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50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docx

乡村卫生院诊断报告

XXX镇?

村卫生室2011年诊断报告

村级卫生服务是以村级健康促进为基础,控制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的“综合防治”模式,具有前瞻性、可性和正确性,为掌握全村群众健康状况及其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本村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和其他有关情况,找出全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本村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以及今后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可靠资料,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我院医务人员对?

村人群进行了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该村基本情况作出诊断,本次基础调查了?

村1个村委会、144户、467人,历经三个月完成,其它的2个村正在进行中,对已完成的1个村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

村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XXX镇政府西侧4公里处,与镇区隔绰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地属深山区,地域广阔,全村以农牧结合发展为主,无环境污染。

全村有常住人口684人,总户数212户,共分成3个居住区域,其中除村部所在地和“十六户”屯之外,其余村民散居在沟里的各农业点,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村民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

村级卫生室医务人员2人,负责本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预防、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服务等。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群众安居乐业,人口相对稳定,全村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占人口的88.3%,,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加强,今后将有更多的村民得到医疗保障。

通过免费健康体检、上门入户调查、健康建档、随访服务等,取得了相关资料,目前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44户,建档人数467人,建档率68.3%。

二、社会人口学诊断

村建档人数467人,男性比例50.7%,女性比例49.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数4.9%,0-6岁占人口数5.8%,7-14岁占7.5%,15-34岁占36.6%,35-64岁占44.8%,65岁以上占4.9%,出生率1.1%,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0.57‰,平均期望寿命71岁。

2.1?

村人口构成表

年龄段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0-6

10

2.1

16

2.1

26

5.8

7-14

16

3.4

19

4.1

35

7.5

15-34

90

19.3

81

17.3

171

36.6

35-64

107

22.9

102

21.8

209

44.8

65岁以上

12

2.6

11

2.4

23

4.9

 

总户数:

212建档户数:

144建档率:

67.9%

总人口数:

684建档人数:

467建档率:

68.3%

2.215岁以上人口职业构成

2.3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三、流行病学诊断

3.1健康与疾病状况

3.1.1各种慢病患病情况

高血压

糖尿病

精神分裂

布病

骨节核

患病人数

26

4

2

1

1

患病率%

5.6

0.9

0.4

0.2

0.2

顺位

1

2

3

4

5

3.1.2近一年居民死亡状况顺位

依次: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影响村民健康的主要慢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3.2流行病学调查

3.2.1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借助健康档案的建立,累计为144户,467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

3.2.2患病率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按照发病率高低排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布病、骨结核病,其中高血压患者发现率5.6%,糖尿病患者发病率0.9%,另外,村内有精神残疾病人2名,虽然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多,但因为大多属于劳动能力丧失者,对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人是村里康复的主要对象。

3.2.3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地区高血压患者占≥35岁人群17.5%,远远超过该村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说明高血压漏诊较多,应落实好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血压测量制度,即往高血压中不服药占40%这可能是导致本地脑血管病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示了高血压人系统管理在本社区的特殊的地位。

常见慢性病的阳性家族史统计学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3.2.4当地主要的健康问题

召开村委会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座谈会,他们认为影响村民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其病因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3.2.5需要的主要卫生服务

当地医务工作者认为,应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教力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村民希望能得到较好的区域卫生服务,定期体检,降低医疗费用。

3.3行为环境诊断

3.3.1行为因素分布

嗜咸

嗜甜

嗜辛辣

素食

嗜热食

其它

人数

205

37

22

16

15

172

%

43.8

7.9

4.7

3.4

3.2

37

顺位

1

2

3

4

5

6

 

3.3.2锻炼情况

不锻炼

每周<3次

每周>3次

无规律

有氧动动

无氧运动

人数

223

41

23

157

219

25

%

47.8

8.8

4.9

33.6

49.9

5.4

 

依次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生活无规律、吸烟率、饮酒率、超重、口味重、饮浓茶。

危险因素分析:

与本地高发慢性病有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是村民缺少体育锻炼、生活不规律、超重、口味偏咸、烟酒嗜好、饮用水源和饮水习惯。

3.4诊断

3.4.1组织资源:

卫生局、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成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本次健康档案建立和调查工作由卫生局统一布置,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负责实施。

3.4.2人力资源:

市政府成立乡镇卫生服务领导组织,卫生局以及镇卫生院成立村级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卫生院成立村级卫生工作小组,负责各村的综合防治工作,疾病控制中心也抽调专职人员参与健康教育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参与方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监测与日常管理。

3.4.3经济资源:

扎兰屯市政府根据国家公共卫生经费拨批要求专项资金已陆续到位,各合作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村级卫生服务的顺利进行。

3.5政策环境诊断

3.5.1政策环境: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积极发展村级卫生服务的精神,努力推动以村级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延长居民健康寿命。

3.5.2社会环境:

本镇和?

村土地多,人口少,村民经济收入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积极关心并参与村级的各种活动,生活富裕了,人们更加重视健康,迫切需要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3.6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对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提示,村级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改善村里的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应对村级卫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医疗开支,降低医疗成本,如果条件允许应定期对村民进行体检检查,做到一级预防为主,二、三级预防并举。

3.7诊断小结

3.7.1主要的卫生问题

3.7.1.1主要疾病:

死因监测(死亡排序)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基线调查(现患率排序)高血压、心脑血管和糖尿病。

3.7.1.2主要危险因素:

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无规律、吸烟过量饮酒、超重、口味重。

3.7.2环境支持系统现状:

当前农村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有利于开展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卫生部门积极协调,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综合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7.3通过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

改变群众的健康问题,今后村级卫生服务必须由独立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向全社会共同参与并负责,从卫生行为转向政府行为,把被动转向主动,从局部转向整体,把群众行为转变为健康意识和健康消费观念,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整体素质。

四、乡村卫生服务存在问题影响

4.1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管理

4.1.1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

通过诊断,发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服务计划,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主要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服务计划,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主要卫生问题。

4.1.2综合性服务:

村级卫生服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服务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而不是单纯的治疗疾病,不分性别和年龄,健康与非健康人群,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

4.1.3开展连续性服务:

对所有辖区居民开展长期相对固定的服务,对其疾病发展,演变、康复进行有效连续性服务。

4.1.4协调性服务:

村级卫生服务必须协调进行,需要与其他医疗部门配合,服务人员要掌握家庭和社会资源情况,与之建立固定联系,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4.1.5可及性服务:

主要是经济上的可接受性及时间、地理位置上的方便性,同时包括心理上的亲密程度。

五、村级服务优先干预内容和干预措施

5.1健康教育:

以来中心就诊的病人、学校、幼儿园、服务行业、流动人口为重点,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人群,在门诊病区及辖区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

5.2健康促进:

促进良好的生活行为,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减少慢病的发生,以达到健康目的。

5.3根据危险因素制定分析和干预措施

本次调查,优先干预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死因顺位排列第一位疾病,是造成村民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同时高血压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是高血压,是首先干预内容,对高血压的防治,根据引起本村高血压病的危险与缺少运动,吸烟、饮食、偏咸等有关因素,将村内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多方位服务措施判定干预。

5.3.1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防治高血压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3.1.1运动:

提供一些运动场地,简单的运动器材,免费进行健康活动,中等量有氧运动来控制体重增长。

5.3.1.2合理膳食:

限制食盐的日摄入量,每人每天最多不应超过6g,少吃传统烹调方式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盐,特别是动物脂肪,限制酒量摄入。

5.3.1.3高血压的防治:

经常到居民社区测量血压,组织病人开展高血压病防治课,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度地劳动和休息,选择合理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坚持规律服用。

5.3.2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要经常测量;蛋白质的摄入每日60.8g/kg体重;食盐的摄入量每日5g以内;糖类食物以各种谷物主食为基础,严格限制单糖、双糖摄入;合理、规律、坚持用药。

5.4今后工作重点

在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推行全科医疗服务,依靠乡村医生队伍针对当地高发疾病,积极开展综合防治,纳入农村医疗保健,全面深入搞好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和消除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以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XXX镇卫生院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