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创业案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708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创业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校创业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校创业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校创业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校创业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校创业案例.docx

《在校创业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创业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校创业案例.docx

在校创业案例

在校创业案例

【篇一:

在校创业案例】

从2013年起,重庆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热情,刘真海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代表人物。

依靠5万元创业资本金补助,90后大学生刘真海开始圈地打造自己的沙滩。

刘真海踏出校门发现的第一个商机不是app,而是微信。

微信的圈子营销模式已获得众多商家青睐,其中最紧缺的便是打造平台的技术人。

刘真海看准了这个市场。

第一单业务是为一家餐饮连锁店设计微信平台业务。

用户只要登录该店的公共平台,就能查询餐厅信息、订餐、点菜,到店即可开吃。

刘真海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给这家餐饮店制作了一个微信平台,除去1万多元的制作成本,第一桶金赚了2万元。

随后,刘真海又成功拿下了ume、巴将军、武陵山珍、美茜百货等企业打造公众企业微信平台的订单。

看似不错,实际利润不高。

好的微信平台通常在4万-5万元,这是2013年的市场价。

但随着竞争杀价激烈,今年的市场价甚至跌到了1万-2万元。

刘真海说,虽然公司2013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但做这种项目就是在不断重复,无核心竞争力将无法做强做大。

他开始思考第一次转型。

捡贝壳

做运营管家公司驶上快车道

在微型企业处举办的一次培训中,有个老板说他们有自己的微信,却不会管理。

我当时就想到我们可以做这个。

刘真海说,转型两个多月后,他们和7个商家签约,涉及餐饮、租车、酒店、ktv等多个领域。

比起做项目的一次性服务,我们做运营,客户可以选择根据粉丝数量付费,也可以选择按月缴纳微信管理月费。

比如,通过粉丝数量盈利就是通过帮客户建立和维护微信平台,多一个有效粉丝就可提成0.5-1元不等。

刘真海说。

公司转型后开始迅速发展,公司也从小龙坎一个负一层的地下室搬到了解放碑的国贸大厦,团队人数也飙升到了60多人。

找珍珠

整合小企业组建大平台

微信服务重在如何驾驭。

你可以帮十家、百家公司做运营,但那是帮别人做。

但要想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平台,并把客户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我们进行运营管理。

刘真海说,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年营业额将能达到500万元。

从今年3月起,刘真海开始调整原有的业务板块,悄悄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他与相关企业强强联合,正在打造一个智慧社区平台,这里包含了市民吃穿住用行涉及的方方面面。

为了优化资源,他将团队人数缩减到了40多人,并将办公地搬到了重庆两江it微型企业孵化园,享受每月20元/平方米的租金优惠政策,可节约上万元的运营开支。

市微型企业处不仅提供了办公便利,还通过人才培训,为我们接洽了很多客户资源。

刘真海说。

刘真海说,微信的平台价值在于背后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

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数据资源就要做好免费的市民服务。

比如和街道办合作,市民以后可以直接连接到街道办信息系统,进行政务信息查询。

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明年可以进行内测,随后上线运营。

刘真海说,这将是他明年的重要工作。

案例二:

沈阳90后女孩小雪大学毕业后,开起了自己的零食小店,不过与实体店和网店不同,小雪的经营范围在微信和微博上。

经营了大半年时间,小雪已经有了近百个固定顾客,她也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意经。

小雪刚毕业时,不想去写字楼里打工,很想自己创业,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亲说,怎样都是工作,只要肯付出辛苦,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店,我和你妈都支持你。

有了父母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支持,小雪拿着5万元钱开始了创业。

但是亲戚、朋友都不太看好,他们总是认为小雪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

刚开店时,顾客也都不信任我,毕竟我没有实体的店铺,但是我做事认真,从不糊弄,时间久了,大家慢慢认可了。

小雪说,微信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大伙也都帮她推荐,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有时,为了节省运费,小雪还会骑车或者坐地铁去送货,我的买家大多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和我年纪差不多,或者比我大几岁,送了几次货之后,我们都成了朋友,她们的聚会也会邀请我,让我觉得自己既是编外人员,又是他们中的一员。

由于经常有买家在微信里咨询问题,小雪几乎是手机不离手,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回复信息。

有一次,一位买家着急收货,小雪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给送了过去,当看到小雪满头大汗、头发都贴在脸上时,这个买家说:

咱俩以后就姐妹相称吧,空闲时间里,我也能帮你卖货!

小雪店里卖出的零食,她都要亲自品尝过,才发给买家,加上她的体验,很多顾客喜欢这样的经营方式,我会把自己的体会全都写下来,并配上图片,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购买,我的图片也都是真实的,这样虽然我没有实体店,但是顾客也有体验的机会。

小雪说:

等以后我的客户群再稳定些,我也打算到写字楼里开店,这样距离我的顾客们更近一些,还能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案例三:

朋友圈里做零风险生意

许多大学生选择微信平台做生意,就是看中它不用租房子、不用注册公司,等于零成本投入;并且它不像淘宝,需要保证金和层层认证的流程,只需要手机号、身份证号就能快速开店。

在朋友圈做生意收益如何?

去年冬天,小静在朋友圈卖暖手宝就成交了200个,平均每个赚5元钱,赚了1000多元。

但小静同时表示,毕竟朋友圈里只有那么几百人,能挖掘的客户资源有限,赚更多的钱有一定难度。

朋友圈做生意卖什么?

那就要看你的小伙伴都是什么来头了,大四学生小庞的朋友圈里除了同学、老师,还有很多富二代和潮男靓女,她看准这个市场,在朋友圈里卖起了奢侈品。

名包、名表、名服饰,因为找到一手货源,小庞的卖品性价比特别高。

朋友圈做生意真是零成本的,我在这边只负责传图卖,有人看中了就给我汇款下单,我把成本钱打给线下卖家,通知厂家发货。

我挣差价。

小庞说,每月的收入够零花,并没有同行吹嘘的月入上万那么犀利。

大学城里当电商开微店

如果说微信朋友圈是摆地摊,那么微信服务号做生意更像是进商场。

微信服务我来做!

送餐、送水果、送零食,跑腿就为你满意大学城里一股微信营销风蔚然兴起。

大学生们申请微信公共号经营微店,通过微信提供服务和买卖。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想吃什么,发几句留言,马上就能送到你面前。

今年元旦,广州大学城第一家微信水果商城果姑娘开始运行。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吴承峻和一个老乡合伙开始了水果电商创业。

果姑娘不仅送果上门,还负责水果的挑选和售后,发现有坏果可换可退。

短短两周试运营时间,就卖出2000斤水果。

如今用户已接近两千人,日流水也达到700多元。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团队开始招聘兼职学生送果。

据吴承峻介绍,他们还计划在其他高校设置代理点,将该微信水果商城推向整个大学城。

类似的学生电商在其他高校也相继涌现,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5位大三学生便创办了微信购物公众平台陕理工一号店,该微店只针对校园用户,主营水果和零食,接单之后送货上门。

组织者周浩说,当收到同学下单信息后,工作就开始了,称重、打小票、送货上门等一系列活儿,谁有空谁就来做。

学校的老师也下单买我们的水果。

此外,他们还利用微信购物公众平台帮同学免费发布二手交易信息,提供免费的数码产品维修等。

从小打小闹到成立公司

福建农林大学的林烨用微信卖水果近一年,特色是水果拼盘,最高纪录月收入超3万元。

前期创业时,进货、销售、送货全都一人包办,独来独往太累,租店成本又太高,林烨决定将他的创业基地放在微信上。

如今有5个小伙伴加入到了他的水果微营销中,生意好时,一天就能收入1000多元。

希望把利用新媒体建成的网络商店做成一个品牌。

林烨说。

同样做水果配送的姜军是重庆邮电大学研二学生。

姜军和他的合伙人王健乐创办了品牌菜小二。

配送暂定为水果,做好了再拓展至生鲜。

他们组建团队,找来一批技术达人,做网站、app、微信平台的技术研发、运作,在校外租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套间作创业基地。

姜军说,第一笔创业资金来自于两人的积蓄和奖学金。

创业的资金不多,水果所挣的也不多。

业余时间,菜小二的技术团队会承接一些项目,所获得的资金用来推动创业运转,现在已经盈利。

我们即将推出app,顾客可以在线选购并搭配水果,我们根据要求配送。

案例四:

微信创业获校方和企业支持

在武汉商学院,三个学生组成三分度创业团队,他们通过微信卖红枣、电脑耗材、运动文具等,生意不错,还获得了院长奖学金,微信卖枣还引起某上市公司关注,对方授权他们建起首个校园代理店。

团队负责人杨磊表示,宣传单的印制、物流等方面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企业还给出八折优惠,提供了500张校园会员卡。

三分度正计划逐步向武汉其他高校发展校园代理店。

而姜军和王健乐创办的菜小二在去年12月的重庆市大赛上,得到了多位评委好评。

目前已有几家大企业表示想投资。

如今,菜小二的月销售额已经达到1.2万元。

手机摇一摇、扫一扫,就可送货上门,武汉商学院大学生三分度创业团队微信卖枣创业引起某上市公司关注。

昨日,该公司授权三分度建起其产品的首个校园代理店,企业除免费提供货源外,还承担宣传、物流等费用。

三分度创业团队由该校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2012级的杨磊、何帅、刘俊三人组成。

今年,他们通过微信卖红枣、电脑耗材、运动文具等,生意不错,获得学校的院长奖学金。

包括易迅网、良品铺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闻讯,主动与三分度联系,希望共同开发高校微市场。

某枣业公司湖北分公司在该校贴吧发帖,寻求三分度负责人杨磊的联系方式。

取得联系后,第二天就派人到学校洽谈合作事宜。

经过一个多月筹备,该公司在高校的首个门店昨日开张。

杨磊介绍,微信虚拟门店将与校园实体门店对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三分度计划逐步向武汉其他高校发展校园代理店。

这次,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

杨磊说,该公司10个品种20件价值万元的货物,无需押金及任何保障协议,卖完付款。

宣传单的印制、物流等方面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企业还给出八折优惠,提供了500张校园会员卡。

据了解,开业第一天,销售额达到3000多元。

【篇二:

在校创业案例】

都说现在的,有钱,任性,花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心疼,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3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在校成功案例,以下是网小编分享的在校大学生3个创业成功案例。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一

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

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

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

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

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

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

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

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

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

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

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

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

第一个周末,他逛遍了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仔细对比了各种随身听的性能和价格后,他以15元的批发价购买了6部师兄推销的那种款式的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

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

之后,当同学们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以低廉的价格从ic卡经销商那里购进话卡,然后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让给同学,在赚得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同学们也得了一些实惠。

后来,像上游泳课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复习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找到了低于校外价格的供应渠道。

一年后,他便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生意精。

底层做起,为创业做准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钱俊冬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去学校图书馆看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等方面的书籍。

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

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企业,到企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二:

财经快递一年赚到6位数

很多快递只能送到校门口,从宿舍跑到校门口至少也得20分钟,有些快递员就会不高兴。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生孙晓告诉记者。

好在,该校财政专业的学生陈博甫,在校内开办了一家财经快递。

据小陈的合作伙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景棋介绍,这是一家专门为同学取快递而设的学生公司,他们与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快递公司达成协议,专门负责校内快递的揽发和派送,而学校则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间仓库。

有了这家快递公司,学生的快递到了,公司会有专人打电话通知学生,学生则随时可以到公司的仓库去取货,一下子方便了许多。

现在基本上一天会有500到600份包裹,景棋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本爬上了6位数。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三:

刘虎锋是陕西宝鸡农家孩子,2005年考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哥哥每月资助他300多元,整个读书期间异常艰辛。

毕业后他在南京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为一些大型的电厂、钢厂锅炉热控做技术检测。

刘虎锋任职的企业由于负责人经营不善亏损倒闭,在投资方准备注销公司时,刘虎锋觉得太可惜,出资人见状便把公司壳留给了他。

就这样,凭着仅剩的几张办公桌椅以及缴了一年房租的公司,刘虎锋开始自主创业。

起初,他投入了打工积攒的一万元,开始跑市场,可惜3个月下来却没有一笔业务,钱也花完了。

快到年底,表姐借给他8000元,让他先回家。

可刘虎锋却绕道前往一家电厂,为公司发展寻求转机。

电厂负责人以前就对这个年轻人有好感,承诺给他一笔业务,刘虎锋立即回到南京开工。

终于,这笔业务赚到6万元,他的创业路柳暗花明。

2010年,刘虎锋与女友常常兜里无钱,最困难时还需要回家筹资。

一次他与军工企业谈生意,对方需要一种通信信息化设备,虽说刘虎锋对软件编程不陌生,但他为了订单质量仍请来专家合作,很快生产出全新产品。

为此,2011年公司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看到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刘虎锋决意专攻这个系统集成产品,注册了北冶机电设备公司,并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去年底,他开着刚买的新车回家过年。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四:

倒腾二手货解决了生活费

向毕业生购买二手自行车,进价平均40至50元,然后再卖给新生和有需要的老生,每辆车可赚30元。

2011年一学期就卖了200多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戴文星告诉记者。

每年放假和开学的时候,都是我的旺季。

大二的时候,经学院创业指导老师的指点,戴文星开始运营一个二手书的项目,也就是回收废弃的教科书,再折价转卖给书店。

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废品收购站、离校的同学等各种渠道,以低价收购各类被抛弃的图书、字典、学习资料等,再经过自己的筛选整理,理出一个图书分类表。

然后,通过宣传,以远低于新书的价格销售给有需要的同学。

销售情况非常好,尤其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资料,以及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很受同学们欢迎,戴文星告诉记者。

生意做大以后,戴文星还兼营库存图书销售之类的大生意,以及各类二手货的销售。

小戴卖的二手用品十分丰富,大到电脑,小到网球拍、溜冰鞋,还有台灯、被子等等必备用品,生意出奇的好。

我们团队一共四个人,通过创业基本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小戴说。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五:

大三男生卖卡一年赚30万

让消费者手持一张消费通卡,就可以在山东青岛不同的商店享受到会员待遇,这就是我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今年25岁的聂名勇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就和同学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到目前为止我的营业额已经近100万元,去年一年我净赚30万。

在创业战场上小试牛刀的聂名勇踌躇满志,期待自己的公司有更好的发展。

昨天中午,记者在聂名勇的公司里,面对面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逛街逛出个金点子

我是从临沂苍山考上青岛理工大学的,在机械学院读测控专业。

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一年种地能攒下将近一万元,家里的经济条件挺困难的。

聂名勇说,到青岛上学后,他看什么都新鲜,就想留在青岛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创业这两个字说说简单,像我这样的外地大学生一没钱二没经验,真要干是很难的,真正让我决定自己开公司的,还是我无意间想出的一个创业点子。

聂名勇说,他上大三时有次到台东逛街,看见每个商家几乎都有会员卡,消费者可以凭卡享受打折优惠,看到不少人甚至有专门的卡包来装不同的卡,找起来很不方便,他突然有了用一张通用卡代替所有商家会员卡的想法。

这样消费者持有一张全城通用的会员卡,可以享受上千家商家的折扣服务,不同行业的商家也能因此招揽到更多的客户,这就叫双赢。

大三当上了总经理

他把想法和两个同学说了,他们也认为这是个好点子。

说干就干,三个人每人出资一万元,在2007年1月成立了青岛新领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我这1万元钱是从家里要的,当时家里一时没有这么多钱,是父亲给我凑的。

聂名勇说,开公司没有想象中顺利,租赁写字间、购置一些办公设备后,他们3个人的3万元钱很快就花完了。

他当时心里也没谱,经常担心公司不能继续下去,没法和父亲交代。

他发展的第一个客户是台东一家ktv,这里的经理很年轻,很快接受了这个新鲜事物,答应和他们结成联盟。

此后,他们开始不断寻找新的合作商家,那一阵一有时间就到各商业街去推广消费通会员卡,给商家介绍理念,希望他们可以加盟。

公司成立仅半年,他们就有了100多家结盟伙伴。

观念不同股东撤资

有了这些加盟商家后,他们开始推出消费通会员卡。

到2008年4月,他们在接近1年的时间里卖出1万多张卡,三个股东大约赚了10万元。

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三个股东也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两个人认为应该继续推广我们的消费卡赚回现钱,但我认为应该把赚回的钱继续投到公司的发展上,给商家提供会员增值服务,因观念不同,到去年10月,另外两个股东撤资离开了公司,我的创业路也遇到了第一次低潮期。

聂名勇说,他想了一下,认为自己的路子是对的,因为卖卡赚钱总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软件,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联系方式,商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可以有目的投放促销广告等,这些信息对商家是很有用的。

有了这样的增值服务,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聂名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篇三:

在校创业案例】

3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散文吧>>,>3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有钱,任性,花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心疼,今天创客空间就要介绍的是3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他们年入百万,开豪车,却不是“富二代”。

创业,让他们从“创一代”变成“富一代”!

成都中医药大学施超靠卖书赚200万1、成都中医药大学施超靠卖书赚200万

施超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的学生,2015年,大四的他才24岁,凭借自主创业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施超是江苏人,他的父母爱给他买书,他也从小就爱看书,“爸妈都很朴实,从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培养了我读书的爱好,从书里学知识、学道理。

我从小学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那段时间读了超过1000本书,中外名著、人文百科、各类杂志我都读。

”他认为,那1000本书,不仅让自己拓宽了知识面,也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因为读了比较多的书,所以我对自己要销售的图书,选择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懂得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也清楚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于是,施超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初步选定在了图书销售上。

高考完那个暑假,施超开始在家附近的广场上摆地摊卖书,新的旧的都有,都是他认为的好书。

两三百本书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卖完,大约每天能挣70元,施超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1年来到成都上大学后,施超也没放弃自己的图书销售,趁周末时在学校里摆摊儿卖书,规模虽小,但在大二时已经攒下了近10万元。

腰包渐渐鼓起来的施超利用学校的创业政策在学校开了一个实体书店——超然书斋。

可是实体书店并不赚钱。

为了维持书店的运营,施超开始去成都的高中销售课外读物。

“我当时是跟出版社合作,拿着我选出来的书单,找高中学校的老师谈,然后再让同学们从书单中选出书,我再反馈给出版社,然后备货、送货。

这样子没有中间商一层层赚,我拿到的货源比一些大型连锁书店都便宜,所以最后书送到同学们手上时,价格也要比定价低。

而且为了让学校老师、同学解除后顾之忧,我都是先向出版社垫付货款,同学们拿到书了,再把钱付给我。

”施超讲述自己的“生财之道”后来,感觉到自己忙不过来的施超找来10个自己的中学同学,将图书销售业务扩展到了上海、江西、湖北等地方。

业务渐渐扩展后,他又筹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江苏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4岁的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元。

现在,施超的书斋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的收益资助学校的一个创业者联盟,帮助有想法的同学启动计划。

每年学校的同学们去支教时,他也会给那些山区的学生带去课外书,每年都会捐出2000本。

这才是学霸的正确成长方式!

靠读书读出了商机,成为“富一代”,走上了人生巅峰!

武汉科技大学镇小龙创业两年,从零到千万2、武汉科技大学镇小龙创业两年,从零到千万开着奔驰车,走到哪儿都有助理相随,武汉科技大学的在读学生镇小龙颇有老板范儿。

资产从零到千万元,购置两辆过百万元豪车,自有30多家实体店,吸引200名大学生追随……实现这一切,镇小龙只用了两年时间。

镇小龙从大三开始自己创业,从最简单的棉被、蚊帐等生活用品的批发开始做起,将用户锁定在大学新生。

凭借他和小伙伴的一股子拼劲儿,他们在新生开学的15天内做出了200多万元的营业额,净赚16万元。

他的创业行动让不少同学受到激励,主动要求他牵头,带领大家创业。

就这样,一个200多人的创业团队成立了。

之后,他做过电子产品销售、服装贸易、教育、人力资源、旅游、租车、“大学盟”微信公众账号、校园周边卡等一系列项目,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实体店30家,参股驾校、台球馆、宾馆等商业实体上百家。

重庆大学禹化普卖手抓饼,年收入250万3、重庆大学禹化普卖手抓饼,年收入250万上面两个例子看完,有没有一种创业的项目都非常高大上,一般人干不了的感觉呢?

其实创业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很多大学生就靠在学校周边做小生意走上了创业之路。

这里就有一个重庆大学生靠卖手抓饼,自己做老板年入250万的真实例子!

重庆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开始租门面卖手抓饼,在经历了短暂的生意惨淡的日子后,他学**成都小吃店“慢工出细活”的做法,要求师傅一次只做1-2个饼,保持饼的最佳口感。

这样一来排队的客人变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两年的时间里,他的手抓饼有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想创业,却迟迟找不到办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