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264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时间:

110分钟分数: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共60分)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

℃)及年降水量(单位:

mm)分布图”,回答4题。

1.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B.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2.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下列有关A、B

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A地可能是热带种植园农业

B.B地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A地可能是园艺业

D.B地可能是乳畜业

3.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

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大

B.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C.海拔不同,热量差异大

D.大气环流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4.乙地区的气候在该大陆上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布

的纬度有明显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多少不同B.海陆分布不同

C.洋流性质不同D.海拔不同

读右面“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2题。

5.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 B.商品率高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

6.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

C.水土流失、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读图回答下3题。

7.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D.10°

8.图中山脉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9.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B.河北省、山西省C.落叶林带、草原带D.外流区、内流区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2题。

10.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

11.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

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

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

C.蒸发D.地表径流

12.“省区面积广大,山岭、盆地、湖泊众多,太阳辐射强度大,雨量偏少……”,

这一描述的对象最可能是()

A.湖北省B.云南省C.江西省D.西藏自治区

13.下列地理现象与其产生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B.藏绵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环境的产物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海陆位置影响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经纬度位置影响

14.图示地区内的交通线和城镇分布特征是

A.分布在山脉的阳坡

B.分布在河谷地区

C.分布在盆地边缘

D.分布在盆地内部

15.该区域的区域优势不包括(  )

A.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

B.资源丰富,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

C.劳动力丰富,名优特产加工业发达

D.与多国接壤,边境贸易发达

气象部门用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则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

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问题

16.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

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D.各地经度差异

17.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

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C.受山地影响

D.受台风登陆影响

下图为“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有关图中各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②地区丘陵和缓、竹林摇曳

C.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地区林海雪原、沼泽遍布

19.有关各自然区公路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公路建设多高架立体桥隧

B.②地区道路大多平坦宽阔

C.⑤地区公路的修建需考虑地质灾害

D.⑦地区公路都建在永久性冻土上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2题。

20.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21.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B.沙尘暴

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读下面我国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22.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三峡地区、江南丘陵

23.结合R区附近某地的局部图(小图),

判断该河流的流向

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向东流

D.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其中甲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乙区域近年来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图示区域甲是我国著名农业区,其名称是

A.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D.渭河平原

25.关于上述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农业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光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B.甲农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C.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右图表示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

完成下题。

26.图中①处景观以荒漠为主,②处景观以草原

为主。

这种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27.我国东部自南往北,森林分布的东西宽度上

发生了变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太阳能密度小,电站

需要的空间大。

读我国新疆地区的气候资料,完成

下列问题。

年太阳辐射量(千卡/cm2·年)

年日照时数(小时)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一月降水量(mm)

七月降水量(mm)

137.3

2672.2

—15.2

25.7

5.6

16.4

28.新疆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如果在此建设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下列论述组合正确的

①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②科技发达,人才丰富;③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

④太阳能丰富,成本低;⑤利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29.新疆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及其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正确的是

A.水果;年温差大、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小B.甜菜;夏季热量条件好

C.小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棉花;多晴日,光照强

下图是我国东部4城市日照时数(曲线)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30.图中4城市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A.丙甲乙丁B.乙丙丁甲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31.5月份,丙地日照时数大于丁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度大B.正午太阳高度大

C.受低气压控制D.白昼时间长且多晴天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

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

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

不稳定。

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回答下

列问题。

32.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

33.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影响

C.地形影响D.季风环流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自然地理要素数值

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34.下列能代表我国地势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35.在100°E附近,四种地理要素变化最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水文站的水文资料统计图。

回答2题。

36.该水文站附近年径流量变化最大的时段是

A.1973-1978年

B.1983-1988年

C.1988-1993年

D.1998-2003年

37.导致该水文站水面海拔

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跨流域调水

C.河道泥沙淤积

D.上游建设水库

下图为“中国四季分配类型图”,读图回答2题。

 

38.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季分配类型依次是

A.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C.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D.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四季如春、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39.影响图中A处四季分配界线走向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纬度D.海陆位置

下图为我国1962—2012年部分省区高温日数分布图,读图回答2题

40.当浙江省处于一年中持续阴雨天气时()

A.山东省气温高蒸发旺盛

B.福建省多受锋面雨影响

C.安徽省平均气温高于江西省

D.江苏省南部多气旋雨

41.图中有8处高温日数为0,这些地点从来没有出现过高温天气的原因可能是

①其中有4处位于山地,海拔较高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较短

③其中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

④地势较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3题。

42.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43.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分异B.经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D.地方性分异

44.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河流汛期长②A河流汛期长③B河流含沙量小④A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右图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回答

45.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B.6月

C.10月D.12月

46.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

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

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

据此回答问题。

 

47.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A.①图中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

48.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9.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B.韩国C.俄罗斯D.蒙古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贵州省

768.4

1071.6

江西省

1946.8

3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