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6990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学案.docx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根据具体实例分析,掌握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2.掌握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方法。

自主学习区

水土流失的治理

1.基本理论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3综合治理“三结合”原则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固沟工程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营造防护林——⑧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护坡工程

在缓坡地段,⑨封坡育林育草与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保塬工程

在塬面上,⑩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

(3)

思维活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中,哪类见效快?

为什么说生物措施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

答案 工程措施见效快。

工程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但如果不积极地采取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一旦这些水利工程被淤满甚至冲垮后,有可能造成更大损失。

植被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效益,恢复植被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

2.为什么修建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答案 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探究活动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读图分别说出A、B、C、D四处合理利用和治理的措施。

(3)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4)为什么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1)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

(2)A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B处为缓坡,适宜开垦成梯田;C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D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

(3)A—①;B—②;C—⑤;D—⑥;E—③;F—④(①②可互换,③④可互换,⑤⑥可互换)

(4)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现了“合理利用土地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反思归纳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在治理中强调的是“综合”的观念,即治理水土流失时各种方法、措施的配合使用。

把小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沟谷、缓坡和塬面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如下图所示:

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见效快)

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

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

打坝建库(贮水拦沙)

生物措施(治根本)

营造护田林网

封坡育林育草

技术措施(是关键)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区

对点训练 水土流失的治理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小流域的治理工作,2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是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据此完成1~2题。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

B.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

C.绿色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就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实行农林牧业综合发展。

第2题,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林草的主要环境效益是“保塬、护坡、固沟”。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4.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大力开展存在优质表土矿区的复垦工作

答案 3.A 4.A

解析 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国土整治的重点是水土流失。

由等高线判断:

①地位于黄土沟地区,适合打坝建库,③地和④地位于坡上,适宜采取护坡工程;②地位于黄土塬上,宜采取保塬措施,在整治措施中,要压缩耕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综合提升

5.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________处:

打坝淤地;________处:

植树种草;

________处:

修筑梯田;________处:

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____________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 

(1)d b c a

(2)丙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冬季风影响小,且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3)煤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4)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解析 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缓坡地植树种草;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

图中a为塬,b、c为坡,d为沟。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附近,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本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煤炭资源、发展经济时,一定注意生态保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学案导练设计

[基础过关]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答案 1.D 2.A

解析 坡度<10°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该地应位于我国的北方;坡度>10°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地及未开垦林草地,该地应为我国北方生态脆弱的地区;沟谷地区筑坝蓄水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图中模式治理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完成3~4题。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最可能是(  )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该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第4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峰值时间要晚一些。

下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据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

6.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北部的人口密度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5.B 6.A

解析 由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可判断该区为黄土高原。

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6题,由乙图对照甲图不难发现,A、B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了64人/平方千米、47人/平方千米,而本区合理的承载力是30人/平方千米。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8.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8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9.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4)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A.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①开发水能,加强

灌溉,调蓄水源

B.调整产业结构②减少水土流失及

河道泥沙淤积

C.修河筑堤,疏通河道③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D.建设分洪、蓄洪区④便利航运和防洪

E.建设水利枢纽⑤减轻生产活动对区

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F.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⑥减轻河水污染

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2)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

(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4)E—① F—② C—③ D—④ B—⑤ A—⑥

[能力提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  )

A.①B.②C.③D.②③

11.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结合材料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的特征,图③最符合。

第11题,黄土塬平坦宽阔,可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种植业。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2~13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468.7

草 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 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2.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1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由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

第13题,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高原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

14.学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内容后,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来探究植被(草地)对水土流失治理的作用。

(1)准备实验材料:

在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拼接木板材料及工具。

(2)实验过程:

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

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

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要求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

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

①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与总结:

①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倒水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________;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________(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裸地或草地)。

②试从径流物质组成、流量、流速、下渗等方面,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5)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方低山丘陵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城市中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②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 ③从出水口处流出水的浑浊程度

(4)①裸地 大于 裸地 ②避免流水(大气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增加了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稳定径流量。

(5)①防风蚀、饲养牲畜 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峰补枯(平稳径流) ③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解析 该实验用材多、准备周期长、难度大,但实验过程简单,较为直观,只要准备充分,应该会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主要验证了草地三个方面的作用:

大大减轻流水对地表的冲刷,保土保肥;减小径流量,增加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水流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使径流量趋于平稳。

除此之外草地还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同时还会成为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