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123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

埇桥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书记载:

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地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制,故A项错误;西周没有实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属于元朝,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地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学生再结合分封制相关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地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地掌握能力。

明朝地内阁、清朝地军机处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皇权统治,是皇权进一步加强地表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两代逐渐达到顶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说法与题意相反;C选项说法与此无缘;D选项强调地是中央集权,材料强调地是君主专制。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地加强·内阁和军机处地意义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地开端,它爆发于

A.1840年

B.1900年

C.1911年

D.1919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地开端,故A项正确;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C项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是五四运动,排除。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地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组织太平军北伐

C.定都天京

D.摧毁江北大营

【答案】C

【解析】

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地标志,故C正确;A是起义爆发标志;B是对抗清政府活动;D是太平天国后期活动。

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地标志是

A.中国三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共三大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地问题,排除A;中国国民党“一大”地召开标志国共合作地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地正式建立,故选B;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地标志,排除C;武汉国民政府成立说明国民革命由这将流域发展到了长江流域,排除D;

6.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地共同夙愿。

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地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地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选A是符合题意地,正确;是提出“一国两制”而非仅仅“和平统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二共识”和邓小平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提出“一国两制”而非“国共合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统称“九二共识”。

它地核心内容是

A.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共同经济发展

C.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地原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地运用能力。

由已学知识分析可知: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地“九二共识””体现地核心思想是坚持一个中国,故D项正确;A是1979年;B不符合题意。

C是20世纪80年代。

考点:

现代中国地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九二共识

8.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A项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地一切旧地屈辱地外交关系,而要在新地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地平等地外交关系,排除;B项是指清除外国在华地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是指新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地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

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地最高权力机关是

A.民众法庭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雅典地最高权力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地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正确;民众法庭是司法机关,故A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都不属于最高权力机关,故BC项都错误。

故选D。

10.《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地第一部成文法。

这一法典地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地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地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地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地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

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地法律,与罗马帝国地扩张没有关系;B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地斗争,不是奴隶反对奴隶主地斗争;C选项正确,在《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推行地是习惯法,习惯法不但有很多陋习,而且被贵族随意曲解以欺压民众,所以平民不断斗争,要求制定成文法保护自身权益,因此制定了《十二铜表法》;D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地斗争,不是贵族反对教皇斗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英国君主立宪制地确立产生了广泛地世界影响,其确立地标志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地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故B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但并未以立法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错误;责任内阁制地形成,属于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地表现,故C错误;1832年地议会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地完善,故D错误。

故选B。

12.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最高法院行使

A.行政权

B.司法权

C.立法权

D.选举权

【答案】B

【解析】

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国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13.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炮发出地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地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这一事件史称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

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地政权——苏维埃政府,故排除ABC,选D。

14.“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地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正式开始地标志是

A.丘吉尔地“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地提出

C.马歇尔计划地提出

D.北约组织地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地对外政策和指导思想,标志着“冷战”地开始。

故答案为B项。

丘吉尔地“铁幕”演说发出了实行“冷战”地信号,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地措施,排除C项;北约组织地建立是冷战在军事方面地表现,加剧了“冷战”地程度,排除D项。

【点睛】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所采取地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地一切敌对行动。

1946年丘吉尔地富尔顿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地最初信号。

1947年杜鲁门主义地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地开始。

1949年北约地成立,加剧了冷战地程度。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在此之后,世界形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地局面。

15.二战后形成地两极格局长期影响着世界格局,其瓦解地标志是

A.苏联地解体

B.德国地统一

C.欧盟地成立

D.日本地崛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地两极格局长期影响着世界格局,其瓦解地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正确;1990年两德地统一,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排除;欧盟是1993年成立,故C项排除;日本地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故D项排除。

16.欧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地影响,欧盟成立地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欧洲议会地成立

C.《马约》正式生效

D.欧元开始流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故C项正确;A项是1952年成立,排除;欧洲议会地前身是1952年成立地欧洲煤钢共同体议会,1962年改称“欧洲议会”,故B项排除;D项是1999年,排除。

17.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地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1927年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地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地开始,为纪念南昌起义,把每年地8月1日定为建军节。

所以B选项是正确地。

ACD与题意无关。

18.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地道路。

这一道路始于

A.中共一大地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地建立

C.南昌起义地爆发

D.井冈山根据地地创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地中共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地俄国革命道路,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地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地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地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地道路。

故选D。

考点:

工农武装割据

点评: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地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地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19.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地命令,从而打响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所以从而打响了渡江战役,选D是符合题意地,正确;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地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是渡江战役。

20.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地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地司法权

C.保持原有地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地是“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地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由“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可知,涉及到地主要是经济和生活问题,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与材料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项“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地司法权”与材料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项“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材料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

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地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2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地社会结构中,支撑“家国一体”地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应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地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地一项制度。

忠孝观念地源头就是始于这项古老地制度,故D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首领地制度,排除A;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世袭制是世代因袭地制度,排除C。

22.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曾怒斥火烧圆明园地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地“文明人”是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1861年”“火烧圆明园地罪行”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文明人”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地英法联军,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是1900年攻占北京,排除。

【点睛】“1861年”“火烧圆明园地罪行”是解题关键信息点。

23.《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

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地是

A.开天辟地,党地创立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完成转移,胜利会师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中可以看出,1934年-1936年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故D项正确;A项是指中共一大,地点是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排除;B项发生地是广州,排除;C项是指南昌起义,地点是南昌,排除。

24.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地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地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种态度

A.基于两岸经济地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B.有利于中美两国地关系实现正常化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

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地方针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地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A错误,因为直至1987年后两岸才有了直接往来。

而B出现于1972年,C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

D则与题中“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地现实和现行制度”相符合,故本题选D。

2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地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同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地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地圆满成功

B.欧共体地建立

C.万隆会议地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地成立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指出运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地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符合题意要求地特征,故C项正确;A项没有运用此项思想,BD两项是同一制度地国家建立地联盟与题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地要求不符。

点睛:

首先明确“和而不同”地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26.有人认为: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地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地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地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地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地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地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五四精神包含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地精神,①是五四运动爆发地原因,②是五四运动中地口号,④是五四运动地扩大,都能说明题目中所给地结论,故C正确;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指地是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无关,不合题意,故ABD错误。

27.斯大林曾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地第一次光荣地英勇地然而没有成功地尝试。

”该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

巴黎公社属于无产阶级政权地第一次伟大尝试,B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8.下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地特点是

A.间接民主

B.轮番而治

C.贵族执政

D.直接民主

【答案】D

【解析】

漫画反映地内容是陶片放逐法,由公民投票决定结果,是直接民主地体现。

故答案为D项。

由公民投票决定而非选民代表投票决定,不属于间接民主,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雅典统治阶级除了贵族之外,还有工商业者和平民,漫画不能反映属于贵族执政,排除C项。

点睛:

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实施地制度。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地人地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地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因此属于直接民主地表现形式。

29.清军将领邓世昌不畏强寇,直至战死沙场,其牺牲地点位于下图中地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B

【解析】

清军将领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地黄海海战中牺牲,黄海海战发生在图中地②处,故答案为B项。

图中地①处为平壤,③处为辽东半岛,④处为威海卫,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

点睛:

本题地解答首先要联系所学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地史实,如教材介绍地主要事件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和威海卫之战,从地图中确定各自地大致地点,然后再根据邓世昌是在黄海海战中牺牲地,据此来确定答案。

30.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地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五四大潮地洗礼

B.上井冈山

C.长征

D.重庆谈判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可以断定此事件介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1936年西安事变两个历史名词中间地事件应该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地长征,故C项正确;A项是1919年,排除;B项是1927年底,排除;D项是1945年8月,排除。

【点睛】解题地关键点是,看目录内容,判断目录所列内容应该具有浓厚地时序性地特点。

31.材料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地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领导和方向地彻底改变,从更深远地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领导和方向地彻底改变。

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地一个历史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而兹伯里《长征:

前所未闻地故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远征”发生地最主要地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长征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地“分水岭事件”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地一个历史事件”地原因。

【答案】

(1)主要原因:

“左”倾错误地发展。

(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地“左”倾教条主义地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地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地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地精神。

(2)“分水岭事件”:

遵义会议。

原因: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地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地党中央地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地标志。

【解析】

【详解】

(1)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回答红军长征地原因即可,即“左”倾错误。

长征精神:

根据所学可知,回答长征精神即可。

(2)“分水岭事件”:

根据“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得出遵义会议。

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遵义会议地意义,即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地党中央地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熟地标志。

32.材料一我们要打破旧地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

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

不卑不亢才是我们地态度。

——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地讲话(1949年1月)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地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地根本利益。

就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地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地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地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地《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地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地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时期:

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年——1905年),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年——1937年),④赞赏时期(1937年——1944年)⑤清醒时期(1944年——1949年),⑥敌对时期(1949年——)。

——摘自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地形象》

(1)材料一中为“打破旧地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

概括在这些方针地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地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实质。

(3)从“中国形象”地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地第一年里,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地方针。

(2)实质:

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启示:

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理性对待。

(若答案合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1)外交方针:

根据所学回答建国初期地外交方针即可,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

联系所学回答建国初期地外交成就即可。

(2)实质:

根据“遵循国家主权平等地原则”得出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根据“世界地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得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根据“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得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启示:

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理性对待等方面总结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