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19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docx

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测量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测量准备1

一、测量依据1

二、测量准备1

第三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

一、首级控制网测设1

二、轴线控制网的测设2

第四章、高程控制网的建立3

第五章、0.00以下施工测量3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3

二、轴线投测方法4

三、±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5

第六章、0.00以上施工测量6

一、平面控制测量6

二、支立模板时的测量9

第七章、沉降观测10

第八章、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10

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11

一、质量保证体系11

二、质量保证要求12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上海芯哲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表面贴装IC封装测试项目(二期)工程,拟建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工业开发区,南临公宜路,西临环城东路。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40760m2,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35610m2,地下建筑面积5150m2。

建筑高度:

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其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二章、测量准备

一、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测绘院给定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成果;

●工程施工图纸。

二、测量准备

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检验施工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并对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交底。

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

第三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首级控制网测设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测绘院提供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成果》中提供了G1和G2两个坐标点。

后测绘院又做了以下工作:

●其中G2点离本工程较近,所以以G2点为测站点,G1为后视点,又由于一次未能投射到工地内。

测出辅助点G3,再以G3为测站点,G1为后视点。

测出本工程设计图纸上提供的A/1轴交点、16/Q轴交点、Q/1轴交点、A/16轴交点四个坐标点。

2、通过测绘院和监理复核通过后,以A/1轴交点、16/Q轴交点两个坐标点作出现场平面轴线首级控制网。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南北方向70.050m,东西方向79.600m,决定使用A/2轴、16/Q轴、Q/2轴、A/16轴四个轴线交点组成首级控制网。

●根据现场的场地,西侧、北侧、东侧的临时道路都已经浇筑完毕,所以将首级控制网四个交点向东、西、北侧的延伸线做在临时道路上用水泥钉和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南侧由于没有临时道路。

所以在北侧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打龙门桩,将首级控制网四个交点向北侧的延伸线作在龙门桩上,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小钢钉和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所有控制点完成之后,必须经过监理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二、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并通过监理复核通过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桩的布设见附图)

第四章、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基点,《测绘院提供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成果》中提供的G1和G2两个坐标点同时也是高程点,其中G1点为吴松高程4.411m,G2点为吴松高程4.414m。

项目部技术人员采用AL12A-32C型号的水准仪将所提供的水准基点引入施工现场,校测合格后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点,控制点布设完毕报请监理复核通过后,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场区内设有四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80m,距离建筑物大于10米左右。

每2个月进行联测复核,该四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现场高程控制点见附图)

第五章、0.00以下施工测量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

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采用GTS-335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

二、轴线投测方法

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2.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独立承台、集水坑、电梯井等的控制轴线,并用木桩和白石灰定出控制桩指导开挖。

3.待垫层、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ET-02激光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各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5.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6.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5mm

30m

60m

L>90m允许偏差±20mm

三、±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比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根据基坑情况。

设置在较稳定位置,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3.从自然地面将标高引入基坑内,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

操作示意图如下:

第六章、0.00以上施工测量

±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

一、平面控制测量

对于一层的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应仍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对于局部多层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ET-02电子经纬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内控点布设

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小流水施工作业,又兼顾整体平面测量布局,本工程平面控制内控点布设4个点。

内控点布置如图所示:

(2)、预埋件的埋设

根据平面控制点布置图在首层底板上埋设4块预埋铁件,埋设位置如图所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内控点见附图)

(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预埋件示意图

(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用墨斗弹出十字线,并用红油漆进行标注,十字线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

(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

2.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楼板浇筑后,将ET-02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ˊ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ET-02电子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二、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2、柱子垂直度检测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

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

3、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

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第七章、沉降观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采用AL12A-32C水准仪,配合塔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第八章、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1.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测量技术员(1名)负责工作安排,工作进度,技术方案的编制。

测量总施工员(1名)负责工作质量,技术方案的实施,设备管理。

2.测量放线工(4名)负责具体现场操作和配合。

3.设备配置

编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用途

1

Topcon-GTS335全站仪

1台

工程控制定位

2

ET-02电子经纬仪

1台

施工放样

3

AL12A-32C水准仪

1台

标高控制

4

50m钢尺

1把

施工放样

5

对讲机

2部

通讯联络

6

ET-02电子经纬仪

1台

内控点竖向传递

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体系

测量方案的编制

各级主管审批

该工程技术交底

施工测量放样、标高控制

施测人员自检、互检、交叉检验

不合格合格

质量员检验

不合格合格

监理公司检验

不合格合格

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质量保证要求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