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8908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docx

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

单选/名词解释

1、“教育”的科学定义:

(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规定于1986年7月1日施行

3、义务教育:

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做了修订。

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5、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a.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贫乏性和简单性

6、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A.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最早的学校出现-埃及我国夏朝就有类似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等,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商代出现,西周之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为国学和乡学/西方奴隶制国家古希腊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到了封建社会我国出现官学和私学,西方出现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因而形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两大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D.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斯巴达重视军事教育,雅典崇尚文化学习,我国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礼乐御骑术/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内容为七艺)

E.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F.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7、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

主要特点是

第一,创立了一大批著名的现代高等学校eg:

哈佛1636麻省理工1861,多伦多1827,悉尼大学1850,东京1877早稻田1882

第二,班级授课制代替了古代的个别教学成为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德国成为颁布义务教育法令最早的国家】

(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第一,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年限从4到8年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一,大力增加教育经费

第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改革教育结构,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

8、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10、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对的):

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11、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12、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或简答):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包括教育工作的性质、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和道路方向等总要求

1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15、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1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17、德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品德发展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实践与践行。

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8、智育:

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19、美育:

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2、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23、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24、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

25、课程:

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规范、分量和进程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6、课程类型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27、活动课程:

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立足儿童的经验,并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

28、核心课程:

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核心课程于20世纪最早出现在美国)

29、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0、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31、课程计划:

是指关于一定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规定了:

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

过去曾被称为“教学计划”。

33、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标准、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4、从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是学校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3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7、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时间中大量使用班级授课制(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北大前身)

38、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办,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9、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案和备教案)

40、教学设计是以获得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41、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教研环节——说课(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狭义地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内容,地位,重难点,为什么这么说)

4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43、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4、1882年,法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4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6、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47、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48、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49、(常用的德育方法)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

50、(常用的德育方法)谈话法:

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德育方法。

51、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52、情境陶冶法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53、情境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三个方面:

教育的师爱、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54、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55、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织两类。

56、班群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57、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58、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班主任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

59、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

60、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实施、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61、课程计划规定了:

(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过去曾被称为“教学计划”

 

多选/简答

1、教育的要素:

教育是一个相对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本质的含义: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特性表现为

A教育史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C教育是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起源问题(广义的)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问题的学说,标志着人类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走向科学解释。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孟禄)

D教育的家庭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的教育史学家凯姆佩尔)

E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5、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A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大工业的特点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

即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越大。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新兴技术及时地在课程中得以实现,使劳动者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需的最新科学技术。

B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C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

D教育内容综合化:

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科学教育: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人文教育:

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值标准洞悉人生,完善心智。

E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从此,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生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

F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G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6、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A使教师领悟教育真谛

B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

C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D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E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7、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主要经历了萌芽、教育学的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三个基本阶段。

(1)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反映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主要体现在记叙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和无名氏的《学记》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主张“有教无类”,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

《学记》(作者也许是乐正克-0-谁知道呢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部教育专著)

中包括的教学原则:

一,藏息相辅。

二,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三,“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四,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五,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lie)等”即循序渐进。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称“产婆术”。

(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他虽然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一个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够通过接生催育新的生命。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古代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是古罗马的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罗马影响很大,也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教育理论打下了基础。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发表了《大教育论》,这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的教育著作。

他的《大教学论》是“一种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泛智主义的集中体现)

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确立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并确立),一般都把夸梅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独立时期的起点性标志。

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心灵白板说”

卢梭《爱弥儿》

康德(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

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这是第一次以教育学名称出现的著作,且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而且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主张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方法论。

他的理论开创了一个重要流派——“传统教育派”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简答)

许多新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兴起,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单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批判教育学

8、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a.人力资本论近代经济学家舒尔茨;b.教育万能论康德欧文;c.教育独立论)

9、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基本规律之一)

a.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约】

【单选: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基础)】

b.多选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质、目的和内容;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d.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答:

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人口质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10、多选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对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B.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C.对教育规模的影响

D.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11、简答:

教育的文化功能

A.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一种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古为今用;一种是横向的文化传播,洋为中用)

B.教育活化文化功能

C.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D.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E.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F.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12、单选教育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13、简答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为前提)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动态的,有一个成熟发展的过程)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呈逐步减弱的趋势)

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A.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

B.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

C.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

(尤其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既掌握丰富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高尚的师德)

15、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发展、谋生和享用功能。

16、人的心理生理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单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所谓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E.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对教育的制约

F.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A.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一是体能、智能,二是“活动能力”三是“道德品质”四是“情感、意志”)

B.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18、简答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A.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B.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C.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D.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9、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A.全体发展

B.全面发展

C.主动发展

D.和谐发展

E.充分发展

F.可持续发展

20、教师的劳动特点有:

A.复杂性、创造性

【简答/单选: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二,教师讲课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突出重难点,与时俱进进行教育改革;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单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D.主体性、示范性(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性)

E.个体性、集体性

21、教师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获取工资报酬权

E.民主管理权

F.进修培训权

22、现代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反思实践者、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

23、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4、学生的本质属性:

A.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B.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C.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6、(MC)学生的合法权利有:

A.受教育权(包括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B.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行动的自由;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有受他人尊重,保护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名誉权是指学生有权保有大家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观点和学习表现而形成的关于道德品质、才干及其他方面的正常的社会评价;荣誉权是指学生有权保有根据自己的优良行为而由特定社会组织授予积极评价或荣誉称号,他人不得歪曲、诽谤、诋毁和非法剥夺)】

27、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28、师生关系的类型

A.民主型

B.挚爱型

C.管理型

D.专制型

E.放任自流型

29、~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论述)

A.了解和研究学生(使教育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还要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避免认知偏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教育决策,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主题,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格。

需要教师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尊严,并在其基础上促进其发展。

C.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是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善度闲暇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养成耐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0、显性课程包括: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又称整合课程)

C.活动课程

3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2、单选选修制度最早实行的国家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是1810年的柏林大学)

33、课程编制包括: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

34、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A.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B.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C.课程设置区域个性化、综合化

D.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35、(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在哪里?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E.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F.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6、教学过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主结构和八个亚结构。

一般把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第二层次是教学过程的亚结构,准备阶段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