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8167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docx

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

《遨游汉字王国——汉字之趣》教学实录

[谈话导入,引读阅读材料。

]

师:

同学们,汉语言文字椒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

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可见,学好中文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第一课《汉字之趣》。

在大家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8页,快速浏览一遍第一个阅读材料《字谜七则》。

一、有趣的谜语。

1.读材料

[生阅读材料3分钟。

]

2.猜一猜

师:

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师:

那我们一起来抢答这几个字谜!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提生答)

生:

“日”字。

师: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

“日”也可代表太阳,画时是圆的,写的时候是汉字,方方正正的;冬天的时候,白天很短,夏天的白天的时间很长。

师:

你是用象形的方法猜出来的对不对?

生:

是。

师:

呀,猜谜语也是有方法的(板书:

方法)。

刚才丁一凡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

(齐)象形法!

(师板书:

象形法)

师:

象形和音近是世界语言文字的两大特征,刚才我们同学才的这种就是象形文字。

我们继续——“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请——(提生答)

生:

“香”字。

师:

你又是怎样猜出来的呢?

生:

“香甜”的“香”上面有一个“千”,“千”字的“撇”作为它的头,中间是个“木”字就是它的腰,下面是个“日”。

师:

就是说,它是由几个字——

生:

(齐)拼成的!

师:

也就是可以说,是由几个字——

生:

(齐)结合的!

师:

结合的,也可以说是组合法,对不对?

生:

因为香的食物是很好吃的,所以说“味道很好”。

师:

掌声鼓励!

(掌声)

猜谜语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会比别人猜得——

生:

要快得多!

师:

请看第三组

生:

是“立”字,因为她说“一点一横长”,立字上面是一点一横,然后是两点一横长。

师:

那这个呢?

(学生看后两句提示语。

生:

“立”字是关于站的嘛。

他就说,“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师:

补充提示你的,对不对?

“站着想一想”中的“站着”跟这个——

生:

跟“立”字有关!

师:

这个是用什么方法猜出来的呢?

组合笔顺?

是吧?

生:

是的。

师:

请看最后最后一个——这个又是用什么方法猜呢?

(提生答)

生:

是“曼”字。

“有心走不快”,这个心是竖心旁,就是“很慢”的“慢”字。

然后“见水装不完”,“水”就是三点水,就是“漫出来”的“漫”。

“长草难收拾”,就是“曼”字加草字头就是“藤蔓”的“蔓”。

“遇食”就是食字旁,“遇食就可餐”,就是指“馒头”的“馒”,就可以吃啦!

师:

非常棒!

掌声鼓励!

(掌声)

我们刚才说,文字除了象形,其实在中国汉字的组字法里面,还有一种叫做——

生:

意会字。

师:

那么,你刚才用这个“意会法”(板书)就把它猜出来了!

同学们,回顾这几则字谜,就总结了三种猜谜的方法。

还有一种谜语是怎样的呢?

请看(书本78页谜语7)。

这则谜语是由什么表示呢?

有——

生:

——动作。

师:

谁来说说。

(提生说)

生:

“一人指着前面两棵树”,是个“林”字。

师:

他这个动作让你意会。

刚才我们总结了谜语的形式有:

“字谜”,那么这个可以叫做“动作谜”。

(板书“形式:

字谜动作谜)那另一位运动员的动作呢?

生:

木棍放在土堆上。

是……

师:

“木”加“土”,是一个——

生:

(齐)“杜”字!

生:

刘姓运动员把书放在剑的旁边,书是文,剑为立刀旁,是“刘”字。

师:

最后一个运动员姓什么,一起说——

生:

“孟”字!

师:

“捡一颗棋子放在瓷盆里”是——

生:

“子”加上一个“皿”字,是“孟子”的“孟”字。

师:

书上还有一组很有意思的谜语——

生:

(抢答)图画谜!

师:

(板书:

图画谜)这是一幅——

生:

图画!

师:

画上一个人就是——

生:

单人旁!

师:

旁边一棵树,就是——

生:

木字!

师:

单人旁加个木字就是——

生:

休!

师:

另一幅钟表,十二点整,怎么猜?

(提生答)

生:

我猜是个“斗”字。

“十”加“二”,“二”是两个点。

师:

哦,是这样猜出来的!

刚才学习的这几种谜语,相信我们的学习小组在课外可定搜集到很多有趣的谜语。

请学习小组展示展示,考考大家好不好?

生:

好!

3.展示台(谜语小组)

小组长1:

同学们,我现在考考大家,我们来猜猜几个谜语。

第一个:

“沙下来的鱼”。

(点名猜)

生1:

“鲨鱼”的“鲨”。

小组长1:

对啦!

谢谢!

第二个:

“守门员”!

(点名猜)

生2:

“闪电”的“闪”。

小组长1:

对啦!

第三个:

“半明不灭”。

(点名猜)

生3:

“须”字。

小组长1:

不对。

再想想。

(点名猜)

生4:

“胜利”的“胜”。

小组长1:

谢谢大家!

师:

有请第二个小组长!

小组长2:

我请大家猜字语。

第一个:

“大丈夫不出头。

”(点名猜)

生1:

“蓝天”的“天”。

小组长2:

对了!

第二个“几只鸟”

生2:

“斑鸠”的“鸠”。

小组长2:

对了!

谢谢大家!

(掌声)

师:

请第三小组!

小组长3:

大家好!

我出个谜语大家猜!

“十三点!

”猜个字谜!

(点名猜)

生1:

“汁水”的“汁”。

小组长3:

对了!

“十二点!

”(点名猜)

生2:

“斗”!

小组长3:

猜对了!

谢谢大家!

(掌声)

小组长4:

(PPT)大家来读读这几个字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

生:

(齐读第一则)“一到两点便起飞”。

(点名猜)

生1:

“甲乙”的“乙”。

小组长4:

一会儿揭示谜底。

请看第二则“人初面,礼先行。

”(点名猜)

生2:

(点名猜)“儿子”的“儿”。

小组长4:

一会儿揭示谜底。

请看第二则“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

”(点名猜)

生3:

“儿子”的“儿”。

小组长4:

第四个“哥字一半大,莫作可字猜。

生4:

“一”,“一二”的“一”。

小组长4:

我们来揭晓答案。

答案非别是:

“乙儿击一”。

大家都猜中了!

掌声送给他们!

(掌声)我们请黄焜说说问什么猜是“一”呢?

生4:

因为“哥哥一半大”就是一个“可”。

小组长4:

那为什么是“一”呢?

生4:

又不能当“可”字猜。

那就是第一笔“一”。

小组长4:

谢谢他!

(掌声)

师:

同学们,这些字谜可真有意思。

老师也来做个动作大家猜一猜,好不好?

生:

好!

师:

两个字,注意动作——(师剥开一个食品的包装纸,然后放下,再左手拿苹果,右手执刀削苹果。

)一个词!

(点名猜)

生1:

“剥削”。

师:

非常棒!

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1:

第一个,您难者一根火腿肠,把包装纸撕下来。

第二个,您在削苹果。

两个动作连起来就是“剥削”了。

师:

掌声送给她!

(掌声)看来,大家对字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除了字谜有意思,它的谐音也很有意思!

有情同学们翻开书本79页,快速朗读“阅读材料2”的谐音歇后语和笑话。

【教学反馈】设计意图中的教学环节是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课内到课外拓展,由猜谜语到总结猜谜语的方法,是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浓厚的参与兴趣,预设目标达成度较

高。

二、有趣的谐音

(一)谐音歇后语

1.看一看

[生阅读材料。

]

师:

阅读完毕了吗?

生:

阅读完毕!

师:

一起读一读(谐音歇后语)。

生:

(齐读)

2.说一说

师:

真有意思!

那么,它们的有意思在哪?

有趣在哪?

小组议一议好吗?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并与生交流。

师:

(课堂整理)“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

(课堂整理)“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

谁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

每组歇后语都有谐音字。

师:

第一组的谐音字是——

生1:

“新旧”的“旧”与“舅舅”的“舅”谐音。

师:

“外甥打灯笼”照的是“舅舅”。

舅舅是?

妈妈的哥哥弟弟,我们叫——

生:

(齐)舅舅!

师:

舅舅叫我们是——

生:

(齐)外甥!

师:

照理,“外甥打灯笼”照的是——

生:

(齐)舅(旧)!

师:

第二组呢?

生2:

孔夫子搬家,最多的是书,与“输赢”的“输”同音。

师:

是的。

其它的呢?

生:

也是一样的!

3.猜一猜

师:

让我们来猜猜这几个有趣的谐音歇后语!

“一连三座庙。

生:

(齐)妙,妙,妙!

师:

这个庙宇的庙,跟哪个字谐音?

生:

(齐)奇妙的妙。

师:

“石头腌咸菜。

生:

(生无语)

师:

(引导)菜一腌,就变咸了,但是石头呢?

生:

变咸蛋!

师:

呀,变咸蛋?

假如敲开里面有没有味道?

生:

有!

师:

外面有,但里面呢?

生:

没有。

师:

那么盐能泡进去吗?

生:

不能。

师:

有个词叫“油盐——”

生:

不进!

师:

看,“隔着窗户吹喇叭——”

生:

名声在外!

师:

此名非彼鸣,应该是那个名?

生:

名字的名,名声的名!

师:

那“关公打喷嚏——”

生:

(猜不出来)

师:

(指引)关公的胡须很长,打喷嚏的时候,胡须都飘起来了。

可谓是“自我吹嘘”啊!

有意思吗?

生:

有意思!

师:

我们的学习小组在活动中也搜集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小组长展示PPT内容)!

4.展示台(谐音歇后语小组)

小组长1:

大家请看屏幕,读一读(谐音成语)。

生:

(齐读)

小组长1:

大家认为这些谐音词语可以分别用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呢?

生1:

“随心所浴(欲)”是卖浴缸的广告!

生2:

“咳(刻)不容缓”把“刻”变成“咳”,可用在卖咳嗽药广告!

生3:

“鸡(机)不可失”是卖鸡的喽!

生4:

“一步到胃(位)”是卖胃药的

广告!

生5:

“饮(引)以为荣”用在生活中就是卖饮料卖水的吧!

小组长1: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两首谐音古诗。

生:

(齐读)

小组长1:

请大家思考一下:

《竹枝词》最后一句“道是无情胜有情(晴)”,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加上了谐音字,又变成了什么意思?

生6:

原指晴天,与感情的情谐音意思就变了。

(掌声)

小组长1:

那么第二首的“此夜曲中闻折柳(留)”又怎样理解呢?

生:

(没人应答)

小组长1:

都不知道吗?

那请王老师来吧?

师:

(引导)读最后两句诗,究其前面的原因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闻此悠扬笛声,他多想——

生:

(齐)留住这些笛声。

师:

因为——

生1:

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师:

唔,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李白想留住这悠扬的笛声,让这股浓浓的思乡情得意舒缓……小老师,对不对?

小组长1:

是的!

谢谢!

(掌声组长下)

(二)谐音笑话

1.乐一乐

师:

在书上的谐音材料中有一则谐音笑话,你觉得闹出笑话的原因在哪里?

生1:

因为“琵琶”和“枇杷”的读音太像了!

师: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谐音笑话,谁来讲一讲?

2.展示台(谐音笑话组)

生1:

我讲《猪肝在此!

》的故事。

新上任的县令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

“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

“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

“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

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

“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

“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在我……我的口袋里!

”(笑声)

师:

这样的谐音笑话,相信大家随口可以说个十个八个。

谁再来说一个?

(点名说)

生2:

我讲《伞和命》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都是出了名的别字先生。

有一次儿子出外走亲戚,走到中途,突然下起大雨,他没带雨伞,就写信告诉父亲说:

“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遇大雨别人有命(伞),我无命(伞),有命(伞)带命(伞)来,无命(伞)带钱来买命(伞)。

”他父亲接到信一看,赶快回信道:

“儿子,你会马(写)则马(写),不会马(写)则熊(罷―罢),堂上有容(客),差(羞)死我也。

师:

通过学习小组代表的展示汇报,我觉得同学们在汉字的趣味性这一块做了很多的探究和研讨,有个综合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PPT。

有请组长谢勤。

小组长1:

请读读这几个有趣的歇后语。

生:

(齐读)

【教学反馈】预设此环节体现谐音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学生分享的资源就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建构!

在分享过程中,小组长能灵活处理难题无人回应时把问题抛给老师进行有效指引,实为意外之笔!

三、有趣的心得

师: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和展示了有趣的谜语、歇后语,听了两个有趣的笑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体会到汉字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认真学习的话,会闹出很多笑话,导致自己很丢脸。

生2:

我指导了汉字很有用处。

我们去发现它的趣味,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也会很快乐!

生3:

我学到很多猜字谜的方法!

生4:

我不仅认识到很自的有趣,还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如果说汉字的基础掌握……(无语)

师:

掌握好祖国的语言,用好祖国的文字!

生4:

对!

生5:

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生6:

汉字笔画很重要!

师:

对呀,少一点,多一画,在中国汉字里千差万别啊!

让我们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下课铃响,下课!

【教学反馈】教学预设通过学习经验交流分享,有效促进较低层次孩子的认知发展。

心得分享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课中的“习得”参与度高,践行“一课一得”显性成效度也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