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988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邵阳市名校学年中考化学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3.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4.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3:

4

D.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

A.O2B.N2C.CO2D.H2O

6.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词句中的说法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7.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B.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8.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C.

研究燃烧的条件

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B.BC.CD.D

10.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组(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微观模型中,有5种元素,有2种单质分子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C.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

D.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字宙中存在的一种天体,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如下图)。

其形成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形成:

恒星在灭亡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巨大的压力使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中,并与质子结合为中子。

当这一过程完成后,形成一个由中子构成的密实星体——中子星。

当恒星的质量大到使塌缩过程无法停止时,中子会被“碾碎”,最终会形成一个密度无限大,引力大到光都无法逃逸的天体一一黑洞。

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B.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C.中子星由中子组成,密度巨大

D.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将80g某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3)使60℃时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为_____。

(答出1点即可)

14.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_________。

(2)生活中可用_______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

(4)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5.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

可用(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

16.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

如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下列各空: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C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它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2Fe(SO4)2,则它代表的点是图中_____(选填A、B、C、D、E、F、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同学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装瓶、贴标签。

②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D.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加水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称量、计算产率。

在上述各步实验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它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_____。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用装置D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为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将12.5g赤铁矿粉加到烧杯中,并把10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其中(赤铁矿中的其它成分既不溶于水又不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每次加入稀硫酸并充分反应后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

实验次数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8.5

4.5

2.5

2.5

(1)实验所用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示看: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50克,选项B正确;

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C正确;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降温时C的溶解度在增大,但是没有溶质增加,所以降温过程中C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鉴别木炭粉和铁粉,加稀盐酸,木炭不反应,铁与稀盐酸的的反应为:

,产生气泡,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故B错误;

C、

,一氧化碳会与生成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不能通过灼热的铜网,得到的气体不纯,故C错误;

D、

,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都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

不增加新物质,不减少原有产物。

3.B

【解析】

【详解】

A、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粉尘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金属拉成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分析该方程式进行解答。

【详解】

A、反应前后N、H、O原子种类不变,N2O4、N2H4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主,变成了N2、H2O,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有氮气生成,氮元素的单质的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3:

4,不符合题意;

D、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2O4和H2O二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这种反应微观示意图的题目,解决方法是先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序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5.B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综上,选B。

6.B

【解析】

【详解】

A、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铜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7.A

【解析】

【详解】

A、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与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铜绿即铜生锈,故A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铁用来制作炊具是利用了铁良好的导热能力,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的汞是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所以要回收废旧电池,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常见金属的性质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铝耐腐蚀性强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弱,而是因为其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8.A

【解析】

A、通过白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存在对比实验,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符合题意;B、铁钉锈蚀的实验是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来比较而得出其锈蚀的条件,利用对比方法,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不能使红磷达到着火点,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利用对比方法,不符合题意;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利用对比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

9.B

【解析】

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模型分析可知,共有五种元素(金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钼元素)。

模型中的分子有CO、H2O、CO2、H2,只有H2分子是单质分子,有1种单质分子。

A错误;

B、在该化学反应中,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B正确;

C、通过图示分析可知,碳化钼负载金原子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C正确;

D、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在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方程式为:

D正确。

故选A。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中核裂变和核聚变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巨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不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

A.含碳燃料在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一氧化碳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发生不完全燃烧,正确;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C.N2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正确;D.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特点,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50%160g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

【解析】

【详解】

(1)20°C时,溶液总质量为100g,即溶剂为50g,溶质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2)40°C时,溶液总质量为130g,即溶剂为50g,溶质为80g,由变化曲线可知,40°C时,该物质恰好完全溶解且饱和,在40°C时,50g水中最多溶解80g物质,则100g水最多溶解160g,即该物质在40°C时的溶解度为160g。

(3)由题意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使60℃时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降温结晶方法外,蒸发溶剂为最可靠的析出晶体的方法。

故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均可。

14.节药用水肥皂水水分子

【解析】

【详解】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2)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故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

(4)将金属钠放入水中,有氢气生成,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生成了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1)灼烧闻气味

(2)碘水或碘酒

(3)加热煮沸(4)贫血症(5)隔绝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羊毛属于动物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属于植物纤维,灼烧有烧纸的气味

(2)淀粉遇碘变蓝色,故可用碘水或碘酒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症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考点:

物质的鉴别,硬水软化的方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

16.单质Fe(OH)3Fe(OH)3+3HCl═FeCl3+3H2OG

【解析】

【详解】

①由铁的价类图可知,A处物质的化合价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C处为+3价铁的碱,即为氢氧化铁,化学式是:

Fe(OH)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方程式是:

②)K2Fe(SO4)2,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钾显+1价,硫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2=0,则x=+2价;则它代表的点是G。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酸碱盐与单质、氧化物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溶解AD玻璃棒引流

【解析】

【分析】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粗盐提纯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AD;

(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在上述各步实验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它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引流。

【点睛】

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与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集气瓶2KMnO4

K2MnO4+MnO2+O2↑B木条复燃

【解析】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发生装置应为固态加热装置,故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用装置D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0g36.75%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中的表格可知,第1次消耗的氧化铁质量=12.5g-8.5g=4g,第2次消耗的氧化铁质量=8.5g-4.5g=4g,第3次实验消耗的氧化铁质量=4.5g-2.5g=2g,第4次没有消耗氧化铁,说明样品中的杂质为2.5g,所用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12.5g-2.5g=10g。

(2)根据图中的表格可知,2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氧化铁的质量=

设2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75%。

【点睛】

全面,分析透彻每次加入20g稀硫酸固体剩余物质量的变化,对反应进行的情况进行判断,这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B.为延长保质期,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NaNO3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B.BC.CD.D

4.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航天员将研究一种叫作多晶碲化锌的新型材料.由图可知,下列关于碲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碲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B.碲原子有52个质子

C.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D.碲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

2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有明显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分子的体积变小

7.新装修房室内存在甲醛(CH2O)、苯(C6H6)等有害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B.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

C.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D.甲醛和苯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8.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有用银针验毒的记载。

其验毒原理中涉及到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丙和戊的微粒个数比为1:

2

B.甲和丙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保持戊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9.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10.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12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11.某药品商标标出锌的含量,这里的“锌”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化合物

D.单质

12.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主要方法

A

O2(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