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282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予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

2.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3.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是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的B.是从文化认同层面进行区分的

C.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D.指的是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4.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兔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B.封建法律的制定有着较大随意性

C.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D.纲常伦理有利予维护封建统治

5.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火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州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冲击了美洲入的生活方式D.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6.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逐渐形成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庞大文化体系,从十九世纪上半时开始,儒家学说合法的生存根基逐渐丧失,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末废科举考试制度,基本上切除了儒学和政治的连接

B.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东渐,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活规范

C.西方近代科学影响下,儒学的真理地位受到人们的怀疑

D.报纸、电影和杂志出现后,儒学的传播途径逐渐萎缩

7.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罗马帝国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这与19世纪后期欧洲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的差别一样。

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是否

A.把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主要目标B.因扩张引发了国际间的殖民战争

C.以整个世界作为殖民活动的舞台D.改变殖民她的社会体制和结构

8.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富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抵”,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

这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D.时代的发展变化影响了选官用官的标准

9.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

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B.源予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10.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

“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予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予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

……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仍主张严禁鸦片B.赞同鸦片种植,主张维护朝廷的利益

C.仍主张师夷长技D.反省了鸦特战争失败的原因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丽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

但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

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B.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C.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12.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备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皿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圜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就是国际经济学界有名的“特里芬难题”,它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

据此理解错误的是

A.国际储备资产美元的供应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B.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不足

C.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过剩

D.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不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日益难以维持

14.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3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甄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不结盟遑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③B.①②C.⑦③D.③④

15.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C.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16.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朴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B.建立社会圭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C.公职人员工资随物价指数变化调整D.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17.1956年,毛泽东说: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C.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18.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项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贫困、饥饿、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专注改善民生并稳定社会秩序  B.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

C.不再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D.较之于以往政策更具有隐蔽性

19.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飞船”的新闻。

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

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B.通俗报刊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

2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l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D.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21.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D.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22.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

A.倡导人人平等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D.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2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

“激进主义”,1820隼:

“社会主义”,1832年:

“保守主义”,1835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这些“主义”的提出都具有政治色彩

B.这些“主义”的提出都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干欧洲

D.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24.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图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

这种情形反映出

A.超国家组织的出现不利于经济发展B.经济自由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自由贸易D.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存在着一些冲突

25.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予模式一的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第II卷(主观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