协同应用等方法,彻底解决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和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的无缝衔接和单机操作问题。

期望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系统的审批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

●建立高效的网上审批办理机制

●建立审批实时监察机制

●建立多样的审批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详细的审批效能评估机制

●建立综合的审批信息分析机制

2.1.1数据交换共享

须遵循浙能集团数据交换的技术规范,搭建集团数据交换共享的基础设施。

从外部来看,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需要承载的任务包括:

横向:

支撑与集团的数据共享利用,

纵向:

为各部门提供数据交互资源。

从内部来看,平台需要提供业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通道,并为即将建设的各业务预留扩展能力。

2.1.1.1目录体系

集团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为整合利用各类集团信息资源而建设的信息服务体系。

根据业务需求,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对相关集团服务信息资源进行编目,生成集团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记录集团服务信息资源结构和集团服务信息资源属性。

集团服务信息资源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展示集团服务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集团服务信息资源属性则描述信息资源的管理属性。

2.1.1.2交换体系

交换体系是为消除部门间、地域间、层级间信息共享困难、信息不一致、信息实时性不强而建设的信息服务体系。

按照信息资源交换标准,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应用系统的需求,科学规划共享信息,为部门内的业务应用系统和跨部门的综合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定向交换服务和信息授权共享服务。

●能够发布各部门需要的业务数据,能够发部主题数据。

●能够发布各部门需要的数据。

●能够从中心共享服务器取得需要的业务数据。

2.1.2统一资源集成

能够对浙能集团现有各个业务系统中需要共享交换的数据进行数据抽取至中心共享交换数据库,能够将数据分析主题需要的数据集中至数据仓库。

2.1.2.1数据资源特性

(1)涉及接入交换的主要数据库:

●Oracle10g

●MySQL2003

●PI

●……

(2)交换的内容

●结构化数据,包括以下数据类型:

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日期、时间戳、二进制内容(照片等)、大文本。

●半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包括:

电子表格、字处理文件、图片、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网页。

PI点表数据。

(3)数据规模

存量数据规模为GB级别(不超过1TB),单表记录数最多不超过1亿条,单表字段数在127个以内,单条记录大小在10M以内。

(4)集成频率

目前要求能够每天夜间完成结果数据的交换共享。

2.1.2.2流程管理

集团数据来自多个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包含的数据种类各不相同,所需要的归集路径各异。

业务数据进入资源中心时所需要的转换、清洗加工方法、数据质量检验规则、出错处理、加载次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需要将数据归集入库全过程纳入管控,使各环节可配、可调。

能够将各个部门系统抽取的数据按业务规则进行转换至系统需要的数据格式。

2.1.2.3状态管理

对整个资源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对数据传输的状态、服务、日志、消息等信息进行管理;可以监控数据传输子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性能与资源占用情况、日志及系统异常情况,监控整个交换域中消息传递的情况;对资源交换的路由、资源种类、流量进行统计。

2.1.3数据资源管理

2.1.3.1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元数据管理、编目、订阅、发布、管理、查询、服务调用等功能,可实现对集团生产基础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对集团信息资源的标识、内容、分发、数据质量、数据表现、数据模式、图示表达、限制和维护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发现与定位信息资源、管理与整合信息资源,改进系统有效存储、检索和移动数据的能力。

目录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包括目录分类、编目、审核发布、查询、权限及维护等功能。

【目录分类】将一级集团服务信息资源目录分为生产日报信息、燃料管理信息、运行日志信息等。

也可根据集团实际的应用需要进行分类。

【编目功能】一级集团资源目录由管理部门维护,用于跨部门、跨层级部门信息共享的索引,二级部门内部目录由部门自己设定,用于部门内部信息共享的索引。

编制完成之后提交审核。

【审核发布】包括对目录类别的审核、对目录项审核、对目录文字审核、对目录流程图审核、资源目录项中标识符编码的查询显示、数据资源目录项中标识符编码的人工修改。

【目录查询】包括多维度目录查询、列表查询、信息资源访问功能。

【目录权限】目录权限管理是为不同用户级别进行授权,满足不同用户对目录浏览、检索的权限要求。

【目录维护】对已发布的目录进行维护,包括删除、停用、更新、重组目录等操作。

资源管理是对抽取的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功能包含:

【资源编码管理】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生成信息资源编码。

【资源版本管理】对于资源的任何变更,进行版本管理,所有历史版本都保留备查。

【部门资源管理】包括新增资源、未发布资源、已发布资源、历史资源、应用程序管理、资源数据展示。

【资源服务】所有人工或者自动初始化的资源,自动会生成一个标准服务,供共享调用。

【资源调用】对于完全共享的信息资源以及审核备案通过的信息资源,可以查看、调用该资源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使用。

【资源申请审核】对于非完全共享的信息资源,如需要使用其信息资源,需要进行申请,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备案。

【资源与目录关联】维护资源分类,实现资源与目录自动关联,将资源显示到目录。

【资源订阅管理】主要是对资源的订阅、收到的资源需求和提出的资源需求进行管理。

2.1.3.2数据资源展示

●能够按主题、按业务线,按业务流程对数据进行展示。

●能够提供多种数据展示方式,如表格、分析图形等。

2.1.4系统实现目标

系统实现审批由“集中办公”向“联网办公”、“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分散监管”向“系统监管”的重大转变。

系统一方面构建统一的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建单部门内审批流转的业务;可以构建跨部门的网上联合审批流转的业务。

推动各部门业务公开和信息资源的内部开放,共享审批申报程序和结果信息,网上召集联合办理行政审批,实现审批业务全部上网处理,跨部门联合审批。

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定期量化考核和评估,不断提高审批效率。

项目建设以解决信息共享为核心,建立审批综合信息库,增强网上联合审批功能;采用后台交换数据和前台嵌入协同应用等方法,彻底解决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和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的无缝衔接和单机操作问题。

期望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系统的审批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

●建立高效的网上审批办理机制

●建立审批实时监察机制

●建立多样的审批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详细的审批效能评估机制

●建立综合的审批信息分析机制

第3章技术方案

3.1总体技术要求

3.1.1开放的平台

平台网站从网络设计、应用设计到业务流程设计都要符合开放性的原则,采用开放的技术和架构,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能代表先进和开放的技术路线,并支持各种主流的标准。

整个系统采用最新开发技术,支持跨平台的应用,因此能够支持主流的Web服务器,对硬件和操作系统没有特殊要求。

同时,系统可以支持各种主流的数据库。

系统的标准和开放也保证了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3.1.2扩展性

网站支撑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处理未来变化和发展所需而带来的功能、性能上的新要求,在平台总体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的改变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系统平滑升级和未来建设。

系统的扩展性包括下面几个层次

1)数据的扩展

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增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2)应用的扩展

考虑到和其他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也是可扩充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可以在Web界面上直接集成其他应用系统;

☐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底层数据完全支持XML,可以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交互;

☐通过增加相应的设备,系统能支持更大规模的集群和负载均衡能力。

另外,系统支持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设备,实现扩展。

系统采用的所有硬件、软件的选型必须考虑可扩展性的要求,应用开发必须为以后业务的发展预留接口。

具有开放的、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应用接口和数据接口。

并为集成内部其它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体系架构支持。

系统应该具有灵活方便的扩充能力,这种可扩充性包括:

1)增加新的数据源和数据类型

2)增加新的处理方法、模型和步骤

3)增加新的服务对象

4)增加新的信息发布方式

5)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能力

6)增加硬件数量

3.1.3先进性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选择和设计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先进性,即该系统在满足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能更多更好的选用先进科技,预留与先进科技的接口和发展余地。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从而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

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仍能够在技术层次上不落伍,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就要求建设基础系统在技术上足够先进,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满足当前及未来平台建设应用的需求。

因此,本项目将采用目前先进的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采集和智能处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信息个性化服务等技术,保证系统建成后几年内不落后,并能够在将来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予以升级。

3.1.4安全稳定性

系统要具有全面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性包括软硬件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网络通讯安全。

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首先取决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网络结构、平台的选择以及应用程序的质量;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此外,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信息安全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

信息安全:

网站平台的建设,首要考虑的是系统信息的安全性。

该系统需要以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来规划信息安全的功能。

主动的方式就是通过对用户警示的方式,降低人为主动泄密的概率;被动的方式,就是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控制,防止恶意泄密行为发生,包括用户浏览信息行为的记录,完备的权限管理控制等。

用户浏览信息的日志要保留至少半年时间。

系统安全:

阻止黑客,过滤病毒;软件单元、用户授权管理;安全发布信息管理;数据安全和备份管理;网络网站监控与管理。

建立自动和半自动的安全备份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网站平台还应当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检索文档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

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项目设计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策略;在开发中,先易后难;能够做到系统全天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具有较强的容错性。

同时平台建设将充分考虑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在未来可靠性实施上,可借鉴双机和负载均衡等机制。

3.1.5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

用户终端主要采用浏览器方式操作。

同时从系统的易用性来说,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快速部署: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应用结构和功能的定义、设计、实现;

2)零客户端维护:

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整个系统采用B/S结构,所有的数据及应用都统一在服务器端维护,用户端只要支持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

3)操作简便:

采用成熟的产品和先进的系统设计理念,同时应用设计遵循了简单实用的原则,做到对操作人员、使用人员最低的技术门槛要求,简单培训可以进行操作,很多功能做到了名称浅显、易懂,操作所见即所得;提供方便的后台管理系统,系统管理、页面风格调整灵活、简单。

管理人员不需要编写代码、制作复杂的页面,就可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4)模板支持:

采用模板技术发布信息页面,使得系统应用、检索页面的定制变得更加简单;

5)系统易于维护:

使用该系统如同使用IE浏览器一样容易,且易于系统管理员维护。

3.1.6易管理性

由于网站系统使用面广,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要求高,因此平台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管理和易于维护的特点。

在系统设计中应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在系统功能实现上,功能定义简单明了,流程清晰。

一个完善的系统必然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中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是两点重要的考察指标。

系统应该具备安装方便、配置方便、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要求有较强的系统管理手段,系统能够合理地被配置、调整、监视及控制,保证系统的良好运作。

3.2总体设计

3.2.1系统概述

审批平台系统是以提高集团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效指导企业生产运行、加强科学管理为目标的应用系统。

系统一方面构建统一的集团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建单部门内审批流转的业务;可以构建跨部门的网上联合审批流转的业务。

推动各部门业务公开和信息资源的内部开放,共享审批申报程序和结果信息,网上召集联合办理行政审批,实现审批业务全部上网处理,跨部门联合审批。

系统另一方面构建电子监察平台,实现对集团各行政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实施全过程实时在线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定期量化考核和评估,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3.2.2系统架构

该门户包括申报管理、通知管理、邮件管理、监督管理、项目交流管理、任务管理、审批管理、用户管理、公告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模块。

各模块之间业务紧密关联做到应用服务无缝集成;完整、结构化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信息展现等,加强数据的整合体系,获得更全面细致的数据分析。

●各模块之间业务紧密关联做到应用服务无缝集成

●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根据不同应用环境下对获取与推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将系统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庞大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合理的数据分类、汇总、过滤形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为决策人员提供数据依据

移动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很提高系统实性、便捷。

系统平台提供移动应用的服务接口,可以将各种功能变相展示在终端设备上,实现的预约、查询提醒等功能。

3.2.3资源中心库设计

3.2.3.1源系统信息分析

✧目标:

1.清晰了解源系统的业务涉及范围、业务处理流程、与其它系统接口关系

2.理清数据结构、了解数据表述的业务含义

3.验证业务规则,并且核对数据准确性

4.为逻辑模型设计提供信息基础

5.为ETL开发提供抽取策略建议及开发逻辑建议

✧关键点:

1.源系统需要提供如下三方面资料:

Ø源系统介绍资料、业务介绍资料

Ø源系统数据字典

Ø样例数据

2.源系统相关专家的配合及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

3.正确的源系统信息分析方法论指导

✧主要工作

1.源系统总体介绍材料收集

Ø源系统建设背景

Ø源系统建设目标

Ø源系统建设定位

Ø源系统完成建设时间、正式投产时间

Ø源系统近期是否有改造、升级计划

2.源系统业务介绍材料收集

Ø源系统的业务组成、业务解释、业务功能

Ø源系统的业务处理逻辑、业务处理流程

Ø源系统的报表重点

3.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规则材料收集

Ø与其它系统的业务、技术交互规范

Ø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内容

Ø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频率

Ø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方式

Ø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时间窗口

Ø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吞吐量

4.源系统的技术设计文档收集

Ø源系统设计思路

Ø源系统开发商信息

Ø源系统选用的软、硬件平台

Ø源系统数据吞吐情况(历史存量、每日增量)

Ø源系统数据更新机制

Ø源系统最早数据时间

Ø源系统数据的保存周期

Ø源系统的工作时间窗口、空闲时间窗口

5.源系统的数据字典、模型图收集

Ø源系统的数据字典(数据表名、数据表业务含义描述、数据表关联关系、数据表技术指标、字段名称、字段业务含义、字段取值、字段长度、字段为空标志、字段PI标志、字段间的关联规则)

Ø源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Ø源系统的物理结构图

6.源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方式收集

Ø数据库连接方式(IP地址、访问端口号、数据库名称、数据库服务名称、数据库自读访问帐号、访问密码)

✧具体方法

1.确定项目组是否已经做过该业务系统的材料收集工作

2.明确本次材料收集工作的主要目的

3.严格按照材料收集工作要求进行信息收集

4.根据信息收集的结果,结合信息分析的要求进行信息汇总

5.按要求记录访谈报告

✧定义产出

按分析工作要求取得源系统总体介绍材料、源系统业务介绍材料、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规则材料、源系统的技术设计文档、源系统的数据字典、源系统的模型图、源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方式

、分析总结

✧主要工作

1.源系统总体情况分析

Ø源系统的稳定程度分析

Ø接口切入的合理性建议

2.源系统业务逻辑分析

Ø源系统的业务覆盖范围是否能够满足数据仓库项目需求

Ø源系统的业务扩展、业务归档方式

Ø源系统已有报表功能与数据仓库相关报表的关系

Ø了解源系统的报表统计口径

Ø基于该系统的业务构成,数据仓库潜在的可为应用

3.源系统现有接口影响分析

Ø源系统与接口系统的关系

Ø访问源数据库相关表,验证源系统提供材料的准确性

Ø接口系统涉及的数据是否已经接入数据仓库,具体涉及PDM哪些表的哪类数据,是否需要完善接口系统对应的信息分析文档

Ø数据仓库重复存储的必要性分析

4.源系统数据结构分析

Ø数据仓库与之的接口策略(接口模式、增全量抽取选择、全量抽取数据量及抽取时间窗口估算、日常抽取数据量及抽取时间窗口估算)

Ø原始表、汇总表、代码表的判断

Ø当前表、历史表的区分

Ø访问源数据库相关表,验证源系统提供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Ø访问源数据库相关表,验证数据的更新频率、更新方式

Ø访问源数据库相关表,验证各项逻辑关联规则的准确性、完整性

Ø源系统数据表建立的索引是否有利于接口取数

5.源系统数据代码整理

Ø整理所需代码表

Ø访问源数据库相关表,验证实例表中对应字段取值是否能在对应代码表中获取到相关信息

6.源系统数据质量情况分析

Ø询问源系统专家是否有数据质量隐患(测试数据、历史垃圾数据、非常规批量调整数据)

Ø了解各类非法数据的过滤或补救方式

Ø根据数据验证结果,交互数据质量问题,明确解决办法

✧具体方法

1.确定项目组是否已经做过该业务系统的分析工作

2.明确本次分析工作的主要目的

3.严格按照分析工作要求进行逐一分析

4.按要求记录访谈报告

✧定义产出

1.分析及交流结果

2.访谈报告

3.按要求整理信息分析文档

3.2.4数据资源管理

3.2.4.1元数据管理

对库表、脚本(存储过程)、应用、指标、口径、维度、度量等信息进行管理。

元数据管理主要是应用驱动模式,即应用所涉及的指标、口径、维度、度量、脚本等信息必须在系统中存在。

集中统一维护、多系统(工具)引用,达到口径统一的目的。

通过ETL工具按规定计划向相关系统(工具)推送或相关系统(工具)按计划抽取。

信息增删改进行监控、进行权限管控、均可批量倒入。

信息增删改操作遵循申请、审批、信息通报流程。

已经定义的维度、指标、口径、度量一般不允许删除、修改。

获取各系统的库表信息,即数据字典。

通过ETL每天进行抽取各系统进行比对,并发布比对信息及时提醒进行检查、维护。

表中文名称、表说明、维护方式、对应脚本、各种分类等信息新增、变更。

字段中文名称、字段说明、字段分类等信息新增、变更。

对维度进行编码、业务描述、分类、对应维表、对应字段、维度值、取数SQL、关键字等信息增删改。

对度量进行编码、业务描述、分类、对应业务数据表、对应字段、计算类型、单位、计算周期、关键字等信息增删改。

对口径进行编码、业务描述、分类、组合型口径定义、对应SQL、关键字等信息增删改。

对指标进行编码、业务描述、分类、依赖口径、依赖指标、取数SQL、关键字等信息增删改。

3.2.4.2信息资源目录

信息资源目录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第一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使资源的利用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特定的服务接口查询资源目录,使其能快速发现、定位和获取所需信息。

基本功能包括目录内容编目、注册、发布、查询和维护。

为建立信息资源目录,首先要对各部门提供的共享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换服务进行分析,理清共享信息资源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为方便使用,采用规范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分类体系,对共享信息资源和服务建立分类目录和索引。

主要包括:

(1)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

提取信息资源相关特征信息,形成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

(2)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

提取交换服务资源的相关特征信息,形成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

(3)赋值

对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中的分类信息进行赋值。

(4)赋码

对信息资源进行唯一标识符赋码。

目录注册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目录内容提供者向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注册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

主要功能包括:

(1)提交

通过管理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元数据汇交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提交。

(2)审核

通过建立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