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6181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docx

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

2018年九年级毕业复习——中考数学考点卡片

 

1.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

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

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方法指引:

①在一个式子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都转化成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②转化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就可以应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化.

 

3.列代数式

(1)定义:

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含有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就是列代数式.

(2)列代数式五点注意:

①仔细辨别词义.列代数式时,要先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仔细辩析词义.如“除”与“除以”,“平方的差(或平方差)”与“差的平方”的词义区分.②分清数量关系.要正确列代数式,只有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③注意运算顺序.列代数式时,一般应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中,先读的先写,不同级运算的语言,且又要体现出先低级运算,要把代数式中代表低级运算的这部分括起来.④规范书写格式.列代数时要按要求规范地书写.像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可省略乘号不写,数与数相乘必须写乘号;除法可写成分数形式,带分数与字母相乘需把代分数化为假分数,书写单位名称什么时不加括号,什么时要加括号.注意代数式括号的适当运用.⑤正确进行代换.列代数式时,有时需将题中的字母代入公式,这就要求正确进行代换.

【规律方法】列代数式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1.在同一个式子或具体问题中,每一个字母只能代表一个量.

2.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在含有字母与数字的乘法中,通常将“×”简写作“•”或者省略不写.

3.在数和表示数的字母乘积中,一般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这个数若是带分数要把它化成假分数.

4.含有字母的除法,一般不用“÷”(除号),而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

①底数a≠0,因为0不能做除数;

②单独的一个字母,其指数是1,而不是0;

③应用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时,底数a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必须明确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

 

5.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可巧记为:

“首平方,末平方,首末两倍中间放”.

(2)完全平方公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左边是两个数的和的平方;②右边是一个三项式,其中首末两项分别是两项的平方,都为正,中间一项是两项积的2倍;其符号与左边的运算符号相同.

(3)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

①公式中的a,b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②对形如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计算,都可以用这个公式;③对于三项的可以把其中的两项看做一项后,也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

 

6.因式分解的应用

1、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求值问题.

2、利用因式分解解决证明问题.

3、利用因式分解简化计算问题.

【规律方法】因式分解在求代数式值中的应用

1.因式分解是研究代数式的基础,通过因式分解将多项式合理变形,是求代数式值的常用解题方法,具体做法是:

根据题目的特点,先通过因式分解将式子变形,然后再进行整体代入.

2.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将式子变形时,根据已知条件,变形的可以是整个代数式,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

 

7.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中的符号法则:

分子、分母、分式本身同时改变两处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

【方法技巧】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解决的问题

1.分式中的系数化整问题:

当分子、分母的系数为分数或小数时,应用分数的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系数化为整数.

2.解决分式中的变号问题:

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三个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注意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分子、分母应为一个整体,改变符号是指改变分子、分母中各项的符号.

3.处理分式中的恒等变形问题:

分式的约分、通分都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变形的.

 

8.分式的混合运算

(1)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3)分式的混合运算,一般按常规运算顺序,但有时应先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灵活运算.

【规律方法】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及注意问题

1.注意运算顺序:

分式的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注意化简结果:

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分母中有公因式的要进行约分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3.注意运算律的应用:

分式的混合运算,一般按常规运算顺序,但有时应先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运算,会简化运算过程.

 

9.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①a≥0;a≥0(双重非负性).②(a)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③a2=a(a≥0)(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的化简:

①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ab=a•bab=ab

(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①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都开出来;③化简后的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

【规律方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的常见题型及方法

1.常见题型:

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

2.解题方法:

(1)化简分式:

按照分式的运算法则,将所给的分式进行化简.

(2)代入求值:

将含有二次根式的值代入,求出结果.

(3)检验结果:

所得结果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10.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

(a≥0,b≥0)

(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a≥0,b≥0)

(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a≥0,b>0)

(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

(a≥0,b>0)

规律方法总结:

在使用性质

=

(a≥0,b≥0)时一定要注意a≥0,b≥0的条件限制,如果a<0,b<0,使用该性质会使二次根式无意义,如(

)×(

)≠﹣4×﹣9;同样的在使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商的算术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也是如此.

 

1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有: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二)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

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

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

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

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设元:

找出题中的两个关键的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列方程组:

挖掘题目中的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4)求解.

(5)检验作答:

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并作答.

(二)、设元的方法:

直接设元与间接设元.

当问题较复杂时,有时设与要求的未知量相关的另一些量为未知数,即为间接设元.无论怎样设元,设几个未知数,就要列几个方程.

 

13.解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③检验;④得出结论.

(2)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的分母为0,所以应如下检验:

①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②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检验.

 

14.点的坐标

(1)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有公共原点且垂直的数轴.

②各部分名称:

水平数轴叫x轴(横轴),竖直数轴叫y轴(纵轴),x轴一般取向右为正方向,y轴一般取象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叫坐标系的原点.它既属于x轴,又属于y轴.

(3)坐标平面的划分

建立了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两轴把此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4)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5.一次函数的应用

1、分段函数问题

分段函数是在不同区间有不同对应方式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划分,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

2、函数的多变量问题

解决含有多变量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3、概括整合

(1)简单的一次函数问题:

①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②分段函数思想的应用.

(2)理清题意是采用分段函数解决问题的关键.

 

16.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直线x=﹣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①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上,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

时,y取得最小值

,即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②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下,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

时,y取得最大值

,即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③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的图象向右或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17.二次函数综合题

(1)二次函数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相结合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根据给定的函数或函数图象判断出系数的符号,然后判断新的函数关系式中系数的符号,再根据系数与图象的位置关系判断出图象特征,则符合所有特征的图象即为正确选项.

(2)二次函数与方程、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

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

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创建,建立直角坐标系下的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自变量及函数的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18.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

 

1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20.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

a=

,b=

及c=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

(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进一步结合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注意:

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22.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2)•180(n≥3)且n为整数)

此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边形的内角和.除此方法之和还有其他几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样的.即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指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则n边形取n个外角,无论边数是几,其外角和永远为360°.

②借助内角和和邻补角概念共同推出以下结论:

外角和=180°n﹣(n﹣2)•180°=360°.

 

2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边: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角: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这个底上的高的积.

②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4.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边:

有一条腰与底边垂直,另一条腰不垂直.

角:

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过不是直角的一个顶点作梯形的高,则把直角梯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直角三角形.这是常用的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

 

25.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垂径定理的推论

推论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3:

平分弦所对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26.剪纸问题

一张纸经过折和剪的过程,会形成一个轴对称图案.解决这类问题要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关键是准确的找到对称轴.一般方法是动手操作,拿张纸按照题目的要求剪出图案,展开即可得到正确的图案.

 

27.旋转的性质

(1)旋转的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旋转三要素:

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注意:

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2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线法: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型和“X”型,如图所示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

(2)三边法:

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及其夹角法:

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两角法:

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特殊情形,它沿袭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从对应边的比相等和对应角相等两方面下定义;反过来,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或依据基本图形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或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事可单独使用,有时需要综合运用,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都要具备应有的条件方可.

 

30.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要循序渐进,通过仔细观察和想象,再画它的三视图.

(2)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的一个平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常不在一个平面上.

(3)画物体的三视图的口诀为:

主、俯:

长对正;

主、左:

高平齐;

俯、左:

宽相等.

 

31.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这时,我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主要数据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一般来说,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这时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

 

32.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2)扇形图的特点:

从扇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制作扇形图的步骤

①根据有关数据先算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数,再算出各部分圆心角的度数,公式是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60°.  ②按比例取适当半径画一个圆;按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在圆内量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④在各扇形内写上相应的名称及百分数,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各扇形区分开来.

 

33.中位数

(1)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中位数代表了这组数据值大小的“中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3)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出现,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34.众数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2)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3)众数不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众数可作为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35.概率公式

(1)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P(必然事件)=1.

(3)P(不可能事件)=0.

 

3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1)当试验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较多时,我们常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求出概率.

(2)列表的目的在于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求出概率.

(3)列举法(树形图法)求概率的关键在于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是一种,但当一个事件涉及三个或更多元素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

(4)树形图列举法一般是选择一个元素再和其他元素分别组合,依次列出,象树的枝丫形式,最末端的枝丫个数就是总的可能的结果n.

(5)当有两个元素时,可用树形图列举,也可以列表列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