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三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650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病理学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病理学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病理学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病理学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三1.docx

《病理学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三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三1.docx

病理学三1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原菌包括:

真菌,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病毒.

第一节园艺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概况

1、概念:

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它们一般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其细胞里含有几丁质、纤维素的有机体。

特征:

(1)真核生物

(2)无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3)可以进行有性、无性繁殖产生孢子

2、特点:

种类多:

约有25-30万种,只有约7万种为文献所记载

进化史长:

4亿多年

分布广:

在淡水、海水、土壤及地表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繁殖快:

锈菌夏孢子堆有1000个夏孢子,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4-5代,夏孢子数可达1012个.

3、真菌的营养方式

真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三种,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

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在植物上寄生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几乎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真菌病害。

二、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

营养体以菌丝为主,少数为单细胞或变形体

菌丝呈管状,具有细胞壁,细胞核,内质网等结构

菌丝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菌丝由孢子萌发而形成,并具有再生能力

菌丝可以吸收营养供菌丝生长和繁殖

菌丝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甲壳质/纤维素、几丁质、蛋白质、类脂

细胞膜:

蛋白质、类脂

细胞质:

无叶绿素、含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

具有核膜,为真正的细胞核

三、真菌的营养体的变态

真菌的营养菌丝可以形成:

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套和菌网等多种特殊的变态结构,并具有相应的功能以适应生活的需要。

吸器(haustorium):

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假根:

从匍匐生长的菌丝上长处的根状的结构,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持气生菌丝。

功能:

固定作用,支撑作用,吸收作用

菌环和菌网:

真菌产生环状或网状结构,用于捕食线虫和原生动物。

附着枝:

真菌菌丝两边产生的耳状物,附着和吸收功能。

菌组织结构:

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结合形成。

子座: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在其内部或外部形成的垫状结构。

菌核:

有菌丝紧密集结而成的球状或椭球形的坚固的组织体。

根状菌索: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装的结构。

四、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繁殖体是指任何能够单独进行传播并形成新个体的菌体单位,如各种类型的孢子、菌核、菌丝片断等。

典型的繁殖体是各种类型的孢子。

它包括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reproduction)及准性生殖三种类型。

1.繁殖器官形成的形式

整体产果:

真菌的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结构(子实体)

分体产果:

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

2.真菌的无性繁殖

以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

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过程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孢子。

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游动孢子(zoospore)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分生孢子(conidium,conidia)

厚垣孢子

繁殖方式:

断裂、裂殖、芽殖、割裂等方式。

裂殖:

单细胞的真菌的营养体分离成为两个相同的菌体,似细菌的裂殖。

芽殖:

单细胞的营养体、孢子或菌丝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芽孢子。

断裂:

菌丝断裂成短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

节孢子(粉孢子)

厚垣孢子

无规则断裂

典型的无性繁殖:

内生:

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割裂),每一小块形成一个孢子.

外生:

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

内生孢子(细胞质割裂产生)

低等真菌的孢子具有鞭毛,可以游动,称作游动孢子。

接合菌的孢子囊内的孢子没有鞭毛,称作孢囊孢子。

孢子囊通常着生在特化的菌丝上,这种特化的菌丝称作孢囊梗。

分生孢子

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

着生分生孢子特化菌丝称作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通过芽殖、断裂和裂殖形式产生。

3.真菌的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有性孢子:

以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囊。

休眠孢子囊(RestingSporangium):

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成,具厚壁。

卵孢子(Oospore):

由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的二倍体有性孢子,多球形,具厚壁。

接合孢子(Zygospore):

由同型配子囊结合产生。

接合孢子外有厚壁的接合孢子囊包被。

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囊孢子产生于子囊内,由异型配子囊,即雄器和产生囊体结合产生。

担孢子(Basidiospore):

着生于担子上的外生有性孢子。

有性生殖包含三个阶段: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质配:

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合并入同一个细胞中。

质配的结果是形成了含有两个亲本细胞核的双核细胞。

质配的四种形式:

两个游动配子的结合

配子与雌性配子囊的结合

两个配子囊的结合

两个单细胞的营养体、两个孢子或两个菌的交配

配子囊的结合:

异型配子囊:

雌器、雄器(卵孢子)

同型配子囊(接合孢子)

菌丝与菌丝的结合:

越是高等的真菌,其性器官就越简单,甚至不分化为特殊的性器官

核配:

核配的结果是两个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单倍体细胞核进入同一细胞,随即两个细胞核结合,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

(N+N)    (2N)

减数分裂:

两次连续的分裂,二倍体细胞形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经核配形成的二倍体细胞核又恢复到原来的单倍体

(2N)NNNN

4.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

五、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类群

分类的目的:

学术交流

亲缘关系归在一起

分类的依据:

形态学(有性)、细胞学、生理学、行为学等

1.真菌在生物界的起源和地位

1)两界说:

植物界和动物界

2)五界说: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

菌物界:

真菌门、粘菌门(狭义和广义)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分类依据:

营养体形态和有性孢子类型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鞭毛菌

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

游动孢子

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接合菌

无隔菌丝体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子菌

有隔菌丝体

 

担孢子

半知菌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分生孢子

无或十分罕见

真菌的学分类单元:

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

 种:

真菌最基本的生物学分类单元.

植物病理学:

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专化型(Formaspecialis,f.sp.)

植物病原菌的种,根据对不同属的寄主植物的寄生专化性的不同而划分。

生理小种(race)

植物病原菌的种,根据对不同品种的寄主植物的寄生专化性的不同而划分。

(需要用鉴别寄主来鉴定,国际性的,国内的)

2.鞭毛菌亚门的真菌

习性:

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高等鞭毛菌陆生

腐生、兼性寄生到专性寄生

许多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引起霜霉病、疫霉病、根腐和猝倒.

形态特征:

营养体:

原生质团或十分发达的无隔菌丝;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孢子和配子或者其中一种是可以游动的孢子。

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有鞭毛)

有性生殖:

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分类:

(根据游动孢子鞭毛数目和类型)

根肿菌纲:

前段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壶菌纲:

后端有一根尾鞭

丝壶菌纲:

前端有一根茸鞭

卵菌纲:

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

游动孢子鞭毛类型:

尾鞭:

细而长,基部长而坚实,

茸鞭:

羽毛状

根肿菌纲

营养体:

原生质团,寄主细胞内

生殖:

整体产果,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

危害:

专性寄生,寄主组织肿大

代表:

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在寄主细胞内堆积成鱼块状

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P.brassicae)

2)粉痂菌属Spongospora

休眠孢子集聚成多孔的海绵状园球

马铃薯粉痂病(S.subterranea)

3)多粘霉菌Polymyxa

休眠孢子不规则分散在寄主细胞内

禾本科植物根部(花叶病毒)

卵菌纲

代表–霜霉目(腐生-寄生)

菌丝体发达,游动孢子无双游现象(游动-休止-游动)

孢子囊梗分枝典型,卵孢子1个

1)腐霉属Pythium

孢囊梗与菌丝无明显区别,孢子囊成熟后不脱落,萌发时-泡囊,雄器侧生。

瓜果腐霉病(P.aphanidermatum)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与菌丝有一定差别,孢子囊成熟后脱落;游动孢子多个,在孢子囊内形成,

无泡囊;雄器侧生或围生在藏卵器基部。

马铃薯晚疫病(P.infestans)

卵菌纲

霜霉科:

1)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孢囊梗主轴粗短,顶端不规则二叉状分支,

单卵孢子(壁愈合)

谷子白发病(S.graminicola)

2)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囊梗单轴分支,末端平钝,单卵孢子。

葡萄霜霉病(P.viticola)

3)霜霉属Peronospor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支,末端尖锐。

十字花科蔬菜(P.parasitica)、大豆等病

4)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2-3回不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瓜类霜霉病(P.cubensis)

5)盘梗霉属Bremi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支,末端膨大呈盘状。

莴苣霜霉病(B.lactucae)

霜霉科真菌根据孢囊梗的特征分属

1.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指梗霉属(Sclerospora)

1’.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remia)

2’.分枝末端不膨大

3.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于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单轴霉属(Plasmopara)

3’.孢囊梗非单轴分枝

4.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霜霉属(Peronospora)

4’.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状突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卵菌纲

白锈菌科:

白锈菌属Albugo

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短棍棒形;孢子囊串生,卵孢子有纹饰。

十字花科植物白锈(A.candida)

霜霉目三科特点比较

项目腐霉科白锈科霜霉科

───────────────────────────────

1生态水生,两栖陆生陆生

2寄生性腐生,弱寄生专性寄生专性寄生

3吸器有或无有有(很发达)

4孢子囊形态不规则扁球形梨形,卵圆形

5孢子囊是否脱落不脱落或脱落脱落脱落

6孢子囊萌发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或芽管

7传播水,风风风

8孢子囊梗无分化有分化明显分化

3.接合菌亚门真菌

一般特性:

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

无性产生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为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接合孢子

多为腐生菌

习性:

陆生,分布广泛,寄生性教弱,多为腐生。

少数寄生于昆虫,有些菌可为害植物,但只能在植物生长衰弱时才能寄生,易引起产后病害。

营养体:

菌丝繁茂,无隔,有的具假根,匍匐枝。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无性生殖:

产生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

产生接合孢子。

通常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

表面粗糙,壁厚,可抵御不良环境,萌发产生芽菅。

分类:

下设2个纲、7个目

   接合菌纲——虫霉目:

昆虫寄生菌及其意义

——捕虫霉目:

寄生原生动物和线虫

——根霉属

接合菌亚门代表属

根霉属(Rhizopus):

腐生性强

伤口侵入

症状:

腐烂

根霉属:

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与假根对生

代表:

匐枝(黑)根霉(R.stolonifer)

引起贮藏甘薯软腐病(烂窖)

代表性病害:

桃软腐病.

4.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简介:

全世界发现32000多种,占真菌的1/3,都是高等真菌。

寄生。

形态千差万别,但共同点是形成子囊(Ascus)和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囊菌的一般特性:

营养体:

发达的有隔菌丝,少数单细孢

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

子囊孢子

子囊菌的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

发达

形状多样:

圆形,卵形,棒形,丝状,镰刀形(新月形),蜡肠形;有单孢,双孢,多孢;有的有色,有的无色。

分生孢子梗:

可分枝或不分枝,散生、丛生、束生(孢梗束Coremium)。

有的着生在分生孢子痤上(Sporodochium),

有的形成在分生孢子盘上(Acervulus),

有的形成分生孢子器上(Pycnidium)。

分生孢子作用:

在一个生长季可以反复发生,是再侵染的来源,“可以远距离传播”。

有的高等子囊菌在一生中仅发生无性繁殖,无有性繁殖过程。

子囊菌的有性生殖

(1)子囊孢子Ascospore

形态多种多样:

圆形,椭圆形,丝状;单胞,双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2)子囊Ascus

子囊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棒状。

单层壁或双层壁;囊壁成熟后溶解或不溶;子囊顶有孔口或无孔口;子囊有单个散生,多个并列或丛生。

子囊之间的有的有侧丝。

(3)子囊果Ascocarp

由菌组织形成的包被,内生子囊,这种类型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cleitothecium:

包被完全封闭,无孔口

2)子囊壳perithecium:

包被有固定孔口

3)子囊盘apothecium:

子囊果呈盘状

4)子囊座ascostroma:

子囊直接长在子座组织中,周围不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子座里子囊可以单生、束生或成行排列。

(4)不孕菌丝(子囊果内)

1)侧丝:

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顶部游离的丝状体侧丝生于子囊间。

作用:

吸水膨胀,助于子囊孢子的释放。

2)顶侧丝:

由子囊果顶部向下生长,顶部游离的丝状体,生于子囊间。

3)拟侧丝:

形成于子囊座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中心顶部向下生长,与基部细胞融合顶端不分离,生于子囊间。

4)缘丝:

子囊壳孔口或子囊腔溶口内侧周围的毛发状菌丝体

子囊菌的分类

到1997年为止,子囊菌分6纲,46目,264科,3266属,32000多种。

Ainsworth(1966,1971,1973)6个纲,

Hawsworth(1983,1995)6个纲,37个目,46个目.

依据有性阶段子囊果的特征,子囊菌亚门分6个纲:

半子囊菌纲:

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不整囊菌纲:

闭囊壳,子囊散生,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核菌纲:

子囊生在有孔口子囊壳内,或子囊整齐排列在无空口的闭囊壳基部

腔菌纲:

子囊座,子囊双层壁

盘菌纲:

子囊盘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不形成子囊果

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较低等,营养体裂殖或芽殖产生。

有的子囊孢子芽殖。

有性生殖:

产生子囊,子囊单生,游离,有的子囊可以并列成排,无子囊果,全裸生。

子囊单层壁,子囊不是由产囊丝形成,而是菌丝相溶形成。

分三个目.与植病有关的仅外囊菌目,一个属:

外囊菌属。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

不能人工培养.

症状:

畸形

代表:

桃树缩叶病(T.deformans).低温,冷凉地区发生。

不整囊菌纲-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的真菌一般称作白粉菌,引致植物白粉病(Powderymildew)。

菌丝白色,大都表生,产生吸器吸取植物营养。

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

在病部形成白粉或小黑点。

无性世代:

发达,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链生或单生,不断产生,形成白粉。

有性世代:

寄生后期在菌丝的上部形成闭囊壳(小黑点),有附属丝,便于传播。

闭囊壳内有一个或多个子囊,子囊内有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

寄生专化性:

专性寄生,有生理小种分化,寄主有8435种。

有的白粉菌只有一种寄主,而一种寄主可寄生多种白粉菌。

如:

桑树有桑表白粉和桑里白粉;柞树有7种白粉病。

发病条件:

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干旱地区、潮湿地区都可发生.白粉菌的孢子在水中反而不易发芽或破裂,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芽(孢子的渗透压很高,36-68个大气压,因此很易吸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分)。

白粉菌分属依据:

闭囊壳附属丝的形状和壳内子囊的数目。

特征: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

代表:

烟草、芝麻、向日葵白粉病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一个子囊。

代表:

瓜类、豆类白粉病S.fuligenea。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附属丝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

核桃白粉、丁香白粉、榛树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附属丝刚直、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仅有一个子囊。

代表:

苹果白粉病、桃树白粉病、山楂白粉病。

钩丝壳属Uncinula:

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闭囊壳内子囊多个。

代表:

葡萄白粉病U.necator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附属丝球针状,基部半球形。

闭囊壳内子囊多个。

代表:

梨树白粉病。

核菌纲

共同点:

子囊着生在具有孔口的子囊壳内,

子囊壳散生、聚生,着生在基质表面或半埋生于子座内

子囊在子囊壳基部有规律成束或成层排列成子实层

子囊内一般含有8个子囊孢子

子囊间大多有侧丝

无性阶段很发达,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小丛壳属Glomerella:

子囊壳小,球形,半埋生在子座内;子囊棍棒状,无侧丝;子囊孢子单孢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

有性世代在自然界很少发生,无性世代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代表:

棉花炭疽病G.gossypii,苹果梨炭疽病G.cingulata

囊壳孢属Physalospora:

无子座,子囊壳黑色。

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子囊棍棒状。

子囊孢子单细胞,香蕉形,无色。

引起苹果黑腐病

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壳埋生子座基部,有长颈伸出子座;子囊孢子腊肠状,单胞无色或暗色。

无性世代:

壳囊孢属(Cytospora)。

只能为害树皮,不能为害绿色部分。

苹果树腐烂病。

弱寄生,伤口侵入毒素,杀死植物组织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腔

产囊丝伸入正在发育的子座,随着子囊、子座的形成,子囊周围的组织消解,形成子囊腔(假囊壳),子囊双层壁。

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

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主要特征:

子囊座内有多个子囊腔,每个腔内仅有一个子囊。

子囊圆形或近圆形子囊孢子多孢。

子囊座表生或半埋生。

形态多种多样,垫状、块状、球形。

本目有100个种左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多为腐生、少数寄生,可寄生

在植物体上,有的寄生昆虫(介壳虫)。

只介绍一个属:

痂囊腔菌属

痂囊腔菌属Elsinoe: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囊孢子长圆筒形,3隔4胞、无色。

为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如:

葡萄黑痘病.在我国未发现有性世代,主要是无性世代。

座囊菌目Dothideales

子囊束生在具有多个子囊腔的子囊座或假囊壳内;子囊倒棍棒形或短圆筒形,双层壁,没有拟侧丝。

多为腐生,少数为植物病原菌.

该目共8个科,与植病有关的仅1个科-座囊菌科,介绍4个属。

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子囊座生在寄主叶片表皮层下;假囊壳埋生,球形或扁圆形,孔口扁平或呈乳头状突起。

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大小相等。

无性世代包括许多属,如叶点菌属Phyllosticta,茎点菌属Phoma,尾孢属Cercospora。

代表:

禾本科植物黑霉病

球座菌属Guignardia:

本属与上属形态基本一致,但是子囊孢子单胞。

无性世代很发达,代表:

叶点菌属和茎点菌属。

葡萄黑腐病菌G.biwellii,葡萄房枯病菌G.baccae

格孢腔菌属Pleospora:

子囊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纵横隔膜,暗色。

无性世代很发达,包括茎点菌属、链格孢属。

代表:

大葱黑斑病P.herbarum

黑星菌属Venturia:

假子囊壳很小,表面生有刚毛,埋生或表生。

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大小不等,淡色,个别褐色,可为害植物叶片和果实。

无性黑星孢Fusicladium

代表:

梨黑星病V.pirina;苹果黑星病V.inaequelis,是检疫性病害,仅发生在吉林、黑龙江的小苹果上。

旋孢腔菌属Cochlioblus:

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丝状多胞,表面光滑无膨大细胞或溢缩部。

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呈螺旋状排列。

无性世代:

平脐蠕孢属。

麦类根腐病C.sativus(禾旋孢腔菌),玉米小斑病C.heterostrophus(异旋孢腔菌)

盘菌纲Discomycetes

子囊果为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子囊盘呈盘状或杯状,有柄。

子实层:

由排列整齐的子囊和侧丝组成。

大多数盘菌无性阶段不重要,甚至不发生。

盘菌纲分为7个目,大多为腐生菌。

如羊肚菌。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只有星裂菌目和柔膜菌目。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真菌核和假菌核),菌核萌发后可形成长柄子囊盘,子囊棍棒状,平行排列,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椭圆形或仿缍形,单胞无色.无性世代不发生。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32科160多种植物。

代表:

油菜、向日葵菌核病。

5.担子菌亚门真菌

担子菌的一般特性:

营养体:

发达的有隔菌丝,通常为双核菌丝可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

无性繁殖:

多不形成分生孢子。

担孢子可芽殖

有性生殖:

担孢子

担子菌的分类:

(依据:

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

冬孢菌纲:

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

层菌纲:

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担子形成子实层。

腹菌纲:

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形成在完全闭合的担子果内。

担子果

担子果(basidiocarp)又称子实体。

担子菌亚门真菌有性生殖阶段形成的特殊结构。

由双核菌丝组成,其上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子果可分为:

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

形状:

贝壳状、珊瑚状、马蹄形或伞状。

质地:

胶质、革质、炭质、肉质或木栓质。

大小差别很大,色泽各异。

冬孢菌纲

营养体发达,有初生菌丝,但主要是双核单倍体菌丝。

无担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