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745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docx

语文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

 

19课内古诗词阅读

(一)(2019·枣庄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4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分)

答案:

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具体事件和环境衬托等方面思考,根据“孤舟”“独钓”可以看出渔翁的孤独、寂寞;根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环境可以看出渔翁顽强、不畏严寒、孤标傲世的特点。

8.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赏析能力。

前两句是写远望之景,属于白描手法,而不是细致而具体的描绘。

(2019·达州中考)诗歌鉴赏。

(共5分)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分析。

按题目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先要理解“青衫湿”,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

为什么会青衫湿呢?

从诗歌内容上看,前面有“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句,也就是因为知音难遇。

再结合上片“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所暗示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解答的时候,先立足于整体把握诗歌,理解其内涵,然后逐项比对,找出有误的一项。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本诗不是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的。

五、默写。

(共5分)

15.古诗文默写。

(每小题1分,共5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答句超出两句,则按所答前两句判分)(2分)

①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杜牧的《赤壁》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海日生残夜②一览众山小③云生结海楼④子宁不嗣音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答句超出两句,则按所答前两句判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任选一首默写,题目没写或写错字扣1分;诗句每错一个字扣1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平时要熟练地背诵重点诗篇中的名句,能够规范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

(1)题是相对简单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五句中只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两句来做即可,要注意的关键字是“残”“楼”“凌”“嗣”“掌”;

(2)题为完整默写题。

题目中给出了两个选择,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诗歌来默写。

注意要写出诗歌的题目。

默写《春夜洛城闻笛》,要注意书写好“笛”“散”“折”“园”等关键字。

默写《赤壁》要注意书写好“戟”“销”“磨”“郎”“雀”等关键字。

(2019·云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4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紅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2.[2019·云南]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

12.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然后可以抓住诗句从“四面楚歌”这一典故的角度赏析,或者从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从中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3.[2019·云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3.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一句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出作者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2019·新疆中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

“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忧。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8.【答案】BD(答对其中一个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B项,"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白日斜”不是指离别的时间。

D项,“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9.(2019·宜宾中考)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9、

(1)“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悠悠”一般指时间长,在文章既指时间长,又指对过去的事情思绪无穷。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要联系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主题进行解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2019·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3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赤壁》一诗,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选项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本诗中表现不突出,故D说法错误。

(2019·襄阳中考)古诗词赏析(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

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2分)

【答案】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背景解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说,不怕浮云层层遮蔽视野,是因为我登高望远、心胸开阔。

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表现了诗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信念。

(2019·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0题。

(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

请简要概括。

(2分)

答案:

①“牵黄”“擎苍”的行为。

②“锦帽貂裘”的装束。

③“千骑”狂奔的场面。

④自比孙权的语气。

【解析】本题考查对“狂”字的理解。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上阕我们可以从作者的举止、神态、衣着、场面等着手回答。

举止上,作者“左牵黄,右擎苍”体现了行为之狂;衣着上,作者“锦帽貂裘”体现了装束之狂;场面上,“千骑卷平冈”体现了气势之狂;情态上,“亲射虎,看孙郎”中作者自比孙权“乘马射虎”,体现了语气之狂。

据此回答即可。

2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2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

示例一:

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

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炼字等方面入手进行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涉及比喻、用典多种修辞,任选一种回答即可。

其中,以满月比喻拉满的弓,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天狼”指天狼星,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

《楚辞·九歌·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词中借用天狼星的典故,以“射天狼”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2)(2019·绥化中考)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

(4分)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赞美。

(2)①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常识的能力。

D项。

“赞美”错,诗人面对国家破败的景象,内心是悲愤的。

②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

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②《望岳》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春望》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作答。

《望岳》作于安史之乱之前,青年杜甫雄心勃勃,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才有“凌绝顶”的进取精神;《春望》作于安史之乱之中,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诗人内心无比悲愤,思念亲人,才有了“家书抵万金”的慨叹。

(2019·鄂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

【答案】(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

示例:

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古诗句的意境画面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两句诗的画面。

两句诗中的“大漠”“孤烟”“长河(黄河)”“落日”等形象都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同时,“孤烟”的“直”和“落日”的“圆”两个特点也要准确描绘出来。

诗句中没出现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些出来。

语言表达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其生动性。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

【答案】(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炼句)的能力。

要按照题目的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句中的“征蓬”和“归雁”是两个喻体,本体是诗人,两句运用了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

赏析的时候,可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谈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019·黄冈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不求”句:

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这道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答的时候,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两首诗。

明确诗歌的题材,都是和行军、爱国有关。

逐项比对,找出与诗歌不符的地方。

D项中颔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运用的是对偶的手法。

这两句字面上是写物,实际是写人。

白天,原野上太阳照耀着横戈的战士,日光分开了戈影;夜晚,天上的星星辉映着持剑的勇士,星光与剑文聚合。

这两句诗描绘出两幅静态的剪影,使英武的守边战士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26.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

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的赏析。

解答的时候,着眼关键词“抱”“践”,明确是描写将士们的动作,“抱”是描写将士们拉开弓弦的情形,“践”是描写将士们纵马奔驰马踏尘土的情形,很显然,描绘的是激烈的战斗场面,然后结合画面体味诗句包含的情感。

27.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是直抒胸臆。

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

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情感的赏析。

按要求着眼于两首诗的尾联,先分析抒情方式,两首诗都是直接抒情。

然后结合尾联的内容,具体地把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概括出来。

(二)(2019·黄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古诗的能力。

B项,“候骑”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

13.有人说“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2分)

【答案】示例一:

同意。

作者身处“胡天”,借“归雁”寄托自己的思亲之情;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示例二:

不同意。

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形象的能力。

本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都要阐明理由。

要紧扣原诗来回答理由。

(1)同意,原诗“问边”表明自己远离故土故人,人各天涯,自然思念之情情不自禁,而“征蓬”的比喻,更是诗人孤独漂泊的写照,言外之意就是回归故乡,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依恋之情。

(2)不同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如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边塞的自然景物,是实写,没有作者自比的意思。

(2019·十堰中考)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

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内容理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属于理解错误。

没有点明

酬答谢意,而就是表明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24.白感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

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

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答案】哲理:

这两句诗包含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