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974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docx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饱和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稀释等质量的3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

C.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硫酸加水稀释仍显酸性,pH小于7,不会等于7,且10%的稀硫酸的pH要比30%的稀硫酸的pH大,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知,每56份铁参与反应时,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时不再改变,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2.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相符的是()

A.图A是水通直流电

B.图B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图C是向20mLpH=13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pH=1的盐酸

D.图D是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KNO3饱和溶液20g,升高温度至9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符,符合题意;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

316:

32,故31.6g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1.6g-3.2g=28.4g。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20mLpH=13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pH=1的盐酸,氢氧化钠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D、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KNO3饱和溶液20g,升高温度至9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温后,溶解度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B.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

D.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B、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D、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从30s到40s,溶液pH增大

C.6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CaCl2

D.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没有结合的离子是Ca2+、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从30s到40s,溶液pH增大,B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溶质为Ca(OH)2和CaCl2,故C错。

D、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稀盐酸中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混合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只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没有结合,D正确。

故选:

C。

5.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一开始呈碱性,pH>7,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也不会呈酸性,故A错误;

B.金属活动顺序中,Al比Zn活泼,与酸反应速率Al比Zn快,在图像中表现应为Al的斜线倾斜率大于Zn的斜线倾斜率,故B错误;

C.H2SO4+Ba(NO3)2=2HNO3+BaSO4↓,二者完全反应后,Ba(NO3)2溶液过量后,就不会产生BaSO4沉淀,故C正确;

D.在恒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

C。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NaOH

H2O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则酸碱中和,盐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x为硫酸则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大于7,起点不对,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钙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pH会减小,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时,溶液的pH等于7,故C正确。

D、稀释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pH接近于7,不会等于7,故D错误。

故选:

C。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图像能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点代表没有加水,溶液的pH应为9,加水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无限趋近于7,故A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后与碳酸钠反应,且有气体产生,当碳酸钠反应完全,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想稀盐酸加等量的金属,镁先反应完且产生气体多,故C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

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

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一开始,氢氧化钠显碱性,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的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稀盐酸过量时,pH<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随着硝酸钾固体的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不断增加,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有气体生成,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反应后,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固体质量不会减少至零,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气泡产生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该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

根据实验绘制如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图。

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下列计算和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步骤②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2)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3)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步骤②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取的Fe的质量8.5g。

(4)由上面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

Fe和CuS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_____。

【答案】2.8g5.6g<因为少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少量的铁与其反应

【解析】

【详解】

(1)设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盐酸的质量为w

解之得:

x=2.8g;w=3.65g;

答:

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2.8g;

(2)设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y,

解之得:

y=5.6g;

答:

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5.6g;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为:

2.8g+5.6g=8.4g<8.5g;

(4)在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而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8.5g,说明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

14.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4)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Cl+NaOH=NaCl+H2OH+和Na+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8%

【解析】

【详解】

(1)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不正确;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不正确;

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

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和Na+

(3)①白色固体A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

②滤液C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8%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

15.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答案】22.99BC最外层电子数得到Cl-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B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4)C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

Cl−。

1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_________

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5)针对上述定量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B.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C.将C装置右端封住,可不要D装置D.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

E.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

(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混合物X,向其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氯化钡已过量

B.向混合物X中继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_______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装置气密性不产生气泡Na2CO3+H2SO4═Na2SO4+H2O+CO2↑吸收水蒸气偏大81.5%ABCAC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详解】

(一)[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以防止水蒸气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水蒸气会被氢氧化钠吸收,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65.6g-61.2g=4.4g,设碳酸钠质量为x,

x=10.6g,

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100%=81.5%;

(5)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流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盐酸具有挥发性,HCl混在二氧化碳中,被C装置吸收后会影响纯度的测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不能将C装置右端封住,去掉D装置,这是因为如果将C装置右端封住,去掉D装置,会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目的是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